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百科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病因

一、病因

腹瀉原因很多,感染、消化不良、不潔食物、胃酸過少或缺乏,胃切除術後內容物流入腸腔等均可引起腹瀉.其他如慢性胰腺炎、腸道乳糖酶缺乏、腸粘膜本身的病變,也可因吸收能力減退引起腹瀉.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症状

一、癥狀

1、腹瀉:病變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裡急後重.

2、腹瀉伴隨癥狀: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腫塊或消化性潰瘍等.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慢性腹瀉 K52.912 检查

一、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1、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

二、鑒別

本病需與營養吸收不良及寄生蟲感染等疾病相鑒別.

慢性腹瀉 K52.912 预防

一、預防預防:

1、對於急性腹瀉,應徹底治療,以防轉為慢性.飲食避免過於寒涼,以防傷脾腎陽氣,使病遷延不愈.

2、飲食應有節制,忌食肥甘厚味,過於油膩飲食往往使腹瀉加重.忌生冷瓜果.

3、註意保暖,慎起居,護腰腹,避免受寒.

4、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食不潔食物.

5、註意觀察病情,尋找引起腹瀉或加重病情的有關因素,註意調攝.

二、護理慢性腹瀉與普通腹瀉的區別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普通腹瀉是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

慢性腹瀉可從急性遷延而來,也可一開始就呈慢性癥狀,或持續數天,或間斷出現,情況多不相同.

其直接因素雖在胃腸道,但病因有可能為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癥等,也有可能是胰、膽疾病.若診斷不明,治療必無從下手,更難施行預防、保健措施.

誘發慢性腹瀉(尤其是腸易激綜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有:①情緒、精神因素,如緊張、焦慮、精神創傷或刺激等;②環境因素,如寒冷、易地(水土不服);③食物因素,食用油膩、海鮮、肉類、蛋類、某些蔬菜、水果、辛辣調味品、奶及奶制品等;④煙、酒也是比較常見的誘因.

慢性腹瀉 K52.912 治疗

一、西醫

1、病因治療:針對不同類型腹瀉采取相應治療.

2、對癥治療:盡量避免選擇成癮性藥物;且應在明確病因後應用.止瀉藥:活性炭、氫氧化鋁凝膠、可待因等.

3、解痙止痛藥:阿托品、山莨菪堿.

二、中醫

中藥治療:

1、寒濕泄瀉

證候: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熱頭痛,肢體酸疼,苔薄白,脈浮.

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

主方:平胃散

2、濕熱泄瀉

證候:泄瀉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主方:葛根芩連湯加減

加減:偏濕重者加苡仁、厚樸;挾食滯者加麥芽、山楂、神曲;如有風熱表證,上方加銀花、連翹、薄荷;如在夏暑間,暑濕入侵,表裡同病,加新加香濡飲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熱,利濕止瀉.

3、食滯胃腸

證候: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吞酸,納呆.苔垢濁厚膩,脈滑.

5、其他

4、肝脾不和

證候:平時多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泄瀉.舌淡紅,脈弦.

5、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加,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氣.

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6、腎虛泄瀉

證候: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泄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主方: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加減:如年老體衰,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加黃芪15g,訶子肉9g,赤石脂15g益氣升陽及止澀之品,桃花以固澀止瀉.

7、水飲留腸

證候:形體消瘦,腸鳴漉漉有聲,便瀉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樣,泛吐清水,腹脹尿少,脈象濡滑,舌質淡,苔白滑.

治法:健脾利濕,前後分消.

主方:苓桂術甘湯合己椒藶黃丸加減

加減: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湯同用,以合營止痛.

5、瘀阻腸絡

證候:泄瀉日久,瀉後有不盡感,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面色晦滯,舌邊有瘀斑或舌質暗紅,口幹不欲多飲,脈弦小澀.

治法:化瘀通絡,合營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湯加減

加減:若氣血瘀滯,化為膿血,大便夾有赤白粘凍,加白頭翁同用,以清熱涼血.

慢性腹瀉 K52.912 饮食

一、飲食

一、慢性腹瀉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蓮子(去心)50克,先煮成半熟,再與粳米(或糯米)同煮粥,加白糖調味食用.有補脾益腎,養心安神,澀腸止瀉,抗衰老作用.適用於年老體弱,脾虛慢性腹瀉,大便溏稀,失眠夢多,夜多小便等癥.大便燥結或感冒發熱者不宜食用.

2、薏米、淮山、蓮子、大棗各40克,百合、沙參、茨實、玉竹各20克,共煮湯,加糖,連湯帶渣服食,是夏熱天及體虛火旺不受溫補之人的清涼補品.名曰:“八寶清補涼”.有健脾止瀉,滋陰潤肺,除煩安神作用,適用於肺虛咳嗽,慢性腹瀉,體虛多汗,夜間口幹失眠,夢多,男子遺精夢泄,婦女白帶淋漓等癥.

3、黃芪粥:生黃芪30-60克,濃煎後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後加入適量紅糖、陳皮一克,再煮沸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消腫利水作用.適用於中氣不足,內傷勞倦,體虛自汗,慢性腹瀉,慢性腎炎,慢性肝炎,瘡瘍潰爛久不收口,年老或體弱浮腫等一切氣血不足之病癥.陰虛火旺舌紅脈數者忌食.

4、鯽魚羹:大鯽魚1000克,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畢芨、胡椒各10克,大蒜2頭,泡辣椒10克,食鹽、蔥、醬油適量,將鯽魚入油鍋內煎煮熟,加入適量水,用小火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有醒脾暖胃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癥.

5、糯米山藥蓮肉粥:糯米100克、蓮肉30克、淮山藥粉30克、大棗10枚.將糯米、蓮肉、大棗洗凈後放於鍋內,加水適量煮沸,然後用文火燜至成粥,再入山藥粉並攪拌,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吃時隨自己口味加糖.

6、玫瑰花烏梅飲:玫瑰花3克、烏梅15克.將幹玫瑰花研細粉備用;將烏梅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成濃汁,撈去皮、核,加糖適量,即成烏梅醬.服法可將玫瑰花粉先放入嘴裡,再用濃烏梅醬送服,每日1~2劑,以飯前空腹服為好.

二、慢性腹瀉吃哪些對身體好?

1、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並註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制品等.註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面、粥、爛飯等.

2、供給高熱量、高蛋白(蛋白補充產品,蛋白補充資訊)質(蛋白質產品,蛋白質資訊)膳食,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瘦肉、魚、雞肉、豆腐,刀工要精細,不要用大塊肉,食物性狀以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為主,還可適當加餐.

3、優質蛋白質食物中魚、瘦肉、蛋類及各種豆制品少油膩、富營養,可適當選用.為瞭增加維生素C又不使腹瀉加劇,可選用合纖維素少的水果,如香蕉、菠羅、蘋果泥或煮熟的蘋果.

4、慢性腹瀉有脫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開水,以彌補水和鹽分的損失,如牛奶、藕粉、菜汁、果汁、雞蛋湯、軟面和稀粥等.

5、選擇一些健脾止瀉的食物,如苡仁、山藥、大棗、蓮肉(去芯)、栗子、芡實、扁豆、茶葉、大蒜、食醋等;

三、慢性腹瀉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避免過敏性的食物.

2、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

3、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

4、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慢性腹瀉 K52.912 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常見的並發癥有:

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癥: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癥.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導致不良後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幹眼癥及角膜軟化癥;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癥.

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癥、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後,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並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癥敗血癥病兒,預後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並發癥之一.

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炎性假瘤 精原細胞瘤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 尪痹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病 結膜炎 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嬰兒成神經細胞瘤 嬰兒神經母細胞瘤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