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泄瀉
行經泄瀉百科
行經泄瀉,每逢月經來潮時大便溏薄或泄瀉次數增多,經後大便恢復正常者稱“經行泄瀉”.本病一般在月經來潮前2~3日即開始泄瀉,至經凈後,大便即恢復正常,也有至經凈後數日方止.這種證候可持續數年,日久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中藥治療預後良好,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相當於西醫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行經泄瀉
行經泄瀉病因
脾氣虛弱(36%):
脾司運化,脾氣主升,脾能統血.當經行之時,則血註於沖脈,以為月經.如因脾氣素虛者,經行時而脾氣更弱,以致運化無權,清氣下陷,導致水濕停滯於腸,而為經行泄瀉.
肝旺脾弱(28%):
肝主藏血,其性喜疏泄條達,如因肝氣鬱結,肝鬱橫逆,克制脾氣,則運化乏力,而脾氣益虛冰溫下流,亦可引起經行泄瀉.
脾腎兩虛(25%):
脾之運化有賴於腎陽的溫運以助消化,腎陽不足,則導致脾陽不振,濕濁內聚,經行脾腎更虧,濕困脾陽而致經期大便泄瀉.
行經泄瀉
行經泄瀉症状
每逢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大便溏薄或大便泄瀉,經凈後大便恢復正常.
行經泄瀉
行經泄瀉检查
1、根據每逢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大便溏薄或大便泄瀉,經凈後大便恢復正常進行診斷.
2、需與慢性腸炎及其他腸道疾病作鑒別,可作大便常規檢查、大便培養和腸鏡檢查等.
行經泄瀉预防
1、經行泄瀉與體質虛弱有關,尤其是牌和腎虛弱者,因此平時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預防本病的發生.
2、經行泄瀉者少食油膩不消化食物.醫生用藥時盡量避免潤腸、滑腸之藥,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行經泄瀉治疗
行經泄瀉中醫治療方法(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一)
辨證肝氣虛寒.
治法益氣健脾,澀腸止瀉.
方名術苓固脾飲.
組成白術30克,茯苓15克,人參15克,山藥15克,芡實15克,肉桂1.5克,肉豆蔻1枚.
用法水煎服.
出處《辯證錄》卷十一.
(二)
辨證脾腎虛寒,命火不足.
治法溫腎暖脾,固澀止瀉.
方名四神丸.
組成肉豆蔻(生用)60克,炒補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吳茱萸120克.
用法上為末,加紅棗50枚,生薑120克,水煮至棗熟,去薑,以棗肉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時開水送下.
出處《內科摘要》卷下.
治療經行泄瀉,應以健脾止瀉為主,調經為輔.脾虛為主者可服用健脾丸或參苓白術丸;肝鬱型者可服用痛瀉藥方;腎虛者需服用四神丸.
行經泄瀉饮食
行經泄瀉食療方(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體質偏寒的人,可用生薑5片、紅糖30克,水煎後,分2次服用,持續3天.
脾虛泄瀉者可用白扁豆60克、紅棗60克、黑糯米適量,煮粥;腎虛者可用淮山藥50克、糯米適量,煮粥食用.
行經泄瀉并发症
輕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隱隱作痛,或不痛,或腸嗚,面色少華,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脈遲緩無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