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猴病
綠猴病百科
綠猴病(greenmonkeydisease)又稱非洲出血熱(Africahemorrhagicfever)、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1967年,法蘭克福和貝爾格萊德實驗室工作人員出現瞭該病的癥狀,都曾經使用的來自烏幹達的非洲長尾綠猴成瞭重大嫌疑.我國尚無本病發生和流行的病例或血清學證據,鑒於其對人類和養猴業的危害性,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綠猴病
綠猴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由Marburg病毒引起,為一種圓柱形棒狀病毒,是通過與猴密切接觸而傳染於人,首次發生於歐洲,與來自烏幹達的非洲綠猴接觸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因而得名,本病是一種急性皮膚致敏性的出血性疾病.
(二)發病機制
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傳染給人,本病是一種急性皮膚致敏性的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還不太清楚.
綠猴病
綠猴病症状
潛伏期3~9天,突然發病,初起有發熱不適,劇烈頭痛,結膜炎,嘔吐,腹瀉,肌痛等全身癥狀,全身淋巴結腫大,嚴重可累及肝,心,胰,腎,造血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急性發熱常持續2周,約1/3的病人常在第8~17天,因心肌炎,腎功能衰竭,驚厥,昏迷而死亡,發病5~7天,在臀部,軀幹,四肢出現散在的毛囊性紅色丘疹,1天後斑丘疹相融合,嚴重呈出血性彌漫性紅斑,皮疹常在2周後消退,脫屑,掌蹠,四肢末端脫屑較重,頰黏膜可出現小紅點,軟腭出現水皰,扁桃體腫大,部分病人可發生DIC.
綠猴病
綠猴病检查
一、檢查
1、血象: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凝血酶時間延長.
1、病毒檢測:
鏡檢:取病人的咽分泌液、血、尿,電鏡下可觀察到病毒粒子.
病毒分離:可取上述病料接種Vero細胞,3天後采用免疫熒光技術即可檢出細胞內的病毒抗原.
動物接種:將上述病料接種豚鼠、乳鼠或猴,動物發病後,可采用電鏡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查血液或組織器官中的病毒抗原.
3、血清診斷方法包括間接免疫熒光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放射免疫測定技術等.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可測定IgG和IgM兩類抗體.IgM抗體在發病後7天即可出現,並很快達到高峰,可用於疾病的早期診斷;而IgG抗體在感染後30天達到高峰,並持續較長時間.
4、尿常規檢查可出現蛋白尿.
綠猴病预防
1.對來自疫區的旅客要進行身體健康的詢問,對有高燒、惡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疼痛等癥狀的病人應限制入境.禁止進口來自疫區的猴類動物,對其他動物也應實行檢疫.
2.一旦發現病例應立即報告,嚴密隔離,對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觀察和隔離.對接觸者和傳染源的調查,找出在患者起病後3周內與其有密切接觸的所有人,並對其進行密切監測.
3.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時要采取呼吸防護,病人的排泄物、痰、血和病人接觸過的所有物品,高壓消毒、焚化或煮沸消毒.實驗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險性,進行相關實驗的試驗室應達到P4級標準.飼養和解剖可疑猴時,也要同樣采取嚴密的預防措施.
綠猴病治疗
(一)治療
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對其主要依靠早期發現、早期隔離、對癥治療以及積極的支持治療.
支持治療應臥床休息,嚴格施行消毒措施,以避免傳播.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對癥和並發癥治療
包括退熱、鎮靜、氧療、止血、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等.有明顯出血者應輸新鮮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數明顯減少者,應輸血小板;對合並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藥物治療.心功能不全者應用強心藥物;腎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限制入液量,應用利尿劑,保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必要時采取透析療法;肝功能受損者可給予保肝治療.重癥病人可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抗病毒治療
在病程的前6天內使用效果最好,例如利巴韋林靜脈給藥,首劑30mg/kg,以後按每6小時15mg/kg用藥4天,再按每8小時8mg/kg繼續用藥6天.
(二)預後
急性發熱常持續2周,約1/3的病人常在第8~17天,因心肌炎、腎功能衰竭、驚厥、昏迷而死亡.
綠猴病饮食
一、飲食
給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綠猴病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約1/3的病人常在第8~17天,因心肌炎、腎功能衰竭、驚厥、昏迷而死亡.幸存病人恢復期並發癥有睪丸炎、復發性肝炎、橫貫性脊髓炎、骨髓炎、眼炎、腮腺炎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