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百科

胃腸道癌(gastrointestinalcarcinoma),結腸和直腸癌為第二個最常見原發性腫瘤,而且也是最常轉移到皮膚上的內臟腫瘤.大多發生於直腸,占男性皮膚轉移癌的11%~19%,女性的1.3%~9%.大腸癌通常在皮膚轉移癌之前發現.通常來自胃腸的皮膚轉移癌的發病部位為腹壁、會陰和臍部.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症状

1、臨床上短期(6~12個月)出現迅速增長的腫瘤結節,分佈在原發腫瘤手術區域附近或相應淋巴引流區域的皮膚,且其組織病理形態與原發腫瘤有相似性,特別是具有多發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時,更應考慮為皮膚轉移性癌腫.

2、皮膚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內找到瘤栓,癌腫分佈構型呈底寬上窄梯形式,一般不與表皮相連,瘤細胞周圍極少有炎性細胞浸潤,無汗腺導管角質護膜分化等,常屬轉移性皮膚腫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組化標記有助於區別例如,原發於汗腺來源腫瘤GCDFP-15陽性,而前列腺及甲狀腺轉移到皮膚的腫瘤分別為PSA及TG陽性.此外,在臍腹的轉移性皮膚結節必須除外子宮內膜異位或種植性結節,還應與卵黃囊或臍尿管胚胎殘留作區別.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检查

組織病理:來自大腸的皮膚轉移癌主要為分泌良好的分泌黏蛋白的腺癌,有些病例呈黏蛋白癌外觀.皮膚轉移癌呈低分化者較少見,偶亦見皮膚轉移癌間變十分明顯,以致難以辨認其為上皮起源.來自胃的皮膚轉移癌常呈間變性浸潤癌,呈數量不等的含有細胞內黏蛋白的印戒狀細胞位於疏松或纖維性基質中.

特染和免疫組化:胃腸道腺癌含涎黏蛋白包括中性和非硫酸黏多糖.PAS陽性和耐淀粉酶.腫瘤細胞對細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陽性,但巨大囊腫病液體蛋白-15(GCDFP-15),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或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陰性.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预防

積極防治原發胃腸道癌癥.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治疗

暫無有效的治療.經血道或淋巴管轉移的多發性皮膚轉移癌,提示病程已晚期,生存期3~12個月.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饮食

1.洋參紅棗苡仁羹:西洋參2g、紅棗5枚、生苡仁20g;紅棗先去核,後用溫水浸泡,將西洋參與苡仁同煮至6成熟,加入紅棗同煮至熟爛,加少量勾芡,或打成勻漿服.具有益氣生津,健脾利濕,補脾營衛之功效.

2.陳皮瘦肉末粥:陳皮5g、豬瘦肉25g、粳米50g.先將陳皮與粳米煮粥至熟,去陳皮,加入瘦肉末、再煮至熟爛.具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之功效,適用於脘腹脹疼,噯氣嘔吐.但氣虛及陰虛燥咳者不宜食.

胃腸道癌皮膚轉移并发症

常見的轉移途徑包括淋巴道轉移、血管轉移,種植性轉移等.一旦癌細胞侵入淋巴管,可以脫落形成栓子,或在管內增殖、形成連續性腫物,但多數是通過淋巴管進入區域淋巴結而形成淋巴結內轉移.一般淋巴結轉移出現的時間越早,其范圍可能也越廣泛.當含有癌細胞的淋巴液進入血液後(沿胸導管),或癌細胞直接侵入小血管,就可能發生血行轉移.進入血液中的癌細胞以單個細胞或由纖維素連成一團的形式在血流中移動.一般進入血循環中的癌細胞不能存活,但當它們在運行過程中得到停留的機會,則會侵出管壁並進入血管周圍的間質,生長成轉移灶.抗凝劑和化學治療有可能減少腫瘤的轉移,而擠壓、局部操作則可能增加轉移的機會.機體不同的組織對轉移有不同的親和性,肝、肺、骨髓、腦及腎上腺為常見的轉移部位,而脾、肌肉等則很少出現轉移.一般血行轉移多在病情的後期發生,但肺癌、乳腺癌、腎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等早期即可有血行轉移.

常見的腫瘤轉移部位是肺、肝、骨、腦等.轉移癌並不一定是癌癥的晚期,某些癌癥的早期也可發生轉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梅克爾細胞癌 先天性食管重復 先天性食管重復畸形 椎管內腫瘤 乳腺囊腫 N60.001 乳汁淤積癥 食管瘢痕性狹窄 三期梅毒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