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百科

便秘(constipation)常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指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幹燥、堅硬,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間隔較久(>2天),無規律,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常見癥狀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的病理現象.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病因

飲食不足(20%):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幹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當(15%):

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對腸內容物發酵作用減少,大便易呈堿性,幹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強,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利.

腸道功能失常(20%):

生活不規律和不按時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抗酸藥,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體格與生理的異常(20%):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傢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精神因素(10%):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發病機制

1.有意識的抑制排便

可使排便刺激消失,糞便因此變幹,排便痛苦,這種情況又可進一步抑制排便,隨意抑制排便的原因可有:小兒過於貪玩,無時間排便;害怕上課遲到,不敢花時間排便;或上課時不敢請老師允許去廁所;或不知道廁所的位置和方向,住院患兒有排便意圖可能不為醫護人員知道;4歲以上的小兒可能希望單獨入廁;長途旅行時排便規律常被打亂;遠離熟悉的傢,對陌生的環境感到焦慮不安,不能習慣那裡的廁所,凡此種種,訓練小兒排便習慣期間,使他學會根據主觀願望排出大便或憋回去,從此小兒即根據自己的意志行事,懲罰,不愉快和強制性排便訓練,可使小兒反應性憋住大便和拒絕合作.

2.濫用栓劑,瀉藥和灌腸.

3.脊髓病變

脊髓在排便中樞以上部位遭受阻斷時,即失去隨意控制大便的能力,排便成為反射動作,如排便中樞遭受破壞,直腸感覺全部喪失,形成大便失禁,正常直腸的節制是通過肛門內括約肌(反射性控制)和肛門外括約肌(反射性和隨意性控制)的動作共同承擔的,隻有在支配外括約肌的體神經受損才發生直腸失禁,這種情況下,充盈的直腸隻靠內括約肌的反射性舒張來排空,外括約肌失去隨意動作和反射動作導致直腸失禁,可見於脊髓橫斷傷,腦脊膜膨出,脊髓發育不良,脊髓縱裂和脊髓腫瘤等.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症状

1、糞便幹結:

患兒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幹燥、堅硬,有排便困難和肛門疼痛.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

因糞便停留於腸道內過久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癥狀,如精神食欲不振、乏力、頭暈、頭痛、食欲不振.

長期攝食不足,可發生營養不良,進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惡性循環.

若糞便在直腸停留過久可使局部發生炎癥,有下墜感.有時便秘患兒常有便意卻不能排凈,使便次增多.嚴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幹糞的周圍不自覺地流出腸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便秘是引起腸絞痛的常見原因.

2、腹脹、腹痛:

自覺腹脹及下腹部隱痛、腸鳴及排氣多.偶見嚴重便秘患兒常突然腹痛,開始排出硬便,繼之有惡臭稀糞排出,中醫稱之為“熱結旁流".

3、直腸垂脫:

長期便秘可繼發痔瘡或直腸脫垂.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检查

一般常規檢查正常,致肛裂時可有便血和黏液,應查甲狀腺功能,註意除外甲狀腺功能低下和佝僂病等疾病.

1.胃腸X線鋇劑造影

可根據鋇劑在胃腸道內運行的情況,瞭解結腸的運動功能狀態,區分張力減退性便秘和痙攣性便秘,並可及時發現器質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腫瘤,結核等.

2.直腸鏡

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這幾種檢查可直接瞭解腸黏膜狀態,由於便秘,糞便的滯留和刺激,結腸黏膜特別是直腸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性改變,表現為充血,水腫,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痙攣性便秘可見到腸管的攣縮性收縮,腸腔變窄.

3.肛管直腸測壓術

肛管直腸測壓術是兒科常用的一種瞭解直腸肛門功能障礙的技術,遇有嚴重便秘的患兒可用測壓術確定直腸擴張時的阻力,肛管的靜息緊張度,肛門隨意肌收縮的強度以及病兒對直腸擴張的自我感覺,並可對肛門括約肌反射做出評價,註意必須由有經驗的人員來操作,以免對結果判斷錯誤,根據Karen對慢性便秘患兒的肛門直腸和遠端結腸動力學研究,幾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異常.

4.肌電圖

對盆底肌和肛外括約肌進行肌電圖觀察是評價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時盆底橫紋肌的張力維持緊張狀態,應用體表皮膚電極探測,全部正常小兒排便時肛外括約肌張力下降,而便秘患兒僅42%有恥骨直腸肌或肛外括約肌出現肌電活動下降.

5.X線排糞造影

近年來由於排糞造影(defecography)檢查法的臨床應用,可對肛門括約肌和肛門直腸作靜態及動態觀察,並可快速攝片(每秒2~4張),連續觀察排糞動作全過程,發現有些便秘是由於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腸套疊,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這些梗阻都是臨床及內鏡檢查難以發現的,實際上不屬於習慣性便秘的范疇.

小兒便秘预防

三歲以上的小孩,每天早餐及晚餐飯後,耍提醒他排便,每次排便時間不宜太短,並鼓勵盡量排幹凈,不論每次是否有排便都須每日按時上廁所,如此才能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便秘須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腸才能恢復良好的排便功能,耍利用治療期間養成良好的排便和飲食習慣,之後再來停止藥物,便秘才不會復發.

小兒便秘治疗

(一)治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

有原發病者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治療單純性便秘的根本應放在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谷物、蔬菜等),同時養成排便習慣,藥物治療隻在必要時臨時使用.

1.人乳喂養嬰兒的飲食矯正

人乳喂養嬰兒較少發生便秘,如果發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潤腸輔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橘子汁(應用新鮮橘子擠汁,市售瓶裝橘汁開瓶後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紅棗水.4個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時,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天60~90ml,也有幫助.

2.人工喂養嬰兒的飲食矯正

人工喂養兒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輔食可避免便秘.如果發生,可將牛乳加糖增至8%,並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橘汁、菠蘿汁、棗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腸蠕動.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類等輔食,再大一些可加較粗的谷類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麥片等制成粥.在1~2周歲,如已加瞭各種輔食,每天牛奶量500ml即夠,可多吃粗糧食品,如紅薯、胡蘿卜及蔬菜.有條件者可加瓊脂果凍.營養不良小兒便秘,要註意補充營養,逐漸增加入量,營養情況好轉後,腹肌、腸肌增長、張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漸通暢.

3.訓練習慣

排大便是條件反射性運動,小兒經過訓練能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一般3個月以上嬰兒可開始訓練,乳兒在清晨喂奶後由成人兩手把便,或坐盆或坐排便小椅,連續按時執行0.5~1個月即可養成習慣.養成習慣後不要隨意改動時間.對年長兒慢性便秘,除鼓勵其多運動、多進纖維素多的食物外,亦應使其按時上廁所,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4.藥物

(1)酚酞(phenolphthalein果導):每次3mg/kg,睡前服,服藥後6~8h發揮作用.由於少量吸收後有腸肝循環,故其作用有時可維持3~4天.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2)液狀石蠟:每次0.5ml/kg,睡前口服,用藥後6~8h生效.長期服用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及鈣、磷吸收障礙.

(3)鎂乳:每次0.5~1ml/kg,睡前口服.

(4)甘油栓:小號1.33g適用於嬰幼兒,大號2.67g適用於兒童,塞入肛門,為輕刺激性導瀉藥,用藥後數分鐘即可排便.

(5)甘油/氯化鈉(開塞露)(含山梨醇,甘油或硫酸鎂):嬰幼兒用每支5ml,兒童用每支10ml,先用少許塗潤肛門,然後徐徐插入肛門將藥液擠入,數分鐘內即排便.

(6)簡易方法:在傢可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狀石蠟(石蠟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門通便.

(7)灌腸法:用1%~2%肥皂水或生理鹽水,其溫度與室溫接近,每次量:<6月50ml,~1歲100ml,~2歲200ml,~7歲300~400ml,7歲以上400~800ml.灌腸法刺激性較強,非特殊需要不采用.

5.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便秘,以潤腸、通便為基本原則,但宜針對病因同用消積、增液潤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腎等治本之法.藥治、食治並舉,通下法隻可暫用,不可攻伐過度,以免損傷正氣.

辨證論治:

(1)食積便秘:

主證:大便秘結,脘腹脹滿,不思乳食,或惡心嘔吐,手足心熱,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則:消積導滯、清熱化濕.方劑:導滯丸加減.

常用藥:枳實、神曲、山楂、黃連、黃芩、茯苓、大黃(後下)、澤瀉、白術等.傷於面食:加用萊菔子;傷於谷食:重用神曲;傷乳食:加麥芽.惡心嘔吐:加半夏、生薑;食積化熱:加連翹、胡黃連;腹脹滿:加木香、雞內金.

(2)燥熱便秘:

主證:大便幹結,排出困難,甚至秘結不通,面紅身熱,口幹口臭,腹脹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則:清熱、潤腸、通便.方劑:麻子仁丸加減.

常用藥:大黃(後下)、麻仁、枳實、厚樸、杏仁、白芍、蜂蜜(沖).口幹舌燥、津液耗傷者:加生地、沙參或麥冬;大便幹結堅硬者:加芒硝;肺熱肺燥下移大腸者:加黃芩、知母、瓜蔞仁;腹脹痛者,加木香、檳榔、白芍.

(3)氣滯便秘:

主證: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脅腹悶脹痛,舌質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導滯通便.方劑:六磨湯加減.

常用藥:木香、烏藥、沉香(後下)、大黃(後下)、檳榔、枳實.胸脅脹悶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脹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噯氣不除者:加旋復花、代赭石;惡心嘔吐:去檳榔,加半夏、生薑、陳皮;氣鬱日久化火:口苦咽幹者:加梔子、龍膽草等:蟲積阻滯氣機者:重用檳榔,並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氣虛便秘:見於重病後.

主證:雖有便意,大便不幹硬,但掙紮乏力.難於排出,掙則汗出氣短,便後疲乏,面色蒼白,神疲懶言,舌淡,苔薄,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潤腸通便.方劑:黃芪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白術、黨參、火麻仁、陳皮、蜂蜜(沖).久咳肺虛氣短者:加生脈散及紫菀、白前;氣虛下陷脫肛者:重用黃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幹硬:加棗仁、冬瓜仁.

(5)血虛便秘:

主證:大便幹結,掙紮難下,面白無華,唇甲色淡,頭暈心悸,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養血、潤腸、通便.方劑:潤腸丸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火麻仁、桃仁、枳殼、何首烏.血虛有熱,傷陰者:加玉竹、元參、知母;氣虛見神疲氣短、自汗者:加黨參、黃芪;心悸:加酸棗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膠(烊化).

(6)中藥成藥:

①枳實導滯丸:用於食積便秘.

②麻仁潤腸丸:用於燥熱便秘.

③木香檳榔丸:用於氣滯便秘.

④補中益氣丸:用於氣虛便秘.

⑤桑椹膏:用於血虛便秘.

(二)預後

預後一般良好.

小兒便秘饮食

一、潤腸食品

吃奶的嬰兒便秘時,可加滑腸食品,如橘子汁、紅棗汁、白菜汁等.

二、輔食

正在斷奶期內的嬰兒便秘時,可增加輔食,除瞭高營養的蛋類、瘦肉、肝和魚類外,還要增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類,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

三、蜂蜜

民間也有使用蜂蜜通便.其實蜂蜜必須用涼水沖兌才有效,溫熱水無效.

但是,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不宜過早給嬰幼兒喝蜂蜜.這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傢長往往不確定孩子是否是過敏體質,是否對某些物質(如海鮮、花粉等)過敏.蜂蜜裡含有花粉,如果孩子是過敏體質,給孩子喝蜂蜜就容易造成過敏,甚至引發過敏性皮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因此,最好等孩子大些瞭,確定孩子不會對花粉過敏後再給孩子服用蜂蜜.

四、五谷雜糧

大些的孩子便秘時,可增加一些五谷雜糧,如標準粉、薯類、玉米、大麥等,油脂類食物、涼開水也都有助於便秘預防治療.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卷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

小兒便秘并发症

常並發肛裂,直腸脫垂,腸絞痛,甚至營養不良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鵝口瘡 白念菌病 先天性肌性斜頸 歪脖兒 疫斑熱 流行性出血熱 甲營養不良 胃粘膜脫垂癥 食管損傷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