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百科

竇性心律慢於每分鐘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其他原因為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藥物.在器質性心臟病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病因

心外因素(25%):

大多通過神經(主要為迷走神經興奮),體液機制經心臟外神經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於竇房結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心外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絕大多數伴有迷走神經亢進現象,是神經性的,心率不甚穩定,當自主神經張力改變時,如深呼吸,運動,註射阿托品等後常有心率的變化,P-R間期可略有延長.

竇房結功能受損(20%):

指由竇房結受損(如炎癥,缺血,中毒或退行性變的損害等)而引起的竇性心動過緩,此外,可見於心肌受損,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為一過性的竇房結炎癥,缺血及中毒性損害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25%):

竇性心動過緩的發生率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發生率最高(特別是下壁梗死).

迷走神經興奮(15%):

大多通過神經(主要為迷走神經興奮)、體液機制經心臟外神經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於竇房結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發病機制

竇性心動過緩的發生系由於竇房結起搏細胞4相上升速度減慢,最大舒張期電位負值增大,閾電位水平上移等,使竇房結自律性強度降低所致.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症状

多數竇性心動過緩,尤其是神經性因素(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於血流動力學改變不大,所以可無癥狀.也無重要的臨床意義,如果不是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則心動過緩另一方面的意義是可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時間,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可代償心率減少,故每分鐘的心排血量並無減少,但當心率持續而顯著減慢,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又不能增大時,每分鐘的心排血量即減少,冠狀動脈,腦動脈及腎動脈的血流量減少,可表現氣短,疲勞,頭暈,胸悶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暈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現心絞痛,這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

心率持續而顯著減慢還使室性異位節律易於產生,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發生,因為急性心肌梗死時細胞外液的鉀離子濃度增高,細胞膜電位負值減少,心室異位起搏點易於發生自動舒張期除極,易於發生室性期前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由於心動過緩心肌細胞復極的時間不一致,相鄰細胞間電位不等而易產生電位差,這也可引發異位心律.

1.竇性P波:頻率<60次/min,一般不低於40次/min,24h動態心電圖竇性心搏<8萬次.

2.P-R間期:0.12~0.25s.

3.QRS波正常.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检查

可見到引起心動過緩的原發病相關實驗室檢查特征.

依靠心電圖檢查,有下列表現:

1.竇性P波的形態竇性心動過緩與竇性心動過速時P波形態有較大差異這是由於竇性心動過緩時竇房結的起搏點多位於尾部,其發出的激動多沿中結間束下傳;而竇性心動過速時竇房結的起搏點多位於頭部,激動多沿前結間束下傳,雖然竇房結的頭,尾相差僅15mm,但由於結間束優先傳導的特點,所以兩者的竇性P波形態有差異,Ⅱ,Ⅲ導聯的P波較正常竇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竇性P波的頻率成人應<60次/min,通常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報告,<45次/min為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嬰幼兒竇性心動過緩的心率,在1歲以下應<100次/min,1~6歲應<80次/min,6歲以上應<60次/min.

3.P-R間期0.12~0.25s.

4.QRS波每個P波後緊隨一正常的QRS波,形態,時限均正常.

5.T波,u波竇性心動過緩時正常,也可表現T波振幅較低,u波常較明顯.

6.Q-T間期Q-T間期按比例延長,但校正後Q-Tc間期則在正常范圍內,正常Q-Tc=Q-T(s)/應≤0.42s.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预防

1.積極防治原發病及時消除原發病因和誘因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

2.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如心室率<50次/分鐘,且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出現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時要及時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以防止心腦綜合征和猝死的發生.

3.慎用減慢心率和心臟傳導的藥物,對此類藥物的應用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劑量,避免過量和誤用,對病竇和房室傳導阻滯患者要禁用洋地黃制劑、β受體阻滯藥及明顯減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4.註意生活和情志的調理,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治疗

西醫療法

竇性心動過緩本身一般不需處理,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病人頭暈等癥狀明顯,且伴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且心率低於40次/分時,可用阿托品,麻黃素或含服異丙腎上腺素以提高心率.(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㈠、阿托品

1、作用:阿托品為競爭性對抗乙酰膽堿對M膽堿受體的興奮,故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2、用法及劑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靜脈註射.

㈡、異丙腎上腺素

1、作用:為β-受體興奮劑,對正位起搏點(竇房結)有明顯興奮作用,並可加速傳導,故可使心率加快.

2、用法及劑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點.

㈢、麻黃素

1、作用:麻黃素對α、β-受體均有興奮作用,其作用與腎上腺素相似,但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體情況下,由於血壓升高可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而減慢心率,可抵銷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顯.

2、用法及劑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發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顯著竇性心動過緩,此時可能促發心室顫動.此時的心動過緩在急性心肌梗塞所並發的心律失常中,僅次於室性過早搏動.後下壁梗塞時的發生率比前壁梗塞時大3倍.竇性心動過緩最可能出現於梗塞發作後的最初數小時內(其發生率為40%).

因此,對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所發生的竇性心動過緩應予及時處理.藥物治療上可選用阿托品靜脈註射及異丙腎上腺素靜脈緩慢滴註.

中醫療法

一、呼吸放松法.這種做法是其它九種降壓法的預備動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發上,姿勢自然端正,兩眼正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關節呈90度角,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勻.

二、按摩百會穴.每個人的百會穴都位於頭頂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緊帖百會穴呈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三、按揉太陽穴.用手指按著太陽穴,呈順時針旋轉,每旋轉一周為一拍,每次約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於清腦明目,疏風解表,止頭痛.

四、按摩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側的風池穴,呈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療效是清腦提神,明目降壓.

五、摩擦頸兩側.用左手掌上的大魚際擦抹右頸部胸鎖乳突肌,然後,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頸,一次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妙處在於能解除胸鎖乳突肌的痙攣,並能起到降低血壓的功效.

六、摩抹腦兩旁.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手掌上的小魚際從前額向耳後按摩,兩手交換使用,從前額至耳部呈孤線每行走一次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功效在於,能平肝息風,疏經通絡,降血壓、清腦.

七、揉抹曲池穴.找準肘關節處的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然後再用左手按揉,放置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的好處是,能清熱、降壓.

八、按揉關寬胸.用大拇指按揉內關穴,先揉左手隨後再揉右手,呈順時針方向按揉.一周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功效是舒心開胸.

九、擴胸調內氣.兩手放松下垂,然後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後擴胸,最後放松還原.

十、引血脈下行.分別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裡穴,引血下行,旋轉一周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好處在於,可健脾養胃,降低血壓.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饮食

竇性心動過緩飲食宜

飲食宜高熱量、高維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服用益氣養心的藥膳,如人參粥、大棗粥、蓮子粥等.

應戒煙忌酒,避免食用過硬不消化及帶刺激的食物.

食療方:

①、鮮蜜飲:取蜂蜜2~3匙,加溫開水半杯,攪勻後飲用,每日2~3次.

②、桃肉散:將核桃炒香後研末,睡前服20克,通便後改為10克.

③、黑芝麻飲:黑芝麻適量,炒熟,每次1匙,用蜂蜜調,溫開水沖服.

竇性心動過緩 R00.101 并发症

如心動過緩心室率過於緩慢同時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時,可出現頭暈,暈厥,心絞痛等並發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快速進展性牙周炎 牙周炎 顱內動脈瘤 I67.104 腦內動脈瘤 腦動脈瘤 腦動脈血管瘤 原發性縱隔感染 特發纖維性縱隔感染 紅斑肢痛癥 紅腳病 腳痛綜合癥 足灼熱綜 肺膿腫 J85.201 小兒再發性嘔吐 小兒周期性嘔吐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