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代謝障礙疾病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百科
生物體為瞭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及保證生長和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質稱為營養要素,由水、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等六類所組成.其中水、礦物鹽為無機物,脂肪、蛋白質及維生素則為有機物.礦物鹽中除含量較多的常量元素以外,部份含量很少,但卻也參與機體許多生命活動者稱為微量元素.上述這些營養要素通過進食這一行為而進入到體內.進食行為的正常受許多神經、內分泌等行為層次的生命活動所控制,其中下丘腦起著甚為重要的作用.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病因
先天性缺陷(30%):
維生素依賴性遺傳病是缺乏某種維生素所催化的特殊生化反應而引起的疾病隻有給予特定的維生素方能糾正例如先天性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其原因是維生素B12被吸收後缺乏運輸的球蛋白給患者每周肌肉註射維生素B12兩次每次1mg方能維持正常的血象
後天獲得性因素(25%):
(1)生理性因素:生長發育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顯著增加在妊娠的頭4個月基礎代謝與正常人無多大區別自5個月以後隨著基礎代謝的逐漸增加熱能需要量也逐漸加大為適應胎兒發育的需要對蛋白質鈣磷鐵以及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也相應增加例如胎兒在懷孕期末2個月體內鐵貯量從80mg增加到400mg足供出生後5~6個月內對鐵的需要因此在妊娠後期需要供給孕婦更多的鐵如果在妊娠期各種營養素供給不足則會影響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
(2)疾病:下列疾病將顯著增高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①口炎性腹瀉綜合征導致的營養素吸收障礙.②鐮形紅細胞性溶血性貧血.③伴有發熱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等.④炎癥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
(3)藥物導致的營養不良:因藥物導致的營養不良在用藥開始時發展緩慢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營養不良的趨勢漸行加重從而導致特定營養素缺乏的疾病或多種營養素缺乏癥群的發生如癲癇患者長期服用抗驚厥藥所致的維生素D和葉酸缺乏病;口服抗結核藥可導致葉酸吡哆醇和菸酸缺乏病其原因是藥物阻滯體內維生素的吸收或利用比其他營養素更甚這些藥物中多數可誘發B族維生素缺乏病其次為其他維生素的缺乏病.
(4)環境和職業因素導致的需要量增加:經常處於特殊生產或生活環境中的人體例如高溫低溫高原環境中生活或作業的人員接觸某些有毒物質的作業人員可使機體正常生理過程包括營養素在內的代謝過程發生復雜的變化故對某些營養素的需要量亦顯著增高例如高溫作業人員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均發生很大變化.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症状
飲食情況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吞咽不適,甚至惡心,睡眠障礙等等,常常是提示有營養狀況障礙的前奏,如果病者同時患有感染性發熱,開放性創傷,灼傷,甚至近期經歷過大手術,胰腺功能障礙等,則應高度懷疑有營養不良障礙的存在,在老年病例中,病人經濟狀況的惡化,生活環境及習慣的改變等也常促使營養障礙的表現明顯化.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检查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檢查項目:
血氨絲氨酸維生素A維生素B1葉酸毛發血清轉鐵蛋白
(一)體格測量體格測量可以提供病人的蛋白質,脂肪貯備情況,特別在進行動態檢測期間,可以瞭解病情的變化趨勢,幹預治療的效果等等,通常測量的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與身材不相稱的過高或過低的體重,常表示有營養障礙,一般情況下在6個月內無特殊原因體重下降10%以上常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有病態存在,但有時即使在六個月內體重僅下降6%也可以是嚴重軀體疾病的征象,浮腫,腹水等有時可以掩蓋因為消耗性疾病所致的體重下降,肱三頭肌皮下脂肪測定可幫助瞭解病人脂肪貯備情況而較少受浮腫等因素影響,上臂肌肉測量則對瞭解骨骼肌的實際數量有助.
(二)臨床情況臨床情況雖不如實驗室檢查指標精確,但常常可以提供各種營養不良的征象,例如食欲不振,消瘦,大多提示有熱卡及蛋白不足;味覺異常可提示鋅缺乏;膚色蒼白,濾泡過度角化,扁平性皮炎,搔癢,色素改變,以及陰囊性皮炎等,分別可提示葉酸,鐵,維生素B12,A,C,核黃素,以及尼克酰胺等代謝障礙,脫發,毛發稀疏等在蛋白缺乏癥時常見;夜盲,畏光則提示有維生素A,核黃素障礙;口腔檢查中舌炎常表示核黃素缺乏;齒齦出血在除外牙周病外應註意有VitC缺乏;頸部結節性甲狀腺腫為缺碘;腹部無力擴張伴肝臟腫大為蛋白及熱卡不足;鐵缺乏常可見匙狀甲,手足搐搦,反射消失等等多提示有鈣,鎂,以及B族維生素障礙等,上述臨床檢查如能結合特殊實驗室檢查發現則更能獲得確切的信息,例如上述鋅缺乏可以出現味覺異常,但是也可因吸煙,用藥等許多原因引起,測定血鋅水平則可確診.
(三)生化檢測可以提示更精確,特異性的診斷意義,常用的指標為:1.血清白蛋白在許多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時水平可以下降,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後也可觀察到,由於白蛋白半衰期大約為近兩周,因此即使在營養障礙已被糾正時,也能觀察到其水平逐漸回升,2.血清轉鐵蛋白大多認為較白蛋白測定更為靈敏及可靠,但是在缺鐵,某些惡性腫瘤,類風濕樣關節炎,以及慢性感染等,其水平可以偏高,應予註意,3.血氨基酸水平需要特殊化驗設備始能完成,但如能測定,常常可較準確地反映病情及病因,例如在慢性腎臟病時大多可觀察到一些氨基酸(胱,瓜,天門冬,酪,亮,異亮,賴,絲氨酸等)水平過低;而在肝病時上述氨基酸的異常情況則不一樣.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预防
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提倡合理營養是預防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的根本措施,所謂合理營養,它既要求通過食物的合理調配,滿足不同生理條件下對各種營養素和熱能的需要,以及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又要考慮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調方法,以利各種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由於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是多種多樣的,而自然界中沒有一種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因此,為瞭向人民群眾提供合理的營養,一方面要求主管部門要做到主副食品生產和供應的合理化,多樣化,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宣傳教育,在群眾中提供主副食,動物性食品與植物性食品合理搭配的混合膳食,合理烹調,建立定時,定質,定量的膳食制度,糾正暴飲暴食,偏食,濫用滋補食品或強化營養食品等不良習慣.
為防止營養缺乏病的發生,各地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衛生系統要建立人群營養狀況監測系統,據WHO營養監測討論會建議,營養狀況監測的指標有人群健康狀況調查指標,社會經濟和農業資料分析指標和評價社會營養條件的指標,同營養有關的健康狀況指標包括新生兒體重,各年齡組體重,不同身高組體重,學齡前兒童體重,各年齡組死亡率,母乳喂養,人工哺養,特殊營養缺乏病的新病例等,因此,根據營養監測系統所提供的反饋,各級衛生主管部門要及時向人民群眾通報,並會同主副食品生產供給部門和衛生保健部門制訂同營養合理化有關的宏觀對策.
在地方性營養缺乏病流行的地區,除瞭做好宣傳教育外,還應采取面向群體的防治措施,例如我國在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采取食用加碘食鹽(每噸食鹽加碘化鉀5~10g)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瞭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流行,又如我國在1950年即作出瞭生產九二米和八一面的規定,不僅提高瞭原糧的成品率,同精白米和精白面相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含量也明顯提高,從而有效地防止瞭腳氣病的發生.
為滿足特殊生產環境或接觸有毒物質作業人員對營養的需要,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工種,會同公共食堂做好保健膳食的供應工作,目前,許多單位采取發放"營養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為防止繼發性營養缺乏病的發生,除瞭要對導致營養缺乏病發生的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外,還應做好營養指導和病人飲食的管理,要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供應足夠的營養素和熱能,由於許多藥物可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選用治療藥物時,對某些營養素的供給也應予以補充.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治疗
1、營養缺乏病的治療宜采取綜合措施,除針對疾病本身,提供合理膳食,適當補充相應的營養素制劑外,還應積極消除誘發營養缺乏病的因素方能奏效.
2、因膳食中營養素供給不足引起的輕度營養缺乏病,應采取飲食治療為主,營養素制劑補充為輔的原則,在飲食治療中宜采用富有營養的平衡膳食.對中度或重度營養缺乏病,由於營養素長期供給不足,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多種營養素同時缺乏,而且還表現為多系統功能衰竭,因此,對中度或重度營養缺乏病患者,除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膳食外,還宜采用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和少量多餐的原則,以利消化吸收和利用,還應針對病情,補充較大劑量的營養素制劑.對消化系統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在必要時還應考慮采用全價合成營養制劑或腸胃道外給養.
一般地說,輕型營養缺乏病,經適當治療預後良好.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如不采取積極治療,預後較差.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饮食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適宜飲食
(一)碳水化合物
為組成能量消耗的重要部份大約60%可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以植物淀粉即多糖類形式其它則以蔗糖乳糖果糖等存在於水果乳類等等纖維素雖然含熱量不多但其缺乏和某些疾病(例如某些腸道癌腫)有關因此近來也被推薦為必須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中的一部份.
(二)脂肪
由碳和氫組成富含能量普通飲食中脂肪含量如表13-2所示與動物脂肪相比植物脂肪中含有較多非飽和脂肪酸且脂肪酸鏈相對較短因此熔點較低.
營養代謝障礙疾病并发症
由於營養缺乏,可引起全身各個系統的並發癥,例如濾泡過度角化,扁平性皮炎,牙周病,頸部結節性甲狀腺腫,手足搐搦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