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百科
猩紅熱是由一種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稱它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任何年齡均可患病,但2~8歲的寶寶最容易被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征.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並發癥.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病因
一、發病原因
β型溶血性鏈球菌直徑0.6~1.0μm,呈鏈狀排列.在血蝶上呈乙型溶血反應,故也稱其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該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球形或卵圓形,無芽胞,無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β型溶血性鏈球菌按其細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為18個組,A組鏈球菌約有80多種血清型.任何一種血清型的A組菌,隻要能產生足夠的紅疹毒素,都可以引起猩紅熱.M蛋白是鏈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機體白細胞對它的吞噬作用.機體感染後可獲得對M蛋白的特異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數年,但隻對同型菌株免疫.
A組鏈球菌大多可數可產生毒素和酶類,構成此菌的致病力.如紅疹毒素(Erythrogenictoxin),該毒素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抗原性,可使易感者數次患猩紅熱.溶血素O和S能破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並能引起組織壞死.透明質酸酶,鏈激酶(溶纖維蛋白酶)可溶解組織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細菌易於在組織中擴散.鏈激酶,使血液中纖維蛋白溶酶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從而阻止血液凝固或可溶解已凝固的血塊.鏈道酶又稱脫氧核糖核酸酶,能溶解具有高度粘性的DNA.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能分解相應的組織成分,從而破壞機體的某些防衛能力.
該菌體外抵抗力強,加熱60℃30分鐘即被殺死,在0.2~0.5%升汞或0.5%石炭酸溶液中15分鐘即死亡.
二、發病機制
細菌進入人體後,主要產生3種病變.
1.中毒性病變
鏈球菌產生紅疹毒素,紅疹毒素可使皮膚血管充血、水腫,上皮細胞增生,白細胞浸潤,以毛囊周圍最為明顯,形成典型的猩紅熱樣皮疹.最終表皮死亡脫落.紅疹毒素經咽部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後,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如發熱、頭暈、頭痛、食欲缺乏、納差等.
黏膜也可有點狀出血;肝、脾、淋巴結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脂肪變性,同時有單核細胞浸潤;心肌可有混濁腫脹和變性,嚴重者可壞死;腎臟呈間質性炎癥;中毒型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可見營養不良變化.
2.感染性病變細菌自呼吸道侵入並黏附於咽峽部,並引起炎癥,使咽部和扁桃體紅腫,產生漿液性纖維蛋白性滲出物,有時可有潰瘍形成.細菌由局部經淋巴間隙進入附近組織,引起扁桃體周圍膿腫、鼻竇炎(nasosinusitis)、中耳炎、乳突炎、頸淋巴結炎、蜂窩織炎等,少數重癥患者可出現敗血癥和遷徙性化膿病灶.
3.變態反應性病變可能A群鏈球菌與被感染者的某些組織有相似的抗原,而產生免疫反應,或因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在某些組織引起病變,主要引起心、腎及關節的變態反應性病變.
三、傳播途徑
1、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均屬於呼吸道傳染病,這類傳染病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體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的,多發生在冬春季節.
2、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傷寒、絲蟲病和蟯蟲病等均屬於消化道傳染病.這類傳染病原體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屬器官,病原體主要是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的.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3、血液傳染病:也叫蟲媒傳染病,如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和出血熱等均屬於血液傳染病.這類傳染病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體主要是通過媒介生物-吸血昆蟲傳播的.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症状
一、癥狀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2~5天,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等.若細菌是從咽部侵入的,則扁桃體紅腫,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滲出性膜,軟腭粘膜充血,有點狀紅斑及散至性瘀點.發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見舌乳頭紅腫肥大,突出於白色舌苔之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後,白色舌苔脫落,舌色鮮紅,舌乳頭紅腫突出,狀似楊梅,稱“紅色楊梅舌",同時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
病後1天發疹,依次於頸、胸、軀幹、四肢出現細小密集的紅斑、壓之褪色,約36小時內遍及全身.肘彎、腋窩、腹股溝等皺褶處,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紅色或紫紅色瘀點狀線條稱“帕氏線".由於兩頰及前額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現特征性口周蒼白,稱“環口蒼白圈".
皮疹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癥狀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數皮疹在第2病日出現,始於耳後、頸底及上胸部,數小時內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達下肢.
癥狀特征:一般在皮疹出現前,先可見有黏膜內疹,表現在軟腭黏膜充血,輕度腫脹的基礎上,有小米粒狀紅疹或出血點.典型皮疹表現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佈著帽針頭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壓之退色,去壓後紅色小點即出現,隨之融合成一片紅色,絕大多數患者皮疹呈全身分佈.皮疹多為斑疹,但也可見到隆起突出的“雞皮樣疹",偶有帶小膿頭的“粟粒疹",此與皮膚營養及衛生情況有關.嚴重者可見出血性皮疹.皮膚常有瘙癢感.30%~60%,患者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處,皮疹密集並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紅色線狀,稱為“線狀疹"或“巴氏線".頸部、軀幹、皮膚皺褶處及兩大腿內側皮疹最顯著,四肢遠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紅,可有少量點疹,口鼻周圍相形之下顯得蒼白,形成所謂“口周蒼白圈".
癥狀周期:皮疹多於48h後達到高峰,然後依出疹先後的順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癥者可持續1周,甚至更久.輕癥者皮疹很少,僅見於面、頸、胸部,數小時即消退.皮疹消退後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後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致,先頸胸而後四肢.脫皮的程度與皮疹的輕重呈正比.輕者為糠屑樣,重者可成片狀.頸、軀幹部位常為糠屑樣,四肢特別是手掌、腳底常為大片狀,有時甚至呈手套、襪套狀.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現細屑樣脫皮.重癥者脫皮可歷時3~5周,頭發也可暫時脫落.發疹同時,可出現舌被白苔,乳頭紅腫,突出於白苔之外,以舌尖及邊緣處為顯著,稱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可有淺表破裂,乳頭仍然隆起,稱為“楊梅舌".
部分患者頸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但多為非化膿性.臨床表現差別較大,預後也不相同,一般分為下列5個類型.
1、普通型:在流行期間95%以上的患者屬於此型,病程1周左右.臨床表現為發熱、有全身中毒癥狀,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癥.
2、輕型:近年輕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臨床表現為低熱、輕度咽痛,皮疹稀少,僅見於軀幹部,消退很快,脫屑不明顯,但仍可發生變態反應性並發癥.
3、外科型或產科型:如中毒癥狀較輕,則預後較好.病原菌從傷口或產道侵入而致病,故無咽峽炎;皮疹在傷口或產道周圍首先出現,由此向全身蔓延.
4、中毒型:少見.表現主要為中毒癥狀明顯,患者高熱、頭痛、劇烈嘔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峽炎不重,但皮疹很明顯,可為出血性.但若發生休克,則皮疹常變成隱約可見,病死率高.
5、膿毒型:罕見,表現為咽部嚴重的化膿性炎癥,滲出物多,形成膿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壞死而形成潰瘍.細菌擴散到附近組織,形成鼻竇炎、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頸淋巴結炎,甚至頸部軟組織炎.還可引起敗血癥和遷徙性化膿性病灶.
猩紅熱診斷
1.病史:可有與猩紅熱、咽峽炎或扁桃體炎患者接觸史.
2.典型皮疹.
3.外傷後有發熱、典型皮疹而無咽頰炎者為外科性猩紅熱.
4.化驗: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咽拭物培養得溶血性鏈球菌.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检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可達0.75以上,胞漿中可見中毒顆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為一過性,並發腎炎時,蛋白增加,並出現紅,白細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養和塗片:咽分泌物和傷口分泌物培養可有乙鏈菌生長,用免疫熒光法檢查咽拭子塗片可發現乙鏈菌.
4.應做X線,心電圖等檢查.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预防
一、預防
1.預防
目前此病沒有自動免疫制劑,預防著重於控制感染的散播.隔離患兒,至咽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解除隔離.對體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觸者,應服復方新諾明或註射青黴素預防.帶菌者應接受10天青黴素治療.
一、管理傳染源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二、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註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三、保護易感者對兒童機構、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集體,可酌情采用藥物預防.如用芐星青黴素(PenicillinGBenzathine),兒童60~90萬μ,成人120萬μ,可保護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四、寶寶易感猩紅熱,居傢防護對策
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多去空氣清新的花園玩耍或散步.
幼兒園發生流行時,可每天采用鹽水漱口,對患病的寶寶應馬上進行隔離治療,一般治療7天後方可解除隔離,以免傳染給別的寶寶.無論是幼兒還是大人,隻要與猩紅熱患者有過密切接觸,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趕快服藥預防,如服用復方新諾明片、註射青黴素等,尤其是曾經患過腎炎或風濕熱的寶寶.
2.其他註意事項:
一、化膿性並發癥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細菌直接侵襲附近組織器官所引起.常見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竇炎、頸部軟組織炎、蜂窩織炎、肺炎等.由於早期應用抗菌療法,此類並發癥已少見.
二、中毒性並發癥由細菌各種生物因子引起,多見於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變多為一過性,且預後良好.
三、變態反應性並發癥一般見於恢復期,可出現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並發急性腎炎時一般病性輕,多能自愈,很少轉為慢性.
二、護理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治疗
一、西醫
寶寶患瞭猩紅熱,必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療,早期註射足夠的青黴素,可以縮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於青黴素的廣泛使用,患病後癥狀較輕的寶寶已明顯增多,一般在註射青黴素1~2天後,皮疹即可消退,體溫也逐漸下降.但不可隨意停藥,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繼續用藥1周,直到癥狀完全消失、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切不可當成普通的感冒.否則,體內的溶血性鏈球菌並未完全消滅掉,會引起很多嚴重的並發癥.
患病的寶寶一定要臥床休息,多喝白開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冬瓜湯,取新鮮冬瓜500克和少許鹽,把冬瓜切成絲,放入鍋內加水慢火煨湯,湯好後加一點點鹽,適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寶寶;取適量白蘿卜,洗凈後切成絲.把切成絲的白蘿卜酌情加蔥油、白糖、鹽拌勻,適合發燒後食欲不佳的寶寶;楊梅舌明顯的寶寶,可服用參麥綠豆粥,方法為取沙參15克,麥門冬10克,綠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後將沙參和麥門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與綠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紅疹毒素,它可作為一種變態反應原刺激身體產生抗體,發生變態反應.這類變態反應發生的時間大多在患猩紅熱的2~3周,此時正是鏈球菌感染後體內產生抗體的時間.因此,媽媽切不可把猩紅熱當作一般的感冒來對待,它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並發癥.
預後
青黴素問世以來,本病預後大大改觀.隻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絕大多數病人很快治愈.嚴重並發癥,膿毒敗血癥等極少見.並發心肌炎者亦不多,並發腎炎似與猩紅熱輕重無關,與風濕熱的關系亦無一定規律性.中毒性猩紅熱雖少,但可危及生命,應予以註意.
二、中醫
1、中醫治療:
(1)風熱疫毒證
證候:發熱驟起,頭痛惡寒,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口渴欲飲,皮膚潮紅,唇周蒼白,面部、胸部皮疹隱若可見,舌苔薄白或薄黃,或舌如草莓狀,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透疹利咽.
主方:普濟消毒飲
加減:咽痛較甚者,加土牛膝、射幹;脊核腫痛,加夏枯草、紫花地丁;疹透不暢,加葛根、蟬蛻.
(2)氣營兩燔證
證候: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皮疹遍佈全身,色赤如丹,煩躁不寧,或便結溲赤,舌苔黃糙,舌質紅絳如楊莓,脈數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主方:涼營清氣湯
加減:壯熱無汗,丹痧不透,加淡豆豉、浮萍;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皮疹紫黑,加紫草;咽痛腐爛,加土牛膝、青黛.
(3)熱毒內陷證
證候: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疹色紫紅,或有斑色紫暗,舌絳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開竅.
主方:清營湯
用法: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加減:高熱、抽搐,加山羊角、鉤藤;熱甚、出血,加仙鶴草、田三七等.
(4)肺胃陰虛證
證候:疹褪而皮膚幹燥脫屑或脫皮,精神疲乏,納食減少,口幹喜飲,咽喉幹燥而痛,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養肺胃.
主方:沙參麥冬湯
加減:口幹喜飲、咽喉燥痛,去桑葉,加蘆根、玄參;疲乏、短氣,加西洋參;納食減少,加山藥、石斛;大便幹燥,加火麻仁、柏子仁.
2、單方驗方:
(1)土牛膝、板藍根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
(2)野菊花30g,水煎服,每日2劑.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饮食
猩紅熱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橄欖蘿卜茶:生橄欖7枚,蘿卜250g,水煎代茶飲.用於咽喉腫痛.
(2)馬齒莧汁:用鮮馬齒莧30~60g,搗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調服.用於毒熾氣營證.
(3)四汁飲:梨汁、荸薺汁、甘蔗汁、藕汁適量和勻,口服,每日1~2次,連服3~5日.用於疹後傷陰.
(4)綠豆薄荷湯:綠豆50g,加水兩碗煮沸後,再煮半小時,取汁一碗,再加薄荷3g,共煮數分鐘,濾渣,頻頻飲用.用於毒熾氣營證.
(5)荸薺蘿卜汁:鮮荸薺、白蘿卜各榨汁100ml,混勻,分次服,每日3~4次.或胡蘿卜、鮮荸薺各250g,煎湯代茶,頻頻飲用.用於疹後傷陰.
(6)生梨汁、西瓜汁、菠蘿汁、銀花露,酌情選用.用於疹後傷陰.
(7)組成:大蒜適量.
猩紅熱 A38.X01 爛喉丹痧并发症
(一)化膿性並發癥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細菌直接侵襲附近組織器官所引起,常見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竇炎,頸部軟組織炎,蜂窩織炎,肺炎等,由於早期應用抗菌療法,此類並發癥已少見.
(二)中毒性並發癥由細菌各種生物因子引起,多見於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變多為一過性,且預後良好.
(三)變態反應性並發癥一般見於恢復期,可出現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並發急性腎炎時一般病性輕,多能自愈,很少轉為慢性.
1.風濕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大小關節均可累及,為遊走性,可有紅腫,關節腔可積漿液性滲出液;一部分人可發生風濕性心肌炎,心內膜炎及心包炎,急性期後可出現瓣膜損害,發病與免疫反應有關,但與M蛋白抗體無關.
2.急性腎小球腎炎其發生與A群鏈球菌的型別有關1,4,12,18和25型,特別是12型感染後易發生腎炎,而被稱為“致腎炎型",疾病多持續1月左右,大部分可完全恢復,少數可遷延成慢性腎炎.
3.關節炎可出現於發熱開始後的2~3周,主要表現為大關節腫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