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平足癥
扁平足 平足癥百科
扁平足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因韌帶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好發於青少年,具有遺傳傾向.足弓是人類特有的解剖結構,系適應長期單一站立及行走的需要演變而來的,由於人的生活方式及所處的環境不同,正常人足弓的高低不一,足弓低平者並不是造成平足癥的原因,隻有某些原因致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時才形成平足癥(theflapfoot).
扁平足 平足癥
扁平足 平足癥病因
遺傳(30%):
本病病因尚未闡明,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病理觀察足跗骨無發育性畸形,但連接距跟,距舟和舟楔關節的關節囊的韌帶卻較正常者松弛,使足負重時跟骨在距骨下方發生內旋,其前端向背側及外側移位,距骨則向蹠側及內側移位,導致松弛的跟舟蹠側韌帶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頭,使足縱弓降低,跟距韌帶松弛致使跟骨外翻,則加劇足縱弓下降,臨床上將本病的病因分為四類因素:(1)遺傳因素;(2)先天性足骨畸形;(3)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4)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痙攣.
先天骨畸形(30%):
常見的骨畸形有舟骨結節畸形增大,副舟骨或舟骨結節骨骺分離,這些均可減弱脛後肌的支持力和彈簧韌帶的穩固性,致使距骨頭下垂及內傾,足底外翻等.此外,第1蹠骨短、先天性跗骨橋等也可產生平足癥.
後天性或勞損性(20%):
平素足弓和負重線正常,若足內外在肌軟弱,常誘發平足癥.造成足肌無力的因素有:全身營養不良;久病後肌肉無力;體重突然明顯增加;站立或行走姿勢不良,足尖向外,負重線移至趾內側;跟腱短縮,足跟不能著地,載重線也內移等.在上述各種情況下,加上感染、鞋不合適、踝部扭傷、突然過度負重或長途跋涉,超過本身的耐力,肌肉韌帶勢必被牽拉而產生足部劇痛,足部明顯水腫和肌肉痙攣,最初為急性足部勞損,即足弓疼痛、疲勞,經休息、理療等增進血液循環後,即可恢復正常.如處理不當則出現腓骨長肌痙攣,足外展、外翻畸形,足內收、內翻活動減少,足部強直於外翻位.最後發生骨關節創傷性改變.此類也稱為痙攣性平足癥.
扁平足 平足癥
扁平足 平足癥症状
扁平足的癥狀:
八字腳步態關節疼痛疲勞膝關節疼痛腰背痛足部腫脹壓痛
臨床上分為姿勢性平足癥和痙攣性平足癥.
1.姿勢性平足癥:為初發期,足弓外觀無異常,但行走和勞累後感足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局部皮膚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後,癥狀,體征可消失.
2.痙攣性平足癥: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可呈八字腳步態,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足跟變寬,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完全塌陷,向內突出,嚴重者,足部僵硬,固定於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休息,癥狀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
臨床上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還可以將本病分為三個類型,但均要在負重時觀察足縱弓的改變:
1、輕型:足縱弓降低.
2、中型:足縱弓消失.
3、重型:足縱弓消失,並有足內側緣凸起,距骨頭移位至足蹠側即內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時出現跟腱短縮及後足外翻.
扁平足 平足癥
扁平足 平足癥检查
扁平足檢查項目:
骨關節及軟組織CT檢查四肢的骨和關節平片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X線檢查應負重條件下攝足正側位X線片,主要在足側片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
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蹠骨長軸中心畫一條直線,再於舟骨中央畫一條與其前後關節面相平等的直線,並與每一條線相交叉,通常足弓兩條線呈直角相交,若病變或韌帶松弛發生在距舟關節,舟骨,第一楔骨及蹠骨中軸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互不連續,並在足蹠側形成角度,距骨中軸絲經過舟骨蹠側1/4處,如果韌帶松弛出現在舟楔關節,距骨中軸線則位於第一楔骨的蹠側,而與舟骨中心的垂線直角相交,當通過舟骨中心的直線向前後延長,均位於距骨和第一蹠骨的蹠側時,表明距舟和舟楔關節均有韌帶松弛.
②距骨蹠屈角:沿足蹠側畫一條水平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交,正常值為26.5°±3.5°,當距骨有蹠屈畸形時,此角度增大.
③距舟背蹠角:在負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遠端關節畫一平行線,再畫一條距骨中軸線,兩線相交所形成的內側角稱距舟背蹠角,正常值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扁平足 平足癥预防
本病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要註意:首先應鼓勵孩子經常參加適量的體育鍛煉,使他們身體的肌肉及韌帶得到適當的刺激,像跳繩,跳高,跳遠等活動可以使足弓得到較好的鍛煉,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盡量穿軟底鞋,最好穿專業的運動鞋,切忌讓孩子穿太小的鞋.9個月以內的嬰兒,不要讓他過早下地走,也不要長時間站立,孩子十一二歲以後,雖然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期,但由於肌肉力量的發育比骨骼慢一些,因此,不要因其身材高大而經常安排從事成年人的工作.若扁平足已經比較明顯,可讓孩子練習用腳尖或腳外側走足,可取得一定矯正效果,無法矯正的扁平足應去醫院骨科進行矯治.
扁平足 平足癥治疗
本病輕,中型無癥狀者不需要治療,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灘,草地上行走,訓練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對足跗間關節的穩定作用和提高足縱弓,也曾推薦穿各種矯形鞋,希望矯正扁平足,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扁平足並沒有矯形作用,隻能減輕局部不適和疼痛,因此,對有癥狀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齡在10歲以下者,可采取被動或主動牽伸小腿三頭肌,緩解因該肌痙攣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適,穿鞋底後內側加厚0.3~0.6cm的Thomas矯形鞋,或在鞋底內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縱弓支持墊,均能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但無矯形作用.
若非手術治療不能解除疼痛,且影響負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齡>10歲者,則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手術治療方法有肌腱移位,韌帶緊縮等軟組織手術,也有跗間關節融合,三關節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術.但是,單純軟組織手術,單個跗間關節融合術因療效不好,已被擯棄,目前多傾向於軟組織和骨性手術聯合應用,其療效則明顯提高.
通常依據X線片測量,確定足縱弓下降的部位後,選擇手術方法,Giannesstras手術是舟楔關節融合,跟舟蹠側韌帶緊縮及脛前,脛後肌腱移位,適用於舟楔關節韌帶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療效較好,其手術要點是:
①經足內側縱切口,顯露距,舟,楔骨和脛前脛後肌腱.
②從其點處切斷脛前,脛後肌腱,跟舟蹠側韌帶,並在距,舟,楔骨的內側,掀起一條由前向後的關節囊,韌帶瓣,註意在該瓣深面保留一薄層骨片.
③切除舟,楔關節軟骨,從舟,楔的蹠側向背側分別鉆一骨孔,兩者在背側的深面相匯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腸線或尼龍線固定舟楔關節在矯正的位置上.
④緊縮縫合關節囊,韌帶瓣及蹠舟蹠側韌帶後,再把脛前,脛後肌腱斷端編織縫合在一起,從舟骨所預制骨孔的蹠側,把脛前脛後肌腱向背側牽拉,並縫合固定到足背側的骨膜上.
⑤術後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術後初期可有過度矯正的現象,但負重行走3~4周可逐漸消失,距舟關節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顯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發育成熟,采取Grice關節外距下關節固定術,既能矯正扁平足,又不影響足的縱向發育,該手術通過外踝前方斜切口顯露跗骨竇,去除跗骨竇的骨皮質後,填入自體松質骨條,並用一枚螺絲釘固定,術後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對於年長兒童或青少年,足三關節融合術也是一值得推薦的方法.
扁平足 平足癥饮食
飲食方面要做到規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制品等.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扁平足 平足癥并发症
扁平足的並發癥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發生的,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遽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復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肌腱炎(尤其是後脛肌的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蹠痛等並發癥,嚴重者還會引起骨性關節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