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百科

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由需氧或厭氧菌,分枝桿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發於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於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穿透性骨損傷部位,兒童最常見部位為血供良好的長骨;如脛骨或股骨的幹骺端.骨髓炎根據病情發展可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從急性骨髓炎到慢性炎是一個逐漸發展的變化的過程,不能機械地按時間劃分.急性炎癥消退後,若有死骨、有竇道、有死腔即為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亞急性骨髓炎、急性髂骨性骨髓炎和急性脊椎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包括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局限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和結核性骨髓炎.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病因

泌尿系感染(30%):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單一細菌引起的.其中90%的門診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腸埃希桿菌,此菌血清分型可達140種,致尿感型大腸埃希桿菌與病人糞便中分離出來的大腸埃希桿菌屬同一種菌型,多見於無癥狀菌尿或無並發癥的尿感;變形桿菌、產氣桿菌、克雷白肺炎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糞鏈球菌等見於再感染、留置導尿管、有並發癥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感染多見於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藥的病人及腎移植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於皮膚創傷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癥和敗血癥;病毒、支原體感染雖屬少見,近年來有逐漸增多趨向.

外周血管(25%):

血管神經調節功能障礙、血液高凝狀態和腎上腺機能亢進等學說.近十多年來,免疫因素受到重視.通過對本病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免疫病理學的觀察,不少學者認為,本病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尿病(30%):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症状

骨髓炎患者其癥狀差異很大,在兒童,發病快.骨痛,行走困難,發熱或發冷,局部紅腫等.在成人,發病相對緩慢,發熱、寒戰、局部腫痛等.

急性骨髓炎發病快,伴有疼痛、發熱、關節僵硬.通常繼發於外傷性皮膚破損、手術或外傷後潰瘍等.

慢性骨髓炎緩慢發作或呈潛伏狀.可能是以前骨髓炎復發,其癥狀包括發熱、疼痛、紅腫或局部流膿.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

骨髓炎 骨髓炎癥检查

1、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應蛋白幾乎總是增高.

2、X線檢查

X線變化在感染後3~4周出現,表現為骨質不規則增厚和硬化,有殘留的骨吸收區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時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顯影,所以實際存在的數目往往比照片上所顯示的多.

3、CT檢查

若X線表現不明確,可行CT檢查以確定病變骨及顯示椎旁膿腫的形成,放射骨掃描在病變早期即有反映,但無法區別感染.

4、活檢

對於骨折和腫瘤,可通過椎間盤間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檢和手術活檢,可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從竇道取到的標本培養結果對診斷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5、碘油造影

為瞭明確死骨或骨腔與竇道的關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鈉溶液作竇道造影.

骨髓炎 骨髓炎癥预防

一、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預防:癤,疔,瘡,癰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繼發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發生,因此預防癤,瘡,癰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對預防骨髓炎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預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內氣流通,註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2、青春期應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劑潤膚,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積或腺管阻塞.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防止感冒發生.

4、扁桃體炎反復發作者,應積極預防和治療,必要時考慮手術摘除.

二、預防外傷感染:外傷感染包括組織損傷後感染和骨骼損傷後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見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註意積極預防.

加強勞動安全管理,防止皮膚擦傷及意外事故發生,一旦發生外傷,應立即就醫,勿找土醫生按摩,掐,擠等,防止延誤病性,如皮膚擦傷,應防止污水泥土污染.

正確處理軟組織損傷和骨折,發現感染要積極治療.

三、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感染: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感染,其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的大小,與全身和局部的條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與發現的遲早,處理的太時與否,也有很的大的關系,因此,對於感染性的疾病,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這對於預防骨髓炎的發生有著積極的作用,淺表的感染,局部表現明顯,容易發現,深部感染常難以診斷,除體溫和血象異常,以及患處疼痛較重外,局部皮膚並不一定表現為炎癥的浸潤,但卻有明顯腫脹,臨床必須認真檢查,綜合分析,以便及是發現和處理,

四、開放性骨折的處理:開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我們一般不主張內固定,因骨折後局部軟組織損傷,充血水腫,若再施內固定,所采用的鋼針等異物繼續刺激局部,可能成為繼發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常選用止血,清創,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類的藥物,用小夾板固定,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已行內固定的開放性骨折,一旦發生感染並蔓延到髓腔後,炎性感染常沿髓內針向兩端擴散,在髓內針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發生,應特別註意,首先取出內固定物,以控制感染.

骨髓炎 骨髓炎癥治疗

骨髓炎手術治療

(1)穿刺吸引術:為減輕骨髓腔壓力,防止炎癥在骨髓腔上下擴散,對病灶處可進行穿刺吸引,同時還可向腔內註入抗生素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2)開窗引流術:在放射科照片顯示骨質局部已有破壞及骨髓腔陰影增寬者,可在骨髓腔內積膿的部位進行骨皮質鉆孔或開窗,防止炎癥擴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進行創腔的上下給抗生素閉式灌洗治療.

(3)死骨取出術:對死骨較大,已具備手術時機,將死骨取出,是治療慢性骨炎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手術方法.

(4)消滅骨空洞術:因骨腔大,竇道久治不愈,將較近的正常肌組織有帶蒂肌肉瓣充填法、松質骨充填法等.

(5)截肢術:適用於一肢多處骨髓炎,合並多數竇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局部皮膚發生惡變者.

(6)大塊病骨切除術:一般適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顯硬化,或局部疤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負重也無重要功能的慢性骨炎患者.

(7)病灶內留置藥物鏈法:將抗生素預制成小球,用細不繡鋼絲連起來,手術置於病灶內,每日將抗菌藥物球拉入腔內一顆,不斷釋放治療法.

(8)應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方法.目的是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環.

骨髓炎中醫治療方法

采用扶正祛邪、內外同治的治療原則.

辨證選方:

1.血虛寒凝:治法:溫經散寒、養血通絡.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10g,細辛3g,桂枝10g,桑寄生15g,牛膝g,茯苓12g,防已10g,當歸12g,川芎12g,白術12g,生甘草6g.體虛者加黨參12g,杜仲12g;病在上肢加羌洽9g,薑黃10g.

2.氣血兩虛:治法:補益氣血.方藥: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加減.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2g,當歸12g,白芍15g,熟地9g,黃芪15g,肉桂1g(沖服),炙甘草6g.

3.肝腎不足:治法:陰虛者,養陰清熱;陽虛者,溫陽散寒.方藥:陰虛者:秦艽鱉甲湯加減.地骨皮、柴胡各30g,秦艽、知母各15g,鱉甲30g,當歸15g,玄參9g.陽虛者:陽和湯加減.熟地30g,白芥子6g,炮薑3g,麻黃3g,甘草3g,肉桂3g,鹿角膠9g(烊化沖服),補骨脂10g,白術10g,茯苓12g.

4.熱毒蘊結:治法:清熱解毒、托裡透膿.方藥:五味消毒飲合托裡透膿散加減.金銀花15g,連翹15g,野菊花15g,地丁15g,黨參12g,白術12g,生黃芪12g,當歸15g,山甲10g,角刺15g.熱盛者加黃連9g,黃芩9g,梔子9g,去黨參、白術、黃芪.

中藥

1.萬靈丹(《醫宗金鑒》):用量及用法:每服1粒,蔥頭、豆鼓煎湯或溫酒送下.適應證:附骨疽風寒濕邪為患.

2.抗炎靈片:每次4片、每日3次,適應證:臨床癥狀已消的附骨疽、鞏固治療.

3.六味地黃丸:每服8丸,每日3次.適應證:肝腎不足.骨髓炎西醫治療方法Papineau手術法包括病灶徹底清除、開放性松質骨植骨以及反復沖洗等內容,是目前最優秀的治療方法.

骨剝皮手術法

把骨皮質的2-3mm附帶骨膜及周圍瘢痕組織共同剝離,能夠得到旺盛的新骨生骨能力,是目前國際醫學界通用的最好方法.

微創外固定技術術

損傷小、恢復快、並發癥少、無需二次手術、符合美學要求、根據需要可調整固定強度,是一種療效顯著的生物學固定方法.

骨延長手術

在病骨延長軸方向采取持續牽引並配合科學的藥物提高骨形成能力,使疾病得到良好修復,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先進技術.

特別註意事項:

一、在感冒發燒期間,體溫不可超過38.5度,此時要盡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燒類針劑靜脈點滴或肌肉註射,或清熱解毒、發汗解表類中成藥內服,將有可能感染成骨髓炎的細菌扼殺在萌芽狀態中;

二、在外傷骨折,或跌打損傷,或手術後感染中,瘡臃腫毒即褥瘡等疾病的發作時,一定要及時準確地對癥治療處理好,控制住細菌進一步的入侵,此時可以使用大劑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類藥物靜脈點滴(也可以用大劑量的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排毒拔毒類中藥內服外用)使患者體內感染的病毒及早地排出體外或消散.

三、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疲勞過度,過於勞累會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此時細菌可乘虛而入導致骨髓炎及其他疾病的發生.

四、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發生,治療期間切不可濫用或長期使用激素類化學藥物,此類藥物使用不當則易加速骨質的硬化,骨髓腔的硬化及阻塞,造成骨細胞正常代謝功能障礙,甚至引起骨壞死.

骨髓炎 骨髓炎癥饮食

骨髓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金髓膏:枸杞子250克,白酒500克.將枸杞子洗凈,瀝幹水分,放入白酒內浸泡15天後取出,再放入盆內研成漿汁.將泡過枸杞子的白酒與枸杞子漿汁一起倒入紗佈袋內,絞取汁液,將其倒入鍋中,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汁液濃縮呈膏狀,停火,待藥膏稍涼時,盛入瓶內備用,每次一湯匙,早晚各服1次,用溫熱的白酒或黃酒沖服.

2.黃精枸杞子蒸鵪鶉:黃精、枸杞子各10克,鵪鶉1對,調味品適量.將鵪鶉置水中悶死,去毛雜,納二藥於腹中,置碗中,加雞清湯及蔥、薑、椒、鹽、料酒,味精各適量,蓋嚴,上籠蒸熟服食,每日1劑.

3.首烏杞地酒:制何首烏、生地黃、枸杞子各15克,白酒1000克,冰糖適量.將諸藥擇凈,用清水適量潤透,與白酒同置瓶中,納入冰糖、密封浸泡15天後即可飲用,每日1次,每次15~30毫升.

4.枸杞苡仁粥:枸杞子10克,骨碎補、續斷各15克,薏苡仁50克.將骨碎補、續斷擇凈,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枸杞、薏苡仁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

5.枸杞鹿筋湯:水發鹿筋150克,枸杞子30克,蘑菇、火腿、菜心、調味品各適量.將鹿筋發開,切段,用清湯、清水、鹽水、料酒氽片刻,撈出控凈水.炒勺放火上,加油燒至六成熱,放入料酒烹,加入鹿筋、清湯適量,旺火燒開,放入枸杞子、火腿薄片、蘑菇薄片、菜心、薑汁、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劑.

6.杞膝骨頭湯:枸杞子30克,牛膝15克,豬脊椎骨500克,調味品適量.將二藥擇凈,豬脊骨洗凈,剁塊,與諸藥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煮沸後,加入蔥、薑、鹽、料酒等,文火煮沸約2小時即成,飲湯食肉,每周2劑.

7.豬骨燉海帶:豬排骨1000克,豬大骨2000克,海帶250克,枸杞子、山茱萸、桂元肉各10克,調味品適量.將豬骨洗凈、排骨剁塊、大骨捶破、海帶洗凈,同入高壓鍋中,加清水適量及蔥、薑、椒、鹽、米醋、料酒等,文火蒸爛後,調入味精適量服食,每周2劑.

8.豬髓壯骨湯:豬骨髓1條,鹿茸5克,枸杞子、魚鰾各30克,調味品適量.將豬骨髓洗凈,與諸藥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煮至豬骨髓爛熟後,加調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劑.

骨髓炎患者飲食宜忌

應食用清淡可口的素食,以偏堿性食物調節體液酸堿度:堿性食物主要分為:一、蔬菜、水果類;二、海藻類;三、堅果類;四、發過芽的谷類、豆類.要避免或減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攝取:一、淀粉類;二、動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類;六、豆類(如花生等).強堿性食品:茶、白菜、柿子、黃瓜、胡蘿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頭、海帶、柑橘類、無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幹、板栗、咖啡、葡萄酒等等.弱堿性食品:豆腐、豌豆、大豆、綠豆、竹筍、馬鈴薯、香菇、蘑菇、油菜、南瓜、豆腐、芹菜、番薯、蓮藕、洋蔥、茄、南瓜、蘿卜、牛奶、蘋果、梨、香蕉、櫻桃等等.

忌食用葷油肥膩;少吃辛辣食物;

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強調並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營養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體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質這三大營養要素都非常豐富,足夠人類機體的合理需要.因骨與軟組織的修復又離不開維生素、微量元素與宏量元素和具有保護作用的植物荷爾蒙、纖維質等,它們都主要是來自新鮮的谷類、蔬菜與水果;又因處在病理狀態下的患部組織的修復需要一個偏堿性的生理環境,才能有修復的條件.素食中所含堿性物質最豐富,如在體內最活躍的鈣、鉀等離子,水果之中含量很高.在慢性骨炎期,患者不能缺少瞭堿性物質在血液中的恒定濃度.有些病人怕營養缺乏,每餐大量吃肉類,少吃瞭蔬菜與水果,使血液帶酸性,患部組織因循環障礙,酸性物質更多,於是體內的"鈣搬傢"運動就此開始,血液將骨骼和牙齒中的鈣,尤其是處在病理環境中的骨組織的鈣搬走,病骨出現脫鈣或骨質疏松現象,這可能就是因其食肉過多,導致酸性血液使骨質代謝發生紊亂的結果,所以提倡素食就在於此.

骨髓炎 骨髓炎癥并发症

慢性骨髓炎可能發生的並發癥有以下幾種:

(1)畸形:由於骨骺受炎癥的刺激,使患肢過度生長而變長,或因骨骺板破壞,影響發育,結果肢體短縮,骨骺板一側受破壞,發育不對稱,使關節呈內翻或外翻畸形;由於軟組織疤痕攣縮,也可引起屈曲畸形.

(2)關節強直:由於感染擴散到關節內,關節軟骨面破壞,使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3)癌變:竇道口皮膚由於不斷受刺激,可合餅癌變,常見為鱗狀上皮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脊髓壓迫癥 脊髓壓迫 compressivemyelopathy 小兒腎性貧血 脛腓骨骨折 S82.201 老年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 老年癡呆癥 老年性癡呆 尋常狼瘡 痰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