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百科

乳腺囊性增生病(cystichyperplasiaofbreast),又稱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纖維囊性乳腺病等.是以乳腺小葉、小導管及末端導管高度擴張形成的囊腫為特征,伴有乳腺結構不良病變的疾病.本病是婦女常見、多發病之一,多見於25~45歲女性,其本質上是一種生理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與單純性乳腺增生相比較,該病乳腺增生與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惡變的危險,是區別所在.應視為癌前病變.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病因

內分泌因素(65%)

本病的發生與卵巢內分泌的刺激有關,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證明切除卵巢的傢鼠註射雌激素後能產生乳腺囊性病,在人類,雌激素不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導致腺管擴張,形成囊腫,新近研究說明高泌乳素血癥是乳腺囊性增生癥的重要原因,國外學者報道絕經後婦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癥,常是不恰當的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的結果.

機體因素(25%)

由於乳管上皮、擴張的導管及囊腫內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輕者上皮層次增多,重者呈乳頭狀突起,或彼此相連呈網狀或篩狀,實體狀,腺樣,若囊腫上皮增生活躍,常見不典型增生或間變,有可能發展為癌.

發病機制

乳腺囊性增生癥的病理改變特點為:

1.大體形態一側或雙側乳腺組織內有大小不等,軟硬不均的囊性結節或腫塊,囊腫大小不一,大囊腫直徑可達1~5cm,呈灰白色或藍色,又稱藍色圓頂囊或藍頂囊腫,小囊腫多見於大囊周圍,直徑僅2mm,甚至肉眼見不到,隻有在顯微鏡下可見,切開大囊腫可見囊腫內容物為清亮無色,漿液性或棕黃色液體,有時為血性液體,其中含有蛋白質,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人類生長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黃體化激素等),糖類,礦物質及膽固醇,切面似蜂窩狀,囊壁較厚,失去光澤,可有顆粒狀或乳頭狀瘤樣物向囊腔內突出.

2.組織學形態可見5種不同的病變.

(1)囊腫:末端導管和腺泡增生,小導管擴張和伸展,末端導管囊腫形成,末端導管上皮異常增殖形成多層,從管壁向管腔作乳頭狀生長,占據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瀦留而擴張,而形成囊腫,囊腫可分為單純性囊腫,隻有囊性擴張,而無上皮增生;另一種為乳頭狀囊腫,囊腫上皮增生呈乳頭狀.

(2)乳管上皮增生:擴張的導管及囊腫內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輕者上皮層次增多,重者呈乳頭狀突起,或彼此相連呈網狀或篩狀,實體狀,腺樣,若囊腫上皮增生活躍,常見不典型增生或間變,有可能發展為癌.

(3)乳頭狀瘤病:即在乳頭狀囊腫的囊性擴張基礎上,囊壁上皮細胞多處呈乳頭狀增生,形成乳頭狀瘤病,根據乳頭狀瘤病受累范圍,乳頭密度及上皮細胞增生程度,可把乳頭狀瘤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臨床上有實用意義.

(4)腺管型腺病:小葉導管或腺泡導管化生並增生,增生的上皮細胞呈實性團塊,纖維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導管擴張及囊腫形成不明顯,稱為腺病形成.

(5)大汗腺樣化生:囊腫壁被覆上皮化生呈高柱狀,胞漿豐富,其中有嗜酸性顆粒,似大汗腺細胞,此種細胞的出現,常是良性標志,此外囊壁,導管,腺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並形成纖維條索擠壓周圍導管產生阻塞,導致分泌物瀦留,再引起導管扭曲或擴張.

3.病理診斷標準乳腺囊性增生病具以上5種病變,它們並不同時存在,其中乳頭狀瘤病,腺管型腺病和囊腫是主要病變,各種病變的出現率與組織取材的部位,取材量的多少有關,如果切片中能見到5種病變中的3種,或3種主要病變的2種,即可診斷.

在5種病變中囊腫性乳管上皮增生,乳頭狀瘤病,腺管型腺病所致的不典型增生,易導致癌變.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症状

1.腫塊

乳腺內腫塊常為主要癥狀,可發生一側乳腺,也可發生於兩側乳腺,但以左側乳腺較為顯著,腫塊可單發,也可為多個,其形狀不一,可為單一結節,亦可為多個結節狀,單一結節常呈球形,邊界不甚清楚,可自由推動,有囊性感;多個結節常累及雙乳或全乳,結節大小不等,囊腫活動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韌性,其中較大的囊腫位於近表面時常可觸及囊性感;尚有呈條索狀沿乳管分佈,結節或條索狀直徑多在0.5~3cm.

根據腫塊分佈的范圍可分為彌漫型,即腫塊分佈於整個乳腺內;或混合型,即幾種不同形態的腫塊,如片狀,結節狀,條索狀,顆粒狀散在於全乳.

2.乳痛

本病乳痛多不明顯,且與月經周期的關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種表現的疼痛,如隱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有的患者在愁悶,憂傷,心情不暢,以及勞累,天氣不好時,腫塊變大,變硬,疼痛加重,月經來潮後或情緒好轉後腫塊變軟,變小,臨床經驗提示有此變化者多為良性,若腫塊增大迅速且質地堅硬者,提示惡變可能.

3.乳頭溢液

約5%~15%的患者可有乳頭溢液,多為自發性乳頭排液,常為草黃色漿液,棕色漿液,漿液血性或血性溢液,如果溢液為漿液血性或血性時往往標志著有乳管內乳頭狀瘤.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检查

1.腫物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乳腺囊性增生病腫物多呈兩側性,多腫塊性,各腫塊病變的進展情況不一,采取多點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常能全面反映各腫塊的病變情況或性質,特別疑為癌的病例,能提供早期診斷意見,有時最後確診還應取決於病理活檢.

2.乳頭溢液細胞學檢查少數病人有乳頭溢液,肉眼所見多為漿液性,漿液血性,血性,塗片鏡檢可見導管上皮,泡沫細胞,紅細胞,少許炎癥細胞及脂肪,蛋白質等無形物.

3.鉬靶X線攝影鉬靶X線片上顯示病變部位呈現棉花團或毛玻璃狀,邊緣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見條索狀結締組織穿越其間,伴有囊性時,可見不規則增強陰影中有圓形透亮陰影,乳腺囊性增生病腫塊,需和乳腺癌的腫塊鑒別,前者無血運增加,皮膚增厚和毛刺等惡性征象;若有鈣化也多散在,不像乳腺癌那樣密集.

4.B超檢查近年來,B超診斷技術發展很快,診斷率不斷提高,對本病檢查時常顯示增生部位呈不均勻低回聲區和無腫塊的回聲囊腫區.

5.近紅外線乳腺掃描檢查本病在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屏幕上顯示為散在點,片狀灰影,或條索狀,雲霧狀灰影,血管增多,增粗,呈網狀,樹枝狀等改變基礎上,常見蜂窩狀不均勻透光區.

6.磁共振成像檢查(MRI)典型的MRI表現為乳腺導管擴張,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楚,擴張導管的信號強度在Tl加權像上低於正常腺體組織;病變局限於某一區,也可彌漫分佈於整個區域或在整個乳腺,本病的MRI像特點通常為對稱性改變.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预防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變,在診斷和治療後應給予嚴密的監測: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檢查;每年1次的乳腺X線攝影;每4~6個月1次的臨床乳房檢查等,對每1個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隨訪監測計劃,在臨床實踐中,努力探索更有價值的診治技術,提高對癌前疾病惡性傾向的預測,以利早期發現乳腺癌.

1、定期體檢:

由於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變,在診斷和治療後應給予嚴密的監測: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檢查;每年1次的乳腺X線攝影;每4~6個月1次的臨床乳房檢查等.對每1個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隨訪監測計劃.在臨床實踐中,努力探索更有價值的診治技術,提高對癌前疾病惡性傾向的預測,以利早期發現乳腺癌.

2、註意個人衛生:

特別是經期和產褥期乳房的衛生.不穿過緊的胸圍,經常清潔乳頭,防止感染.

3、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註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治疗

治療前:應該對該病癥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瞭解等.

1、皮膚準備:

應剃毛,尤其是腋毛,若同時做卵巢切除,應剃去陰毛.剃毛後用肥皂水擦洗幹凈,用幹凈紗佈包蓋.

有乳頭凹陷或潰瘍者,應在手術前每天換藥,使局部創面得到控制或好轉,乳頭凹陷者應用松節油擦凈為宜.

2、胃腸道準備

術前一天應少進食或隻用半流食,手術日清晨避免進餐和飲水;術前應囑咐病人練習在床上大小便;對使用全麻手術者,安置導管並保留在手術後.

3、藥物應用

可用鎮靜藥和止痛藥(如苯巴比妥鈉、安定註射液),手術前幾天睡前和手術當天清晨用.

手術當天可用鹽酸哌替啶註射液(杜冷丁)或鹽酸嗎啡註射液,主要起到鎮靜作用.硫酸阿托品註射液(阿托品)或鹽酸消旋山莨菪堿註射液(6542)亦可在手術當天用,可減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控制高血壓.

同時要做抗生素的敏感實驗,以備術後選用抗生素.

乳腺囊性增生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非藥物治療:

囊性增生病絕大部份可以用非手術治療,如用乳罩托起乳房,用溫水熱敷、按摩乳房等方法可緩解疼痛絕經前期疼痛.

二、藥物治療:

1、適用人群:

中藥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激素治療,通過激素水平的調整,達到治療的目的.

2、常用的藥物:

黃體酮5~10mg/d,月經來潮5~10天服用;丹他唑200~400mg/d,服2~6個月;溴隱亭5mg/d,療程3個月;

以增生腺體檢測雌激素受體陽性者,口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20mg/d,2~3個月.

3、不良反應:

激素療法不宜長期應用,以免造成月經失調等不良反應.

三、手術治療

1、手術目的:

明確診斷,避免乳癌漏診和延誤診斷.

2、適應證:

(1)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後療效不明顯,腫塊增多、增大、質地堅實者;

(2)腫物針吸細胞學檢查見導管上皮細胞增生活躍,並有不典型增生者;

(3)年齡在40歲以上,有乳癌傢族史者,宜選擇手術治療.

3、手術方案:

根據病變范圍大小,腫塊多少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

(1)腫塊切除:

適用於腫塊直徑<3cm者,可行包括部分正常組織在內的腫塊切除.

(2)乳腺區段切除術:

適用於病變僅限於某局部,病理結果示有上皮細胞高度增生、間變,年齡在40歲以上者,可行乳腺區段切除.

(3)皮下乳腺單純切除術:

適用於有高度上皮細胞增生,且傢族中有同類病史,尤其是一級親屬有乳腺癌者,年齡在45歲以上應行乳腺單純切除術.

(4)乳腺根治術:

適用於35歲以下的不同類型的中等硬度的孤立腫塊,長期治療時好時壞,應行多點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陽性者應行乳腺根治術.陰性者可行腫塊切除送病理,根據病理結果追加手術范圍.

乳腺囊性增生病中醫治療方法

一、中藥治療:

1、適應人群:

疼痛明顯,增生彌漫者,可服中藥治療.

2、治療原則: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化結.

3、藥名:

乳癖消片、乳結消顆粒、乳康片等.

二、驗方:(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痰濕型

(1)表現:

患者形體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膚油垢較多,體味明顯,或白帶多且略偏黃,大便粘稠而不暢順,或常咯痰,舌質紅,舌苔略黃厚,月經來潮時乳房隱隱作痛.

(2)治療原則:

化痰濕、散乳結為主.

(3)藥方:

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陳皮12克,浙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黃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棗5枚,鬱金15克.

(4)用法:

上藥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溫服.

2、肝鬱型

(1)表現:

月經將來潮時,乳房脹痛,增生小葉疼痛尤明顯,怒時則乳房脹痛更甚,平素易鬱怒,舌質偏晦暗,或睡眠欠佳.

(2)治療原則:

解鬱散結為主.

(3)藥方:

八月紮12克,合歡皮15克,鬱金20克,海藻18克,生麥芽32克,赤芍10克,當歸6克,柴胡10克,枳殼12克,莪術8克,青皮5克,橘核30克(或黃皮果核、柚子核均可),甘草7克.

(4)用法:

煎、服法同上.

3、血虛型

(1)表現:

面色蒼白無光澤或萎黃,體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經色淡紅,行經時乳腺增生區隱隱作痛,脈搏細而無力.

(2)治療原則:

補血散結為主.

(3)藥方:

當歸身12克,川芎10克,丹參15克,鹿角霜18克,黃皮果核30克(或橘核、柚子核均可),黃芪15克,昆佈20克(洗去鹽分),甘草6克,蜜棗3枚.

(4)用法:

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劑,連續服15劑為1療程,服後如見腫塊縮小,可繼續服2~3個療程.

4、腎虛型

(1)表現:

癥見腰膝酸軟,下肢乏力,或耳鳴、夜多小便、性欲減退、健忘,或白帶清稀,月經來潮時,乳房隱隱作痛,舌質淡,脈搏沉細(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

(2)治療原則:

補腎散結為主.

(3)藥方:

巴戟12克,仙靈脾10克,肉蓯蓉15克,鹿角霜18克,淮山20克,海藻15克(洗去鹽分),淮山12克,橘核20克(或黃皮核、柚子核均可),甘草5克,蜜棗3枚.如腫塊較硬加莪術10克,三棱1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蛤殼30克(生煎).

(4)用法:

煎服法同上.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饮食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1、好心情:心情好,卵巢的正常排卵就不會被壞情緒阻撓,孕激素分泌就不會減少,乳腺就不會因受到雌激素的單方面刺激而出現增生,已增生的乳腺也會在孕激素的照料下逐漸復原.

2、妊娠,哺乳:妊娠,哺乳是打擊乳腺增生的好方法,孕激素分泌充足,能有效保護,修復乳腺;而哺乳能使乳腺充分發育,並在斷奶後良好退化,不易出現增生.

3、調理月經:臨床發現月經周期紊亂的女性比其他人更易乳腺增生,通過調理內分泌調理月經,同時也能預防和治療乳腺增生.

4、低脂高纖飲食:遵循“低脂高纖"飲食原則,多吃全麥食品,豆類和蔬菜,增加人體代謝途徑,減少乳腺受到的不良刺激.還有,控制動物蛋白攝入,以免雌激素過多,造成乳腺增生.

5、睡覺規律規律:睡眠不僅有利於平衡內分泌,更給體內各種激素提供瞭均衡發揮健康功效的良好環境.團結的力量大,各種激素協同合作自然能打敗乳腺增生.

6、和諧性生活:和諧的性生活首先能調節內分泌,刺激孕激素分泌,增加對乳腺的保護力度和修復力度.當然,性愛也會刺激雌激素分泌,不過在孕激素的監督下,雌激素隻能乖乖豐胸,沒有機會使乳腺增生.另外,性高潮刺激還能加速血液循環,避免乳房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增生.

7、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人體如果缺乏B族維生素,維生素C或鈣,鎂等礦物質,前列腺素E的合成就會受到影響,乳腺就會在其它激素的過度刺激下出現或加重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 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并发症

發生惡性病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毛囊周圍纖維瘤 腦動脈硬化癥 腦動脈硬化 腦絡痹 先天性肺囊腫 Q33.001 肺囊腫 裂頭絳蟲病 B70.051 神經官能癥 神經癥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 無神經節細胞癥 先天性巨腸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