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百科

截癱,是指脊髓損傷後,受傷平面以下雙側肢體感覺、運動、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門括約肌功能喪失的一種病癥.其中,上述功能完全喪失者,稱完全性截癱,還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稱不完全性截癱.早期為弛緩性癱瘓,約3~4周後,逐漸轉為痙攣性癱瘓.截癱病因與脊髓外傷或本身病變有關.現代西醫學除在脊髓損傷的急性期可采用手術治療外,對本病癥尚無理想的方法.本病癥是重要的難治病之一.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病因

結核所致截癱(20%):

原有脊柱結核史或有結核中毒癥狀,病變多發生在胸椎或頸椎.病程緩慢,多表現為痙攣性癱瘓,四肢或雙下肢無力、發硬、發挺,患處可有後凸或側彎畸形,棘突間隙不增寬,X線片示椎體有溶骨性破壞,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體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膿腫陰影.血沉增快.

腫瘤所致截癱(20%):

多見於椎體血管瘤、椎體巨細胞瘤.①椎體血管瘤:多見於年齡較大的婦女,好發於胸腰段單個或多個椎體.早期癥狀為局部鈍痛或束帶狀疼痛,感覺異常,病程緩慢.X線片示椎體呈縱行排列的增粗骨質,間有條狀密度減低區,呈柵欄狀或多囊壓縮狀.②椎體巨細胞瘤:多見於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間歇性隱痛,逐漸出現局部壓痛,活動受限而致截癱.X線片示椎體呈皂泡狀陰影或溶骨性改變,骨小梁殘缺不全.

轉移瘤所致截癱(10%):

有原發腫瘤治療史(子宮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等).截癱癥狀逐漸出現,病程緩慢.線片示椎體疏松呈前後一致性擠壓,有溶骨或蟲蝕樣破壞,有成骨型斑點和塊狀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間隙一般無明顯變化.

外傷所致截癱(40%):

脊柱骨折或骨折--脫位所傷及脊髓或馬尾神經,神經收到損傷,無法正常運作.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症状

截癱的癥狀感覺障礙運動失調腱反射亢進膝腱反射消失肛管反射消失臨床特點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由於皮質運動區及下行的錐體束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損常導致整個肢體癱瘓(單癱,monoplegia)、一側肢體癱瘓(偏癱,hemiplegia);雙側病變可引起雙下肢癱瘓(截癱,paraplegia)或四肢癱.患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出現病理反射,無肌萎縮和肌束震顫,但長期癱瘓後可見失用性肌萎縮.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無失神經電位.

急性嚴重病變如急性腦卒中、急性脊髓炎,由於錐體束突然中斷出現脊髓休克期,肌肉牽張反射受抑制呈現軟癱,腱反射減低或消失.持續數天或數周後牽張反射恢復,轉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休克期長短取決於病損程度及是否合並感染等並發癥.由於肌梭對牽張反射敏感性較病前更靈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張力更高.表現起始阻力大,以後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現象(clasp-knifephenomenon).

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癱瘓肌肉的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使單突觸牽張反射中斷),肌萎縮早期(約數周)出現(前角細胞的肌營養作用障礙),可見肌束震顫,無病理反射.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減低和失神經電位.

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多由1個或數個相鄰脊神經根、周圍神經或神經叢病變所致,常僅侵犯某一肌群,引起部分肌肉癱瘓或單肢癱;多發性神經根或神經病變也可引起四肢癱如Guillain-Barr綜合征.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检查

截癱檢查項目顱腦CT檢查心電圖血常規必要的有選擇性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顱底部攝片、CT及MRI等檢查.

腦脊液檢查.

胸透、心電圖、超聲波.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受傷.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治疗

體針加穴位註射一)取穴:

主穴:分組.1、斷面九針穴、伏兔、足三裡、陽陵泉、絕骨、解溪;2、腎俞、次髎、血海、三陰交、髀關.

配穴:調理二便加氣海、中極、秩邊、天樞、上、中、下.

斷面九針穴位置:上穴為損傷平面上一個棘突,下穴為腰椎5(L5)棘突,中穴為上下穴連線之中點,加上、中、下三穴之兩旁夾脊穴,共為九穴.

(二)治法藥液:紅花註射液、丹參註射液、混合註射液(維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維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兩組分別取2~5穴.配穴據癥取2~3穴.主穴第一組為毫針刺,第二組為穴位註射.血用穴則可針刺與穴註交替.毫針刺法:要求深刺,針深1~3寸,用較大幅度提插捻轉,中強刺激強度,使背部穴針感傳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盡量激發針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脈穴針感傳至陰部,秩邊斜向內刺,使針感傳至小腹,天樞穴傳至腹股溝.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1小時.

穴位註射法:上述藥液任選1種,亦可交替選用.上下各取1~2穴,用5號齒科針頭,深刺並作反復提插後,以較快速度推入藥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輪用.

體針10次為一療程,穴位註射5次為一療程,隔3~5天後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療效評判標準:基本痊愈:能獨立行走,近似隨意膀胱;顯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償行走,膀胱括約肌功能部分恢復.

共治療578例,基本痊愈55例(9.5%);顯效及有效439例(76.0%),無效84例(14.5%),總有效率為85.5%[2~4].

體針一)取穴主穴:損傷平面上(1~2個棘突)和下(1~2個棘突)的督脈穴和夾脊穴,膈俞.

配穴:分組.1、關元、中極、天樞;2、秩邊、殷門、委中、昆侖;3、髀關、伏兔、足三裡、沖陽;4、環跳、陽陵泉、絕骨、丘墟.

(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組每次取2~3穴,餘每次取一組.督脈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針刺穴位的上、下兩個棘突點間的皮膚,右手持針,針尖垂直刺入,緩慢均勻提插,以測知針尖所遇之阻力,並體會指下感覺.如因骨折或脫位使棘突間發生改變時,可按照損傷平面上下選取督脈穴的原則,加用其他督脈穴.進針深度一般為1.5~2.5寸,當手下感到彈性阻力(為刺中黃韌帶),局部脹、重、酸感時,仍可繼續針刺.一旦指下有空虛感,且病人自覺針感向雙側下肢或會陰部放射,則不得深刺,稍將針外提.施平補平瀉手法.配穴,應盡量使之得氣,施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共治623例,用類似上述標準評定,基本痊愈106例(17.1%),顯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無效91例(14.6%),總有效率為85.4%[5~7].

電針一)取穴主穴:扶突(臂從神經)、曲池(撓神經)、沖門(股神經)、陽陵泉(腓總神經)、腰俞(馬尾神經)、阿是穴.

配穴:中極、關元、會陰.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線,損傷平面兩端棘突間.

(二)治法本法主要是通過刺激神經幹的方法進行治療.針刺時務求刺中神經幹.主穴可根據癱瘓部位選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礙者加取2~3個配穴.具體刺法如下:扶突穴針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觸電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觸電感.以上兩穴為上肢亦癱瘓者選用.下肢截癱用下述穴:沖門,刺入2~3厘米,肌四頭肌出現收縮;陽陵泉進針2~3厘米,小腿外側有觸電感;腰俞,針尖向上,在骶椎與尾椎間向上深刺入6~8厘米,針感放射至會陰;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間刺入,深約4~6厘米,法同體針部分所述.配穴,任脈穴針感向會陰放射,天樞穴傳至腹股溝.然後均通以電針,電針時,正脈沖不小於25V,負脈沖不小於45V,用連續脈沖波,每次通電5~10分鐘,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個月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療效評判標準:基愈:能單獨行走,肌力恢復在Ⅳ級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顯效:治療前臥床或靠輪椅,治療後能扶單拐或雙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級或Ⅲ級,大小便控制1~2分鐘;有效肌力提高1~2級,運動、感覺、大便均有好轉;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

共治療71例,結果痊愈7例(9.9%),顯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無效9例(12.7%),總有效率為87.3%[8].

綜合法一)取穴主穴:分組.1、百會、前頂、夾脊(從受傷脊柱上2椎體至第5骶椎,旁開2寸)、環跳、腎俞、承扶、殷門、承山、昆侖;2、百會、前頂、肩、曲池、外關、合谷、大腸俞、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太沖、八風.

配穴:小便失禁加關元、氣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樞、支溝.

(二)治法以電針為主,每次取主穴一組,據癥加配穴,分別在頭部、四肢、背部穴通連續波,頻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為度.留針30分鐘.灸法:電針腹部時取關元、氣海;針背部時取腎俞、大腸俞.在電針留針時用灸盒施灸3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穴位註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應用.藥物為維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葉荻堿,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日.

(三)療效評價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9.2%[9].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春為.脊椎結核病所引起截癱的針灸治療.北京中醫1954;(9):22.

[2]鄭宗昌.針刺加水針治療外傷性癱瘓--附72例療效分析.新中醫1982;(7):32.

[3]李觀榮,等.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124例療效觀察.中醫雜志1985;26(12):34.

[4]李希賢.針刺治療外傷性截癱八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6):封4.

[5]鈕韻鐸.針灸治療外傷性癱瘓500例療效觀察.北京醫學1980;2(4):225.

[6]陳志華.外傷性截癱的針刺體會,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39,北京.

[7]天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截癱小組,等.100例外傷性截癱的針刺治療與體會,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57,北京.

[8]趙吉民,等.電針神經幹治療截癱71例分析.中國針灸1989;8(5):13.

[9]鬱美娟,等.電針為主治療外傷性截癱37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2;12(4):9.

高位截癱高位截癱顧名思義,是指橫貫性病變發生在脊髓較高水平位上.

醫學上一般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損傷所引起的截癱稱為下半身截癱..

高位截癱一般都會出現四肢癱瘓,預後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癱相同.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饮食

截癱傢庭護理如下:

1、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多吃些蔬菜水果,促進胃腸蠕動,加強營養.

2、培養大便習慣,每日定時(如晚8點)用開塞露或按摩等促進排便,養成規律大便的習慣;插尿管者應每3―4小時放小便一次,一面膀胱攣縮,尿管應每周更換1次,預防尿路感染.

3、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咳痰避免形成墜積性肺炎.床鋪要平整、清潔、柔軟,預防褥瘡形成、癱瘓肢體給以被動活動、按摩或針灸治療,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恢復.

截癱 G82.205 脊髓損傷 下肢不遂并发症

褥瘡、感染.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黃斑裂孔 H35.303 小兒肥厚型心肌病 小兒不對稱性室間隔肥厚 小兒非對稱性室間隔肥大 小兒肥厚性心肌病 小兒特發性主動脈瓣下狹窄 橈骨頭骨折 S52.1051 Radial head fractures 支原體感染 A49.301 Mycoplasma infection 彎曲菌感染 小兒營養不良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