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 溫病
溫熱 溫病百科
溫熱是因感受溫熱之邪而引起的以熱象偏重,易於化燥傷陰為特點的急性外感疾病的總稱.包括各種溫病、熱病.或根據感受熱邪的輕重、類別和季令的不同,而分別稱之為溫病、熱病者.《類證活人書》卷五:“因春溫氣而變,名曰溫病;因夏熱氣而變,名曰熱病.溫、熱二名,直以熱之多少為義.”也有將溫病之偏於熱甚者,稱之為溫熱病者.《溫病條辨·上焦篇》:“溫熱者,春末夏初,陽氣弛張,溫盛為熱也.”
溫熱 溫病
溫熱 溫病病因
病因:
神昏是指神識喪失,對環境刺激缺乏反應的癥狀.輕者稱暈厥或昏厥.常因痰濁、熱毒、外傷、氣血逆亂、陰陽衰竭及其他強烈刺激等,使神明失主所致.疾病過程中出現神昏或昏厥時,多為急危重癥.神昏的深度常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多種外感溫熱、疫病類疾病,各種厥病、脫病、癇病、中風、中暑、中毒、頭部內傷、電擊傷等,均可出現神昏或昏厥.
溫熱 溫病
溫熱 溫病症状
臨床神識不清,不省人事,且持續不能蘇醒為特征.病者的隨意運動喪失,對周圍事物如聲音、光等的刺激全無反應.常因時行溫病、中風、癇證、消渴、陰水、急黃、肺脹等病證,發展至危重階段而出現.
溫熱 溫病
溫熱 溫病检查
腰穿檢查(腦脊液細胞學、生化、病毒細胞系列)、頭顱CT及磁共振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血檢測碳氧血紅蛋白有助於CO中毒的診斷.尿常規異常常見於尿毒癥、糖尿病、急性尿卟啉癥.疑似肝昏迷病人查血氨及肝功能.血糖及腎功能檢測有助於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尿毒癥昏迷診斷.心電圖檢查可診斷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導致昏迷.
溫熱 溫病预防
本病預防主要是及時治療各種可引起神昏的病證,防止其惡化.
神昏不能進食者,可用鼻飼,給予足夠的營養,並輸液吸氧等.
神昏病人應定期翻身按摩,及時作五官及二便的清潔護理等.
溫熱 溫病治疗
就診科室:其他科室急診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支持性治療中醫治療
治療周期:1-3個月
治愈率:85%
常用藥品:呋塞米片氯化鈉註射液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2000--5000元)
本證之治療,閉證以開閉通竅為主,脫證則以回陽固脫,救陰斂陽為主要法則.
神昏治療的辨證論治
I、閉證
熱陷心營型證見高熱神昏,煩躁譫語,面赤氣粗,或有抽搐,小便黃赤.舌紅絳而幹,苔黃或焦黃,脈滑數.
治法清心開竅,泄熱護陰.
方藥
1、主方清營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處方:水牛角30~50克(先煎),生地黃、玄參、麥冬、丹參、連翹各15克,竹葉心6克,黃連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抽搐者加羚羊角5克(先煎)、鉤藤20克、地龍15克.
2、中成藥
(1)清開靈註射液,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250毫升中靜脈滴註,每日2次.
(2)醒腦靜註射液10一2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500毫升中靜脈滴註.
熱結胃腸型
證見神昏譫語,躁擾不寧,或日晡潮熱,腹滿便秘,按之堅硬,口舌幹燥.舌苔黃燥或起芒刺,脈沉實用力.
治法通腑泄熱.
方藥
1、主方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
處方:大黃15克,芒硝、枳實各12克,厚樸10克.水煎服.
口渴引飲者,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
2、中成藥參照熱陷心營型中成藥.
喘促痰蒙型
證見神志呆癡,時昏時醒,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身熱不揚.舌苔厚膩,脈滑數.
治法豁痰開竅.
方藥
1、主方菖蒲鬱金湯(時逸人《溫病全書》)加減,處方:石菖蒲、鬱金各15克,梔子、連翹、牛蒡子、牡丹皮、菊花各12克,竹瀝適量(沖服),薑汁適量(沖服),玉樞丹1粒(研沖).水煎服.
2、中成藥菖蒲鬱金註射液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註射液250~500毫升內靜脈滴註,每日1次.
濕熱上蒸型
證見神昏譫語,或昏而時醒,或黃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脹如鼓.舌絳苔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祛濕,涼血開竅.
方藥
1、主方加味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減,處方:黃連10克,黃柏、梔子各12克,板藍根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玄參各15克,牡丹皮12克,綿茵陳30克,大黃15克,石菖蒲、鬱金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照熱陷心營型中成藥.
肝陽暴張型
證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口眼?斜,半身不遂,鼾聲時作.舌苔黃而少津,脈弦滑而數.
治法辛涼開竅,清肝熄風.
方藥
1、主方羚羊角湯(費伯雄《醫醇媵義》)加減,處方:羚羊角0、3克(銼末沖服),龜板、石決明、鉤藤各30克,菊花、夏枯草、生地黃、白芍各15克,黃芩、天竺黃各12克.水煎腹脹便秘者,加大黃15克,枳實、芒硝各12克.
2、中成藥參照熱陷心營型中成藥.
Ⅱ、脫證
亡陰型
證見神志昏迷,汗出,面紅身熱,手足溫,唇舌幹紅,脈虛數.
治法救陰斂陽.
方藥
1、主方生脈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味
處方:人參12克(另燉),麥冬20克,五味子、山茱萸各15克,黃精、龍骨、牡蠣各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脈註射液40~60毫升,靜脈推註,或本品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250毫升中靜脈滴註.
亡陽型
證見神志昏迷,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肢厥,大汗淋漓,面色蒼白,二便自遺,唇舌淡潤,甚則口唇青紫,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
方藥
1、主方:參附湯(陳自明《婦人良方》)
處方:人參15克,制附子12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參附註射液40一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250~500毫升中靜脈滴註.
(2)參附青註射液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註射液500毫升中靜脈滴註.
神昏治療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為手十二井穴、百會、水溝、湧泉、神闕、承漿、關元、四神聰.可用強刺激,多用瀉法.
若亡陰神昏,上方去神闕,著重補湧泉、關元、絕骨,其餘諸穴平補平瀉.若陰陽俱亡,則用涼瀉法針湧泉,加灸神闕.若亡陽神昏,重灸神闕,溫針關元,用燒山火針湧泉、足三裡,其餘諸穴平補平瀉.
2、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溫熱 溫病饮食
要保證供給足夠的營養和水分.神昏初期可從靜脈補充營養和水分,2~3天後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飼法供給營養.神昏初期以實證居多,鼻飼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湯、果汁、牛奶、豆漿、雞蛋等,後期多轉虛證或虛實夾雜,可根據辨證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待病人恢復吞咽動作,再改用口服進食.
溫熱 溫病并发症
1、神昏指人事不省,意識完全喪失,時間較久而不易蘇醒.其輕者為一過性短暫的意識喪失,稱昏厥或暈厥.神昏及昏厥與癡呆、頭暈、但欲寐、昏睡等有所不同,當予鑒別.
2、體檢除脈象、血壓、體溫、呼吸等之外,應檢查反射情況:
(1)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反射尚存者為淺度神昏;
(2)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反射遲鈍,病理反射陽性者為中度神昏;
(3)瞳孔反射遲鈍或消失,吞咽反射消失者為深度神昏.
3、根據神昏、昏厥發生的原因和經過等,進行診斷思考,如起病的急緩、有無誘發原因等.如:
(1)有頭部外傷、在暑熱高溫下勞作、暴遇寒冷、過饑過累等病史和誘因,而致神昏者,分別為頭部內傷、中暑、冷厥、饑厥等.
(2)因過量飲酒、食服毒物、吸入煤氣等所致者,為酒厥、食物或藥物中毒、煤氣中毒.
(3)因精神刺激或情志變動等引起者,常見於氣厥、血厥、痰厥、中惡等病.
(4)以往有風眩、肺心病、心系病、肝系病、消渴、腎水等病者,多為中風或臟厥,如心厥、肺厥、肝厥、腎厥、消渴厥等.
(5)兒童出現神昏,多因肺熱病、疫毒痢、暑溫、春溫等所致.
(6)中老年人突然出現昏迷,多見於出血中風或缺血中風.
4、結合伴隨癥進行診斷思考,如:
(1)伴高熱、嘔吐、抽搐者,多為溫熱、溫毒類疾病,如春溫、暑溫、疫毒痢、肝瘟等.
(2)突然昏仆伴口吐涎沫者,多為癇病.
(3)頭痛劇烈而神昏者,可見於春溫、顱內癰、腦癆、腦瘤、瘴瘧等病.
(4)伴黃疸者,常見於肝瘟等.
(5)伴發熱、斑疹者,可見於麻疹重癥、溫毒發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