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腺瘤 D34.X51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百科
甲狀腺腺瘤(thyroidadenoma)是起源於甲狀腺濾泡細胞的良性腫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目前認為本病多為單克隆性,是由與甲狀腺癌相似的刺激所致,好發於甲狀腺功能的活動期.臨床分濾泡狀和乳頭狀實性腺瘤兩種,前者多見,常為甲狀腺囊內單個邊界清楚的結節,有完整的包膜.大小從不足1~10cm大小.此病在全國散發性存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稍多見.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病因
癌基因(30%):
甲狀腺腺瘤中可發現癌基因c-myc的表達,腺瘤中還可發現癌基因H-ras第12,13,61密碼子的活化突變和過度表達,高功能腺瘤中還可發現TSH-G蛋白腺嘌呤環化酶信號傳導通路所涉及蛋白的突變,包括TSH受體跨膜功能區的胞外和跨膜段的突變和刺激型GTP結合蛋白的突變,上述發現均表明腺瘤的發病可能與癌基因有關,但上述基因突變僅見於少部分腺瘤中.
TSH過度刺激(40%):
部分甲狀腺腺瘤病人可發現其血TSH水平增高,可能與其發病有關,實驗發現,TSH可刺激正常甲狀腺細胞表達前癌基因c-myc,從而促使細胞增生.
(1)濾泡狀腺瘤
典型的濾泡狀腺瘤呈實質圓形或橢圓形,少數可呈部分囊性,有完整包膜;其中顯微鏡的圖象上又分成5種亞型:①胚胎型腺瘤,②胎兒型腺瘤,③膠性腺瘤,④嗜酸性腺瘤或Hurthle細胞瘤,⑤不典型腺瘤.
(2)乳頭狀腺瘤
是一種少見的良性上皮性腫瘤,有些病理學傢認為良性乳頭狀腺瘤是不存在的,發現有乳頭狀結構就要診斷為低度惡性的乳頭狀腺癌,按乳頭分枝的情況而分級,一般認為乳頭狀腺瘤的特點是乳頭狀結構和囊變傾向.
發病機制
1.大體形態:一般為單發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質韌,多數為直徑在1.5~5cm之間的實性腫塊,部分可呈囊性,切面因組織結構不同,而呈黃白色或黃褐色,有的切面較細膩,有的切面呈蜂窩狀或細顆粒狀,瘤體可發生壞死,纖維化,鈣化成囊性變.
2.組織學:鏡下觀察發現,甲狀腺腺瘤的組織學類型不同,可分為濾泡性腺瘤,乳頭狀腺瘤和不典型腺瘤,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組織學特點,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病理表現.
(1)共同的組織學特點:①常為單個結節,有完整的纖維包膜,②腫瘤的組織結構與周圍甲狀腺組織不同,③瘤體內部結構具有相對一致性(變性所致改變除外),④對周圍組織有擠壓現象.
(2)各種腺瘤的組織學表現:
①濾泡性腺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腫瘤,根據腫瘤的組織形態又分:
A.胚胎型腺瘤:由實體性細胞巢和細胞條索構成,無明顯的濾泡和膠體形成,瘤細胞多為立方形,體積不大,細胞大小一致,胞漿少,嗜堿性,邊界不甚清;胞核大,染色質多,位於細胞中央,間質很少,多有水腫,包膜和血管不受侵犯.
B.胎兒型腺瘤:主要由體積較小而均勻一致的小濾泡構成,濾泡可含或不含膠質,濾泡細胞較小,呈立方形,胞核染色深,其形態,大小和染色可有變異,濾泡分散於疏松水腫的結締組織中,間質內有豐富的薄壁血管,常見出血和囊性變.
C.膠性腺瘤:又叫巨濾泡性腺瘤,最多見,瘤組織由成熟濾泡構成,其細胞形態和膠質含量皆和正常甲狀腺相似,但濾泡大小懸殊,排列緊密,亦可融合成囊.
D.單純性腺瘤:濾泡形態和膠質含量與正常甲狀腺相似,但濾泡排列較緊密,呈多角形,間質很少.
E.嗜酸細胞瘤:又稱Hurthle細胞瘤,瘤細胞大,呈多角形,胞漿內含嗜酸顆粒,排列成條或成簇,偶成濾泡或乳頭狀.
②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瘤,乳頭由單層立方或低柱狀細胞覆於血管及結締組織來構成,細胞形態和正常靜止期的甲狀腺上皮相似,乳頭較短,分支較少,有時見乳頭中含有膠質細胞,乳頭突入大小不等的囊腔內,腔內有豐富的膠質,瘤細胞較小,形態一致,無明顯多形性和核分裂象,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③不典型腺瘤:較少見,腺瘤包膜完整,質地堅韌,切面細膩而無膠質光澤,鏡下細胞豐富,密集,常呈片塊狀,巢狀排列,結構不規則,多不形成濾泡,間質甚少,細胞具有明顯的異形性,形狀,大小不一致,可呈長方形,梭形;胞核也不規則,染色較深,亦可見有絲分裂像,故常疑為癌變,但無包膜,血管及淋巴管浸潤.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症状
一、癥狀
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常在40歲以下,一般均為甲狀腺體內的單發結節.病程緩慢,多數在數月到數年甚至時間更長,患者因稍有不適而發現或無任何癥狀而被發現頸部腫物.多數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韌實,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腫瘤直徑一般在數厘米,巨大者少見.巨大瘤體可產生鄰近器官受壓征象,但不侵犯這些器官.有少數患者因瘤內出血瘤體會突然增大,伴脹痛;有些腫塊會逐漸吸收而縮小;有些可發生囊性變.病史較長者,往往因鈣化而使瘤體堅硬;有些可發展為功能自主性腺瘤,而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乳頭狀囊性腺瘤有時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發生囊內出血.此時,腫瘤體積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局部有脹痛感.
部分甲狀腺腺瘤可發生癌變,癌變率為10%~20%.具有下列情況者,應當考慮惡變的可能性:①腫瘤近期迅速增大.②瘤體活動受限或固定.③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壓迫癥狀.④腫瘤硬實、表面粗糙不平.⑤出現頸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腺瘤病理上可分為濾泡狀腺瘤和乳頭狀囊性腺瘤兩種.前者較常見.切面呈淡黃色或深紅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後者較前者少見,特點為乳頭狀突起形成.多為單發結節,發展慢,病程長.
診斷
甲狀腺腺瘤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檢、同位素掃描及ldquo;Brdquo;型超聲等檢查確定.
1、頸前無痛性腫塊,早期無癥狀,個別有吞咽不適或梗塞感.多見於中年婦女.
2、甲狀腺內可觸及單個圓形結節,個別為多發.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與皮膚無粘連,隨吞咽上下移動.質地不一,實性者軟,囊性者則硬.部分病人因腫瘤出血而突然增大,出現局部脹痛和壓痛,且有一過性甲亢癥狀.腫瘤增大後可引起鄰近器官組織壓迫癥狀.
3、核素掃描可為ldquo;溫結節rdquo;,囊性者為ldquo;冷結節rdquo;.甲狀腺吸收131碘率一般正常.
4、B型超聲檢查可辨別腺腺瘤實性或囊性.
5、甲狀腺功能檢查正常.
6、頸部淋巴結無腫大.
7、服用甲狀腺激素3~6個月後腫塊不縮小或更明顯突出.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甲狀腺腺瘤 D34.X51
甲狀腺腺瘤 D34.X51 检查
血清T3,T4在正常范圍,各項功能檢查多正常.
1.B超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腫物為實性或囊性,邊緣是否清楚,腫物多為單發,也可多發,為2~3枚小腫物,同側腺葉也相應增大,實性為腺瘤,囊性為甲狀腺囊腫.
2.同位素掃描:131I掃描示甲狀腺為溫結節,囊腺瘤可為涼結節,甲狀腺核素掃描多為溫結節,也可以是熱結節或冷結節.
3.頸部X線攝片:若瘤體較大,正側位片可見氣管受壓或移位,部分瘤體可見鈣化影像.
4.甲狀腺淋巴造影:顯示網狀結構中有圓形充盈缺損,邊緣規則,周圍淋巴結顯影完整.
甲狀腺腺瘤 D34.X51 预防
一、預防
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疾病可能對本病的預防有效.
二、護理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手術方式,也是一種幹凈的手術方法.術時冰凍切片如果證實是分化性甲狀腺癌隻要探查頸部無腫大淋巴結即可以定期隨訪,不會造成癌細胞的醫源性播散.對於臨床認為單發而實際上是多發的腺瘤也可以徹底切除,避免因腺瘤復發而再次手術.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甲狀腺腺瘤 D34.X51 治疗
一、西醫
1、治療
因甲狀腺瘤有引起甲亢(發生率約為20%)和惡變(發生率約為10%)的可能,故應早期行包括腺瘤的患側,甲狀腺大部或部分(腺瘤小)切除.切除標本必須立即行冰凍切片檢查.以判定有無惡變.
甲狀腺腺瘤有癌變的可能,並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故應早期手術切除.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無論腫瘤大小,目前多主張做患側腺葉切除或腺葉次全切除,而不宜行腺瘤摘除術.其原因是臨床上甲狀腺腺瘤和某些甲狀腺癌,特別是早期甲狀腺癌難以區別.另外約25%的甲狀腺瘤為多發,臨床上往往僅能查到較大的腺瘤,單純腺瘤摘除會遺留小的腺瘤,日後造成復發.
2、預後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常見的良性腫瘤,切除後即可治愈,無須特殊治療及隨訪,預後良好,偶有復發者,可再行手術治療.
二、中醫
中醫偏方:
1)方一四海舒鬱丸
藥物組成海蛤殼6g昆佈60g海藻60g海螵蛸60g陳皮6g青木香15g
2)方二消癭散瘤湯
藥物組成夏枯草15g連翹10g赤芍15g浙貝母15g穿山甲10g瓦楞子10g白芥子15g三棱10g莪術10g半枝蓮10g膽南星10g
3)方三海藻玉壺湯
藥物組成海藻30g昆佈15g貝母15g半夏l0g青皮6g陳皮l0g當歸15g川芎l0g連翹l0g甘草6g
制劑用法每日1劑,水煎溫服.
4)治擬宣通散結,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佈、青皮、浙貝母、半夏、莪術、三棱、黃藥子、蚤休各15g,夏枯草30g,川楝子、制香附、醋柴胡各12g,僵蠶、白芥子、山慈姑、玄參各l0g.服藥1月,腫物縮小,續服1月,腫物消失.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甲狀腺腺瘤 D34.X51 饮食
宜: (1)宜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發菜、淡菜、幹貝、蟶、海蜇、海參、龍蝦、帶魚、鮐魚、魚肚、蚶、蛤、甲魚.
(2)宜多吃具有消結散腫作用的食物,包括菱、芋艿、油菜、芥菜、獼猴桃.
(3)宜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香菇、蘑菇、木耳、核桃、薏米、紅棗、山藥.
忌: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花椒、辣椒、桂皮、薑等.
甲狀腺腺瘤 D34.X51 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胸骨後的甲狀腺腺瘤壓迫氣管和大血管後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和上腔靜脈壓迫癥.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