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百科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是咽、喉、鼻等處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癥狀如發熱、乏力、惡心嘔吐、頭痛等,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神經癱瘓.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病因

發病原因(60%):

白喉桿菌具明顯的多形性,呈桿狀或稍彎曲,一端或兩端稍肥大,兩端常見異染顆粒.按細菌的形態及生化特性、菌落及毒力的不同,可分為重型中間型和輕型,其出現的頻率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均各異.白喉桿菌侵襲力較弱,但能產生強烈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

閱讀》咽白喉預防咽白喉飲食咽白喉治療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症状

早期心肌呈水腫,濁腫及脂肪變性,繼而有多發性,灶性壞死,細胞浸潤及肌纖維斷裂,心傳導束亦可有病變,末梢神經呈中毒性神經炎,神經髓鞘呈脂肪變性,神經軸隨後斷裂,以眼,腭,咽,喉及心臟等神經的損害為最常見,腎有濁腫,腎小管上皮脫落,肝有脂肪浸潤和肝細胞壞死,腎小腺充血,濁腫,偶可見小出血點.

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其發生率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較多見於幼兒.

(一)咽白喉

1.輕型

發熱和全身癥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癥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註意.

2.一般型

逐漸起病,有乏力,胃納差,惡心,嘔吐,頭痛,輕至中等度發熱和咽痛,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圍仍不超出扁桃體,有時假膜帶黃色,若混有血液,則呈暗黑色,假膜開始較薄,邊緣較整齊,不易剝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並在24小時內又形成新的假膜.

3.嚴重型

扁桃體和咽部水腫,充血明顯,假膜在12~24小時內蔓延成大片,除扁桃體外,並波及腭弓,上腭,懸雍垂,咽後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頸淋巴結腫大,甚至可出現淋巴結周圍炎,頸部腫大如“牛頸",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顯著,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有高熱或體溫不升,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嘔吐,脈細速,血壓下降,或有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癥狀.

(二)喉及氣管支氣管白喉

大多由咽白喉擴散至喉部所致,亦可為原發性,多見於1~5歲小兒,起病較緩,伴發熱,咳嗽呈“空空"聲,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同時由於喉部有假膜,水腫和痙攣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癥狀,吸氣時可有蟬鳴音,嚴重者吸氣時可見“三凹征",患者呈現驚惶不安和紫紺,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紅腫和假膜,假膜有時可伸展至氣管和支氣管,嚴重者細支氣管內亦有假膜形成.

(三)鼻白喉

少見,指前鼻部白喉而言,後鼻部白喉乃咽白喉的一部分,鼻白喉可單獨存在,或與喉白喉,咽白喉同時存在,多見於嬰幼兒,原發於鼻部者較多,病變范圍小,全身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漿液血性鼻涕,以後轉為厚膿涕,有時可拌鼻衄,常為單側性,鼻孔周圍皮膚發紅,糜爛及結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見白色假膜,未經治療者常遷延不愈.

(四)皮膚或傷口白喉(cutaneousofwounddiphtheria)

不多見,系由皮膚或粘膜直接或間接感染而得,本型癥狀雖不重,但病程遷延,且易於傳播白喉.

(五)其他

外陰,臍,食管,中耳,眼結膜等處偶爾可發生白喉,局部有炎癥和假膜,常伴繼發感染,全身癥狀輕,國內曾有報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個月,此種病例雖不多,但在疾病傳播上有其重要性.

白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癥狀,患者大多未接受過白喉預防接種,有與白喉病人接觸史,臨床表現有假膜,且不易和粘膜下組織分離,鼻,咽有假膜者可作塗片,如發現有狀似白喉桿菌者可初步擬診為白喉;若培養找到白喉桿菌,則診斷基本上可以肯定,如培養陽性而臨床診斷有懷疑時,應作細菌毒力試驗,以助鑒別,早期治療極為重要,凡臨床癥狀提示白喉可能性大者,可不必等待培養結果而即開始抗毒素治療,培養陰性者不能完全除外白喉.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咽白喉 A36.055 检查

1.血象:白細胞增多,一般為(10~2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重者可出現中毒顆粒.

2.細菌學檢查:在假膜與黏膜交界處塗抹,進行塗片檢查和培養(呂氏培養基),常可找到革蘭陽性桿菌或白喉桿菌.必要時可作白喉桿菌毒力試驗.試驗方法較多,可用豚鼠皮內註射法:取豚鼠兩隻,其中一隻於試驗前註射250U抗毒素,然後兩隻豚鼠均皮內註射0.1ml待測菌液(培養於呂氏培養基18~24h後用5ml肉湯洗下來的菌液),24~72h後,如未註射抗毒素之動物註射部位發生紅腫與壞死,而註射者無變化,則證明試驗菌種有毒力.

3.血清學檢查:采用熒光抗體法,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測白喉桿菌,可早期診斷.

4.亞碲酸鉀快速診斷法.

5.其他檢查:心電圖有助於發現中毒性心肌炎,尿素氮、肌酸酐、肝功能在肝、腎損傷時,出現變化.

6.中毒性心肌炎心電圖示P-R間期延長ST-T波改變.

咽白喉 A36.055 预防

1、3~5月齡嬰兒,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聯疫苗一針,共3針為初免,1歲半至2歲時再加強1針,7歲和15歲時各接種精制白喉,破傷風二聯類毒素一次,以加強對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護大兒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時成人也應加強免疫.

2、白喉患者應及時隔離和積極治療,隔離至全身和局部癥狀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養連續二次陰性為止,解除隔離不宜早於治療後7天,病人的分泌物和用具須嚴格消毒,呼吸道的分泌物用雙倍量的5%煤酚皂(來蘇)或石炭酸處理1小時,污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15分鐘,不能煮沸者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時,病人離開後室內應以上述消毒液噴霧消毒,然後打掃.

3、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白喉桿菌毒素試驗,成年人密切接觸者也應作這些檢查.

咽白喉 A36.055 治疗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應以預防為先.

1.控制傳染源.若有發現已感染該病的病患,應及時隔離至全身和局部癥狀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養連續二次陰性為止.病人的呼吸道的分泌物用雙倍量的5%煤酚皂(來蘇)或石炭酸處理一小時,污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15分鐘,或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時.

2.註意個人衛生:外出完需勤洗手、洗凈衣物.

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患者應註意休息避免勞累.臥床一般不少於3周,假膜廣泛者延長至4~6周.要註意口腔和鼻部衛生.

2.抗生素治療: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桿菌生長從而阻止毒素的產生.常選用青黴素,約需7~10天,用至癥狀消失和白喉桿菌培養陰轉為止.對青黴素過敏者或應用青黴素1周後培養仍是陽性者,可改用紅黴素,劑量為40mg/(kg?d),分四次口服或靜脈給藥,療程同上.羥氨芐青黴素、利福平等也可能有效.

3.抗毒素治療:抗毒素可以中和遊離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結合的毒素.在病程初3日應用者效果較好,以後療效即顯著降低,故應盡量早用.劑量決定於假膜的范圍、部位及治療的早晚.咽白喉假膜局限在扁桃體者給2萬~4萬u;假膜范圍廣泛,中毒癥狀重者給4萬~10萬u;喉白喉和鼻白喉患者給1萬~3萬u.發病3日後方治療者劑量加倍.抗毒素可以肌註或稀釋後靜滴,一次給完.24小時後病變繼續擴大者可再以同量肌肉註射一次,註射抗毒素前應詢問過敏史,並作皮膚過敏試驗,試驗陰性者方可應用,陽性者按脫敏法給予.

4.心肌炎的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煩躁者給以鎮靜劑.可用強的松20~40mg/天,分四次口服,癥狀好轉後逐漸減量.嚴重病人可用三磷酸腺苷(ATP)20mg,輔酶A50u,溶於5%~10%葡萄糖溶液50~100ml中作靜滴.

5.神經麻痹的治療:吞咽困難者用鼻飼.

6.喉梗阻的治療:對輕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隨時準備作氣管切開.呼吸困難較重,出現三凹癥時,應即進行氣管切開,並在切開處鉗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

7.白喉帶菌者的處理:先作白喉桿菌毒力試驗,陽性者隔離,並用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劑量同前,不必用抗毒素.培養連續3次陰性後解除隔離,對頑固帶菌者可考慮扁桃體摘除.白喉恢復期帶菌者如需作扁桃體摘除,必須在痊愈後3個月,心臟完全正常時進行.

8.懷疑帶菌者需做以下檢查:

A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應隔離觀察,並用青黴素治療,一旦出現癥狀即用抗毒素;

B培養陽性、毒素試驗均陽性者作為白喉病例處理;

C培養和毒素試驗均陰性者可解除留察;

D培養陰性、毒素試驗陽性者,應即給予預防接種.

咽白喉 A36.055 饮食

白喉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餘甘子(油甘子)飲:油甘子、玄參、甘草等,每日約10克,開水泡,代茶飲.

青果蘿卜飲:青果3~5個劈開,鮮蘿卜(紅皮、白皮均可)半至1個切開,煮水代茶飲,連服數天.

蘆根蘿卜飲:蘆根30克,鮮蘿卜120克,蔥白7個,青橄欖7個,煮湯代茶,預防白喉.

馬蘭頭飲:馬蘭頭、金銀茶、甘草適量,煎汁代茶飲.

玉米麥冬飲:玉竹、麥冬、百合、石斛各15克,煎水連服1周.

用於白喉初愈,預防心肌炎及末梢神經麻痹.

適宜飲食

1.流行季節可飲蘿卜汁、青果汁、鮮蘆根湯等,有預防作用.

2.發病期間,可細嚼醬茄子咽汁,飲絲瓜汁,化飲柿霜(3克)汁,均有治療作用.

飲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性和不易消化、下咽的生硬的油炸食品.

咽白喉 A36.055 并发症

白喉毒素雖然可以累及全身細胞,但心臟,神經系統和腎臟最為顯著,嚴重型白喉可並發心肌炎或周圍神經麻痹,偶爾也可發生中毒性腎炎.

(一)心血管系統

1.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為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如同時發生心肌損害,可使循環衰竭癥狀加重.

2.心肌炎一般出現於病程第2周,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心臟擴大,心音低弱,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肝臟腫大等,心電圖常示低電壓,ST段和T波變化,束支及房室傳導阻滯或其他心律紊亂,病人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必須密切觀察,及時治療.

有人把白喉心肌炎分為早期(第3~5天)和晚期(第5~14天)兩種類型,早期系由於嚴重的毒血癥所引起,可於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突然死亡;晚期系由心肌病變繼而影響周圍循環所致,患者每有極度蒼白後出現紫紺,腹痛,多見脈搏細弱,脈率減慢,第一心音不清楚甚至消失,心律可完全不規則,血壓下降等表現.

(二)周圍神經麻痹

表現為弛張性癱瘓,多發生在病程的3~4周,以軟腭癱瘓最常見,語言呈輕微鼻音,吞咽流質時從鼻孔嗆出,懸雍垂反射消失,其次為眼肌癱瘓,出現斜視,眼瞼下垂,瞳孔擴大等,亦可發生面神經癱瘓,表現為口角歪斜,四肢的隨意肌雖亦可發生癱瘓,但很少見,腦脊液一般無異常發現.

(三)中毒性腎病

很少見,主要表現為尿量減少,尿中有白細胞和管型,一般無血尿.

白喉可繼發細菌感染如頸淋巴結炎,淋巴結周圍炎,中耳炎,肺炎等,偶有扁桃體周圍膿腫發生,需在給予足量抗毒素後才能切開引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發育遲緩 R62.853 發育延遲 發育滯後 腎盂積水 門靜脈高壓癥 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 鼠疫 聖西巴斯提恩氏病 聖西巴斯提恩病 聖羅克氏病 黑死病 鼠瘟 肺鼠疫 陰囊炎性癌 陰囊濕疹樣癌 陰囊Paget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