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百科

皮膚結核(cutaneoustuberculosis)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直接侵犯皮膚或者由其它臟器結核灶內的結核分枝桿菌經血行或淋巴系統播散到皮膚組織所致的皮膚損害.結核分枝桿菌的毒力並不特別強,人們在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後僅僅5%~10%發病.皮膚結核的發病率和肺結核發生相當,在發展中國傢和貧困人群中更普遍.結核分枝桿菌是皮膚結核的主要致病菌,牛型分枝桿菌和卡介苗(減毒的牛型分枝桿菌菌株)偶爾可以引起皮膚結核.結核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吸入、食入以及接種傳播.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病因

皮膚結核病主要致病菌為人型和生型結核桿菌,通過經外傷處直接侵入皮膚或由呼吸道吸入菌體等引起感染.以細胞免疫為主,在組織形態上表現為遲發性超敏反應的結節.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症状

1.各類型皮膚結核病的共性:病程漫長,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病情發展緩慢.自覺癥狀輕.如無繼發感染,通常無痛癢或全身性癥狀.破壞性大,如發生於面部,可致毀容.

2-各類型皮膚結核病的個性:臨床分類很不統一,類型很多,本節僅敘述常見的5種.

(1)尋常狼瘡(lupusvulgaris):最常見,約占皮膚結核病人的50%~75%.一半以上發生於面部,其次為四肢,臀部及頸部等處.基本損害為針頭至黃豆大小的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質地柔軟,稱為“狼瘡結節”,用玻片壓時呈棕黃色,如蘋果醬狀,稱之為蘋果醬現象(applejellyphnomerion).結節可向周圍擴展,逐漸融合成大片紅褐色浸潤性損害或逐漸吸收而遺留下菲薄、光滑的萎縮性瘢痕,亦可破潰形成潰瘍,愈合後形成條索狀、高低不平瘢痕,瘢痕收縮致功能障礙或畸形.繼發感染時可伴有疼痛.

(2)疣狀皮膚結核(tuberculosisverrucosacutis):少見,約占皮膚結核病的4%~5%.成人男性為多(70.8%).系外感染所致.多見於手背、指背,其次為足、臀、小腿等暴露部位.損害大都為單個,少數為多個單側分佈.初起為黃豆大暗紅色丘疹、質硬,丘疹逐漸向周圍擴大變成斑片,角層增厚粗糙不平,形成疣狀增殖,有較深溝紋分隔,加壓時常有少許膿液從縫中溢出,表面常覆以灰白色黏著性鱗痂,損害周圍繞以紅色浸潤帶.可逐漸向四周或一側緩慢擴展,也可從中央愈合留下不規則或光滑柔軟的萎縮性疤痕.很少發生潰瘍.

(3)瘰癧性皮膚結核(scrofuloderma):亦稱液化性皮膚結核(tuberculosiscutiscolliqua-tiva),約占皮膚結核的10%一15%.多發生於兒童.常由淋巴結核、骨結核或關節結核等病灶直接侵犯皮膚或經淋巴管蔓延至附近皮膚而發病.好發於頸側,其次為腋下、腹股溝及上胸部等處.初起為黃豆至白果大,稍硬、無痛、可移動的皮下結節.漸增大並與皮膚黏著,局部皮膚變紅或暗紅,中心發生幹酪樣物質的稀薄膿液.鄰近可陸續發生新的皮下結節,並相互連接或貫通呈帶狀分佈,非常特殊.常遷延多年.愈後留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索狀或橋狀疤痕.

(4)硬紅斑(erythemainduratum):本病目前將其分為2型,一種為Bazin型,屬血源性皮膚結核病,另一種為Whitfield,是一種血管炎,即結節性血管炎.本病少見,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小腿屈面,常對稱分佈,數不多.基本損害為豌豆至蠶豆大的皮下硬節,以後逐漸增大並與皮膚粘連,呈暗紅色或紫紅色,結節經3~4個月可漸軟化破潰.形成深在性不規則坑穴樣伴以陡峭或潛行性潰瘍,分泌稀薄淡黃色帶有幹酪樣小塊膿液.潰瘍經久不愈.愈後遺留萎縮性疤痕或色素沉著,易反復發生多年.

(5)丘疹壞死性結核疹(tuberculoidpapulonecrotica):少見,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肘膝關節伸側為多,也可見於臀部及軀幹,對稱分佈,有群集傾向,基本損害位於真皮深處,為高粱至黃豆大硬性丘疹,呈暗紅或紫紅色.部分丘疹可自行吸收消失,多數丘疹經1個月左右,中央發生壞死,繼而幹涸結痂,痂去後可見小潰瘍,愈後留有萎縮性色素沉著性疤痕.病程漫長,常成批發生,尤以春秋季為甚.一般認為系體內結核桿菌經血行播散至皮膚,並在皮膚迅速被消滅所致.但近年來有人根據血管病菌變的特征推測,本病很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種類型.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

皮膚結核检查

診斷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特點、結核菌素試驗可以診斷.用聚合酶鏈反應從皮損組織中擴增出結核桿菌特異性DNA可協助診斷.

鑒別診斷:

(1)尋常狼瘡應與盤狀紅斑狼瘡鑒別.後者顏色鮮紅,常呈蝶狀分佈,表面有固著鱗屑及毛囊口擴大.內含角栓,無狼瘡結節.

(2)疣狀皮膚結核應與尋常疣、疣狀痣及著色黴菌病鑒別.尋常疣的疣狀損害較小,無滲液或疤痕,皮損外周無炎性紅暈;疣狀痣皮損常排列呈帶狀,無疤痕;著色黴菌病好發於小腿及足部,損害炎癥較顯著,有外傷史,分泌物中可查到棕色厚壁真菌孢子.

(3)瘰癧性皮膚結核應與孢子絲菌病及皮膚放線菌病鑒別.孢子絲菌病的結節或潰瘍常沿淋巴管成串狀排列,膿液培養為孢子絲菌.放線菌病浸潤質硬而深在,膿液分泌中有由放線菌形成的黃色小顆粒.

(4)硬結性紅斑應與結節性紅斑鑒別.後者發病較急,色鮮紅,局部疼痛及壓痛,結節不破潰,好發於小腿伸面.可伴有關節痛及全身癥狀.

(5)丘疹壞死性結核疹應與毛囊性膿皰瘡及皮膚變應性血管炎鑒別.毛囊性膿皰瘡中央無壞死,接觸傳染性大.皮膚變應性血管炎損害多形性,有丘疹、水皰、膿皰和疤痕,有時見出血性皮損.

皮膚結核预防

普及BCG接種,BCG反應陰性者應及時補種.發現患者應及時治療,對有傳染性的患者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對傢屬及經常接觸者應密切觀察.

皮膚結核治疗

皮膚結核應視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強調早期、足量、規則、全程及聯合使用3~4種抗結核藥物,以保證療效,延緩或防止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性.必要時配合外科治療.

1.系統治療:一線抗結核藥物包括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噴丁、利福佈丁;二線抗結核藥物包括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丙硫異煙胺、氨苯硫脲、對氨基苯甲酸、卷須黴素、紫黴素、鏈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卡那黴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治療皮膚結核成人標準的6個月治療方案為:最初2個月口服利福平(10mg/kg),異煙肼(5mg/kg)、吡嗪酰胺(35mg/kg)和乙胺丁醇(15mg/kg);後4個月的持續治療階段口服利福平和異煙肼治療.如果患者對異煙肼沒有產生耐藥性,可以不加用乙胺丁醇.HIV感染的患者持續治療需要更長時間,至少7個月以上.

2.手術療法:早期、較小的尋常狼瘡或疣狀皮膚結核的皮損可行手術切除.外科治療對瘰癧性皮膚結核也有效果.尋常狼瘡留下的瘢痕可行整形手術治療.

皮膚結核饮食

在治療期間應註意休息,增加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不適宜吃:應限制或少吃魚、蝦、蟹等海腥發物,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皮膚結核并发症

患者常有活動性內臟結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肝性腦病 HE 肝性昏迷 肝昏迷 肝腦變性綜合征 門體分流形性腦病 紫外線傷 電光性眼炎 酒精性股骨頭壞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腦型血吸蟲病 毛圓線蟲病 B81.251 地圖舌 K14.101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