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百科
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以四肢和軀幹近端疼痛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一般包括以下3個要點:50或50歲以上起病;肩胛帶,骨盆帶和頸部3處易患部位中有2處出現疼痛和晨僵,時間超過30min,持續1個月以上;加上全身反應證據如血沉升高超過40mm/h或50mm/h,除巨細胞動脈炎(giantcellarteritis,GCA)外,如果存在其他特定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慢性感染,多發性肌炎或惡性腫瘤等可排除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PMR和GCA關系密切,約1/4的PMR最終發展為GCA,而40%GCA可出現PMR表現,故有人認為PMR和GCA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即PMR僅為GCA的臨床表現之一,但也有人提出它們分屬獨立性疾病.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病因
年齡性別因素(30%)
本病幾乎均在50歲以上發病,提示本病肯定與年齡有關,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與內分泌激素變化可能也有一定相關性.
遺傳因素(30%)
包括主要基因、特異性基因和染色體畸變的影響.當代由於環境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使基因突變頻率增高,人群中致病基因增加.風濕性多肌痛(PMR)患者有傢庭聚集現象,與HLA-DR4基因相關.
環境因素(25%)
在內在因素和環境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免疫機制而致風濕性多肌痛(PMR)病.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症状
PMR常發生於50歲以上,50歲下患者甚少,男女之比為1∶2,我國發病情況不詳,美國一份報道:50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54/10萬,患病率500/10萬.
PMR起病隱襲,有低熱,乏力,倦怠,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典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頸,肩胛帶或骨盆帶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適,也可單側或局限於某組肌群,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後再活動時明顯,急性發病者,每訴夜間上床時尚可,早上醒來全身酸痛僵硬難忍,嚴重時梳頭,刮面,著衣,下蹲,上下樓梯都有困難,這些活動障礙不易肌無力引起,不像多發肌炎那樣肌力嚴重減退,乃因肌肉關節僵痛所致,活動之後可漸緩解或減輕,無論主訴如何,體格檢查陽性體征較少,可有輕度貧血,肩及膝關節輕度壓痛,腫脹或少許滑膜積液征,關節鏡檢證實可有滑膜炎,一般無內臟或系統性受累表現.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检查
1.PMR最突出的實驗異常是血沉增快(40~50mm/h),C-反應蛋白升高.
2.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血清補體,血清肌酶活性均正常.
3.肌電圖檢查無肌源性和神經源性損害征象.
4.放射學檢查及肌肉活檢正常.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预防
1.做好心理調適,解除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加強營養,增加蛋白質,維生素,避免刺激性食物.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治疗
藥物治療
PMR確診後雖不需要住院治療,但定期隨訪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有伴發巨細胞動脈炎跡象者,應立即行相應檢查包括顳動脈活檢,以除外顳動脈炎的診斷.一般治療主要是鼓勵患者做適當肌肉運動,以免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縮和關節運動障礙.藥物治療目的有二:緩解癥狀和阻止潛在血管炎並發癥.
(1)非甾體抗炎藥:對癥狀輕微或不伴血管炎的PMR尤其是顳動脈活檢陰性者,可先試用非甾體抗炎藥,如腸溶吲哚、雙氯酚酸(扶他林)等,可控制肌痛和頭痛等癥狀.有報道10%~20%患者單用阿司匹林或非甾體抗炎藥足可控制病情,而無須加用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藥雖可部分緩解癥狀,但無阻止血管炎並發癥的療效.因此,一般認為短效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為本病首選.
(2)糖皮質激素:對癥狀輕微的PMR,經上述治療2~4周病情仍無改善即可開始應用潑尼松或其他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果PMR診斷正確,其臨床癥狀一般在使用激素後即可迅速緩解,此點常用來判斷PMR診斷是否正確,如治療後無反應,則需要進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小劑量皮質激素不能抑制伴發的血管炎癥狀,因此即使疼痛顯著緩解仍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初始癥狀嚴重者,一般可根據治療前血沉、C-反應蛋白和血清IL-6水平以及對首次治療的反應,將患者分成不同亞型實施不同治療方案.激素劑量由病情嚴重程度和是否伴有巨細胞動脈炎而確定,療程可分為起始治療、減量治療和維持治療3個階段.對不伴有巨細胞動脈炎的PMR,潑尼松常規推薦劑量為15~30mg/d,一般4天左右骨骼肌肉疼痛與僵硬可迅速緩解,血沉和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
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與風、寒、濕有關;與肌肉血管、氣血灌註不足,脾虛、肺虛、腎虛有關.因此在祛風、祛寒、祛濕的同時應予健脾益氣、益腎潤肺.
有報道甲潑尼龍(甲基潑尼松龍)肌內註射可進一步減少激素的副作用.療效極快,48h癥狀即可緩解,血沉恢復正常.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無抑制,激素總量較口服小得多,故較為安全,容易被患者接受.
皮質激素雖可緩解癥狀,但尚無證據提示它可縮短病程,經小劑量激素治療後實驗室檢查已恢復正常,潛在血管炎或血管並發癥可能性相當小,但並不是所有患者均對小劑量激素有特效,因為即使血沉已正常仍有發生急性動脈炎的可能.巨細胞動脈炎與胸主動脈瘤高度相關,該瘤是巨細胞動脈炎相對晚期的嚴重並發癥之一,一旦動脈瘤破裂可導致患者突然死亡.有資料證實即使不伴顳動脈炎的PMR仍有較一般人群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
反復皮質激素治療最常見副作用主要有椎體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和白內障等.由於這些副作用發生率在不同研究中報道不一,而且這些並發癥本身在老年人中就較為常見,故要確定它們一定是激素的副作用頗為困難.為瞭盡可能減少激素的副作用,推薦采用最小有效劑量早晨1次頓服,並輔以鈣劑以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3)免疫抑制藥:對病情頑固或小劑量潑尼松不能維持療效者,可加用甲氨蝶呤片,頓服.但單用甲氨蝶呤治療本病尚存在爭議.其他免疫抑制藥(如硫唑嘌呤、環磷酰胺)以及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藥(如抗瘧藥、青黴胺、氨苯砜)等也可協助激素減量,減少復發,但由於缺乏系統研究,資料有限,經驗不多,故臨床應用有較大爭議.
(4)其他:如出現各種並發癥可對癥治療,如腕管綜合征可行手術減壓,肢端壞疽需要手術切除,合並感染時加用抗生素等.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饮食
風濕性多肌痛患者飲食:
1、急性期:清熱利濕吃木瓜
發病急,關節腫熱的患者.這類患者體內往往多濕熱邪氣,食療要針對清熱利濕做文章,不要認為患者病重,需要大魚大肉來補養,往往適得其反.木瓜、薏苡均有祛風濕、清濕熱、通經絡、舒筋骨,止痹痛的作用,同時這些藥物都是屬於食物,口感很好,易於消化.
制作方法:木瓜1個,蒸熟去皮;薏米100克、大米50克在高壓鍋中煮熟,悶爛成稠粥,可作為1天的食用量,根據口味既可當主食,也可加點糖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
2、緩解期:祛濕滋補選羊肉
緩解期,體質差,關節腫熱不明顯的患者.很多病人患病時間較久,體質虛弱,消瘦明顯,面色發黃,精神差,沒力氣.這類患者要註意在祛風濕的同時加強補養體質,選擇一些具有祛風濕和補養的食物來調養,比如羊肉、蛇這一類食物.
風濕性多肌痛飲食宜忌
1、偏熱型:此類風濕病患者多有口幹口渴、大便幹結、小便黃赤、臉色偏紅、病變部位有紅腫熱痛等表現.因此,飲食宜清涼,多吃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蘿卜、芹菜、荸薺、綠豆等清熱的菜蔬,以及河魚、河蝦、鴨肉、蟹、甲魚、田螺、田雞等寒涼的動物性食物.
2、偏寒型:此類風濕病患者多有怕冷、臉色偏白、病變部位疼痛卻腫而不紅,喜歡熱敷等表現.宜食用溫熱甚至辛辣類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雀肉等,烹飪時可加蔥、薑、胡椒、肉桂等辛溫的調料.
3、痹證屬風濕熱型:食療中宜多吃清涼食品,如金銀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綠豆、蘆根等;同時以北黃芪、忍冬藤、海風藤、黃柏、牛膝等藥食兼用之品在食療中配餐或水煎內服,往往可在半個月左右控制癥狀,使關節腫痛消失或減輕,關節功能改善.還可多食蘿卜、米仁、芡實、玉米、扁豆等化濕的食物,可改善病情.
4、腎主骨,多吃芝麻、核桃等補腎食品對風濕性多肌痛的緩解也有利.
4、處於急性期有關節腫脹的患者,食鹽用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水鈉瀦留,停滯於關節,更會加重關節的腫脹程度.
5、偏熱型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羊肉、豬肝、豬肚等.
6、忌可可、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風濕性多肌痛 M35.301 并发症
本病最主要的並發癥是導致病人行動不便,PMR偶有並發肉芽腫性心肌炎與肝炎報道,還有發生急性動脈炎的可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