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百科

癌癥(cancer)也稱惡性腫瘤,和它相對的是良性腫瘤.癌癥是由於機體細胞失去正常調控,過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過度增殖的細胞稱癌細胞,癌細胞常可侵犯周圍組織(浸潤,invasion),甚至可經體內循環系統和/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癥轉移).癌癥有許多類型,而病癥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惡性程度及是否發生轉移.一旦確診,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癌癥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患癌癥,由於去氧核糖核酸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年紀越大得癌癥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癌癥在發達國傢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美國每年逝世的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因癌癥而死,這一數字在世界范圍則是十萬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病因

致癌因子(20%):

1、物理治病因子,如X射線、電離輻射.

2、化學致癌因子,如亞硝酸鹽(一般出現在醃制過的蔬菜或隔夜的菜中)、黃曲黴毒素.

3、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皰疹病毒.

生活方式的影響(20%):

生活方式對於癌癥發生確實是有影響,例如香煙、飲食、運動、酒精、曬太陽以及性病等.癌癥發生也和體內褪黑激素的量相關,當需要長時間待在明亮的環境下,例如晚班的工人,褪黑激素表現量也會偏低,而癌癥的發病率較高.

癌癥的遺傳(15%):

多數癌癥是“自發性的",但是有些癌癥還是與遺傳有關,通常遺傳到缺陷的腫瘤抑制基因時會有較顯著的影響和癥狀.

生物學原因(15%):

癌癥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變造成的.每個突變對於細胞接下來的運作都可能會有所影響.

癌癥生成意味著一連串由去氧核糖核酸受損而引發細胞分裂速率失控,導致癌癥發生的過程.癌癥是基因引起的疾病,當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發生突變或損壞時,使得細胞失去控制,持續的生長及分裂而產生腫瘤.

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失活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將細胞導入到癌變狀態,但主要還是因為一些與控制細胞分裂有關的蛋白質出現異常.導致這種局面,既可能是為該蛋白編碼的去氧核糖核酸因突變而出現瞭損傷,轉譯而出的蛋白質因此也出現錯誤.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需要許多突變發生,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過程受到幹擾.

擴散(15%):

腫瘤在其生長過程中,雖然能夠暫時通過搭建血管解決自身給養問題,但是快速的增長一樣會將之推向資源和空間匱乏的邊緣.這時腫瘤就會擴散.而這種腫瘤在生長過程中侵略性不斷增加的過程則被稱為演進.具體的行為則是生長的加快,並且開始入侵周遭的正常組織(癌癥浸潤),並且通過血管轉移到遠端(癌癥轉移).

癌癥的傳染(15%):

有病患接受器官移植,由於移植器官中帶有腫瘤,結果得到癌癥.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症状

惡性腫瘤的癥狀:

消化不良吞咽困難進行性消瘦食欲下降吐血痰

癌癥的早期表現:定期進行體檢,不要等問題發生是早期發現腫瘤的好方法.但您也應該知道一些與癌癥有關的癥狀:大小便習慣改變,傷口長期不愈合,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無痛性的、較硬的腫塊,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難,明顯的變化的疣或痣,或刺激性的咳嗽或聲音嘶啞.有這些癥狀不一定就是癌癥的標志,他們還可能由其它普通疾病引起.但重要的是,如果有任何這些癥狀,不要等到感覺疼痛再去看醫生,早期癌癥通常是不痛的.

大致上癌癥的癥狀可分為三類:

局部癥狀:

異常腫塊或腫脹(腫瘤),並可引起梗阻或壓迫癥狀;出血,疼痛和潰瘍.因為腫瘤壓迫周遭組織所引起的癥狀,如黃疸.

惡性轉移的癥狀:

淋巴結腫大、咳嗽、咳血、肝腫大、骨頭疼痛、骨骼因腫瘤轉移影響發生骨折以及神經系統的癥狀.雖然癌癥末期會出現疼痛的現象,但疼痛往往並不是惡性轉移發生的癥狀.

全身性的癥狀:

發熱、消瘦、食欲不振、衰弱、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

伴隨癥候群

此外也有稱為腫瘤伴隨癥候群的癥狀,指的是身體因新生惡性腫瘤而在荷爾蒙,神經系統,血液,生化過程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癥狀,但與腫瘤的轉移或入侵無直接關系,如血栓或荷爾蒙的變化.

上述中各種癥狀都有可能由其他的疾病引起,癌癥不一定是產生這些癥狀的主因,確切原因仍需要鑒別診斷診察.

相關的癥狀

1、無緣無故的體重減輕

如今人們喜歡減肥,但是如果沒有節食也沒有加強運動,一個月裡體重卻減輕瞭10斤,這就要註意瞭,要請醫生查一查.當然也可能是甲亢,醫生會先查甲狀腺功能等.

2、乳房改變

大多數婦女都會自查乳房,如果出現腫塊,當然應看醫生.但其他癥狀如乳房發紅、皮膚變厚,也可能是一種少見的炎癥性乳癌.如果局部皮疹持續幾周或乳頭有分泌物(非哺乳期)或乳頭向內收縮,這些都不是好兆頭,都應找醫生檢查.

3、經期間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出血

絕經前婦女容易忽視一些不規則的出血.如果月經一直規則,突然有經期間出血,就要註意.絕經後再出血也要註意,要排除子宮內膜癌.

4、皮膚改變

大多數人都知道痣變大瞭就可能成癌.此外還應註意不正常的皮膚色素沉著,或者皮膚突然發生出血或過多的鱗屑.至於這些變化發生多久才成為問題,倒不一定,一般認為是幾周以上.

5、吞咽困難

隻能喝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就要註意消化道癌,如食管癌,應請醫師檢查.

6、不該出血的地方出血

大便有血,並不一定都是痔瘡,也要排除結腸癌等.可作結腸鏡檢查.小便時看到馬桶內有血,除月經外,也要排除膀胱癌及腎癌.有咳血就應檢查,尤其是咳血不止一次時.

7、腹部絞痛及抑鬱

如這兩者同時存在就應請醫生查一查.因有專傢發現抑鬱癥與胰腺癌有關,但原因不明.

8、口腔改變

吸煙者特別應該註意口腔內白斑或舌上白點,這些可能是癌前期表現,可發展成口腔癌.

9、局限性疼痛

老年人往往這裡痛那裡也痛,大部分不是因為癌.但是局限在某部位一直痛,而且無法解釋原因,就應請醫師檢查.

10、淋巴結改變

如腋下或頸部發現淋巴結腫大,或在其他部位,都要請醫師查.尤其是淋巴結持續增大一個月以上者,要排除炎癥或癌癥,如查不出原因,則應作活檢.

11、長期發熱

如果不是因流感或其他炎癥而發熱,要考慮到癌癥可能,有時甚至是癌已轉移後,但也可能是早期血癌,如白血病或淋巴瘤等.也可同時有黃疸或大便顏色改變.

12、持續咳嗽

受冷、感冒或過敏都可引起咳嗽,有些藥的副作用就有咳嗽.但長期咳嗽三四周以上,則應仔細檢查排除肺癌.

其他如腹脹、疲乏、消化不良等也可能是癌的表現,但幾率較少.以上癥狀往往普遍存在,因此看瞭上文後不要形成恐癌癥,要相信科學,相信正規醫院.如已排除癌癥,應快快樂樂地投入到美好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检查

惡性腫瘤檢查項目:

癌癥普查

如果有與癌癥有關的一些癥狀,醫生將詢問病情並為您做體檢.另外,醫生通常還會做有關的測試和檢查,包括觀察身體內情況的影像檢查;允許醫生直接觀察某些器官內部的內窺鏡檢察;實驗室檢查.許多情況下,醫生需要切取病變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有無癌細胞.

活組織檢查

病患可能經由許多癥狀或檢驗結果被懷疑罹患癌癥,但診斷惡性腫瘤最確定的方式就是經由病理醫師對活體組織切片或經手術取得的組織做病理檢查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

影像檢查:

身體內某個部位的影像檢查可幫助醫生判斷是否有腫瘤存在.X線檢查是醫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如胸片、X線檢查骨骼等.還有一些特殊的X線檢查,如CT掃描:用一臺計算機與X-射線機連接,可得出一系列身體內的詳細的圖象.

核磁共震(MRI):

將一塊強有力的電磁鐵與計算機連接,可得出與CT掃描類似但作用不同的圖像.

放射性核素掃描:

患者口服或註射一種有輕度放射性的物質,由掃描器測量某些器官的放射線水平,然後由醫生分析某器官內有無放射線濃聚的異常區域.

超聲波:

是檢查身體內部結構的另外一種方法.這種不能被人聽見的高頻率聲波進入身體,然後反彈回來,這就形成一張超聲圖像.這些圖片可顯示在一臺象電視機一樣的屏幕上,也可在紙上打印出來.

常見惡性腫瘤治療書籍內窺鏡檢:內窺鏡檢查時,醫生將一根很細的管子通過咽喉、氣管、食道、腸腔、陰道或子宮直接進行觀察,同時可采集異常的組織或細胞進行病理分析.

實驗室檢查:

血液和尿檢等的實驗室檢查可為醫生提供重要信息.如果身體內有癌癥,人體內某些物質的水平也會變得異常.通過實驗室檢測血液、腦脊液、大小便及痰等,可提示某些腫瘤的存在.

病理切片檢查:

體檢、影像檢查、內窺鏡和實驗室檢查可顯示身體內有異常情況存在,但隻有病理切片檢查能最後確診是否是癌癥.在切片檢查中,醫生從異常地方取一小塊組織樣品或切除整個腫瘤.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確定癌癥存在,病理醫通常能分出是什麼種類的癌癥,並能判斷該腫瘤細胞生長快慢.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预防

勿憋尿

研究發現,膀胱癌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飲水、排尿習慣有關.據資料腫瘤細胞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少、長時間憋尿,易使尿液濃縮,尿在膀胱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尿中化學物質刺激粘膜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癌癥的發生.多飲水,勤排尿可起到“沖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戒煙

吸煙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煙者癌癥發病情況:吸煙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煙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美國癌癥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占致癌因素的35%,吸煙占30%,兩者加起來就占65%.煙對胎兒非常有害,孕婦抽煙,小孩以後罹患癌癥的幾率將多50%.有鑒於此,重視以上環節的防范,就能讓絕大多數人遠離癌癥,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哪一個年齡層的人而言,抽煙是極度危險的,而且會導致癌癥.

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頂部作成的)、胡蘿卜汁(含B-胡蘿卜素)、蘆筍汁.將新鮮甘藍及胡蘿卜作成混合菜汁,效果極佳.葡萄汁、櫻桃汁及所有深色的果汁,包括黑醋粟汁,都是非常好的營養果汁,新鮮的蘋果汁也有益處.果汁在早晨飲用最佳,蔬菜汁則在下午飲用最佳.僅喝礦泉水或蒸餾水.

多吃生蘿卜

許多人都知道,在醫院裡經常使用一種叫“幹擾素"的藥物.它是人體自身白細胞所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在體內具有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的作用.但是,人體內產生的幹擾素很少,所以科學傢們研制出“幹擾素誘生劑"一類藥物,激發和誘導人體自身制造出更多的幹擾素.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夠誘生幹擾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屬白蘿卜瞭.研究證明,從蘿卜中可以分離出幹擾素誘生劑的活性成分--雙鏈核糖核酸,對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宮頸癌的癌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由於這種活性成分不耐熱,如果經過烹凋,在加熱過程中則會破壞,所以生吃蘿卜對防癌有益.

限制高脂肪飲食

研究顯示,與低脂飲食相比較,富含脂肪的飲食,大幅地增加結腸癌及乳癌的發生幾率.高脂肪飲食是癌細胞的助長劑.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治疗

癌癥可以經手術切除、化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單株抗體治療或其他方法治療.治療方式的選擇取決於腫瘤的位置、惡性程度、發展程度以及病人身體狀態.癌癥的治療效果的關鍵在於“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癌癥的治療無論是化療、手術或放療都是對身體有極大負擔,並且在發生惡性轉移後,無論是何種方式都是很難徹底治愈.所以在癌癥的治療仍然是人類面對的極大考驗.在目前對於年老的癌癥患者,或許找出能維持生活品質並讓其能平靜走向生命旅程的終點的治療方式,會是比積極消除癌細胞而使用副作用極大的治療方式要來的實際且重要.

手術

理論上,若是以手術完全移除腫瘤細胞,癌癥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常因為癌細胞入侵蔓延到鄰近組織或轉移而效果有限.

使用外科手術治療癌癥的例子包括以乳房切除術治療乳癌或是進行前列腺切除術治療前列腺癌.手術的目的在於移除腫瘤細胞或是整個器官,雖然將主要的腫瘤經外科手術切除,但仍有些潛伏在腫瘤所生長的器官周遭的單一腫瘤細胞是無法被察覺的.隨著時間過去,又會重新生長成一個新的腫瘤,稱為癌癥復發.為此,手術切除下的腫瘤需要經病理學傢的檢視,以確定切下的腫瘤周遭都是正常組織,減少腫瘤切除不完全的機會.

有時手術也被用來控制癥狀以減輕病人痛苦,如脊髓壓迫或腸阻塞,稱為紓緩治療.

化療

化學療法(常簡稱化療)是用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治療癌癥.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快速的細胞分裂及生長,所以抗癌藥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幹擾細胞分裂的機制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譬如抑制去氧核糖核酸復制或是阻止染色體分離.多數的化療藥物都沒有專一性,所以會同時殺死進行細胞分裂的正常組織細胞,因而傷害常需要進行分裂以維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組織,例如腸黏膜細胞.不過這些組織通常在化療後也能自行修復.

因為有些藥品合並使用可獲得更好的效果,化學療法常常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的藥物,稱做“綜合化學療法",大多數病患的化療都是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

治療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則需要使用高劑量的化療或全身放射治療(TotalBodyIrradiation).這樣的治療方式是先將患者原有的骨髓細胞完全破壞,避免進行骨髓細胞移植時發生排斥作用.進行骨髓移植之後,依靠患者本身的復原能力,重新進行造血功能.移植的來源除瞭接受親屬或配對符合的捐贈者之外,也可將病患本身的骨髓細胞以及周邊造血幹細胞先取出存放待日後移植所需,稱為自體移植(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內的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細胞.已經有許多對抗癌癥的免疫療法在研究中.目前較有進展的就是癌癥疫苗療法和單株抗體療法,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最近這幾年最新發展的治療技術.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也稱放療、輻射療法)是使用輻射線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放射治療可經由體外放射治療(externalbeamradiotherapy,EBRT)或體內近接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由於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都較正常細胞快,借由輻射線破壞細胞的遺傳物質,可阻止細胞生長或分裂,進而控制癌細胞的生長.不過放射治療的效果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區域內.放射治療的目標則是要盡可能的破壞所有癌細胞,同時盡量減少對鄰近健康組織影響.雖然輻射線照射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會造成損傷,但大多數正常細胞可從放射治療的傷害中恢復.因此通常在臨床上,醫師與放射專傢會小心計算需要的放射線劑量,同時放射治療也會分成許多次進行,讓健康的組織在每次輻射線照射的間隔中能有機會恢復.

放射治療可用來治療發生在各個部位的固態瘤(solidtumor),包括腦、乳房、子宮頸、咽喉、肺、胰、前列腺、皮膚、胃、子宮或軟組織的肉瘤,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有時也會使用輻射.放射治療所使用的輻射劑量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癌癥種類以及是否有可能破壞周遭組織和器官.如同其他的治療方式,放射治療仍然有其副作用存在.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targetedtherapy)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癥上得到明顯的效果,與化療一樣可以有效治療癌癥,但是副作用與化療相較之下減少許多.在目前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

荷爾蒙抑制

某些癌癥的成長會受某些荷爾蒙的增加或減少而抑制.對荷爾蒙敏感的腫瘤常見的例子有乳癌和前列腺癌,減低或增加體內雌激素或雄激素往往可用來做為補充治療的一種.

癥狀控制

雖然癌癥癥狀的治療並不被視為是癌癥的治療方法,但對於癌癥病患的生活品質有重要的幫助,也能用來評估病患是否能進一步接受其他治療.盡管所有醫師都能夠使用藥物來減輕或抑制疼痛、惡心、嘔吐、腹瀉、出血及其他癌癥患者常見的癥狀,舒緩治療的進一步發展對於有這一方面的需求的病患仍然是相當重要的.

止痛藥,如嗎啡、羥可酮(oxycodone),止吐劑(antiemetics)及其他藥物用來抑制惡心和嘔吐,都是常用來減輕癌癥患者癥狀的藥物.

由癌癥引起的慢性疼痛幾乎都與癌癥本身或治療過程(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所持續造成的組織損傷有關.癌癥患者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產生原因.許多發生嚴重疼痛癥狀的癌癥患者常常已經接近生命的終點,這時進行舒緩療法(palliative)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雖然社會上普遍對使用鴉片類麻醉劑的觀感不佳,但在癌末病患的治療上,主要的考量是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無論使用鴉片類麻醉劑、手術或物理療法,甚至不應考慮醫療資源的支出,而要盡力使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饮食

生活護理

癌癥的護理可分為飲食護理、心理護理、治療護理、疼痛護理等幾方面.

(1)飲食護理

癌癥患者因情緒波動、癌癥進展、抗癌治療等原因會發生消化道癥狀,出現胃腸反應,如食欲不振、厭食、食之無味.甚者發生惡心、嘔吐,引起消瘦、營養不良、全身抵抗力下降.因此,癌癥患者在抗癌治療的各個時期,都應註意飲食護理的問題.

飲食的形式可分普食、軟食、半流食、流食,應根據病人病情及身體情況來選擇.一般來說,總熱量與正常人相差不多,每公斤體重每天125.4~250.8千焦(30~60千卡),蛋白質供給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5克,其中動物蛋白質占20%~30%.具體計算時,我們隻要知道病人的體重,再與上述數字相乘即可,如患者體重60公斤,則每天需要總熱量752.4~1504.8千焦(1800~3600千卡).每天需要蛋白質90克.其中動物蛋白質18~27克.以上熱量分三次食入,即每頓飯各1/3,也可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對有困難的患者,也可一日4~5餐.

一般每克米、面產生熱量16.7千焦(4千卡),每克肉、蛋產生熱量16.7千焦(4千卡),每克脂肪產生熱量37.6千焦(9千卡),我們據此可以自己推算出每日總熱量.

除飲食外,飲水也很重要,每天應定時飲一定量的水.特別是頸部放療的病人,容易引起口幹,唾液減少,吞咽困難,更應保證水的供給.多飲水還有利於體內毒素、代謝產物的排泄,可以改善人體內環境,有利抗癌.

(2)心理護理

人患病後,一般都會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癌癥患者更為明顯.由於習慣的看法,傳統的觀點,人們把癌癥看成絕癥,得瞭癌癥就是得瞭不治之癥.患者面臨死亡的精神壓力,對癌癥診斷持排斥態度,不願承認這個事實,希望是誤診,希望是良性腫瘤.此時我們應給病人較多的心理支持,關心、溫暖病人,使其得到來自親人的愛,引導其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隻有心理平衡,才能維持各系統正常功能,增強應激反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戰勝癌癥.

癌癥與心理因素有關,不良心理因素可導致癌癥發生,不良心理因素可導致癌癥加重,因此,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護理內容.

(3)治療護理

治療是癌癥護理中的主要方面.癌癥患者都要進行各種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等等.手術前.應安慰病人,使其增強信心.手術後應協助醫護人員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呼吸、神情,手術刀口處有無滲出物等.對疼痛、惡心、嘔吐、腹脹、咳嗽之類癥狀,也要註意觀察,及時處理.

放、化療可以發生血細胞下降,每1~2周應定期查白細胞、血小板一次,過低應停止治療.放療可發生放射性皮炎.化療可發生藥物刺激性血管炎、局部組織糜爛、壞死,應加強觀察.及時處理,減少病人的痛苦.

(4)疼痛護理

疼痛是癌癥病程中經常見到的癥狀之一.這是因為癌癥晚期難免發生一定程度的疼痛,癌癥手術及放、化療也可發生一定程度的疼痛,解除疼痛是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藥物止痛是主要方法,可選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止痛方案,配合其它療法,可使90%的癌癥患者較好地解除疼痛、給藥最佳時間是在疼痛發生前,即病人未痛或剛開始痛時.

非藥物止痛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方法.通過交談、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如音樂、體育、集郵、美術、旅遊、難忘的回憶等,分散、轉移患者對疼痛的註意力,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也可以減輕疼痛.冷敷、溫敷疼痛部位也可有效解除疼痛.

惡性腫瘤 M80000 3 癌癥 Cancer并发症

癌癥患者中由於癌腫發生脊髓壓迫者可高達20%,最常見的發生脊髓壓迫癥的原因,是支氣管肺癌、乳癌、前列腺癌、原發灶不明的腺癌和淋巴瘤的轉移.發生壓迫的機制是,癌腫通過椎後靜脈或血流擴散到椎體,造成硬膜外壓迫;癌腫也可從胸、腹部通過椎間孔直接浸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血管網織細胞瘤 血管母細胞瘤 抽動癥 抽動--穢語綜合征 單側腎缺如 單側腎 單側腎未發育 單側腎發育不全 孤立腎 小兒食管異物 腎病綜合征 N04.903 腎病變綜合征 腎綜 NS 輸卵管結紮術後並發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