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百科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病因

遺傳(10%):

遺傳的因素,有遺傳性的患者有5%-10%,這一般稱為傢族性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成年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青年型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臨床上與散發病例難以分別.

長期不運動(25%):

廢用性肌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毒(15%):

中毒的因素,興奮毒性神經遞質.經過調查,一些患者轉運功能喪失是由於運動皮質內轉運體mRNA轉錄副本異常連接異常所致.

免疫(15%):

免疫的因素,盡管MND患者血清曾檢出多種抗體和免疫復合物,但尚無證據表明這些抗體可選擇性以運動神經元為靶神經因子.現在認為,MND是不屬於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的.

疾病因素(20%):

肌源性肌萎縮常見於肌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癥、周期性麻痹、多發性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藥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性肌病如重癥肌無力等.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症状

肌肉萎縮的癥狀:

大腿肌肉萎縮骨間肌和魚際肌萎縮肩胛帶肌肉萎縮面肌萎縮手肌肉萎縮小腿肌肉萎縮重癥肌無力

大腿肌肉萎縮:股骨頭壞死病人出現大腿肌肉萎縮是普通現象,肌肉萎縮的輕重各有不同,大部分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都能恢復,但少數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終身不能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距離和患者的生活質量.中晚期股骨頭壞死病人100%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肢大腿肌肉萎縮現象,對股骨頭壞死病人的走路影響非常大,直接限制患肢大腿的力量恢復,同時也限制患者的走路長短.

小腿肌肉萎縮:指小腿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

手肌肉萎縮:是肌肉萎縮的一種.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

⒈輕度萎縮:肌纖維輕度下降,肌肉組織外觀無明顯凹陷,觸摸肌肉組織松弛,肌無力,能做抗阻力運動.

⒉中度肌萎縮:肌纖維部分萎縮、缺失,肌肉組織外觀凹陷,觸摸縱向縮小,橫向減少,肌無力明顯,不能做抗阻力運動.

⒊重度肌萎縮:肌纖維組織大部分萎縮,相關的骨骼外露.肌肉組織僅存少量肌纖維,肌無力嚴重,患者喪失最基本的協調運動能力.

⒋完全萎縮:肌纖維組織完全萎縮,與其肌肉相關聯的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肩胛帶肌肉萎縮:是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的癥狀和臨床表現.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幹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

肌原性面部肌肉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患者,通過形態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另一方面當下運動神經元任何部位損害後,其末梢部位釋放的乙酰膽堿減少,交感神經營養作用減弱而致肌萎縮.

骨間肌和魚際肌萎縮: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束顫動常見,可局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發.少數肌萎縮肌無力可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检查

一、肌電圖(EMG)

二、神經傳導速度(NCV),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F波、H反射

三、誘發電位(EP),包括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視覺誘發電位(VEP)和上、下肢體感誘發(SEP)

四、事件相關電位(P300)它們的主要應用范圍

(一)肌電圖:它作為一種測定運動系統功能的手段,現已被廣泛用於區別肌肉力弱和肌萎縮,是肌病所致,或神經病所致,還是其他原因所致.通過針極肌電圖,對軀體不同部位肌肉的測定,可以瞭解:⑴肌肉病變是屬於神經源性損害,還是肌源性損害;⑵神經源性損害的部位(前角細胞或神經根、神經叢、幹、末梢);⑶病變是活動性還是慢性;⑷神經的再生能力;⑸提供肌強直及其分類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依據.應用於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縮、麻木、無力、肢體活動障礙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診斷,還可作為神經損傷手術後或治療後的監測手段,以及提供康復、傷殘、法醫鑒定的客觀指標.

(二)神經傳導速度:是評定周圍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傳導功能的一項診斷技術.主要用於周圍神經病的診斷如多發性神經病、遺傳性周圍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腕管綜合征、周圍神經外傷等,結合肌電圖可鑒別前角細胞、神經根、周圍神經及肌原性疾病等.

(三)視覺誘發電位:它主要檢測視覺通路的病損,在眼科廣泛應用於視神經炎、球後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壓迫病變、多發性硬化、視覺皮層病變、眼外傷、癔病等疾病;在內科主要用於糖尿病等引起的視覺通路的病損,它對早期診斷、定位診斷、估計預後、評定療效有重要作用.

(四)腦幹聽覺誘發電:主要檢查聽神經損傷、發作性眩暈、聽神經瘤、多發神經硬化、耳毒饕及外周損傷後的聽力學檢查;可客觀評價聽覺檢查不合作者、嬰幼兒和歇斯底裡病人有無聽覺功能障礙.

(五)體感誘發電位:主要用於檢測周圍神經、神經根、脊髓、腦幹、丘腦及大腦的功能狀態.應用於格林-巴利綜合征、頸椎病、後側索硬化綜合征、多發性硬化、腦血管病、神經性膀胱、性功能障礙等.

(六)事件相關電位:臨床可用於癡呆病、腦損傷、慢性腦病如肝性腦病、精神疾病等的診斷和療效判斷以及評價兒童大腦發育.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预防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

3、勞逸結合.

4、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

5、物理療法,增加肌力鍛煉、步行訓練、溫浴、按摩、針灸.

6、應用B族維生素,且B1、B6、B12聯合應用.

7、中醫中藥治療:采用人參、黃芪、全蟲、龜板、當歸等中草藥.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治疗

肌肉萎縮的康復治療

目前認為肌肉萎縮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癥,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瞭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肌肉萎縮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在對肌肉萎縮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隻是偏重於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瞭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恢復的可能性.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在日常的傢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傢用型的多功能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肌肉萎縮肢體運動恢復.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後按一定順序模擬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使其恢復動態平衡;同時多次重復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傢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肌肉萎縮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有助於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肌肉萎縮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饮食

肌萎縮縮為痿癥,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調暢肢體氣血,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是痿證調護的關鍵.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采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若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不能步履,臥床階段可采用臥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防止"畸型"發生.

學會科學飲食,防止飲食不節.

飲食宜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鈣、鋅,瘦肉、雞蛋、魚、蝦仁、動物肝臟、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黃花菜等可適當多食,少吃或忌食過辣、過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飲食狀況與痿證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饑餓,長期營養不良,四肢肌肉失於水谷水氣的稟養,萎而無力,可成痿證,若恣食膏梁厚味、肥甘之品而不運化,則脾濕阻滯、筋脈弛縱而成痿證.因此,痿證的預防,必須做到合理飲食,謹和味,避免偏嗜,按時節量,以五谷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嚴禁過食五味,尤其是食勿過咸.既要攝入足夠的蛋白和脂肪,又要防止恣食膏粱厚味,大忌饑飽失常,飲食不潔,恣食生冷.平時要戒煙淡茶,飲酒則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應多食"還原食物"如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番茄、胡蘿卜、小青菜、大豆、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湯等.

肌肉萎縮的食療:

抗污染食物清除污染物.現代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常食下列具有抗污染作用的食品:

木瓜:富含木瓜蛋白酶,可分解體內的廢物和積累的脂肪堿性食物,清除酸性成分.

海帶:含有豐富的海帶絞質,可加快侵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排出.

大蒜:其中的特殊成分可使體內鉛濃度下降.

蘑菇:能清潔血液,排泄毒性物質,經常食用可凈化體內環境.

胡蘿卜:含大量果膠,可與重金屬汞結合,生成新物質排出體外.

綠豆:能幫助排出侵入體內的各種毒物,包括各種重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促進人體的正常代謝.

黑木耳:其中的特殊成分可幫助消化棉、麻、毛纖維物質.

豬血:含有大量血漿蛋白,經過人體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後,與侵入胃腸道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化學反應,變為不易吸收的廢物而被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堿性略占優勢,如果酸性成分過多,就會成為多種疾病的溫床.日常食物如禽、畜、魚、蛋類、糖、米、面等,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可使血液偏酸,因而,應多進食蔬菜、海帶、水果、奶類等含堿性成分多的食物,以保證血液維持在略偏堿性的正常狀態.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并发症

可引起肌營養不良癥、重癥肌無力樣綜合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顳葉癲癇 顳葉性癲癇 小兒肝豆狀核變性 乳房疼痛 Breast pain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 原發性下肢靜脈機能不全 小兒單純性血尿 小兒單純性血尿癥 小兒孤立性血尿 漸凍人 運動神經元疾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