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百科

每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發熱為主的病癥,稱“經行發熱”,又稱“經來發熱”.本病與西醫學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結核、子宮內膜異位癥及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感染有關.經行發熱,病證名.見《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亦名經來發熱,包括經行潮熱.指在每次月經來潮期間,或月經前後,出現發熱癥狀者.多因經期感受外邪、陰虛生熱、血虛挾滯或血熱外泛等所致.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病因

瘀熱(30%):

原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或慢性盆腔炎病史,宿瘀滯留胞中,積瘀化熱,經行之際,血海充盈,瘀熱鬱結,氣血營衛失調而致經行發熱.

血熱(25%):

陽盛體質,又嗜食辛熱谷物,或肝鬱化火,經行時沖脈之氣旺盛,氣火相迫,經行發熱.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志鬱結,五志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

氣虛(20%):

稟賦氣弱,經行時氣隨血耗,營衛失調而致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症状

典型癥狀:腹痛(70%)子宮內膜異位(67%)月經不調(65%)

陰虛型:經期或經後午後發熱,五心煩熱,咽幹口燥,兩顴潮紅,經量少,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

肝鬱型:經前或經期發熱,頭暈目眩,口苦咽幹,煩躁易怒,乳房、胸脅、少腹脹痛,經量或多或少,經色深紅,舌紅,苔微膩,脈弦數.

血瘀型:經前或經期發熱,乍寒乍熱,小腹疼痛拒按,經色紫黯,夾有血塊,舌紫黯或舌邊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有力.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检查

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预防

經行發熱由氣虛或陰虛引起的,總由患者體質虛弱,經行臟腑氣血或陰虛生內熱所致,故經後應繼續調養,並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促進機體對經行期氣血變化的適應性,可以防止經行發熱.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治疗

1.氣虛治法:補中益氣除熱.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15克,白術10克,陳皮6克,升麻9克,柴胡6克,當歸9克,仙鶴草30克,黨參12克,炙甘草3克,炒白芍10克,防風9克加減:發熱形寒,營衛不和者,加桂枝6克、大紅棗10枚,去黨參、升麻;經行量多色談者,加荊芥炭9克、旱蓮草15克、生地炭15克、阿膠9克(烊沖).

2.陰虛治法:滋陰養血清熱.方藥.青蒿鱉甲湯加減.青蒿10克,炙鱉甲12克(先煎),生地12克,肥知母9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銀柴胡9克,玄參12克,麥冬10克,泰艽10克,白薇10克,生甘草3克,加減:低熱口幹,汗出熱不退者,為氣陰兩虛,加黨參12克、五味子9克、沙參12克、金銀花9克,去黃芪、鱉甲、玄參;煩躁失眠者,加黃芩9克、山梔9克、夜交藤15克、柏子仁9克,或炒棗仁9克.

3.血熱治法:清熱涼血調經.方藥:清經散加減.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生白芍10克,熟地10克,青蒿9克,黃柏9克,茯苓10克,荊芥穗9克,麥冬9克,旱蓮草15克,生地榆12克,黃芩9克,當歸9克,加減:經行腹脹腹痛拒按者,加紅藤12克、敗醬草12克、生蒲黃12克(包煎),去旱蓮草、地偷;尿赤者,加六一散9克(包煎)、知母10克;大便秘結者,加全瓜簍10克(切)、桃仁6克.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饮食

經行發熱食療:(僅供參考,具體需要詢問醫生).

香薷扁豆湯,香薷10克,白扁豆12克,陳皮6克,荷葉8克,白糖適量.將白扁豆炒黃搗碎,與香薷、陳皮、荷葉一同煎煮,煮沸後10分鐘過濾,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放溫服用.中醫認為暑天高熱多濕,用香薷、荷葉清暑祛濕,用陳皮、白扁豆健脾和胃祛濕.合為清暑益氣、祛濕退熱,適用於暑濕型發熱.

生薑紅糖湯,生薑5~10片,紅糖30~50克.將生薑去皮洗凈切片,加紅糖一並放入鍋中,煮沸後10分鐘即可,放溫服用.一日可服2~3次.生薑有辛溫解表、溫中散寒的作用,紅糖有益氣、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合為解表散寒、發汗退熱.適用於風寒外感型發熱.

經行發熱飲食宜忌:

飲食要註意科學搭配,防止暴飲暴食、挑食、偏食.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營養,又可防止內熱產生.

1、供給高能量、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及口味清淡,易於消化的飲食.根據病情可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或軟飯.流質飲食可選用豆漿、蛋花湯、綠豆湯、藕粉、去油雞湯等,半流質飲食可選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湯甩雞蛋、肉末菜末面條、餛飩、豆腐腦、銀耳羹等,軟飯可選用饅頭、面包、軟米飯、包子、瘦肉類、魚、蝦、蛋、瓜茄類、嫩菜葉、水果等食品.

2、供給充足液體,有利於體內的毒素稀釋和排出,還可補充由於體溫增高喪失的水分,可飲開水、鮮果汁、菜汁、米湯、綠豆湯等.

3、宜吃具有清熱、生津、養陰作用的食品;宜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瓜果.

4、忌用濃茶、咖啡、酒精飲料及具有刺激性調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並限制油膩的食物,如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5、忌吃黏糯滋膩,難以消化的食品.

經行發熱 經來發熱并发症

瘀熱經前或經行發熱,經量多而有血塊,或量少而不暢,經色紫暗,下腹脹痛拒按.苔薄,舌紫或有瘀點,脈澀而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蓐勞 熱燒傷 小兒皺梅腹綜合征 小兒Froelich綜合征 小兒Obrinsky綜合征 小兒腹發紅綜合征 骨產道異常性難產 褥瘡 L89.X01 眼弓蛔蟲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