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百科

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指近端腸段及其腸系膜套入遠端腸腔,導致腸梗阻的一種嬰幼兒常見急腹癥,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占嬰兒腸梗阻的首位.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病因

1.急性腸套疊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飲食改變(24%):

生後4~10個月,為添加輔食及增加乳量的時期,也是腸套疊發病高峰期.由於嬰兒腸道不能立即適應所改變食物的刺激,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腸套疊.

回盲部解剖因素(20%):

嬰兒期回盲部遊動性大,回盲瓣過度肥厚,小腸系膜相對較長,嬰兒90%回腸瓣呈唇樣凸入盲腸,長達1厘米以上,加上該區淋巴組織豐富,受炎癥或食物刺激後易引起充血、水腫、肥厚,腸蠕動易將回盲瓣向前推移,並牽拉腸管形成套疊.

病毒感染(20%):

系列研究報道急性腸套疊與腸道內腺病毒、輪狀病毒感染有關.

腸痙攣及自主神經失調(15%):

由於各種食物、炎癥、腹瀉、細菌毒素等刺激腸道產生痙攣,使腸蠕動功能節律紊亂或逆蠕動而引起腸套疊.

遺傳因素(10%):

有些腸套疊患者有傢族發病史.

先天性腸管畸形和其他器質性疾病(5%):

如梅克爾憩室、先天性腸重復畸形等都會成為急性腸套疊的誘因.

2.慢性復發性腸套疊

多見於年長兒及成人,其發生原因常與腸道存在氣質型病變而引起的繼發性套疊,腸管器質病變常見有腸息肉、憩室、重復畸形、紫癜血腫、腫瘤及結核等.

發病機制

腸套疊一般是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遠端套入近端(稱逆行性腸套疊)較罕見,絕大多數是單發性腸套疊,偶見多發性腸套疊同時發生者.

腸套疊的外管部分稱為鞘部,進到裡面的部分稱為套入部,共3層腸壁,有時整個腸套疊部分再套入遠端腸管內則成為復套共5層腸壁.

套入部進入鞘部後,受蠕動的推動向遠端逐漸深入,同時其所附腸系膜也被牽入,結果不僅腸腔發生梗阻,而且腸系膜血管受壓,套入部腸管可發生水腫淤血絞窄而壞死,尤其是頸部被勒緊,由於鞘部腸管持續痙攣緊縮而壓迫套入部,頸部最早發生血循環障礙,初期靜脈受阻,組織淤血水腫,套入部腸壁靜脈怒張破裂出血,與腸黏液混合成果醬樣,腸壁水腫繼續加重,動脈受壓,套入部供血停止而發生壞死,而鞘部腸壁則因高度擴張與長期痙攣可發生局灶性灰白色動脈性缺血壞死,此灰白色壞死灶腸壁薄弱,極易穿破,比套入部紫紅色淤血壞死更有穿孔的危險,此種動脈性壞死多在梗阻遠端,穿孔後對腹腔污染不嚴重,也不發生氣腹,因而不易發現.

常見原發性腸套疊按其發生部位分為4型:①回結型:占85%,②小腸型:6%~10%,③結腸型:占2%~5%,④回回結型:占10%~15%,少數病例以回盲部為起點,多數是以回腸末端距回盲部幾厘米到十餘厘米處為起點套入結腸.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症状

小兒腸套疊的癥狀:

便血腹部腫塊腹痛排便障礙排氣障礙嗜睡脫水小兒哭鬧不安休克

多見於肥胖健壯的2歲以內嬰幼兒,為突然發病,腸套疊可致腹部絞痛,表現為原先安靜的患兒突然出現明顯煩躁不適,可有全身強直,雙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癥狀突發突止;無法表達的小嬰兒則出現陣發性哭吵,發作間隙表現正常或安靜入睡,隨著病情進展,腹痛間歇可出現淡漠,嗜睡,常見嘔吐,開始為不消化食物,繼而吐膽汁樣物,嘔吐後可有全身扭動,屏氣表現,腸套疊初期,結腸蠕動增加,腸腔內壓升高,患兒排出少量正常糞便,後期糞便中出現血跡,隨之因腸缺血壞死而排暗紅色血塊或果醬樣大便.

體格檢查:早期生命體征平穩,腹痛發作時,可聽到亢進的腸鳴音,發作間歇期觸診可有右下腹平坦空虛感,這是由於盲腸和回盲部套入橫結腸至右上腹所致;此外還可觸及部位不固定的包塊,因一側腸系膜及血管牽拉,腫塊通常呈弧形,肛指檢查可能發現血跡或帶血的黏液,癥狀持續時間越長,出血量越大.

梗阻時間過長的患兒可能出現脫水及菌血癥,導致心動過速和發熱,偶見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小腸套疊比較少見,多見於兒童,有時也可見於嬰幼兒,極少數腹部手術後,腸功能紊亂恢復期可發生小腸套疊,主要表現為完全性機械性小腸梗阻,即腹痛,嘔吐,不排氣亦不排便,多無血便,腹部腫物不易觸到,在鎮靜或麻醉下偶可摸到腫物,位於臍周呈臘腸樣或海螺狀.

慢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兒童,病期較長,多在10~15天,主要表現為腹部腫物,偶有部分性腸梗阻癥狀,除腹痛外偶有嘔吐,很少有血便,癥狀較緩和,多為回結型腸套疊,多繼發於腸管器質性病變,如腫瘤,息肉,梅克爾憩室,闌尾內翻,蛔蟲癥等,腹軟不脹,於右上腹觸及有彈性的腫物,比較固定.

復發性腸套疊中,原發性腸套疊手術後復發率2%~3%,非手術治療灌腸復位者復發率稍高,多為黏膜下淋巴結腫大及盲腸部不固定所致,繼發性腸套疊復發率20%,腸管病變如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為其誘發因素,可多次復發,復發後的臨床癥狀與第一次相同.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检查

小兒腸套疊檢查項目:

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血常規腹部平片

血液檢查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細胞增高,也可正常;重癥休克,脫水者可有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等,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半數以上病例,腹部平片有可疑表現,如腹部包塊影,氣體及糞塊分佈異常,結腸充氣減少,出現腸梗阻時的液氣平面,但以上均為非特異性表現,診斷不能確定時,可作鋇或氣灌腸檢查,在X線透視下,可見鋇柱或氣體在結腸的套入部受阻,出現杯狀影.

晚期病例如小兒已有嚴重中毒脫水,高熱或休克,腹脹並有腹膜刺激癥狀時,隻宜作低壓定量鋇或氣灌腸檢查,註意結腸是否空癟,特別是乙狀結腸,如小腸有多數張力性氣液面而結腸空癟時,即可按絞窄性腸梗阻診斷而進行開腹探查.

懷疑患兒腸套疊,可行B超檢查協助診斷,1977年有作者首次報道瞭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其後又有許多文章作瞭描述,主要有“靶環征"與“偽腎影",“靶環征"表現為B超的橫斷面上兩個低回聲區中間有一高回聲區;“偽腎影"表現為縱切面上低回聲區和高回聲區重疊,提示存在腸壁水腫,腸套疊復位後,B超圖像可見較小的“面包圈"樣環狀回聲,這是由於回腸末端和回盲瓣水腫所致,超聲檢查沒有電離輻射,診斷較精確,但主要用於那些臨床表現不甚典型的腸套患兒,若患兒有典型的疼痛發作,排果醬樣大便,應直接采用空氣或液體灌腸復位.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预防

合理喂養

1、添加輔食必須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添加一種新食品必須等前一種食品適應後再添加另一種,一般需要5-7天的適應期,不能同時添加幾種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應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如喂食蛋黃可先試喂1/4個,3-5天適應後增至1/2個,1-2周後增至1個.

3、食物應從稀到稠,如先喂米湯後給米糊、米粥.從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體流食,進而到固體食物,如從稀飯、稠粥到軟飯.

4、食物性質從細到粗,先菜汁、細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爛的蔬菜.

5、炎熱的夏季或嬰兒身體不適時不宜添加新的輔食,此時的嬰兒食欲下降,適應能力較差,要根據嬰兒的具體情況添加輔食.

隻要父母能夠合理喂養你的小寶寶,仔細觀察寶寶的一切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就可大大降低腸套疊的發病率或得到及時的治療.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治疗

(一)治療

隨著醫學的發展,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腸套疊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且少見重癥患兒.

陣發性哭鬧、排果醬樣大便和腹部觸及包塊的患兒要高度懷疑腸套疊的可能.若全身情況良好,可即刻行空氣或液體(鋇劑)灌腸.空氣或液體(鋇劑)灌腸既是診斷也是復位方法.

腹膜炎、腸穿孔、敗血癥、可疑腸壞死等均是灌腸禁忌證.癥狀持續時間越長,灌腸復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險性就越大.

較之鋇劑灌腸,空氣灌腸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簡單、並發癥更少、射線照射時間更短等優點.因能夠準確獲知灌腸壓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別是一旦穿孔,鋇劑灌腸危害嚴重.目前國內已普遍采用空氣灌腸復位法,復位成功率為75%~94%.若首次復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試灌.

復位成功後,一般需口服炭片,觀察其排出情況,並告之傢長,無論是灌腸還是手術,復位成功後均有復發可能.

腸穿孔是空氣灌腸最危險的並發癥.一旦發生,應立即在劍突與臍連線中點處插入一粗針頭,減張排氣,並行急診手術.

少數腸套疊有自發復位的可能.

手術治療:如果患兒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癥狀,或灌腸復位失敗,需行剖腹探查.術前應予胃腸減壓、靜脈輸液和預防性抗生素應用等.術中須探查是否存在誘發腸套的器質性病變.腸套疊復發率為2%~20%,其中約1/3發生於首次發病當天,大多數則在6個月內復發.復發者往往沒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復發多次.手術復位或行腸切除者較少復發.與首次發病者比較,無手術治療史的復發腸套疊,灌腸復位成功率幾乎完全相同甚至略高.復發病人通常就診較早,癥狀較輕,僅表現為不適和煩躁.需要註意的是,復發腸套疊應考慮存在腸道病變可能.胸腹部手術術後均有繼發腸套疊可能.患兒術後出現腸梗阻表現時,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絞窄性腸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術前明確腸套疊診斷.大多術後腸套疊發生於術後1個月內,平均10天左右.造影檢查有助於診斷,可表現為小腸梗阻.術後腸套疊多為回回型,需手術復位,但無需腸切除.

(二)預後

嬰幼兒原發性回結型腸套疊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應用灌腸復位均可治愈.如病程超過1~2天尤其是已有嚴重脫水、中毒或休克等癥狀,多需手術復位或腸切除,其病死率顯著提高,達2%~5%.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饮食

和正常小兒喂養一樣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單一到多種、習慣以後再增添"的原則,特別要註意保持大便習慣及性狀良好,如出現便秘、腹瀉、腹痛、腹脹、嘔吐應及時就醫.

小兒腸套疊 兒童腸套疊并发症

可並發脫水,甚至休克,腹膜炎征象,兒童可並發於腫瘤,息肉,梅克爾憩室,蛔蟲癥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先天性眼瞼缺損 血管性癡呆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皮膚囊腫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