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胡瘡 須瘡
羊胡瘡 須瘡百科
羊胡瘡是一種發生在口唇周圍胡須部位毛囊及其周圍的化膿性皮膚病.以反復起膿皰,纏綿難愈為臨床特征.主要發生在男性胡須部位,相當於西醫所指的須瘡.
羊胡瘡 須瘡
羊胡瘡 須瘡病因
脾胃濕熱(40%):口周是足陽明胃經和任脈循行經過部位.脾胃兩經濕熱,循經上攻,鬱而不散而成本病.濕鬱化熱,熱盛肉腐,故可見膿頭,濕熱浸淫則濕爛成片.
真菌感染(30%):真菌感染口周皮膚引起該病,一般在下唇以下的皮膚出現一小片針頭大小的紅色小丘疹,以後逐漸擴大,增多,形成多種圖形,其中圓形較多,中心部為米糠樣的鱗屑,邊緣則為紅色小丘疹,小水皰和鱗屑等.
維生素缺乏(5%):有關研究還表明羊胡瘡的發病還與挑食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維生素缺乏有關.
羊胡瘡 須瘡
羊胡瘡 須瘡症状
本病主要發生在上唇和頦部,初起為粟米樣丘疹或綠豆大小的膿皰,中央有須毛貫穿,丘疹間皮膚潮紅腫脹,表面可附有黃痂或鱗屑,須毛周圍化膿,毛根松動,易於拔出,皮損可融合成片,並見潮紅、濕爛、流水、流膿、結痂,後脫屑而愈,但易反復發作.自覺癥狀常有瘙癢、燒灼和疼能感.
羊胡瘡 須瘡
羊胡瘡 須瘡检查
臨床皮膚檢查:初起為粟米樣丘疹或綠豆大小的膿皰,中央有須毛貫穿,丘疹間皮膚潮紅腫脹,表面可附有黃痂或鱗屑,須毛周圍化膿,毛根松動,易於拔出,皮損可融合成片,並見潮紅、濕爛、流水、流膿、結痂,後脫屑而愈.其他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分泌物真菌檢查.
羊胡瘡 須瘡预防
1、患者雖無全身癥狀,但應及時治療,經常清洗雙手.
2、用過的剃刀用具,應予消毒處理.
3、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發物之品.
羊胡瘡 須瘡治疗
一、西醫
二、中醫
1、瘡癤膏藥:外用,視瘡癤大小選用小張或大張藥膏,加溫軟化後乘溫熱貼於患處,稍加按壓,2-3日換藥1次;如果瘡癤潰破出膿,則宜每日換藥1-2次,待膿出凈後可再貼1-2次,使其根盤硬節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膚在貼膏藥後發生紅斑,皮疹或瘦癢,應及時停用本品.
2、連翹敗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
4、拔毒膏:外用,加溫軟化,貼於患處,隔日換藥1次.
5、小敗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6、大黃廑蟲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溫酒或溫開水送服.
羊胡瘡 須瘡饮食
飲食
羊胡瘡適宜食物
雛鴿:雛鴿屬於鳥綱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Columbidae)鴿屬(Columba)的小鴿.一種多用途傢禽,主要用於肉食、體育競翔和觀賞.
白沙蒿:白沙蒿是我國西北、華北、東北荒漠半荒漠地區的特有植物,分佈面積達3.75億畝.白沙蒿大面積種植用於防風固沙治理沙漠已歷時30多年.此外白沙蒿還可以作為食用蔬菜,有藥用價值.
苦苣菜:苦苣菜屬一二年生草本,有紡錘狀根.莖中空,直立高50100厘米,下部無毛,中上部及頂端有稀疏腺毛.葉片柔軟無毛,長橢圓狀廣倒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8厘米,深羽裂或提琴狀羽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的短刺狀齒至小尖齒;莖生葉片基部常為尖耳廓狀抱莖,基生葉片基部下延成翼柄.頭狀花序直徑約2厘米,花序梗常有腺毛或初期有蛛絲狀毛;總苞鐘形或圓筒形,長1.21.5厘米;舌狀花黃色,長約1.3厘米,舌片長約0.5厘米.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成熟後紅褐色;每面有3縱肋,肋間有粗糙細橫紋,有長約6毫米的白色細軟冠毛.
箭蝦:箭蝦屬甲殼尖動物.主要分佈於山東、遼寧、河北、天津沿海,以天津河口尾紅、爪紅的箭蝦為最好.
黃蝖:一種軟體動物,介殼形狀像心臟,有環狀紋,生在淡水軟泥裡,肉可吃,殼可入藥.
羊胡瘡 須瘡并发症
本病患者中的多數人有皮脂溢出.室內工作者較戶外工作者更易患本病.疲勞及精神緊張可能會促使須瘡復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