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百科
維生素C缺乏病又叫壞血病(scurvy)是由於長期缺乏維生素C(ascorbicacid,抗壞血酸),以骨骼變化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為其特征的周身性疾病.臨床以化骨障礙及出血傾向,過度角化性毛囊丘疹,周圍繞以毛細血管出血,頗具特征性的表現,現一般少見,但在缺少鮮菜、水果的北方牧區,或城,鄉對人工喂養兒忽視的地方,或被剁、切,擠壓、撕損後釋放抗壞血酸氧化酶、加熱煮沸時間過長,做好的菜肴放置過久等.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病因
攝入不足(45%):
如孕婦營養適當,小兒出生時有適宜的維生素C儲備,臍血血漿維生素C含量比母血漿高2~4倍,故3個月以下嬰兒發病較少,但如孕婦飲食缺乏維生素C,新生兒也可患壞血病,正常人乳含維生素C約227.2~397.6?mol/L(4~7mg/dl),可滿足一般嬰兒的需要,人乳中維生素C含量與乳母攝食維生素C多少成正比例,如乳母飲食缺維生素C,其乳兒可患壞血病,新鮮獸乳所含維生素C比人乳少,牛乳中含量一般隻有人乳的1/4,經儲存,消毒滅菌及稀釋等手段後,所存無幾,因此,用牛乳,羊乳或未強化乳粉,奶糕,面糊等喂養的嬰兒,如不按時補充維生素C,水果或蔬菜,極易發生壞血病,年長兒發生壞血病是因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所致.
需要增加(30%):
新陳代謝率增高時,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生長活躍時,體內組織的維生素C含量銳減,早產兒生長發育較快,維生素C的需要量相對較正常嬰兒為大,應予較多補充,熱性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瀉,痢疾,肺炎,結核等病時,維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如患病時間較長,且未增加維生素C攝入,易並發輕重不等的維生素C缺乏病.
其他因素(15%):
如長期攝入大量維生素C,其分解代謝及腎臟排泄增加以降低血漿維生素C濃度,如突然停用大量維生素C,可發生維生素C缺乏病.
孕期長期應用大量維生素C,新生兒即使生後每天攝入常規量的維生素C,仍可能患維生素C缺乏病.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症状
任何年齡皆可發病,多見於6~24個月小兒.
1.全身癥狀:起病緩慢,自飲食缺乏維生素C至發展成維生素C缺乏病歷時約4~7個月,常先有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倦怠,軟弱,激動,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及面色蒼白等,也可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紊亂癥狀,常未引起父母註意,此階段可稱為隱性病例.
一般都有低熱,似與出血有關,有並發癥時,體溫明顯升高,脈搏增快,可能因腿痛致交感神經興奮所致,呼吸亦較淺,可能與肋骨疼痛有關.
2.骨病變:下肢尤以小腿部腫痛最為常見,腫脹多沿脛骨骨幹部位,壓痛顯著,局部溫度略增,但不發紅,病的較晚階段,患部經常保持一定位置:兩腿外展,小腿內彎如蛙狀,不願移動,呈假性癱瘓,由於劇痛,深恐其腿被觸動,見人走進,便發生恐懼而哭泣,下肢腫的原因是骨膜下出血,手指壓時不出現凹陷.
肋骨與肋軟骨交接處,尖銳地凸出,形成壞血病串珠,在凸起部分的內側可摸得凹陷,這是由於肋骨與肋軟骨接合處的胸骨板半脫位,而佝僂病的串珠則因骨骺軟骨帶增寬,凸出處兩側對稱,沒有這種凹陷.
3.出血癥狀:全身任何部位可出現大小不等和程度不同的出血,可在皮膚,黏膜,骨膜下,關節腔及肌肉內出血,常見長骨骨膜下出血,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近端;這種出血可能不易為X線檢查所發現,直至痊愈期才開始伴有表面鈣化,病情嚴重者可有骨骼肌退行性病變,心臟肥大,骨髓抑制及腎上腺萎縮,皮膚瘀點和瘀斑多見於骨骼病變的附近,膝部與踝部最多見,其他部分的皮膚亦可出現瘀點,牙齦黏膜下經常出血,絕大多數見於已經出牙或正在出牙的時候,在上切牙部位最為顯著,也可見於正在萌出磨牙或切牙等處,牙齦呈紫紅色,腫脹光滑而松脆,稍加按壓便可溢血,如腫脹面積擴大,可遮蓋牙齒,表面可有淤血堆積,如續發奮森菌感染,可引起局部壞死,腐臭與牙齒脫落,眼瞼或結膜也可出血,使眼部形成青紫色,眼窩部骨膜下出血可使眼球突出,病的晚期,偶有胃腸道,生殖泌尿道和腦膜出血,約1/3病人的尿中出現紅細胞,但肉眼很少見到血尿.
此外,年長兒患維生素C缺乏病時,有時表現皮膚毛囊角化,其外觀與維生素A缺乏所致者難於區別,嬰幼兒患者常伴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由於葉酸代謝障礙所致,可能同時也缺乏葉酸;因影響鐵的吸收與利用,亦可合並缺鐵性貧血.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检查
體內維生素C營養水平評定:
1.血漿維生素C含量:正常值0.5%~1.4mg%,患兒低於此值.
2.24h維生素C定量:正常值20~40mg,患兒低於20mg.
3.維生素C負荷試驗:口服500mg維生素C後,4h尿液中排出量>3mg為正常,1~3mg為不足.
實驗室檢查:
1.X線檢查:四肢長骨的X線檢查,對本病診斷極為重要,從膝,踝,腕部攝取X線片,可以得到壞血病早期診斷的根據,尤以稍稍增厚的和不整齊的白色骺線(顯示臨時鈣化帶因鈣的積累而加厚),骺線之下靠近骨幹的部分出現全寬度的黑色縫或側角的黑色點,或一三角形的缺損(顯示不同程度的骨質稀疏,在X線片上為透亮的縫或點),為本病特征.
病程進展,可見以下幾種變化:
(1)骨幹透明度增加:骨皮質變薄,骨小梁結構萎縮,導致骨幹透明度增加,如毛玻璃樣.
(2)出現壞血病帶:上述的稀疏點或稀疏縫增大,成為全寬度的黑色帶,可稱為“壞血病帶”.
2.毛細血管脆性試驗:束臂試驗顯示毛細血管脆性增加,70%以上試驗陽性.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预防
1.孕婦及乳母:防止孕母及乳婦維生素C缺乏,應多食富含維生素C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
2.科學喂養: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生後4個月需添加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人工喂養生後1個月需添加含維生素C豐富的輔食,一般維生素C每天需要量小兒30~50mg,早產兒l00mg,患感染性等疾病時應加量.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治疗
就診科室:內科內分泌科兒科學小兒內分泌科兒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支持性治療
治療周期:3-6個月
治愈率:80%
常用藥品:呋喃硫胺片魚肝油乳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200--1000元)
藥物治療:
1.口服維生素C:對輕癥患兒給予維生素C,3次/d,每次100~150mg口服.
2.靜脈或肌內註射維生素C:對重癥患者及有嘔吐、腹瀉或內臟出血癥狀者,應改為靜脈或肌內註射,1次註完一天量.
3.選擇維生素C豐富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供給鮮桔擠出之汁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
4.補充其他維生素:此外,根據需要適當補充其他維生素,特別要註意補充同時缺乏的維生素D.合並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者,維生素C治療量應加大,另給適量葉酸,或再加適量維生素B12.
5.其他:骨骼病變明顯的患兒,應安靜少動,以防止骨折及骨骺脫位.有牙齦出血者應註意口腔清潔.有並發癥者應針對病因和癥狀予以適當的處理.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饮食
應多食富含維生素C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莧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辣椒、毛豆、豌豆苗、藕等;野菜如馬齒莧、野莧菜、蒲公英、制茶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如鮮棗、紅果、柚子、桔子、橙子、檸檬、草莓、柿子、芒果、獼猴桃、龍眼等.
壞血病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病并发症
1.並發佝僂病,營養不良:本病可與佝僂病,營養不良同時存在,並發佝僂病時,在X線片上就會出現這兩種病的不同表現,以致混淆不清.
2.顱內出血:可發生顱內出血.
3.並發感染:患兒抵抗力降低,常易並發感染如中耳炎,癤病,肺炎等.
4.骨折:由於基質缺乏,骨樣組織的形成與軟骨內骨化障礙,成骨作用被抑制,不能形成骨組織,骨小梁變脆易折,幹骺端骨質脆弱,常導致骨折和骨骺分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