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百科

血痹是發生於肢端的一種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動脈發生陣發性痙攣,使皮膚因缺血而成蒼白色或局部缺氧而發紺.似屬於祖國醫學“四肢逆冷”的證候范圍.如《諸病源候論著》虛勞四肢逆冷候記載:“經脈所行皆起於手足,虛勞則血氣衰損,不能溫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病因

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

2、血循環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高;

3、病情常在月經期加重,妊娠期減輕,因此有人認為與內分泌有關;

4、肢體小動脈本身的缺陷,對正常生理現象表現出過度反應所致;

5、也有人認為,初期是肢端小動脈對寒冷有過度反應,其後由於長期的血管痙攣,使動脈內膜增生、血流不暢,若再有使肢端小動脈血流減少的各種生理因素,即可作用於病變動脈而引起發作;

6、患者常有傢族史,提示可能與遺傳有關;

7、免疫和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乙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藥物所致的血管炎以及Sjogren綜合征等;

8、阻塞性動脈病變,如閉塞性動脈硬化、血栓栓塞性脈管炎等;

9、物理因素,如震動性損傷、直接的動脈創傷、寒冷損傷等;

10、某些藥物所致,如麥角、鉛、鉈、砷等中毒,聚氯乙烯,β-阻滯劑,細胞毒藥物,避孕藥等;

11、影響神經血管機制的因素如頸肋、前斜角肌綜合征,胸廓,出口綜合征,拐杖使用不當壓迫腋部,腫瘤壓迫臂叢和鎖骨下血管,頸椎炎或髓核破裂,周圍神經炎,脊髓空洞癥或脊髓癆等;

12、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等;

13、有些與偏頭痛和變異性心絞痛有關.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症状

病人常因受寒或手指接觸低溫後發作,亦有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而誘發者.其發作時的特征是指(趾)部皮膚顏色突然變白,繼而變為青紫,然後轉為潮紅,呈間歇性發作.以手指多見而足趾少見.發作常自小指與環指尖開始,隨著病變進展逐漸擴展至整個手指甚至掌部,但拇指較少發病,伴有局部發涼、麻木、刺痛和酸脹不適或其他異常感覺.全身和局部溫度時有降低,但橈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正常.初發時,發作時間多為數分鐘至半小時左右即自行緩解.皮膚轉為潮紅時,常伴有燒灼刺痛感,然後轉為正常色澤.若在發作時局部加溫,揉擦患肢,揮動肢體等,可使發作中止.病情進展時癥狀加重,發作頻繁,每次發作可持續一小時以上,有時需將手足浸入溫水中才能中止發作.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

血痹 雷諾氏病检查

皮膚顏色體溫測量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Ⅱ血管造影血管彩超周圍血管征血管視診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

血痹 雷諾氏病预防

1.戒煙:吸煙對脈管炎有百害而無益.在患病早期應立即戒煙,再配合正確的治療,大多數病人癥狀可以緩解.但吸煙習慣不改,無論用多少藥也是杯水車薪.到頭來勢必導致肢體壞死而截肢.因此戒煙是預防和治療脈管炎的一項重要措施.

2.積極運動,改善和促進肢體側肢循環形成.

血痹 雷諾氏病治疗

血痹中醫治療方法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缺盆;2、照海、三陰交.

配穴:分2組.1、手三裡、內關、小海、十宣;2、環跳、陽陵泉、足十宣.

足十宣穴位置:兩足十趾尖端,距趾甲0.1寸處.

(二)治法

主穴與配穴之第1組用於上肢病變,其中拇食指病重者加手三裡,中指重者加內關,無名指、小指重者加小海.主穴與配穴之第2組用於下肢病變.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據癥酌取.缺盆穴,用1寸毫針直刺,得氣後作小幅度雀啄法提插,不留針,此穴要註意進針方向及深度,以免引起氣胸.手足十宣穴,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餘穴深刺,反復提插探尋,使針感放射至手指尖或足趾尖.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8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1年內未發;顯效:冬季遇寒而少有復發(趾或指變色和疼痛).

共治31例,痊愈21例(67.8%),顯效10例(32.2%),其總有效率為100%.

針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尺澤、合谷;2、足三裡、三陰交.

配穴:氣海、關元.

(二)治法

主穴針剌,1組用於上肢,2組用於下組.尺澤、三陰交施先瀉後補法.合谷、足三裡施燒山火手法,具體操作如下:右手持1.5~2寸毫針,左手食指緊按穴區,針剌至得氣後,一次插入所需深度.拇指向前反復捻轉至針下沉緊,連續慢提重插,倘熱生,出針,急閉其穴.會感遲鈍者可配合震刮術.有熱感後,針尖朝向病變處,反復探尋,促使針感放散至病所.以上四穴均不留針.出針後,配穴用艾條溫和灸30分鐘.每是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評價;共治33例,結果痊愈19例,顯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為100%.

針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極泉、臂中、陽池、三陰交.

配穴:體虛加關元、足三裡;心情抑鬱加太沖、合谷.

臂中穴位置:肘橫紋與腕橫紋中點連線的中點.

(二)治法

分二法進行.一法為針刺,由醫者施行.主穴均取,據癥酌加配穴.患者取仰臥位,以28號毫針刺之.極泉穴用2寸長毫針,直刺得氣後,略退至皮下,但針尖不可出皮外,繼沿腋窩朝前臂方向行扇形刺激,反復提插探尋使針感向患肢末端放散,然後施緊提慢插手法1分鐘,取針.臂中穴,取2寸毫針,施合谷刺法:即先直刺,得氣.再提升向左向右作斜刺,針芒略向指端行緊插慢提手法1分鐘.須會針感先達到中指和無名指,繼達拇指,最終到小指,即去針.陽池穴,取1.5寸毫針,直刺1寸許,得氣後留針15~25分鐘.三陰交,取2寸毫針,直刺施捻轉迎隨的先補後瀉之法.即順時針方向捻轉後,令針感先沿脛骨內緣向陰股方向傳導,然後以押手截住該穴上方,作逆時針方向捻轉,使針感下行放散至足趾,施術1~2分鐘.並將長約1寸許之艾條段置於針柄上,燃著.留針15~25分鐘.合谷、太沖采取上下交叉刺法,每次選1穴,直刺得氣後略作提插捻轉,使針感向肢端放散.足三裡,取2寸毫針,直刺得氣;關元穴取1.5~2寸毫針,直刺,使針感向周圍或會陰部放散.留針15~25分鐘.在留針期間,除三陰交外,陽池、足三裡及關元,均可加用溫針.

另一法為艾灸,由患者自行操作.於每晚睡前,用艾條雀啄灸陽池、足三裡2穴(雙側),約20~3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上述方法每日1次,2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治療二療程,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治療後2年以上未復發;顯效:治療一、二個療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治療後1年以上未復發;好轉:治療一、二個療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停止治療1年以內輕度復發,但未作治療而自行恢復;無效:治療一、二個療程,臨床癥狀在治療期間間歇發作,停止治療半年內仍多次復發,須再行治療.

共治43例,痊愈23例(53.5%),顯效16例(37.2%),好轉3例(7.0%),無效1例(2.3%).

曾以針刺八風、八邪與上法對照,結果發現,10例病人,經用八風、八邪治療4周,無1例有效.表明上法療效是明顯的.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十二井穴中患指(趾)井穴.

(二)治法

單指(趾)患病取該指(趾)井穴,如小指取少沖,無名指取關沖;多指(趾)患病,取多個井穴.用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輸出功率8毫瓦,波長6328埃,直接照射穴位,光斑1.5~2毫米,距離30~50厘米,每穴照射10分鐘.每日1次,1月為一療程,療程間歇2~3天.一般需二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痊愈26例,顯效10例,有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100%.

血痹西醫治療方法

西藥治療:

1.擴張血管藥物主要作用於腎上腺素受體藥物和直接作用於小動脈平滑肌,擴張小動脈的藥物.

(1)罌粟堿30-60mg每日2-3次,口服或肌肉註射.

(2)妥拉西林25mg,每日3-4次,口服;或每日1-2次,肌肉註射.

(3)酚妥拉明25mg,每日3-4次,口服;或5mg,每日1-2次,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

(4)己酮可可堿200-600mg,每日3次,口服.

2.抗血小板藥物主要能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環氧化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從而抑制或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預防血栓形成.

(1)阿斯匹林100-300mg,每日3次,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2次,靜脈滴註,10-15日為一個療程,間隔5-7日.

(3)前列腺素E1100-200ug,每日一次,加入0.9%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註,10-15日為一個療程,間隔5-7日;或100ug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中,股動脈註射,每日一次,連續應用7-10日.

(4)維腦路通300mg,每日2-3次,口服;或400mg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500ml中,每日1次,靜脈滴註,連續應用10-15日.

(5)潘生丁50mg,每日3-4次,口服.

3.溶栓去纖藥物能直接或間接激活纖維蛋白降解系統,使具有溶栓活性的纖溶酶溶解血栓中的纖維蛋白,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尿激酶(急性動脈血栓形成時應用)20-30萬u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註,每日一次,連續應用5-7日.

4.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不宜使用,但對病變活動期患者,為減輕炎癥反應,控制血管炎癥可以短期使用,用藥7-15日.

(1)強的松10mg,每日3-4次,口服.

(2)地塞米松0.75mg,每日3-4次,口服;或10-20mg,每日一次,靜脈滴註.

其他治療:

幹細胞移植、血管介入溶栓、球囊導管擴張、支架植入、血管搭橋等手術和微創介入高壓灌註沖擊療法配合專業醫師獨特手法快速治療靜脈炎、脈管炎,老爛腿.

血痹 雷諾氏病饮食

血痹食療方:

1.附片生薑狗肉湯:

功用:附片10克,生薑20克,當歸15克,狗肉250克.

制作:附片洗凈,生薑切片,狗肉剔去肥油及筋頭切成小塊.上料共入鍋,加水適量,燉兩小時左右,適當調味,吃肉喝湯,每次一小碗.健康之路

2.紅花野菊花湯:

材料:紅花5克,川芎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萵筍200克.jkzl.org

制作:將川芎加水煮沸十分鐘,取汁;紅花、野菊花、蒲公英放汁中煮十分鐘,加入切片的萵筍,沸後起鍋,滴入麻油、醋、味精即可.

3.枸杞丹參雀肉湯:

材料:麻雀4隻,枸杞子15克,菟絲子10克,丹參15克,蔥、薑、蒜、黃酒等佐料適量.

制作:將麻雀宰殺幹凈,把枸杞、菟絲子、丹參放入麻雀腹中,將麻雀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一小時,去藥,加蔥、薑、蒜、黃酒、食鹽,再用小火煮片刻即可.

4.黃芪人參粥:黃芪30克,紅參10克,當歸15克,白術10克,粳米100克.先煎黃芪、紅參、當歸、白術、取汁與粳米同煮粥,食用.

5.歸參粥:當歸頭20克,紅參10克,首烏20克,熟地20克,粳米100克.先將當歸頭、紅參、首烏、熟地放人砂鍋內加水煎60分鐘,取汁與粳米同煮粥食.

血痹飲食宜忌

1.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2.西紅柿: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3.蘋果: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4.海帶: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巖藻多糖、昆佈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5.茶葉: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以及相關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

6.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癥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7.洋蔥: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8.茄子: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9.三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並可預防高血脂癥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等疾病,是以上心血管類疾病的癥狀得以緩解的最佳保健食品.

10.桃仁功用:桃仁味苦甘,性平而潤,入肝、心、大腸經,有破血去瘀、潤燥滑腸作用.能活血、行血、消散瘀血.

11.龍眼功用:龍眼味甘性平無毒,入脾、心經,有開胃益脾之功效.龍眼肉可滋補強壯、安神補血,是補血益心的佳果.可用於治療體衰、氣血不足、產後血虛和腦力衰退等癥.適用於脈管炎各型病人.

12.山楂功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溫,無毒.入脾、胃、肝經.有止痛、活血、止血、化瘀的作用.山楂對心血管系統有多方面藥理作用,能夠擴張血管,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降低血脂,降低血壓和強心;另外也可降低膽固醇.適用於脈管炎各型,但毒熱型和氣血俱虛型病人不宜多用.

13.紅糖功用: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緩中、化食之功,還有緩解疼痛和行血、活血的功用,所以受寒、身虛或瘀血致病,吃些紅糖頗有好處,脈管炎病人可酌情食用.

14.烏雞功用:雞肉性平味甘,有益五臟、補虛損、活血調經作用.在雞類中,有一種烏雞,其性平味甘,入肝、腎、肺經,有補肝腎、益氣養血之功用.

15.鴨肉功用:鴨肉入肺和腎經,有滋陰補腎之功,陰虛之人服後不燥,陽虛亦不見寒;鴨血,性味咸寒,能補血、解毒,可解血瘀、血熱之作痛.

16.銀耳功用: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胃、腎經,有清肺熱、益脾胃、滋陰、生津、益氣、活血、潤腸之功效,可治胃腸燥熱、血管硬化、高血壓等.

1.煙酒.

2.辛辣、燒烤、肥甘厚味及魚腥等助濕生熱之物.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血痹 雷諾氏病并发症

血痹可使小血管閉塞,結果導致指端缺血壞死.嚴重者可出現指(趾)末端指腹變平、壞疽,末節指骨可因缺血而壞死、被吸收、溶解,出現變短或截指現象.在一些抵抗力低的患者,指端缺血而發生潰瘍有可能導致骨髓炎、敗血癥等疾病,這也是本病最嚴重的並發癥,正確而及時地應用抗感染藥物有助於防止這些並發癥的發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精索靜脈曲張 I86.101 小兒法洛四聯癥 小兒四聯畸型 小兒法魯四聯癥 小兒法樂四聯癥 小兒法樂氏四聯癥 腸結核 A18.301+ 腸癆 小兒黃水瘡 滴膿瘡 天皰瘡 食管失弛緩癥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