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病

減壓病

減壓病

減壓病百科

減壓癥(Decompressionsickness,簡稱DCS),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是由於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瞭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減壓後短時間內或減壓過程中發病者為急性減壓病,主要發生於股骨、肱骨和脛骨,緩慢演變的缺血性骨或骨關節損害為減壓性骨壞死.

減壓病

減壓病

減壓病病因

水下作業時,身體每下潛10m,大致相當於增加一個大氣壓的壓力,所增加的壓力稱附加壓,附加壓和地面大氣壓的總和,稱總壓或絕對壓(ATA),機體在高氣壓環境下,肺泡內各種氣體分壓隨之增高,並立即與吸入壓縮空氣中各種氣體的分壓相平衡,因肺泡內氣體分壓高於血液中氣體壓力,氣體便按照波義耳定律,相應地增加瞭氣體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再經血循環運送至各組織,其中大部分氧及二氧化碳迅速被血紅蛋白及血漿內成分所吸收,僅少量以物理狀態遊離於體液中,氮在體液內的溶解量與氣壓高低和停留時間長短成正比,由於氮在各組織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在組織中分佈也不相等,氮在脂肪中溶解度約為血液中的5倍,所以大部分氮集中於脂肪和神經組織中.

當人體由高氣壓環境逐步轉向正常氣壓時,體內多餘的氮便由組織中釋放而進入血液;並經肺泡逐漸緩慢地排出體外,無不良後果,當減壓過速,超過外界總氣壓過多時,就無法繼續維持溶解狀態,於是在幾秒至幾分鐘內遊離為氣相,以氣泡形式聚積於組織和血液中;減壓愈快,產生氣泡愈速,聚積量也愈多,氮可長期以氣泡狀態存在,在脂肪較多而血循環較少的組織中,如脂肪組織,外周神經髓鞘,中樞神經白質,肌腱和關節囊的結締組織等,脫氮困難,除瞭血管內的氣泡外,氮氣泡往往聚積於血管壁外,擠壓周圍組織和血管,並刺激神經末梢,甚至壓迫,撕裂組織,造成局部出血等癥狀,在脂肪少而血流通暢的組織中,氮氣泡多在血管內形成栓塞,阻礙血液循環,氣泡並可引起血管痙攣,導致遠端組織缺血,水腫及出血,根據栓塞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組織營養障礙程度和時間久暫,可產生一系列癥狀.

此外,由於血管內外氣泡繼續形成,造成組織缺氧及損傷,細胞釋放出鉀離子,肽,組胺類物質及蛋白水解酶等,後者又可刺激產生組胺及5-羥色胺,這類物質主要作用於微循環系統,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環血管阻塞等,進而減低組織與體液內氮的脫飽和速度,所以在減壓病的發病機理中,氣泡形成是原發因素;但因液氣界面作用,尚可繼發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使減壓病的臨床表現顯得很復雜.

骨骼內氣泡的特殊作用,骨骼是一個不能擴張的組織,股骨,肱骨,脛骨等長骨內黃骨髓含脂量高,血流很緩慢,減壓時會產生多量氣泡,直接壓迫骨骼內的血管;骨骼營養血管內也有氣栓與血栓,容易造成局部梗塞,最終緩慢地引起無菌性的缺血性骨壞死,又稱減壓性骨壞死(dysbaricosteonecrosis)或無菌性骨壞死,其形成除瞭骨骼內氣泡的特殊作用外,還有脂肪栓塞,血小板凝聚,氣體引起滲透壓改變,自體免疫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減壓病

減壓病

減壓病症状

有潛水作業,沉箱作業,特殊的高空飛行史,且未遵守減壓規定,並出現氮氣泡壓迫或血管栓塞癥狀和體征者,均應考慮為減壓病,國外學者將減壓病分為輕級(Ⅰ型)和重級(Ⅱ型),凡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或循環,呼吸系統受累者均屬重級,實際上約1/3的患者為Ⅰ和Ⅱ型復合病例.

我國衛生部將急性減壓病分為輕,中,重三級:

①輕度表現為皮膚癥狀,如瘙癢,丘疹,大理石樣斑紋,皮下出血,浮腫等.

②中度主要發生於四肢大關節及其附近的肌肉關節痛.

③重度凡出現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障礙之一者.

減壓病

減壓病

減壓病检查

采用多普勒(Doppler)氣泡檢測儀能在癥狀未發生前,就及時在心前區大血管內發現流動氣泡,稱為“超聲監視".磁共振檢查可見到脊髓損害的部位.

對減壓性骨壞死的常規診斷用X線片檢查,根據骨骼X線改變分為三期.還可用99m锝進行閃爍骨掃描顯影或γ照相攝影,可較早發現一些在X線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顯示囊變與鈣化病灶.

減壓病预防

1、對潛水員尤其新潛水員,要進行醫學防治知識教育,使潛水員瞭解減壓病的發病原因及預防方法.

2、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應充分休息,防止過度疲勞;不飲酒和少飲水,工作時應預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後應立即脫下潮濕的工作服,飲熱茶,洗熱水浴,在溫暖的室內休息半小時以上,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體內多餘的氮加速排出.

3、每日應保證高熱量(一般每日約15072~16747KJ),高蛋白,中等脂肪飲食,並適當增加各種維生素,近來國內有用兔做實驗,顯示維生素E具有一定的預防或減輕實驗性減壓病的作用,其原因可能由於阻止或減少血小板內儲存顆粒中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不致發生血管內凝血.

4、進行潛水員就業前,定期及下潛前體檢,骨關節尤其四肢大關節每年應進行X線攝片,一直到停止高氣壓作業後四年為止,凡患有聽覺器官,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以及皮膚疾病,均不宜從事高壓環境工作,重病後,體力衰弱者,遠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為就業禁忌.

減壓病治疗

嚴格遵守減壓規則

我國交通部、鐵道部已制訂瞭具體規定.由於減壓過程中,吸入二氧化碳愈多,減壓病發病率也愈高,因此,降低二氧化碳十分重要.國外有人建議在隧道中空氣成分的最低要求:氧20%~22%、甲烷<10%、二氧化碳<2000ppm、一氧化碳<20ppm、油或顆粒物5mg/m3.此外,要作好潛水供氣(高壓管路系統、裝備檢查、檢修、保養、配氣)及潛水技術保證等工作.

減壓病饮食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應充分休息,防止過度疲勞;不飲酒和少飲水.工作時應預防受寒和受潮.
工作後應立即脫下潮濕的工作服,飲熱茶,洗熱水浴,在溫暖的室內休息半小時以上,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體內多餘的氮加速排出.

減壓病并发症

血栓腦,血管瘤,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結腸閉鎖,十二指腸先天性缺如,閉鎖和狹窄,十二指腸血管性壓迫綜合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毛胚細胞瘤 胸腺小細胞癌 胸腺燕麥細胞癌 胸腺燕麥形細胞癌 神經麻痹性角膜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老年肺結核 老年人肺結核病 seni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瞀瘛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