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百科

蛔蟲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線蟲(簡稱蛔蟲Ascarislumbricoides)寄生於人體小腸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見寄生蟲病,國內流行廣泛,兒童發病為多.臨床表現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僅限於腸道時稱腸蛔蟲病.多數腸蛔蟲病無自覺癥狀,兒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蛔蟲進入膽管、胰腺,闌尾及肝臟等臟器,或蚴蟲移行至肺部、眼、腦、甲狀腺及脊髓等器官時,可導致相應的異位性病變,嚴重時可引起膽管炎、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腸穿孔及腹膜炎等並發癥.

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病因

飲食因素(60%):

常由於誤食沾有蛔蟲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潔之物而引起.蛔蟲寄生在小腸內,擾亂脾胃氣機,吸食水谷精微.由於蛔蟲具有喜溫,惡寒怕熱,性動好竄,善於鉆孔的特性,故當人體脾胃功能失調,或有全身發熱性疾患時,蛔蟲即易在腹中亂竄而引起多種病癥.若蛔蟲鉆人膽道、闌門,或蛔蟲數量較多,在腸中纏結成團,則出現多種病變及癥狀.

生活習慣(20%):

自然界的氣溫、雨量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是流行病學上的重要的因素.

其他因素(10%):

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引發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症状

臨床表現

1.幼蟲期致病:可出現發熱,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等臨床癥象.

2.成蟲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間歇性臍周疼痛等表現.b.可出現蕁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以及結膜炎等癥狀.c.突發性右上腹絞痛,並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間歇性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等.

主要癥狀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蟲幼蟲在肺部移行時,可無任何癥狀,如短期內進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蟲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經7~10天潛伏期後,可出現全身與肺部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發熱,畏寒,乏力,伴胸悶,氣促等類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重癥者可出現哮喘樣發作,表現為胸疼,咽部異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數可出現痰中帶血,鼻出血,聲嘶,腹痛及腹瀉等,體檢可聞及雙肺幹濕性囉音,偶有局部肺實變征,X線胸片檢查可見雙肺門陰影加深及肺紋增多,常於1~2周內消失,痰可查見嗜性粒細胞和夏科-萊登晶體(Charcot-Leydencrystals),偶可發現幼蟲,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明顯增高,病程持續7~10天後,上述癥狀逐漸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細胞增多等,臨床上稱為肺蛔蟲癥,即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

2.腸蛔蟲病:成人腸蛔蟲病多無特殊表現,也可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頭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腸內大量蛔蟲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如多食或厭食,偏食,甚至異食癖等,兒童患者常有食欲減退與惡心,多有突然發生的臍周一過性隱痛或絞痛,常不定時反復發作,不伴腹肌緊張與壓痛,少數兒童患者可出現類似消化性潰瘍癥狀,但驅蟲治療後癥狀即消失,嬰幼兒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現,少數患兒可因高熱或其他原因而嘔吐出蛔蟲,或自肛門排出蛔蟲,嚴重感染的小兒可引起營養不良,發育遲鈍,智能低下,皮膚瘙癢,磨牙或驚厥等表現,極個別患者可出現神經性嘔吐,頑固性皮疹,視力障礙,聽力減退,肌肉麻痹,皮膚血管神經性水腫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胃及十二指腸蛔蟲病可有反復發作的腹部飽脹,噯氣,上腹隱痛或劇痛,常有食欲缺乏,反酸,惡心,也可出現嘔吐等,常有嘔吐蛔蟲史,偶爾有嘔血及黑便.

腸蛔蟲病的體征較少,腹痛時臍周可有較輕而不恒定的深壓痛,腹壁脂肪較薄的兒童患者可見腸蠕動波,深壓可捫及條索樣腸型,嚴重感染的患兒,體型瘦小,腹部膨隆.

3.過敏反應:蛔蟲的變應原可引起宿主皮膚,結膜,腸黏膜的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腹脹痛及結膜炎等,文獻報道,蛔蟲感染是兒童對植物花粉等過敏而發生哮喘的誘因.

蛔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检查

1.血常規:白細胞數多為正常,急性大量感染初期及幼蟲移行期,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據報道,急性蛔蟲性肺炎者嗜酸性粒細胞可達40%~80%,膽道蛔蟲病與膽道並發細菌感染時,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常明顯增高.

2.病原檢查:大便直接塗片方法簡單,蛔蟲卵檢出率高,是目前診斷腸道蛔蟲病的主要方法,三片法陽性率達90%以上,直接塗片陰性者,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飽和鹽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法可提高蟲卵檢出率,但方法較為復雜,肺蛔蟲病或蛔蟲幼蟲引起過敏性肺炎時,痰中可檢出蛔蟲幼蟲.

3.免疫學檢查:成蟲抗原皮內試驗陽性率可達80%以上,其陽性可提示早期蛔蟲感染或有雄蟲寄生,有助於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顯示:IgG及IgE呈高水平,但並無特異性.

4.B型超聲檢查:腹部B超對膽道蛔蟲病者,可顯示蛔蟲位於擴張的膽總管內,但陽性率並不高.

5.X線檢查:胃蛔蟲病患者X線鋇餐檢查,可見胃內有大小與蛔蟲相似的可變性圓條狀陰影,若多條蛔蟲平行聚集,則陰影如“稻米狀”,蟲體截面投影則呈“豆粒狀”或“串珠狀”影像,擠壓後使蟲體舒展散開,則上述影像隨亦之變化,十二指蛔蟲病患者,X線檢查可見弧形,環形,“彈簧形”或“8”字形等影像.

6.纖維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可發現十二指腸及膽管內蛔蟲,取出鉆入壺腹孔的蟲體可使膽絞痛迅速緩解,並可對膽管阻塞進行減壓與引流.

蛔蟲病预防

1.控制傳染源:驅除人體腸道內的蛔蟲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措施,應積極發現,治療腸蛔蟲病患者,對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兒園,小學及農村居民等,抽樣調查發現感染者超過半數時可進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後2~3個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體服用驅蟲藥物,驅出的蟲和糞便應及時處理,避免其污染環境.

2.註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飲生水,不食不清潔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隨地大便等,對餐館及飲食店等,應定期進行衛生標準化檢查,禁止生水制作飲料等.

3.加強糞便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不用生糞便施肥,不放牧豬等,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可采用五格三池貯糞法,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於糞水中遊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酵,蟲卵可被殺滅,同時也會增加肥效,利用沼氣池發酵,既可解決農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糞渣,此時,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於糞做肥料的地區,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後,糞堆內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

蛔蟲病治疗

(一)治療

本病分為驅蟲治療和並發癥的處理,最基本的是驅蟲治療.

1.驅蟲治療,目前常選用下列驅蟲藥物治療.

(1)阿苯達唑:是廣譜、高效、低毒的苯咪唑類抗蟲藥物之一.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阻斷蟲體對葡萄糖的攝取,導致糖原耗竭與腺苷三磷酸生成減少,使蟲體麻痹.驅蛔蟲作用較緩慢,常於用藥後2~4天蛔蟲才從糞便排出.嚴重感染者需多次治療方可治愈.治療過程中可因蛔蟲躁動而並發膽道蛔蟲病.阿苯達唑對成蟲、蚴蟲及蟲卵均有殺滅作用,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劑量為400mg(200mg/片),頓服,或l天內分2次服.可於驅蟲後10天重復給藥1次.本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10%,多於服藥後2~3天出現頭昏、失眠、惡心、嘔吐、口幹、食欲下降及乏力等,可於48h內自行消失.有癲癇史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及2歲以下幼兒禁用本品.

(2)甲苯達唑:本品為廣譜驅蟲劑,對蛔蟲有較好療效.其作用機制與阿苯達唑相似.用法為200mg,頓服,蟲卵陰轉率可達80%,或100mg/次,3次/d,連服3天,蟲卵陰轉率可達95%以上.不良反應少,僅少數患者出現頭昏及輕微胃腸道反應,無須處理可自行消失.孕婦禁用,2歲以下幼兒不宜服用.

本品與左旋咪唑的復合制劑甲苯達唑/左旋咪唑又稱復方甲苯達唑(速效腸蟲凈).每片含甲苯達唑100mg、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頓服,可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3)噻嘧啶(雙萘羥酸噻嘧啶):該藥為廣譜驅線蟲藥,可抑制神經肌肉傳導,引起蛔蟲痙攣性收縮而麻痹,安全排出體外,驅蟲作用快.劑量為500mg,兒童劑量(基質)10mg/kg體重,頓服,蟲卵陰轉率超過90%.不良反應輕微.

(4)哌嗪(piperazine):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可阻止蛔蟲肌肉神經傳導.有毒性低、療效好、安全范圍大等特點.劑量為3g/次,1次/d,連服2天或3天;兒童為80~150mg/(kg·d),分2次服,或晚上頓服,連服2天.服藥後排蟲率超過90%.嚴重感染者可連續用藥3天或4天,1周後還可重復治療.不良反應輕微,少數患者可出現頭昏、頭暈、惡心、嘔吐或腹瀉等,常不必處理而在短期自行消失.過量服用後可有肌無力,或四肢肌肉強直、過敏性紫癜、血清病及神經精神癥狀等嚴重不良反應.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

(5)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可抑制蛔蟲肌肉中琥珀脫氫酶活性,導致肌肉能量產生減少,蟲體麻痹而被排出體外.劑量為150~200mg,兒童為2.5mg/kg體重,頓服.服本藥後偶可出現中毒性腦病,故應慎用.

(6)伊維菌素:本品是阿弗米丁鏈黴菌產生的一種抗生素,屬大環內酯結構,可抑制蛔蟲神經肌肉信息傳遞,導致蟲體麻痹因而有驅蟲作用.口服吸收好,半衰期為12h,其代謝產物於2周內從糞便排出.用法為100μg/(kg·d),連服2天,治愈率近100%.不良反應很少.

近年用哌嗪或吡喹酮等治療蛔蟲的療效也較好,糞便檢查蟲卵陰轉率超過80%,有報道達100%.苦楝根皮提取的川楝素和使君子仁也有驅蟲作用.

2.並發癥的處理

(1)膽道蛔蟲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以解痙、止痛、驅蟲或纖維內鏡取蟲為主.解痙止痛常用阿托品1mg,異丙嗪25~50mg,肌內註射;必要時可用哌替啶50mg,肌內註射.口服食醋100~200ml也可緩解疼痛.早期及時有效使用驅蟲藥物,可防止復發,減少嚴重並發癥.近年有報道用蟲體肌肉麻痹驅蟲劑,在止痛治療的同時也可驅蟲.也有用阿苯達唑加維拉帕米治療,達到迅速止痛與完全殺蟲的顯著效果.內科治療24h無效,或病情加重;膽道蛔蟲嵌頓者,需外科手術治療.也可借助於內鏡緊急取蟲,效果好,住院時間短.有發熱者可能有繼發細菌性感染,應適當加用抗菌藥物.

(2)蛔蟲性腸梗阻:按照一般腸梗阻治療原則處理,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解痙止痛、靜脈補液、糾正脫水與代謝性酸中毒.不全性腸梗阻者,腹痛緩解後服豆油或花生油可松懈蛔蟲團,然後再驅蟲治療.如積極內科治療1~2天無好轉,不完全性腸梗阻發展為完全性腸梗阻者,應立即手術治療.

(3)其他:並發蛔蟲性闌尾炎、腸穿孔、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單發性肝膿腫、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者,均應盡早手術治療.

3.其他治療:蛔蟲幼蟲移行癥時以對癥治療為主,用氨茶堿等解除支氣管痙攣,可待因等鎮咳.重癥(呼吸困難、發紺)者,應予吸氧,並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靜脈滴註,療程3~5天.合並細菌感染時給予抗菌藥物治療.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可使癥狀較快緩解或消失,用量為8~10mg/(kg·d),分3次服,療程7~10天.可與抗組胺藥物合用.

(二)預後

蛔蟲病一般預後良好.有膽道蛔蟲病等嚴重並發癥可影響健康.幼兒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窒息等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者可危及生命.

蛔蟲病饮食

1)飲食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膩之品,免助熱生濕.

2)服驅蟲藥宜空腹,服藥後要註意休息和飲食,保持大便通暢,註意服藥後反應及排便情況.

3)蛔厥時,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

蛔蟲病并发症

由於發熱,辛辣飲食,麻醉或服用驅蟲藥不當等使寄生環境改變,蛔蟲活動性增強,扭結成團可阻塞腸道,或鉆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種並發癥,其中半數並發癥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膽道蛔蟲病(biliaryascariasis):腸道內環境或宿主全身狀況變化時,蛔蟲受到刺激可鉆入膽道而引起膽道蛔蟲病,本病是腸蛔蟲病的主要並發癥之一,僅次於闌尾炎,膽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兒童均較常見,尤以青壯年為多,女性多於男性,蛔蟲所在部位以膽總管最常見,其次為左右肝管,位於膽囊內者最少,臨床可分為下列類型:

①膽絞痛型,最常見,由蛔蟲鉆入十二指腸壁上的壺腹孔導致膽道口括約肌與膽總管痙攣所致.

②急性膽囊炎,蛔蟲侵入膽囊後可因繼發細菌感染或因蛔蟲進入膽囊導致膽囊管阻塞而引起膽囊炎癥.

③急性膽管炎,蛔蟲鉆入膽管後腹痛不緩解,並出現寒戰,高熱,提示膽管繼發感染而並發急性膽管炎.

典型膽道蛔蟲病的臨床表現包括:

①急性發病,突出的癥狀是上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呈鉆頂痛或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現明顯的緩解期.

②常伴劇烈惡心,嘔吐,多數患者可嘔吐膽汁與蛔蟲.

③癥狀與體征不相符,即疼痛劇烈時腹部壓痛並不明顯,也無明顯肌緊張.

④少數患者疼痛不緩解,後期可繼發細菌化膿性感染.

⑤黃疸少見,即使有黃疸也較輕微.

2.蛔蟲性腸梗阻(ascarisintestinalobstruction):腸內蛔蟲超過十條即可在小腸內纏結成團而引起機械性腸梗阻,本病多見於重度感染的兒童患者,60%以上為10歲以下,其中2歲以下者發病率最高,蛔蟲性腸梗阻多為不完全性腸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腸下段,蛔蟲性腸梗阻典型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大便與排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失衡等,與一般腸梗阻表現相同,約30%的患者可捫及腹部包塊,發生絞窄性腸梗阻,繼發腸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蟲性闌尾炎:可因驅蟲不當致使蛔蟲鉆入闌尾,引起闌尾腔梗阻,由於蟲體鉆動及其分泌的毒素對闌尾黏膜的刺激,使闌尾肌層與血管收縮,血液供應受阻,導致黏膜損傷,引起急性闌尾炎,若闌尾腔梗阻進行性加重,使腔內壓力增大,可導致闌尾穿孔而繼發腹膜炎,據報道,蛔蟲性闌尾炎並發闌尾穿孔的發生率為25%~65%,蛔蟲性闌尾炎的發生率僅次於膽道蛔蟲病及蛔蟲性腸梗阻,在小兒闌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鉆入闌尾的蛔蟲常為1~3條,多者超過30條,本病與一般闌尾炎表現相似,常於服驅蟲藥後3~6h出現陣發性腹劇烈絞痛,出冷汗,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及腹脹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緊張.

4.蛔蟲性胰腺炎:蛔蟲侵入胰管可導致胰管部分阻塞,由於蟲體機械性損傷,蟲卵沉積與刺激,繼發細菌感染,毒素作用,以及膽汁反流等可激活胰酶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蛔蟲性胰腺炎與一般急性胰腺炎的表現相似,常突然出現陣發性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繼之腹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畏寒,發熱,上腹壓痛,腹肌張力高,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繼發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者,可出現高熱,脈速,血壓下降,腹脹及腹部移動性濁音等,如未及時診斷,積極搶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5.蛔蟲性肝病:少數膽道蛔蟲病患者可因蛔蟲進入肝臟帶入細菌,繼發感染形成細菌性肝膿腫,膿腫以肝右葉最常見,左葉較少,可為單發或多發性,其大小不一,膿液中可找到蛔蟲和蟲卵;膿腫壁上可查蟲卵和蟲體所引起的異物反應,蛔蟲性肝膿腫與一般肝膿腫表現相似,但合並癥較多,臨床經過極為嚴重,容易引起肝功能損害,甚至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還可出現膽管炎,膽道出血,膿毒敗血癥,膿胸,膈下膿腫等,病死率可達80%左右.

6.蛔蟲卵性肉芽腫:蛔蟲卵性肉芽腫多位於腹腔臟器的表面,表現為發熱,腹部隱痛,腹部包塊,臨床較少見,因無特征性表現,診斷較困難,文獻報道的病例均為手術活檢確診,本病容易誤診為腸系膜淋巴結炎,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及腹腔腫瘤等.

7.蛔蟲性腹膜炎:蛔蟲可經小腸或闌尾等腹腔臟器穿孔進入腹膜腔,由於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引起化學性刺激和細菌感染,導致腹膜炎,有報道腸蛔蟲病所致外科合並癥中腹膜炎占12.75%,其表現與其他原因所致的化膿性腹膜炎相同,主要為持續性劇烈腹痛,腹脹,發熱,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腹部壓痛,反跳痛,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等.

8.蛔蟲性腦病:本病主要見於幼兒患者,蛔蟲分泌的脂肪醛,抗凝素及溶血素等物質,吸收後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的神經功能失調稱為蛔蟲中毒性腦病或蛔蟲性腦病,出現頭痛,興奮性增高,精神不振,失眠,還可有智力發育障礙等,嚴重時可出現癲癇,腦膜刺激征,昏迷及瞳孔散大等,蚴蟲若經血循環進入腦組織可形成腦栓塞及腦局部病變,驅蟲治療後癥狀可迅速減輕.

9.其他蛔蟲性疾病:蛔蟲受到刺激後,可竄入各種孔道而致病,文獻報道,蛔蟲可引起滲出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積液,或繼發性膿胸,鉆入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經耳咽管鉆入中耳道,鉆入小腸憩室引起憩室炎,還有蛔蟲使梅克爾憩室(Meckel’sperticulum)穿孔而從尿道排出蛔蟲的病例報道,經膀胱直腸瘺進入膀胱,輸尿管,或經腎盂結腸瘺進入泌尿系統,可從尿道排出蛔蟲,蛔蟲偶可進入血流引起轉移性蛔蟲病,若經血流至右心達肺動脈,可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性肺動脈阻塞,這也是膽道蛔蟲病及肝臟蛔蟲病的罕見並發癥,常經屍解方可確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藥物變態反應 小兒藥物超敏反應 小兒藥物過敏 小兒藥物過敏性 胸腰椎骨折 急性膽囊炎 K81.004 眼球穿通傷 S05.602 組織細胞增殖癥 神經鞘黏液瘤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