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百科

人細小病毒(HPV)是目前發現的含DNA的最小病毒之一,而人類微小病毒感染是近20多年逐漸認識的一組疾病.臨床表現可有病毒血癥的一般感染癥狀,以及有特殊表現的傳染性紅斑、血管性紫癜、關節病、指趾麻木刺痛癥,孕婦感染後可引起宮內感染,導致胎兒貧血、水腫和死亡,對已患溶血性貧血的患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再障危象)等.本組疾病多呈急性自限性過程,預後良好,但免疫缺損者則可呈慢性遷延過程,近年來有數起因暴發型心肌炎、暴發型肝炎等而死亡的報道.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病因

病毒感染(75%):

微小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DNA病毒,早已知道微小病毒可在小的哺乳動物中引起疾病,僅於近20年才認識其中一些病毒可感染人類而致病,1975年Cossart首先在供血員血中發現瞭直徑為20~25nm的圓形病毒顆粒,經形態,生化,遺傳學特點分析屬於微小病毒,命名為人類微小病毒B19,不久在2名發熱士兵血中找到這種病毒,開始明確本病毒對人的致病性,本病毒具有裸露的核殼,內含單股DNA,其大小為5.45kb,有自主復制能力,1981年從患鐮狀細胞貧血出現再障危象的患兒血中檢出瞭B19抗原,其後幾年先後從加拿大,日本,英國,瑞典及美國等地的再障危象,傳染性紅斑,紫癜等患者血中檢出B19抗原,初步認為B19與這些疾病有關,1985年Anderson等報道用B19對7名志願者進行瞭感染試驗的結果,進一步肯定HPVB19為引起這幾種病的病原,此病毒尚無組織培養,僅可在人骨髓細胞中生長復制,耐熱,60℃12h不能滅活,對甲醛敏感.

發病機制

Anderson對志願者進行瞭實驗,7名志願者鼻腔接種B19病毒後6~7天,原血中無抗體的5名受試者血中測到瞭HPV-B19DNA,第8~9天病毒量達高峰,可測到1011基因組拷貝/ml,其中3例的鼻,咽漱液中也檢出瞭病毒DNA,在第2周時出現瞭IgM抗體,第2周末及第3周初出現瞭IgG抗體,病毒血癥持續1周左右,此時受試者出現發熱,全身不適,2~3天後出現皮疹,繼之關節痛,同時血紅蛋白下降,每天可減少13~18g/L,網狀紅細胞計數明顯減少,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有輕度下降,血象變化1周後即可恢復,原來血中已有抗B19IgG抗體的2名受試者,既無癥狀,血中亦未檢出B19DNA,病毒血癥期患者的血清在體外有抑制紅細胞集落形成作用,將血清加熱56℃30min不能滅活這種作用,對再障危象患者進行骨髓檢查,發現紅細胞系顯著減少,其他細胞系無大變化,故認為本病毒主要侵犯骨髓造血系統中的紅細胞系,原始階段的成紅細胞,可能為主要的靶細胞,紅細胞上的糖苷酯(glucoside)為病毒受體,病毒感染後可使紅細胞裂解,因而導致紅細胞減少,這種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持續1周,對造血功能正常者可有輕度影響,而對紅細胞壽命縮短的溶血性貧血患者有引起再障危象的可能,除此而外,病毒可侵犯全身各種臟器和組織,已從死於B19嚴重感染者的心,腦,肝,腎,肺,脾等組織中檢出瞭B19DNA;電鏡看到瞭心肌炎死者心肌中有結晶狀排列的病毒;從皮疹處取材檢查發現血管內皮細胞,汗腺及導管上皮細胞中均有病毒存在,故病毒可能具有直接的致病作用,另外B19病毒感染可引起細胞因子如幹擾素γ等的產生,IgM和IgG特異性抗體的出現,可引起免疫介導的病理變化,關節病即可能為免疫復合物引起,許多研究已證明B19感染後部分患者可呈慢性病和(或)長期攜帶病毒,免疫功能低下為主要原因,而免疫功能正常者亦有長期帶毒者,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從健康供骨髓者的骨髓中檢出B19DNA,故有可能骨髓為B19病毒長期存活的地方.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症状

在流行中可有20%無癥狀感染者,潛伏期1~2周,患者出現咽痛,輕咳,鼻炎等上感癥狀,伴有全身不適,肌肉疼痛,低熱等全身癥狀,有的患者僅持續2~3天即好,此類患者多於流行區經病原學或免疫學檢查才能確診,此外,本病毒可引起以下幾種有不同臨床表現的疾病.

1.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危象(erythrocyteaplasticcrisis)本病為HPV-B19感染已有溶血性貧血的患者發生的疾病,多見於小兒,患者先有發熱(多為低到中度程度),全身不適,倦怠,肌痛,頭痛,輕咳等癥狀,2~3天後,網狀紅細胞數開始減少,血紅蛋白下降,部分患者白細胞及血小板亦有輕度減少,血紅蛋白可減少20~50g/L,致使患者貧血癥狀更加明顯:心悸,蒼白,無力,嚴重者需輸血,隨著病毒血癥的消失,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抑制作用緩解,患者血象可於l周後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免疫功能缺損者可引起慢性骨髓功能低下而造成長期貧血,有1名27歲男性黑人,貧血已持續瞭13年,另1名27個月的嬰兒,在1年之中反復急性發作瞭3次,再障危象經增強免疫功能治療後均可緩解,這種再障危象可以發生於鐮狀細胞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癥,以及遺傳性多核幼細胞癥等.

2.皮膚,血管受損性疾病

(1)血管性紫癜(vascularpurpura):患者有小兒,也有成人,首先出現發熱,咽痛,流涕等,48h後出現皮疹,其特征為血管性紫癜,先出現於四肢,後向軀幹,頸部甚至面部擴展,紫癜持續數日即退,同時可伴有短期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關節痛,組織學檢查有壞死性血管炎亦有非壞死性血管炎表現.

(2)傳染性紅斑(erythemainfectiosum):本病亦稱第五病,1889年Tschamer對此病已做過詳細描述,在世界各地曾有多次流行,直到1981年才明確HPV-B19為其病原.

小兒患傳染性紅斑的臨床表現,先有發熱,全身不適,咽痛,鼻流涕等癥狀,2~3天後出現皮疹,多始於面部,很快融合成片並伴有輕度水腫,形成“巴掌臉"特殊表現,皮疹很快擴展到軀幹及四肢,先為斑丘疹,後中間先褪色形成網狀或花邊樣,皮疹可因日曬,運動,洗澡而加重,伴有瘙癢感,持續2~4天皮疹消退,留有色素沉著可於數日後消退,全病程為5~9天.

成人感染HPV-B19亦有少數表現為傳染性紅斑者,但很少出現“巴掌臉",皮疹亦較少,但在病後數日至數周,80%的人出現關節痛.

(3)肢端瘀斑綜合征(acropetechialsyndrome):1990年Harms等首次報道5例出現手套襪套樣分佈的瘀斑並伴有口咽部潰瘍的病例,病原未明,1992年美國相繼出現同樣患者,Halasz等明確為B19病毒引起,1998年Smith等分析瞭各處報道的25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稱之為丘疹-紫癜性手套襪套綜合征(papular-purpuricglovesandsockssyndrome),2002年Harel等根據他們自己的3例患者的表現,將這類臨床癥候稱之為肢端瘀斑綜合征,臨床表現多先有或同時出現輕中度發熱,全身不適,關節痛,肌痛,食欲欠佳等全身癥狀,手背和足背出現瘀點瘀斑性皮疹,很快向掌面發展,可融合成片,手腕和髁部有明顯的界線,同時可出現口唇水腫,口周糜爛,口周及下頦部亦出現皮疹,咽部腭部可有黏膜瘀點,組成手,足,口病樣的綜合征,疾病多於1~2周恢復,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現B19IgM抗體,IgG抗體出現稍晚,皮疹組織學檢查可見真皮血管周圍有浸潤,有紅細胞外滲,患者多為青少年.

(4)雷諾樣癥候(Rayhaud`spnenomenon):Harel等2000年報道瞭姐妹2人(13歲,14歲)先後患瞭手指,足趾變白,發涼,後變青紫的疾病,1例伴有全身關節疼痛,血清中B19IgM強陽性外未能找到其他原因.

3.關節病(arthropathy)HPV-B19感染後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現關節痛;部分患者除有發熱,全身不適外,隻有關節痛;還有些患者關節痛為惟一的癥狀,本病小兒少,成人多,且女性多見,多表現為突發性四肢關節對稱性疼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滑囊腫脹,最多罹及的有手(指關節,掌指關節),腕,踝,膝關節,還可累及肘,肩,頸椎,腰椎等處,多數可於2周左右好轉,少數患者遷延數星期不愈,有病程已長達4年的報道,曾檢查一患者關節積液有白細胞3.4×109/L,多核細胞42%,單核細胞58%,追蹤觀察無後遺癥及運動障礙,診斷依據患者血清中抗HPV-B19IgM抗體陽性,未能查出HPV-B19DNA及抗原,故推測本病為由病毒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但Soderlund等報道在一些少年慢性關節炎患者滑膜組織中檢出瞭B19DNA,不能除外病毒的直接損害作用.

4.肢端麻木,刺痛癥:有人報道,美國某兒童醫院傳染性紅斑流行時,11例護理人員亦受染,其中5例出現手指和(或)足趾麻木,刺痛癥狀,另2例無其他不適,僅有手指麻木刺痛,血中均有抗HPV-B19IgM抗體,部分患者於2個月時恢復,部分拖延至1年,癥狀明顯者肌力減弱,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提示末梢神經受損,有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護士,典型發病後B19病毒血癥持續瞭4年(HPV-B19DNA陽性),先後有6次發作:發熱,皮疹,關節痛,四肢遠端麻木,刺痛,在緩解期間肢端仍有遊走性麻木,此患者顯然表現為慢性遷延型B19感染,其原因尚不清楚.

5.宮內感染:孕婦感染HPV-B19後可以傳播給胎兒,容易引起流產和死胎,已從死胎的心,肝,脾,腎,肺等細胞中檢測出瞭HPV-B19DNA,有的查到瞭病毒顆粒,胎兒明顯貧血,高度水腫,可有心包,胸腔,腹腔積液,發生率各傢報道不一,有一組為38%(14/37),英國報道為9.8%,美國CDC報道為4%,微小病毒感染動物可致畸胎,人類是否致畸尚不能肯定,現僅有個例報道(胎兒眼晶體缺如),需做更多研究.

6.其他疾病B19病毒可侵犯全身多種臟器和組織,故可引起多種疾病,①心肌炎:多為嬰幼兒和兒童,急性暴發型表現,很快死於心衰,有做心臟移植成活者,亦有呈慢性心肌炎表現者,心肌呈淋巴細胞浸潤性炎癥,②急性肝炎:肝功能可有程度不等的受損表現,肝移植後B19感染可引起急性暴發型肝炎和再障危象,③腦膜炎:已有數例臨床報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從CSF(腦脊髓液)中檢出B19DNA,④尚有呼吸窘迫癥,Still病,慢性疲勞綜合征等不同臨床表現的病例報道,除B19DNA或特異性IgM抗體陽性外,未找到其他病原.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检查

1.血象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可輕度減低或正常,有再障危象者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可減低.

2.B19DNA檢查:PCR法可從患者血清,CSF及病變組織檢測到DNA,為確診手段.

3.免疫學檢查:可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法檢測血清中的B19抗原,用的更多的為檢測B19的IgM抗體,病期1周時即可達高峰,持續2個月後下降,故有現癥感染的診斷價值,IgG抗體出現稍晚,可持續很長時間,有保護作用.

4.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感染可出現心電圖異常.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预防

1、HPVBI9的自然傳播途徑目前不明.紅細胞發育不全和EI同時爆發流行提示,接觸可增加傳播的危險.由於接種後呼吸道與唾液有HPVBI9排出,因此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和人-人傳手手播.

2、有人還認為可能薦錳消化道和註射途徑的傳播.

3、已有研制的疫苗進行動物試驗,有望今後可用於預防.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治疗

西醫治療方法

1、對癥治療

對象是病情較重者.

2、抗病毒治療

目前尚沒有抗病毒治療的案例.

3、輸血治療

對象是再障危象患者.

4、藥物治療

(1)如果患者處於病毒血癥期,可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IVIG,小兒400mg/(kg?d),連用3~5天.

(2)如果患者處於慢性期,每半月至1個月重復1次以上藥方治療.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饮食

根據不同的癥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癥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微小病毒感染 細小病毒感染 人類微小病毒感染 人類細小病并发症

宮內感染可使胎兒貧血,缺氧,心力衰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新生兒肺炎 嬰兒骨皮質增生癥 腦蛛網膜炎 急性胃擴張 K31.001 乳腺囊腫 N60.001 乳汁淤積癥 妄想癥 妄想性障礙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