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百科
急性膽囊炎是外科的常見病種僅次於闌尾炎占第2位,膽囊炎的發病與結石堵塞膽管及細菌感染有關,Greenberger等(1998)報道認為急性膽囊炎的發作,細菌感染占50%~85%.膽囊炎患者合並有膽囊結石,稱之為結石性膽囊炎;未合並膽囊結石的稱為非結石性膽囊炎,致病原因主要為膽管梗阻細菌繼發感染.膽汁引流不暢細菌易繁殖而導致感染,常見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其中以大腸桿菌最常見占70%以上,其次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厭氧菌等.幽門螺旋桿菌經十二指腸乳突逆流進入膽道致膽道感染亦有報道.膽囊炎癥病變開始時膽囊管梗阻、膽囊腫大壓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腫滲出稱為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如梗阻未解除、炎癥未控制病變可發展至膽囊壁全層出現囊壁增厚、膿性滲出物成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若病變更進一步發展,膽囊內壓力繼續升高,膽囊壁張力增高導致血循障礙,此時臨床出現壞疽、穿孔並發癥,膿液進入膽管胰管可導致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和胰腺炎,若病變過程中膽管梗阻解除,炎癥可逐漸消退,反復發作則呈慢性膽囊炎改變.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病因
(一)發病原因
膽汁淤積(20%):
90%以上的膽汁淤積由結石嵌頓引起,結石可引起膽囊出口梗阻,膽囊內壓增高,膽囊壁血運不良,發生缺血性壞死;淤積的膽汁可刺激膽囊壁,引起化學性炎癥,如胰液反流,胰消化酶侵蝕膽囊壁引起急性膽囊炎.
細菌感染(30%):
由於膽汁淤積,細菌可繁殖,經血流,淋巴或膽道逆行進入膽囊,引起感染,感染源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70%為大腸桿菌,其次為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
妊娠的影響(10%):
妊娠期雌,孕激素大量增加,膽囊壁肌層肥厚,膽囊平滑肌松弛,膽囊收縮力下降,膽囊容量增大2倍,膽囊排空延遲,加之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增高,膽固醇和膽鹽的比例改變,膽汁黏稠度增加易發生膽囊炎;妊娠子宮增大壓迫膽囊也可引起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可單獨存在或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一部分,急性膽囊炎由膽道結石梗阻膽囊管引起;膽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常是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病因.
(二)發病機制
過去因孕婦不宜做X線膽囊檢查,故這方面資料較少,現用超聲來評估孕婦膽囊動力學,發現孕婦在早期妊娠膽囊雖未增大,但排空率有輕度下降,妊14周後,膽囊空腹容積增大到15~30ml,殘餘容積亦增加,為2.5~16ml,膽囊排空率明顯下降.
妊娠期膽囊的變化可能與激素有關,雌激素降低瞭膽囊黏膜上皮對鈉的調節而使黏膜吸收水分能力下降,勢必影響膽囊的濃縮功能,膽囊排空減慢與孕酮增多有關,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引起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釋放,使膽囊收縮排空,孕酮降低膽囊對膽囊收縮素的反應,同時又抑制膽囊平滑肌收縮而使膽囊排空緩慢.
妊娠對膽汁成分和分泌也有影響,膽汁酸鹽,磷脂和膽固醇是膽汁的重要化學成分並保持一定的比例,使形成一種膠態溶液,這種比例的改變,特別是膽汁酸,磷脂的減少或膽固醇增多,均可使膽固醇從過飽和的膽汁中結晶,沉淀而形成結石,孕婦到妊中,末期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增加,膽固醇飽和度增高,同時從早妊開始膽汁酸池容積增加,膽汁酸中鵝去氧膽酸的比例下降而膽酸比例上升,繼之與膽酸合成率增加相反,鵝去氧膽酸與去氧膽酸下降,這種比例改變影響瞭膽固醇在膠態溶液中的溶解度,使膽固醇易析出結晶,加上孕酮降低膽囊收縮力,使膽囊排空時間延長,殘餘容積增多,為膽石形成與細菌繁殖創造條件而易致膽道感染.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症状
一般為飽餐或過度疲勞後發生,夜間多見,疼痛為突發性,右上腹多見,也可見於上腹部正中或劍突下,陣發性加劇,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下角或右腰部,少數病人可放射至左肩部,70%~90%的病人可有惡心和嘔吐;80%左右的病人出現寒戰,發熱;25%左右的病人合並黃疸,嚴重感染時可出現休克.
右上腹壓痛明顯,右季肋下可觸及腫大的膽囊,並發腹膜炎時可有腹肌緊張和反跳痛,部分病人墨菲征陽性,妊娠晚期由於增大的子宮掩蓋,腹部體征可不明顯.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检查
1.白細胞計數升高,伴核左移,如有化膿或膽囊壞疽,穿孔時,白細胞可達20×109/L以上,基於妊期白細胞偏高,故這不是很特異的指標.
2.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與天門冬氨酸轉移酶(AST)輕度升高,膽總管有梗阻時,膽紅素升高,堿性磷酸酶(ALP)輕度上升,但因妊期受雌激素影響,後者幫助不大.
超聲檢查是妊期最好診斷手段,尤其是在診斷膽石癥時,假陽性與假陰性率為2%~4%,超聲下可見膽囊腫大,壁厚,多數急性膽囊炎合並膽石,故可見膽石光團及聲影,膽汁內沉淀物及膽囊收縮不良,膽總管梗阻時,可見膽總管擴張,直徑>0.8cm,有時還可見到膽總管內的結石或蛔蟲的回聲,Stuffer等報道在93%患者非空腹時掃描膽囊,約95%發現膽石,當然最理想仍以空腹12h為宜.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预防
1、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須洗凈,搞好環境衛生等,是預防蛔蟲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對預防膽色素結石也很有幫助.
2、積極治療腸蛔蟲癥和膽道蛔蟲癥:發現腸蛔蟲癥後,應及時服用驅蟲藥,以免蛔蟲鉆入膽道,萬一得瞭膽道蛔蟲癥,更應積極治療,以防日久發生膽色素結石.
3、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淤滯:對長期禁食使用靜脈內營養的病人,應定期使用膽囊收縮藥物,如膽囊收縮素等.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治疗
(一)治療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原則是保守治療為主,適當控制飲食,緩解癥狀,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消除並發癥,必要時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1)控制飲食:重癥患者應禁食,輕癥患者癥狀發作期,應禁脂肪飲食,如在緩解期可給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適當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失調.
(2)對癥治療:可用解痙止痛劑如阿托品0.5~1mg肌內註射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內註射.硝酸甘油、美沙酮、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也有解痙鎮痛作用,可適當選用.癥狀緩解期可適當服用利膽藥,如選用50%硫酸鎂10~15ml,3次/d口服,可使Oddi括約肌松弛,促進膽囊排空.其他利膽藥有去氫膽酸、熊去氧膽酸、羥甲煙胺(利膽素)等.
(3)抗感染治療:應選用廣譜抗生素.頭孢菌素類在膽汁中的濃度較血液中高4~12倍,且對胎兒無不良影響,應作為首選,其中頭孢哌酮(先鋒必)在膽汁中的濃度是血液濃度的100倍,是治療嚴重膽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治療期間患者癥狀逐漸加重,保守治療失敗或出現嚴重的合並癥如阻塞性黃疸、膽囊積膿、壞疽性膽囊炎穿孔、膽囊周圍膿腫合並彌漫性腹膜炎者.除非病情危急,應選擇妊娠中期手術,此期流產率為5%左右,低於妊娠其他時期.如臨近預產期,最好等到產後再行手術治療.手術後應給予保胎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有膽囊造口引流術、膽總管引流術、膽囊切除術或病灶局部膿液引流術.文獻報道可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未發生孕婦及胎兒死亡,並不增加流產和早產率,但報道例數較少,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評價.
(二)預後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饮食
(1)選擇魚、瘦肉、奶類、豆制品等含優質蛋白質且膽固醇含量相對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動物肝、腎、腦或魚子等食品攝入.
(2)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的供給.綠葉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維生素和適量纖維素,更應保證.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對病人有利.
(3)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如肥肉及動物油脂,適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攝入比例.
(4)忌食辣椒、咖喱、等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忌咖啡、濃茶.
術後飲食:
術後第1天:腸蠕動恢復後,可飲水,飲水後無腹脹不適,可進流食.忌牛奶、豆漿.
術後第2天:進流食後如無不適,可進清淡半流食兩天.
術後第4天:進清淡半流食後如無不適主訴,可進普食(但以低脂肪、低膽固醇、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適量的優質蛋白,多吃利膽食物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忌辛辣食物(因可刺激胃腸道分泌膽囊收縮素,引起術後並發膽瘺).忌動物脂肪.如:肥肉、豬油、豬頭肉、豬蹄、奶油蛋糕.忌油煎、油炸食物.如:炸油條、炸雞蛋、炸雞腿.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蛋黃、肥肉、動物的內臟、魚子.
術後第8天:食物中可逐漸怎加脂肪、蛋白含量.術後1個月飲食可恢復至正常水平.
流食米湯、藕粉、杏仁霜等.優質蛋白如牛奶、瘦肉、蛋青、大豆制品.利膽食物如菠菜、青筍、洋蔥、番茄.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易消化、含膽固醇少的植物油如豆油、菜子油、花生油.
清淡半流食如米粥、菜粥、片湯、疙瘩湯等.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如雞肉、帶魚、淡水魚(鯽魚、鰱魚、草魚、鯉魚)、黃魚、瘦豬肉、瘦羊肉、瘦牛肉、脫脂奶粉.
妊娠合並急性膽囊炎并发症
1.膽囊穿孔
穿孔多發生在膽囊底部或結石嵌頓處的壞死膽囊壁,引起膽汁性腹膜炎,50%病人的膽囊穿孔被網膜和周圍組織包裹,形成膽囊周圍膿腫;20%病人在膽囊與其鄰近器官(胃腸道)形成內瘺;約10%病人可發生膽石性腸梗阻.
2.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膽道梗阻與感染是其發病的基本因素,原發性或繼發性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病以及膽總管狹窄引起的膽道梗阻是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病理基礎,膽道梗阻時膽汁淤積,有利於膽汁內細菌繁殖,繼發細菌感染後膽道黏膜充血水腫,膽道內壓力增高,加重膽道梗阻程度.
3.膽源性胰腺炎
膽總管下端結石嵌頓或Oddi括約肌痙攣,或十二指腸乳頭水腫,造成Vater壺腹和胰管的暫時性梗阻,膽汁經“共同通道"反流至胰管,誘發急性胰腺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