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癌

疣狀癌

疣狀癌

疣狀癌百科

疣狀癌(verrucouscarcinoma)1948年由Ackeman首先報告本病,為高角質化鱗狀細胞癌,本病的診斷需靠此瘤的臨床、鏡下形態以及生物學行為判斷.腫瘤生長緩慢,最初呈外生性疣狀和蕈樣腫瘤,最後侵入深部組織.

疣狀癌

疣狀癌

疣狀癌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目前還不明.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

疣狀癌

疣狀癌

疣狀癌症状

疣狀癌的癥狀:

角質化潰瘍鱗狀細胞癌濕疣

有3種主要類型,均發生於浸漬區.

1.口腔疣狀癌(verrucouscarcinomaoftheoralcavity)

又稱口腔菜花狀乳頭瘤病(oralfloridpapillomatosis),1948年由Ackeman首先報告,本病罕見,僅占口腔惡性腫瘤之4%~9%,其發生與煙草(特別是咀嚼),檳榔,口腔衛生不良和不適當的鑲牙有關,好發生於男性老人,臨床表現呈白色菜花樣損害,齒齦亦可受累,亦可侵入頰部和(或)頜骨.

2.生殖器肛門區疣狀癌(verrucouscarcinomaofthegenitoanalregion)

亦稱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尖銳濕疣,1925年由Buschke和Loewenstein首先報告,大多數病例由HPV6或HPV11所引起,本病占陰莖惡性腫瘤之5%~25%,臨床上呈菜花樣乳頭瘤樣增生,最常見於男性龜頭和未環切的包皮處,最後侵入尿道,也見於女陰及肛門區,損害可形成潰瘍及漏管,常散發臭味.

3.蹠部疣狀癌(plantarverrucouscarcinoma)

又稱穿掘性上皮瘤(epitheliomacuniculatum),病因不明,在已報告的13例蹠部癌的淺表上皮中,電鏡下5例找到病毒樣顆粒,增生的細胞核抗原研究,亦提示其細胞類似巨大疣或尖銳濕疣,大多數臨床醫師認為此腫瘤為高角質化的鱗狀細胞癌,小劑量放射治療慢性感染或炎癥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本病最初很像難治的蹠疣,為隆起性團塊,傾向於向深部穿透性生長,形成很多深隱窩,充以角質物和膿液,隱窩類似兔穴,故稱為穿掘性上皮瘤,腫瘤最終可穿透蹠筋膜,甚至可破壞骨和侵犯足背皮膚.

疣狀癌

疣狀癌

疣狀癌检查

疣狀癌檢查項目:

真菌組織病理學

組織病理:大而深的活檢為診斷本病所必需,其淺表部分一般與疣相似,表現為角化過度,角化不全和棘層肥厚,角質形成細胞分化良好,呈嗜酸性淡染,胞核小,瘤呈寬索狀侵襲,中央常有充以角蛋白的囊腫,大而呈珠狀,向下增生壓迫膠原束並將其擠向一側,甚至在腫瘤的深部亦無核的不典型性,個別細胞角化和角珠,不過有些病例特別是口腔,偶爾也在生殖器肛門區和蹠面處的疣狀癌,最終也可表現核的非典型性和表皮失去極性而發展成真正的鱗狀細胞癌,在罕見的情況下,口腔,生殖器和蹠部疣狀癌,可見局部淋巴結轉移.

疣狀癌预防

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惡化.

疣狀癌治疗

(一)治療

切除為最好的療法.有些病例需采用Mohs顯微外科.放射療法可引起間變,不應采用.

(二)預後

蹠部疣狀癌,本病最初很像難治的蹠疣,為隆起性團塊,傾向於向深部穿透性生長,形成很多深隱窩,充以角質物和膿液.隱窩類似兔穴,故稱為穿掘性上皮瘤.腫瘤最終可穿透蹠筋膜,共至可破壞骨和侵犯足背皮膚.

疣狀癌饮食

宜吃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雞肫、海參、薏米、核桃、蟹、石龍子、針魚.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洋蔥、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避免吃油炸、油膩的食物,如油條、奶油、黃油、巧克力等.

3)忌煙、酒.

疣狀癌并发症

可侵襲深部組織,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黏脂貯積癥Ⅰ型 不孕癥 女性不孕癥 股疝 K41.901 femoral hernia 右室雙出口 急性胃炎 K29.101 急性腐蝕性胃炎 胃癉 急性單純性胃炎 生殖道腫瘤 genital tract tumors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