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百科

嬰幼兒腹瀉(infantilediarrhea)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1982年全國小兒腹瀉協作組將小兒腹瀉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腹瀉除已有固定名稱如桿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亂、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細菌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病毒如輪狀病毒、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診斷為小兒腸炎.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病因

一、病因

一發病因素

一)、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二)、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

感染途徑:

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觸成人帶菌(毒)者.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

(1)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甚至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3、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過敏;(4)藥物影響;(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

二、發病機制

(一)、感染

1.細菌性

(1)腸毒性大遙桿菌腸炎:

①用特殊菌毛粘附在小腸粘膜細胞,並在其表面定居、繁殖.

②產生腸毒素:

A.不耐熱毒素(LT):

亞單位B能連接小腸上皮細胞GM、神經節苷脂,便於亞單位A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亞單位A活化細胞上的腺苷酸環化酶,使ATP轉化為cAMP,使細胞內cAMP明顯增高,導致腸道水分和氯化物分泌過多,抑制鈉再吸收,腸液分泌過多,腸蠕動增劇,而瀉出大量水樣便.

B.耐熱毒素(ST):

刺激鳥苷環化酶,使GTB轉化為cGMP,細胞內cGMP增高,氯化物吸收減少,引致腸液分泌增多.

(2)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用經質粒傳遞的特殊菌毛粘附於小腸粘膜表皮細胞上,借其動力穿通腸上皮細胞表面的粘膠層(gellayercoveringopithelialcells),使形成菌落,導致小腸上皮微絨毛的損傷.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

侵入大、小腸粘膜,穿入上皮細胞內,使細胞蛋白溶解並在其中生長繁殖,使粘膜刷狀緣受損,局部發生潰瘍甚至出血.

(4)空腸彎曲菌腸炎:

產生不耐熱毒素LT,使腸cAMP增高.另產生細菌毒素.

2.病毒性

無cAMPT及cGMP增多現象.

感染早期侵入小腸集合淋巴結區,之後小腸絨毛上皮廣泛受損,然後陷窩上皮迅速增生,自陷窩向外發展,覆蓋小腸腔表面病毒脫落.新增生的上皮細胞無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大量腸液積於腸腔,而排出水樣大便.

(二)、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物代謝障礙

腸道消化功能減低和腸蠕動亢進,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發生障礙.

(三)、水和電解質紊亂

1、脫水

(1)原因:

①吐瀉使液體丟失量增加.

②食物和液體入量減少.

③發熱或酸中毒導致呼吸增快,水分損失增多.

④腹瀉丟失鈉、鉀等電解質,身體保留水分的能力減低.

(2)分類:

①等滲性脫水:占40%~80%.

多見於病程較短、大便中含鈉較少者,腎功能調解較好者,病程較短、營養情況正常的大腸桿菌腸炎者.

特點:細胞外液丟失,細胞內液丟失不明顯.

②低滲性脫水:占20~50%.

血清鈉濃度減低(低鈉血癥)至130mmol/L以下,大便中含鈉較多.

特點:

細胞外液丟失多,一部分排出體外,一部分進入細胞,導致細胞內液增加.

脫水癥狀出現早,循環量減少快,易致循環衰竭.

③高滲性脫水:占1~12%.

血清鈉濃度增高(高鈉血癥)至150mmol/L以上.

多見於營養狀況好、發病急、發熱高、病程短、大便中含鈉不高,病後進食減少不多者.

特點:

細胞外液滲透壓高,部分細胞內液轉移至細胞外,致細胞內脫水,細胞外液減少不重.

臨床脫水癥狀出現較晚,可因腦細胞脫水出現神經系統癥狀.

2、酸中毒:

原因:

①腹瀉丟失大量堿性溶質.

②饑餓致血糖降低,肝糖原不足,且肝功能減低,而致酮體堆積,腎臟不能及時排出.

③血液濃縮致循環減慢導致組織缺氧等,使人體分解過程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增多.

④中度以上脫水時,血容量減少、腎血流量不足,腎調節功能減低,遠曲小管Na+與H+的交換減少,H+排出減少,體內H+增加.

3、血鈣和鎂的改變:

低血鈣:在腹瀉較久或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者酸中毒糾正後出現

低血鎂:僅在久瀉、營養不良者偶見.多在低鈉、低鉀、低鈣都糾正後出現.

4、低鉀血癥:

(1)原因:

腹瀉水樣便中含鉀.

輸液後血濃縮被糾正,血清鉀稀釋.

脫水好轉後尿量增多,遠曲小管鈉、鉀離子交換活躍,大量鉀始排出.

進食少,鉀入量少.

(2)細胞內鉀丟失原因:

①酸中毒時細胞外液氫離子和鈉離子進入細胞,換出鉀離子隨小便排出.

②血清鉀降低時細胞內鉀離子移至細胞外.

③脫水、缺氧等引起細胞障礙時,細胞膜鈉泵受影響,鉀向細胞內和鈉向細胞外的轉移都減少.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症状

1、一般癥狀

因腹瀉輕征而異.

(1)輕型腹瀉:主要是大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時有少量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見白色或淡黃色小塊,系鈣,鎂與脂肪酸化合的皂塊,偶有小量嘔吐或溢乳,食欲減退,體溫正常或偶有低熱,面色稍蒼白,精神尚好,無其他周身癥狀,體重不增或稍降,體液丟失在50ml/kg以下,臨床脫水癥狀不時顯,預後較好,病程約3~7天,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卻常每日3~7次,色黃,常有粘液,有惡臭,大便檢可見少量白細胞,大使性狀和次數不穩定,遷延日久,營養情況越惡化,常繼發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瀉:可由輕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開始轉為重型時,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應,換尿佈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隨病情加重和攝入食物減少,大便臭味減輕,糞塊消失而呈水樣或蛋花湯樣,色變淺,主要成分是腸液和小量粘液,呈堿性反應,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達50ml,鏡下見脂肪滴,遊動的細菌,粘液,重癥偶見紅細胞,白細胞可達每高部視野10個左右,患兒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體重迅速降低,明顯消瘦,如不及時補液,脫水,酸中毒逐漸加重,少數重癥起急遽,高熱達39~40℃,頻繁地嘔吐,瀉水樣便,迅速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癥狀,近十餘年來,由於能提早就診,嚴重的重型腹瀉已明顯減少.

2、水和電解質紊亂癥狀

以脫水,酸中毒為主,有時有低鉀,低鈣癥狀.

(1)脫水:患兒較快地消瘦,體重減輕,精神萎靡,皮膚蒼白甚至發灰,彈性差,前囟和眼窩下陷,粘膜幹燥,腹部凹陷,脈細數,血壓降低和尿量減少,脫水分為輕,中,重三度:①輕度脫水:體液丟失占體重的5%以下,患兒精神稍差,面色略蒼白,皮膚稍幹但彈性尚好,眼窩稍差,面色略蒼白,皮膚稍幹但彈性尚好,眼窩稍陷,小便較平時略少;②中度脫水: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10%,患兒萎靡,陣陣煩躁,皮膚蒼白發灰,幹燥,松弛,彈性差,捏起後不能立即展平,口周發青,前囟和眼窩明顯下陷,唇及粘膜幹燥,心音鈍,腹部凹,四肢發涼,小便明顯減少;③重度脫水:體液丟失占體重的10~15%,患兒萎靡,淡漠,對周圍環境無反應,皮膚蒼灰,彈性極差,捏起後不易平復,前囟與眼窩深陷,眼不閉,結膜幹澀,哭無淚,角膜無光,口唇發紺,粘膜幹燥,不清,心率速,血壓不易測出,腹深陷,四肢厥冷,尿極少或無尿.

估計脫水程度時,應重視眼窩,前囟凹陷程度,低滲性脫水易出現皮膚彈性減低,而營養不良兒平時平時彈性就差,應予註意.

不同脫水類型臨床癥狀也有差異,低滲性脫水時因細胞外液丟失多,患兒脫水癥狀出現早且較重,但口渴較輕,而萎靡較重;高滲性脫水時,細胞內液外移,細胞外液相對丟失較少,患兒口渴明顯,發熱,煩躁,肌張力增高,偶有驚厥,眼窩,前囟凹陷較輕,手足較溫,脈搏可及.

(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長,呈吧息狀,嚴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新生兒或小嬰兒無或較晚出現呼吸深長,主要表現為嗜睡,蒼白,拒食,衰弱等,估計酸中毒時,要註意患兒年齡.

(3)低鉀血癥:多在水瀉1周以上出現明顯低鉀,原有營養不良者出現較早,較重,一般患兒未輸液前較少有低鉀癥狀,輸入不含鉀液體後,隨脫水酸中毒的糾正,逐漸出現低鉀癥狀:精神萎靡,肌張力低,第一心音鈍,再重則出現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腱反射減弱,如未及時補鉀,低鉀嚴重時可出現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腸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減慢,心律不齊,心尖部出現收縮期雜音,心臟擴大,可危及生命,血甭鉀在3.5mmol/L以下多出現低鉀癥狀.

(4)低鈣血癥: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腹瀉日久的患兒,常在輪液後出現煩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驚厥等低鈣癥狀,檢查可見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陽性.

(5)低鎂血癥:少數患兒糾正脫水,酸中毒,補充鈣後出現低鎂性手足搐搦癥,表現為手足震顫,搐搦,哭鬧,易受刺激,不能入睡,個別患兒在額部或皮膚皺摺處出現紅暈.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检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

6.其他:對重癥或不易判斷者,應測血清鈉,鉀,氯化物和血氣分析,或測二氧化碳結合力,出現驚厥時可測血清,註意必須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對水分,電解質紊亂進行分析,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瞭解血鉀情況:低鉀時T波平坦,然後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現U波,有時與T波融合,嚴重低鉀時可出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個別重癥有心室纖顫.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预防

一、預防

1、按時添加輔食,但不能同時添加幾種輔食.

2、鼓勵母乳喂養,尤以生後4~6個月和第一個夏季

3、註意飲食衛生和水源、餐具的清潔,並作到飯前便後要洗手.

4、食欲不振或在發熱初期,減少奶和其它食物入量,改為口服補液鹽配成飲料.

5、夏季避免繼奶、過食或食用富於脂肪的食物,同時少穿衣服、註意居室通風.

6、及時治療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腸道外感染.

7、防止感染性腹瀉的病菌傳染:

(1)嚴重消毒病房,隔離患者

消毒方法:過氧乙酸煙熏、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紫外線照射.

(2)註射相關疫苗

8、加強宣傳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二、護理

傢居護理

1、補充丟失的水分

腹瀉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

輕度脫水癥狀:有口渴感,口唇稍幹,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煩躁、愛哭.

2、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調整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孩子吃些,如米湯、糖鹽開水

母乳喂養的嬰兒繼續吃母乳,但母親飲食含脂量要低.

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嬰兒,按平時量喝奶.

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嬰兒,宜給予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3、要註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

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佈蘸水輕洗,特別是註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

用柔軟清潔的棉尿佈,並及時更換,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佈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對於病孩用過的便具、尿佈以及被污染過的衣物、床單,都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

4、嚴密觀察病情發展,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就醫.

(1)在傢治療3天,病情無好轉,發燒,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便中帶血,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等癥狀.

(2)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口幹舌燥,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治疗

一、西醫

1、飲食療法:

輕癥:減少奶量,以米湯、糖鹽水等替代.

重癥:禁食8~24小時,並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液體:

適應癥: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

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

適應癥:中度、重度脫水.

3、對癥治療:

治腹瀉: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

助消化:

(1)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

(2)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

4、控制感染:針對病因,根據培養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二、中醫

1、內服

1.傷食型:

癥狀:腹痛腹脹,泄瀉量多,酸腐穢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口臭噯酸,口渴納少,嘔吐酸溲,舌苔厚膩微黃,脈滑數,指紋沉滯,色紫.

導滯通下:一捻金、七珍丹等.

健脾止瀉: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虛寒型:

癥狀:便稀多沫,甚如水樣,色淡臭味小,腸鳴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長,可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指紋色紅或淡紅.

用錢乙六味白術散或益黃散,酌加益智仁、補骨脂、吳茱萸或枳術丸.

3.濕熱型:

癥狀:腹痛即瀉,大便黃褐熱臭,一日十餘次,可表現為暴註下迫,便如水樣,亦可為瀉下粘滯不爽.肛門灼熱發紅,身有微熱,煩躁口渴,尿少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紅.

用葛根芩連湯加減.

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

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附子、五味子等.

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加附子、人參、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煩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鉤藤、石決明、玳瑁、天麻、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

2、外用

止瀉散敷臍:

取白芍2g,陳皮1g,升麻1g,吳茱萸1g,丁香1g,薑半夏1g,共研末備用,充分混合.

此為3次用量,用時取上藥末1/3食醋調成稠糊狀,外敷於用75%的酒精消毒後的患兒臍窩內,剪取稍大於藥糊的塑料薄膜壓蓋藥糊上,外用醫用紗佈塊覆蓋,膠佈固定,24h換藥1次,3次為1療程.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饮食

一、飲食禁忌

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等,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二、食療方

1、無花果5~7個,水煎服.

2、烏梅10克,煎湯代茶飲.

3、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調服.

4、酸石榴皮適量水煎,加紅糖,頻服.

5、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

6、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

7、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8、薑糖飲:生薑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9、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10、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

11、胡蘿卜250克,搗碎,水煮開10分鐘後,過濾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適量,煮沸.

12、茶葉10~15克,開水沏飲,或水煎加紅糖30克,煎至發黑分服;或茶葉適量,食鹽少許,水煎分服.

13、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幹)30克研細粉,溫水調成稀糊狀,煮沸,加熟雞蛋黃2個,調勻,每日空腹食2~3次.

1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鍋內炒成焦黃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餘的粗殼,每次3克,水沖服,每日服3次.

15、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幹品60克),洗凈,切碎,水煎10~20分鐘,去渣,加入適量大米,煮成粥,頻服.

16、焦米湯:大米適量,洗凈,曬半幹,炒至焦黃,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時,加食鹽少許,飲湯.

17、綠茶蜜飲:綠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沖泡,蓋蓋浸5分鐘,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4次,可治療菌痢.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消化不良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常見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鵝口瘡及支氣管肺炎等多種感染.

1、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

長期腹瀉,反復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

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容易出血.

二、鵝口瘡

多見於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

三、中毒性肝炎

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

可能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並發大腸桿菌敗血癥引起.

五、其他

多見於4~10個月的嬰兒,主要因腹瀉和伴隨它的病毒感染引起.

腸蠕動失去正常節律性,腸環肌發生持續性局部痙攣,腸近端劇烈蠕動,遂將痙攣的腸段推入遠端腸腔內.

6、急性腎功能衰竭

嚴重腹瀉引起脫水導致.

五、其他

中毒性腸麻痹、胃擴張、腸穿孔、腸出血.

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癥,或高鉀血癥.

嘔吐護理不周引起窒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多瓣膜病 聯合多瓣膜病 聯合瓣膜病變 溫熱 溫病 病毒性心肌炎 I40.001 黃瘤病 黃瘤病 黃瘤 黃脂增生病 脂肪纖維瘤 脂肪性纖維瘤 脂瘤性纖維瘤 黃瘤癥 黃疣病 牙髓炎 K04.005 Pulpitis 牙髓退變 牙髓壞死 牙髓病 三尖瓣狹窄 I07.002 心臟病 瓣膜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