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百科

膀胱濕熱:濕熱蘊於下焦膀胱的病變.主要癥狀有尿頻、尿急、尿少而痛、尿黃赤或尿血、舌紅苔黃、脈數等.多見於急性膀胱炎.膀胱濕熱證為濕熱之邪蘊結膀胱所致的病證.凡感受濕熱之邪,飲食不節,脾胃內傷,濕熱內生,下註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證.主要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道澀痛,尿液短赤,淋漓不盡,少腹脹問.或伴有發熱腰痛,或見血尿,尿中有砂石,或尿濁如膏,舌紅,苔黃膩,脈數.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病因

本證多因外感濕熱之邪,侵襲膀胱;或飲食不節,嗜食辛辣,化生濕熱,下註膀胱,致使膀胱氣機不暢所致.

濕熱鬱蒸膀胱,氣化不通,下迫尿道,故尿頻、尿急,小便灼熱,排尿澀痛;濕熱煎熬,津液被灼,則尿短少而色黃;濕熱傷及血絡,迫血妄行,則尿血;濕熱久戀,煎熬尿濁結成砂石,則尿中或X線檢查可見砂石;膀胱濕熱波及小腹、腰部,經氣失調,則腰部、小腹脹痛;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內蘊之征.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症状

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黃赤短少,小腹脹悶,或伴有發熱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幹,舌紅苔黃膩,脈數.膀胱濕熱證以尿頻、尿急、尿痛、尿黃為辨證要點.濕熱侵襲膀胱,氣化失常.熱迫尿道,見小便頻數,灼熱疼痛,小腹脹悶,尿黃短少.濕熱鬱蒸,舌紅苔黃膩,脈數,為濕熱之象.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

膀胱濕熱检查

一、檢查

根據尿頻、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規檢查可見紅細胞、膿細胞,尿細菌培養每毫升尿細菌計數超過10萬即可明確診斷.

二、鑒別

本證屬新病勢急,以小便頻急、灼澀疼痛等與濕熱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心火下移證與膀胱濕熱證,均可見小便頻急、灼澀疼痛等癥.但前者為火熱熾盛,灼傷津液,兼有心煩、口舌生瘡等癥;後者為濕熱蘊結膀胱,氣機不暢,有苔黃膩、脈滑數等濕熱證候.

本證的小便異常當與膀胱失約證辨別,膀胱失約證可見小便頻數,淋漓不禁等見癥,一般無尿急、尿痛之表現.本證除小便異常外還有濕熱內蘊之見癥.

膀胱濕熱预防

一、預防

治法:清利膀胱濕熱.

方藥:八正散.

本方以大黃、梔子清熱瀉火;篇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利濕清熱;甘草解毒止痛.熱甚者,加柴胡、黃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濕.嘔惡者,加半夏和中止嘔.小腹墜脹疼痛者,加烏藥、枳殼理氣止痛.尿中有血者,加白茅根、小薊清熱止血.

外感發熱也可以配合選用下列方法協同治療.藥物方面:柴胡,每次2-4ml,肌肉註射,每日1-2次;或雙黃連粉針劑,每次3g,溶人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鹽水500ml中,靜脈滴註,每日1次;或清開靈註射液,.每次40-6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i中,靜脈滴註,或穿琥寧註射液,每次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ral,靜脈滴註,每日1次.

亦可用復方煺熱滴鼻液(由銀花、連翹、青蒿等制成)滴鼻,每次每側鼻腔3-4滴,每30-40分鐘1次.

亦可選用清熱解毒或通腑瀉熱的藥物,如大黃、石膏、銀花、連翹之類藥物煎湯,灌腸清熱.或選用酒精、冷水、冰袋之類擦敷前額、腋窩、鼠蹊等部位,物理降溫.

二、護理

清潔是最不能忽略的.每天在上床以前都要先洗澡,並且更換內褲,這是因為在每次排泄後,皮膚及內褲都會被大腸菌所污染.

一、不要用有香味的沐浴劑,因為這樣會使膀胱的內膜受到不必要的化學物刺激.

二、男女雙方性交前後都要徹底清洗幹凈.

叁、性交前及性交後立刻將膀胱的尿液排清.

四、擁有多名性伴侶或剛更換性伴侶的人,患病率會較高,因此要加倍留意.

五、一般說女性不一會兒就想排尿是十分正常的,其實隻要水分攝取增加,尿量必然增多,但是不太能長時間地忍尿,在感到尿急時,就應及時將尿液排出,不要等太多的時間.而每次排尿的時間都要記得留意已將尿液徹底排出.

六、多喝水,最好每天兩公升.

七、不要穿緊身的衣物、牛仔褲、T-back等等的衣物.

八、小心地使用避孕的方法,用子宮帽的女士會有較大的機會患有膀胱炎.

九、小心選用衛生紙,盡量不要用漂色的衛生紙.記得拭抹的動作是由由前到後的.

十、安坐在廁板上會比半蹲容易排清尿液.

十一、過度疲勞也是病發塬因之一.

膀胱濕熱治疗

本證治療法則為:清熱利濕.

本證的施治要點為:

①本證為濕熱之實證,由膀胱濕熱,氣化不利而引起.在臨床上,清熱利水通淋為常見治法,如八正散之類.而近代復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蓮、紫花地丁等,這樣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清解藥物,不但可輕快地改善臨床癥狀,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證發作多為急性,但治療不當或不徹底,亦可轉為慢性,濕熱未盡,又可傷陰化燥,因此,在治療時,不可一味清利,應在祛除餘邪的基礎上酌加甘寒滋養之品,如山藥、沙參、石斛、麥冬等,標本兼顧.

②由本證而形成的淋證,初起皆與濕熱有關,日久及腎,由實轉虛,虛實夾雜,出現石、血、氣、膏、勞淋等不同證候,因此,在臨床治療之時,除選用清熱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輔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氣疏導;或參以分清泌濁;或配以健脾益腎;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當分別.有瘀血積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無瘀積而虛滑者,宜峻補.

③本證膀胱濕熱而成淋者,古有忌補、忌汗之法.《金匱要略》有“淋傢不可發汗”之說,淋證畏寒發熱,與小便澀痛並見,不可與一般外感表證同論、大劑辛散發汗,但可清熱解毒,兼以疏風解表,表裡同治.至於淋證日久,脾腎兩虛,下元不固,又當補益脾腎,自不必拘泥忌補之說.本證的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中藥治療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方藥:木通10克、車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麥12克、桅子10克、黃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黃10克.本方能清熱利濕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黃柏10克、車前子12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烏藥12克、丹參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熱利濕,分清泌蝕.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溫服.

2.加減變化:若便秘,腹脹者,方(1)中重用生大黃,並加枳實以通腑泄熱;若

兼寒熱,口苦,腰痛者,加連翹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熱解毒;若尿中夾有砂石;小便艱澀或排尿突然中斷,腰腹絞痛者加金錢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者,加小薊15克、白茅根30克、藕節12克以涼血止血.若小便混濁如米泔水,尿熱灼不暢者,用方(2)加烏藥12克、青皮10克,以利氣通淋.

(二)外敷藥物

1.大蒜120克、芒硝60克同搗爛成糊狀,外敷助脊角、腎區.

2.芫花30克,水煎取汁,溫熱敷腎區.以上方藥,主要用於小便不通或小便點滴而下者.

(三)飲食療法

(1)青小豆粥:通草5克水煎取汁去渣,加入青小豆50克,小麥50克,煮成粥,作早餐食用.能通淋利尿.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加水煮熟後,再入白米15克作粥,作早餐食用.能除濕熱,利小便.

(3)冬瓜50克,煮湯三碗,分服.能清利濕熱.

針灸治療

1.針刺足三裡、中極、三陰交、陰陵泉等穴,反復捻轉提插,強刺激,可治療小便不通或尿點滴而下.

2.穴位註射:取腎俞、膀胱俞、三陰交、阿是穴(沿輸尿管尋找壓痛點),取50%葡萄糖溶液進行穴位註射.能利水排石,用於石淋.

3.指壓利尿穴:用雙手大拇指按壓利尿穴(神闕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中點),壓力逐漸加大,持續5~15分鐘.治療小便不通.

膀胱濕熱饮食

由於濕熱蘊結膀胱,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化為砂石,而成石淋,除內服藥物,針刺治療外,常可配合體育療法,多進行跳躍活動.多飲水,每日飲水1000~2000毫升.另外還可以根據結石的成份,註意飲食的選擇.如尿結石為磷酸鹽成分者,可以大量食用酸度高的食物,及含鈣少或堿價低的蔬菜,如碗豆、蕓苔屬、龍須菜、南瓜等;忌食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黃、蝦米皮、豆腐、菠菜、莧萊等.若結石成分為尿酸及草酸鹽結合的,應多選用堿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膀胱濕熱并发症

可見發熱,累及腎臟,則腰痛.熱傷陰絡,出現尿血.濕熱久鬱,煎熬尿中雜質成砂石.意思是若全身癥狀明顯、腰痛、體溫升高,則表示已有腎盂腎炎或其他急性感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新生兒溶血病 同族免疫性溶血病 母嬰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 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性疾病 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 小腸實熱 小腸實熱癥 膽囊息肉 K82.808 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隆起性病變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閉塞性血栓性血管炎 伯格氏病 伯格病 閉塞性血栓血管炎 閉塞性動脈內膜炎 脈管炎 胸腔積液 J94.808 胸腔積水 胸膜腔積液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