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百科

腳氣(俗名“香港腳"、),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腳氣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病因

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歡潮濕溫熱的環境,當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當真菌大量繁植並入侵皮層,便誘發腳氣.

腳掌潮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腳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遊完泳,沒有確實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幹;穿著包得緊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好的襪子;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

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遊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症状

常見感染部位為腳趾之間,癥狀表現為局部瘙癢、皮膚起泡、剝落或龜裂,皮膚破損還會導致暴露的皮下組織腫脹和感染.感染還可能擴展到全身其它部位,如腋下、腹股溝等.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幹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幹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足癬 香港腳检查

腳氣檢查項目:

真菌檢查

真菌檢查

真菌檢查是通過直接鏡檢的方法,找到菌絲和孢子,以供初步診斷一種檢查方法.

真菌檢查註意事項:

采集標本時,要註意標本的質量,它直接影響檢查結果,因此,采集多部位的損害可提高陽性率.制片時,溢出的封固液應吸去,以免腐蝕鏡頭.保持感染部位清潔、幹燥有助於抑制真菌繁殖,促進皮膚愈合.感染處應經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幹後撲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劑,因為它能促進真菌生長.

檢查前禁忌:註意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註意個人衛生.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

腳氣 足癬 香港腳预防

腳氣感染最容易在黑暗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發生.所以,當心公共更衣室等消毒不良的場合、勤換洗鞋襪、改穿透氣性好的鞋子等都有利於防止腳氣.

要保持腳的清潔幹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佈等,不要在澡堂、遊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陰暗不通風的鞋櫃中,所以鞋櫃要經常通風、晾曬,或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幹燥劑,祛除潮氣.

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佈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腳氣 足癬 香港腳治疗

腳氣西醫治療方法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幹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黴唑癬藥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幹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藥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藥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足光粉於濕熱下註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癬及臭汗癥,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5)用能100%殺菌且安全無副作用的治又防(腳氣專用)早晚一次,噴於患處,具體方法可見說明.經臨床認證99.93%的患者通過用這個藥治愈腳氣,成功擺脫腳氣所帶來的痛苦.

(6)每天用肥皂洗腳,洗凈後一定要完全擦幹,可治愈腳氣.

中西醫結合治療法

腳氣是頑固的皮膚病,單一的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腳氣除(1+1),塗上中藥藥水,配合噴灑腳氣除噴劑,殺死鞋墊和襪子的細菌,防止腳氣的復發,是理想的治療方法.

腳氣中醫治療方法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5―天.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腳氣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葛根,白礬、千裡光各等量.將上藥烘幹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藥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lO―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藥4-5劑即可.用藥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佈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如果有臭味,有叩破的,用釀造醋點腳趾縫,擦腳.堅持一周,兩天見效.用釀造醋.泡瞭以後,有醋味,沒有臭味.

腳氣針灸療法

1.針灸.治法取足少陽、陽明與太陰經穴為主.偏實者針用瀉法;偏虛者針用補法.處方陽陵泉足三裡懸鐘三陰交隨證配穴腳氣沖心:巨闕內關郄門;脾胃虛弱:脾俞胃俞;跗腫麻木:八風太白方義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邪滯留足脛,流溢肌膚,故腳氣取足三裡、三陰交瀉陽明、太陰之濕;補髓會絕骨,筋會陽陵,充養筋骨而使步履輕健.腳氣沖心者,取心募巨闕,心包經內關,郄門以定悸除煩消滿.脾俞、胃俞,施補法以健運化濕.八風、太白為治腳氣之效穴,瀉之使濕熱下泄而消跗腫.

2.電針.選穴風市足三裡伏兔懸鐘.方法通電10―15分鐘,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頻率以病員耐受情況而定.每次選二對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針.選穴曲池外關陰陵泉足三裡懸鐘.方法采用維生素B1100毫克或維生素B12100微克註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註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腳氣 足癬 香港腳饮食

腳氣的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1.黃豆米皮糠(民間方)主治:腳氣.配方:黃豆100克,米皮糖160克.用法:將黃豆與米皮糠用水燉熟吃.

2.紅棗陳皮赤豆湯(民間方)主治:腳氣腫痛.配方:陳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紅棗10枚.用法:將陳皮、赤豆、花生仁、紅棗用水煎煮熟食用.按註:一方無陳皮,一方再加大蒜無陳皮.

3.麥芽煎(民間方)主治:腳氣.配方:麥芽適量.用法:將麥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間方)主治:腳氣.配方:大冬瓜一個,赤小豆130克.用法:將冬瓜切蓋去內瓤,裝入赤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為丸食,或加水煮至爛熟,分二、三次食.按註:一方無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黃豆(民間方)主治:腳氣.配方:黃豆100克,陳皮3克,羊腳骨150克.用法:將黃豆、陳皮與羊腳骨用水燉爛,適加調味品鹽等食用.按註:一方無黃豆.

6.青魚煮韭黃《民間便驗薈萃》主治:腳氣.配方:青魚500克,韭黃250克.用法:青魚洗凈,加韭黃煮食.

7.白扁豆散(民間方)主治:腳氣浮腫.配方:白扁豆適量.用法:磨成粉,飯前每次10克,用燈心草煎湯調服,每日3次.

8.花生紅棗鳳瓜湯《食療百病》主治:腳氣.配方:花生90克,紅棗10粒,雞腳10隻,瘦肉120克,陳皮1/4個.用法:紅棗去核,與餘料齊洗凈.雞腳連同瘦肉飛水沖凈.陳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時,調味即可.佐餐食.按註:一方不用雞腳、瘦肉,加飯豆.

9.米糠餅《食療大量病》主治:腳病.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紅糖適量.用法:面粉與米糠加水合均勻,加入化好的紅糖,按常法煎成餅.當點心食.

10.谷皮糠粥《食療百病》主治:腳氣病.配方:粳米50克,新鮮谷皮糠適量.用法:粳米洗凈煮為稀粥,待粥成時把谷皮糠調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車前湯(民間方)主治:濕性腳氣.水腫.配方:紫菜、車前子適量.用法:水煎服.

腳氣飲食禁忌

南瓜民間多視之為“發物".明.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雲:“凡人素患腳氣,於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雞蛋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鴨肉根據前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多吃鴨肉.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飲食須知》亦雲:“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患腳氣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據古代醫傢經驗,患有腳氣病者應當忌吃甜瓜.如《孫真人食忌》中早有記載:“患腳氣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凡虛寒多濕腳氣,皆忌食."

荸薺又稱烏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腳氣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醫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指出:“烏芋,蓋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氣勿食,食則令人每患腳氣."

白酒俗稱燒酒,為一種烈性酒.明.李時珍曾說:“燒酒,純陽之物,與火同性,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同時它還會導致B族維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維生素B1的缺失.所以,已患有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癥者,應當戒酒.此外,腳氣病患者還應忌吃大蒜、蓴菜、蠶蛹、蝦子、螃蟹等.

腳氣 足癬 香港腳并发症

足癬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癥.

1.合並有身體其餘部位皮膚癬菌感染.

由於長期患足癬或者因手搔抓後的自體接種,足癬患者可合並有甲癬、手癬、體股癬等.合並甲癬時,甲板渾濁,不透明,呈雲霧狀、污漬狀,表面失去光澤.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數都是由腳氣長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對此問題,專傢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腳氣或手癬,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圍的皮膚,然後逐漸侵入指甲或趾甲內,並進一步生長繁殖,直到破壞整個指甲.更值得註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傳染,也容易傳染傢人,很難根治.除導致灰指甲外,腳氣惡化還會引起腳的局部糜爛以及丹毒,嚴重影響個人健康.因此得瞭腳氣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2.足癬合並細菌感染.

此時局部分泌物增多,並且可出現淡黃色膿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紅、腫、熱、痛.如果沒有及時適當抗炎治療,則可能會出現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窩織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稱紅線,中醫為“紅線疹",紅是因為化膿菌從破損的皮膚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癥.

(2)丹毒.丹毒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急性炎癥.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稱為“流火".它是由於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損傷的皮膚侵入中型或細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內的淋巴管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急性炎癥.

(3)蜂窩組織炎.中醫稱瘭疽,一般為繼發鏈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的疏松結締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炎癥.這種病變可發生在皮膚較淺的部位,也可發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間的較深部位.

3.癬菌疹.

癬菌疹是指皮膚癬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血液循環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膚過敏反應.癬菌疹的發生與局部癬病炎癥程度有密切關系.局部炎癥越明顯,發生癬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皰疹型.發病急,在手指兩側、手掌或足蹠等處發生綠豆大小的厚壁水皰,水皰內充滿漿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樣型.皮損為丹毒樣紅斑,一般不硬,邊緣鮮明,比較規則,不痛或稍有痛感,無淋巴管炎.一般無全身癥狀.

(3)丘疹型.為突然發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須疹.多發生於四肢或泛發於全身.

(4)濕疹型.突然發生於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紅斑、丘疹、小皰等多形性皮疹的濕疹樣損害,分佈對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老年膽石病 老年膽石癥 老年人膽石病 乙胺嘧啶中毒 感應性妄想性障礙 F24.X51 感應性精神病 感應性精神障礙 智力障礙 精神發育遲緩 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不全 智力低下 肺部良性腫瘤 吞噬功能缺陷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