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百科

隱孢子蟲病是由一種叫微小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parvum)所引起的傳染病,而其他品種的隱孢子蟲也偶然會引起此病.病征通常於感染後7天左右出現,包括腹痛、水瀉、嘔吐及發熱.大部分患者的病征持續6至10天,但也有可能會持續數星期.免疫系統有問題的患者如受感染,病情可能非常嚴重,甚至威脅生命.自1976年正式報道以來發現本病廣泛,是旅遊者腹瀉的常見病原,艾滋病患者並發本病甚多.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病因

一)發病原因隱孢子蟲是一種專性細胞內生長的寄生原蟲,屬孢子蟲綱,球蟲亞綱,真球蟲目,艾美球蟲亞目,隱孢子蟲科,隱孢子蟲屬,蟲體呈球形,直徑為2~4μm,其生活史與孢子蟲綱的其他原蟲相似,包括無性的裂殖生殖,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三者均在同一宿主體內進行,其卵囊呈卵圓形,直徑為2~6μm,卵囊壁光滑,成熟的卵囊內有4個新月形子孢子,當其被人或動物吞食後在小腸內脫囊,子孢子從卵囊壁的裂隙中逸出,附著於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刷沿,並被封入納蟲空泡內發育為滋養體進行裂殖生殖,先發育為含8個小核的滋養體,然後進一步發育為有8個裂殖子的Ⅰ型裂殖體,裂殖體成熟破裂後,裂殖子再次侵入其他小腸上皮細胞,繼續進行Ⅰ型裂殖生殖或者發育為僅含4個裂殖子的Ⅱ型裂殖體,由成熟的Ⅱ型裂殖體釋放出的裂殖子則分別發育分化成雌(大),雄(小)配子體,然後分別產生出雌,雄性配子,最後雌雄性配子結合為合子並發育成卵囊.

卵囊有薄壁與厚壁兩種,前者約占20%,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其子孢子逸出後直接侵入新的宿主細胞繼續進行裂殖生殖,造成宿主體內的重復感染,厚壁卵囊在宿主體內孢子化,囊壁為雙層,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經糞便排出體外即具有感染性,10%甲醛溶液或5%氨水可使之滅活,經65℃30min,也可使卵囊的感染力喪失.

目前認為已發現的隱孢子蟲至少有6種,人和哺乳動物的隱孢子蟲感染幾乎都是由微小隱孢子蟲所引起,但國內左仰賢等報道,他們曾從一頭33天齡的小牛糞便中同時發現微小隱孢子蟲及鼠隱孢子蟲卵囊.

二)發病機制本病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數人認為可能是由於腸黏膜上皮細胞廣泛受損及絨毛萎縮而導致吸收不良的結果,有人推測微小隱孢子蟲可能產生腸毒素,他們發現感染微小隱孢子蟲的牛犢糞便上清液中具有腸毒素樣活性,病程中大量水與電解質的丟失是小腸黏膜受損和腸功能失調所致,此外腸道內雙糖酶和其他黏膜酶的丟失與減少,也是引起腹瀉的原因之一,有人發現來源於感染微小隱孢子蟲的腸上皮細胞的前列腺素E2具有刺激Cl-主動分泌和抑制中性NaCl吸收的作用.

隱孢子蟲在人體和動物體內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基本相似,病變主要見於小腸和結腸,胃與食管也可被累及,小腸病變部位的絨毛萎縮變短甚至消失,隱窩上皮細胞增生同時隱窩明顯加深,黏膜表面的上皮細胞呈短柱狀,胞核排列不規則,絨毛上皮層及固有層均可見單核細胞及多核炎性細胞浸潤,結腸黏膜的病理變化與小腸相仿,在患者痊愈後,上述病變可以恢復正常,感染延及膽囊時,可引起急性和壞死性膽囊炎,膽囊壁增厚變硬,黏膜面變平並可出現潰瘍,鏡下可見膽囊壁壞死並伴有多核細胞浸潤,在肺部隱孢子蟲感染患者的肺組織活檢標本中可見到活動性支氣管炎及局灶性間質性肺炎等病變.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症状

潛伏期4~14天.

急性胃腸炎型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多表現為急性胃腸炎,腹瀉,每天4~10次,糊狀便或水樣,偶有少量膿血,可有惡臭,常伴上腹不適,疼痛,甚至惡心,嘔吐,部分有發熱,病程自限,多在2周內自然緩解,無復發,預後良好.

慢性腹瀉型主要見於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別是艾滋病患者,起病緩慢,腹瀉遷延不愈,水樣便,量多,每天1~10餘升不等,每天10次左右,偶有血性便,多伴腹痛,易發生脫水,酸中毒和低鉀血癥,維生素缺乏等,病程可持續3~4個月甚至1年以上,可反復發作.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任何引起急慢性腹瀉的疾病都應與之鑒別,特別是細菌感染性胃腸炎.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隱孢子蟲病 A07.251 检查

糞便檢查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或膿細胞,但無紅細胞,少有吞噬細胞,糞便中找到卵囊,一般用金胺-酚染色法進行篩查,可疑蟲體時可用改良抗酸染色法,二者聯用效果最理想.

病原體檢查收集患者糞便或嘔吐物,查隱孢子蟲卵囊是主要檢測手段,可用直接塗片或濃集法,特殊染色檢測.

免疫學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特異性抗體,IgM抗體出現早,但消失快,不易檢測到;IgG抗體在感染後兩個月左右出現,可持續1年餘,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免疫熒光試驗(IFA)和單克隆抗體測定,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達100%.

必要時可用小腸粘膜活檢.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预防

病人與病畜的糞便應加強管理以防止糞便污染食物和飲水,註意個人衛生,卵囊在外界抵抗力強,常用的消毒劑不能將其殺死,10%福馬林,加熱65~70℃30分鐘可殺死卵囊,病人用過的腸鏡等器材,便盆等,在3%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15分鐘後再予清洗,病人應適當隔離,註意個人衛生,搞好個人防護.

隱孢子蟲病 A07.251 治疗

一)治療、支持治療按腸道傳染病隔離,癥狀嚴重者應住院治療,輕癥采取口服補液即可.病人因嚴重腹瀉可引起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必須註意糾正.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加強支持治療.發作期間避免食用含脂肪及乳糖較多的食物,有助於緩解癥狀.對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者亦應予以對癥治療.

、病原治療至今尚無療效確切的抗隱孢子蟲的藥物,認為有一定療效的藥物為螺旋黴素、克林黴素、阿奇黴素、大蒜素等.有人使用螺旋黴素治療重癥患者,可緩解病情,減輕腹瀉,但不能避免復發.成人用量2-4g/d兒童每日50-100mg/kg,7-10d為一療程.大蒜素兒童20mg/次,每日3次,成人40mg/次,每日4次,療程7-10d.

、免疫治療,在有免疫功能損害的隱孢子蟲病人,盡可能重建其免疫功能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有人曾使用高效價免疫牛的初乳,治療艾滋病並發隱孢子蟲的病人,癥狀有所緩解,但療效尚未肯定.預後隱孢子病的預後和病人的免疫功能狀態有密切關系.免疫功能正常者,病程有自限性,預後好.免疫功能有缺陷者,病情較重,病程遷延,很難徹底清除蟲體.在艾滋病人中,隱孢子蟲病常是難以控制的,並最終可導致病人死亡.

二)預後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隱孢子蟲病 A07.251 饮食

口服大蒜素每次20~40mg,首次加倍,每天4次,6天為一療程,1~3療程後糞檢卵囊大多陰性.

隱孢子蟲病 A07.251 并发症

可並發膽囊炎和肺部感染,偶見反應性關節炎;嬰幼兒可有脫水,電解質紊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小兒成神經細胞瘤 肌肉萎縮 M62.495 肌萎縮 泌尿生殖系滴蟲病 生殖泌尿系統滴蟲病 強直性脊柱炎 M45.X91 AS 類風濕性脊柱炎 畸形性脊柱炎 強直型脊柱炎 小兒硬腦膜外血腫 腦膜炎 G03.905 流腦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