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 K81.004
急性膽囊炎 K81.004 百科
急性膽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由於膽囊管阻塞和細菌侵襲而引起的膽囊炎癥;其典型臨床特征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伴有明顯的觸痛和腹肌強直.約95%的病人合並有膽囊結石,稱為結石性膽囊炎;5%的病人未合並膽囊結石,稱為非結石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 K81.004
急性膽囊炎 K81.004 病因
一、發病原因
膽囊系一盲囊,通過彎曲、細長的膽囊管與膽管相通.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各種因素造成膽囊管梗阻、膽汁滯留和隨之而來的細菌感染或化學性膽囊炎.少數病例未見有明顯的膽囊內膽汁滯留現象,細菌感染似為引起急性膽囊炎的惟一原因.
1.膽汁滯留這是引起急性膽囊炎的一個先驅的、基本的因素,其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
(1)機械性梗阻:一般認為急性膽囊炎患者90%以上有結石嵌頓於膽囊頸或膽囊管,導致膽汁滯留;有作者認為,即使手術或屍檢時膽囊內無結石發現,也不能證明在病變早期無結石存在,而可能結石已被排至膽總管.除結石外,膽囊管與膽總管連接部亦可因角度較小,膽囊管本身過於曲折、畸形,或異常血管、周圍炎癥粘連、蛔蟲鉆入,以及腫大淋巴結壓迫等造成梗阻和膽汁滯留.功能性障礙研究證實,膽道肌肉、神經功能紊亂,膽囊的正常排空活動受阻,可造成一時性的膽汁滯留.當腹內臟器有病變時,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闌尾炎或腎周圍炎等,內臟神經受到病理性刺激沖動傳至大腦皮質,引起皮質的功能紊亂,從而反射性地導致膽囊管括約肌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功能紊亂而造成痙攣,致使整個膽道系統膽汁滯留.膽囊內長期膽汁滯留和濃縮,可刺激膽囊黏膜,引起炎性病變,加上細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膽囊炎.
2.細菌感染引起急性膽囊炎的細菌大約70%為大腸埃希桿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桿菌、梭狀芽孢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鏈球菌,還有肺炎球菌等.約50%急性膽囊炎病人膽汁細菌培養陽性.細菌入侵的路徑一般多經膽汁或淋巴管,有時也可以經腸道逆行入膽道或血源性播散.總之,細菌到達膽囊的路徑很多.
3.其他原因臨床上有少數病例既無膽汁滯留亦無細菌感染而為其他的原因.主要見於創傷和胰液反流.創傷包括外科手術、灼傷等可導致急性膽囊炎.在創傷時,由於疼痛、發熱、脫水、情緒緊張等可使膽汁黏稠度增加,排空減慢.此外,當胰、膽管共通管梗阻時,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膽汁激活,與膽汁酸結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轉為溶血卵磷脂,這兩者作用於膽囊壁,產生損害.
二、發病機制
當膽囊管或膽囊頸因結石突然嵌頓或其他原因而梗阻時,由於膽囊是-盲囊,引起膽汁滯留或濃縮,濃縮的膽鹽刺激和損傷膽囊引起急性化學性膽囊炎;同時,膽汁滯留和(或)結石嵌頓可使磷脂酶A從損傷膽囊的黏膜上皮釋放出來,使膽汁中的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從而改變細胞的生物膜結構而導致急性膽囊炎.另有作者發現,在炎癥的膽囊壁內含有高濃度的前列腺素,認為這也是引起急性膽囊炎的一種介質.如果膽囊管梗阻不及時松解,那麼膽囊腔內壓力不斷增高,膽囊壁因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充血水腫引起缺血,缺血的膽囊壁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從而加重急性膽囊炎的進程,終致並發膽囊壞疽或穿孔;對於老年,患有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膽囊的缺血壞死.膽囊缺血、炎癥加重、膽囊底部壞疽,臨床上多見於發病的第2周,若不及時治療,則很快會並發穿孔與腹膜炎.如單純膽囊管梗阻而無膽囊壁的血供障礙和細菌感染,則發展為膽囊積液.
根據炎癥的輕重和病程長短,急性膽囊炎的病理表現可有很大的差別.
1.單純性膽囊炎屬於最輕的一型.其特征是膽囊輕度增大、囊壁充血、黏膜水腫,囊壁稍增厚;肉眼觀察膽汁較黏稠,略顯混濁或無明顯異常,鏡下可見白細胞浸潤,黏膜上皮脫落,但細菌培養常為陰性.
2.化膿性膽囊炎膽囊因膽囊管阻塞明顯增大,呈藍綠色或灰紅色,囊壁充血肥厚極為顯著,漿膜層血管擴張;膽囊表面常有膿性纖維素性沉淀,黏膜膜上可形成潰瘍,整個膽囊內充滿膿液.膽囊壁的炎性滲出可致與毗鄰腹膜粘連和淋巴結腫大.此時,膽汁的細菌培養多為陽性.鏡下可見大量單核細胞浸潤,膽紅素鈣沉淀,膽固醇結晶.
3.壞疽性膽囊炎病情嚴重時,有時膽囊脹大過甚,囊壁血運受阻,引起囊壁的缺血壞疽;膽囊內的結石可嵌頓在膽囊頸部,引起囊壁的壓迫壞死.上述變化最終均可致膽囊穿孔,甚至膽囊與十二指腸之間形成內瘺.鏡下除可有炎細胞浸潤、囊壁水腫、滲血外,還可見到局限性或廣泛性壞死、缺血、甚至穿孔;有時可見小動脈粥樣硬化伴管腔狹窄.
急性膽囊炎 K81.004
急性膽囊炎 K81.004 症状
一、癥狀
臨床表現
1、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絞痛,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伴有惡心、嘔吐.
2、發冷、發熱、納差、腹脹.
3、10%病人可有輕度黃疸.
4、過去曾有類似病史,脂餐飲食易誘發.膽囊結石引起者,夜間發病為一特點.
5、右上腹肌緊張,壓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陽性.30%-50%病人可觸及腫大膽囊有壓痛.
診斷
對有右上腹突發性疼痛,並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發熱、惡心、嘔吐,體檢右上腹壓痛和肌衛,Murphy征陽性,白細胞計數增高,B超示膽囊壁水腫,即可確診為本病.如以往有膽絞痛病史,則診斷更可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臨床表現較輕,或癥狀發生後隨即有所緩解,但實際病情仍在進展時,可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十二指腸引流試驗對急性膽囊炎的診斷幫助不大,反而會促使膽囊收縮而加重腹痛,引起膽石嵌頓.故在病程急性期,十二指腸引流應視為禁忌.
急性膽囊炎 K81.004
急性膽囊炎 K81.004 检查
一、檢查
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約80%患者白細胞計數增高,平均在(10~15)×109/L.其升高的程度和病變嚴重程度及有無並發癥有關.若白細胞總數在20×109/L以上時,應考慮有膽囊壞死或穿孔存在.
2、血清總膽紅素臨床上約10%病人有黃疸,但血清總膽紅素增高者約25%.單純急性膽囊炎病人血清總膽紅素一般不超過34mol/L,若超過85.5mol/L時應考慮有膽總管結石並存;當合並有急性胰腺炎時,血、尿淀粉酶含量亦增高.
3、血清轉氨酶40%左右的病人血清轉氨酶不正常,但多數在400U以下,很少高達急性肝炎時所增高的水平.
影像學檢查
1、B型超聲B超是急性膽囊炎快速簡便的非創傷檢查手段,其主要聲像圖特征為:①膽囊的長徑和寬徑可正常或稍大,由於張力增高常呈橢圓形.②膽囊壁增厚,輪廓模糊;有時多數呈雙環狀,其厚度大於3mm.③膽囊內容物透聲性降低,出現霧狀散在的回聲光點.④膽囊下緣的增強效應減弱或消失.
2、X線檢查近20%的急性膽囊結石可以在X線平片中顯影,化膿性膽囊炎或膽囊積液,也可顯示出腫大的膽囊或炎性組織包塊陰影.
3、CT檢查B超檢查有時能替代CT,但有並發癥而不能確診的病人必須行CT檢查.CT可顯示增厚超過3mm膽囊壁.若膽囊結石嵌頓於膽囊管導致膽囊顯著增大,膽囊漿膜下層周圍組織和脂肪因繼發性水腫而呈低密度環.膽囊穿孔可見膽囊窩部呈液平膿腫,如膽囊壁或膽囊內顯有氣泡,提示“氣腫性膽囊炎”,這種病人膽囊往往已壞疽,增強掃描時,炎性膽囊壁密度明顯增強.
4、靜脈膽道造影對難診斷的急性膽囊炎,血清膽紅素如果在3mg%(51μmol/L)以內,肝功能無嚴重損害,可在入院後24h內做靜脈膽道造影(病人不需要準備,用30%膽影葡胺20ml).如果膽管及膽囊均顯影,可以排除急性膽囊炎;僅膽囊延遲顯影者,也可排除急性膽囊炎.膽管顯影而膽囊經過4h後仍不顯影,可診斷為急性膽囊炎.膽囊膽管均不顯影者,其中大多是急性膽囊炎.目前由於超聲顯像已成為膽系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口服及靜脈膽道造影已很少用.
5、放射性核素顯像靜脈註射131I-玫瑰紅或99mTc-二甲基亞氨二醋酸(99mTc-HIDA)後進行肝及膽囊掃描,一般在註射後90min內膽囊如無放射性,提示膽囊管不通,大都是急性膽囊炎所致.本法安全可靠,陽性率較高,故有報告99mTc-HIDA閃爍可作為急性膽囊炎的首選檢查法.
二、鑒別
1、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數病人有潰瘍病史.其腹痛程度較劇烈,呈連續的刀割樣痛,有時可致患者於休克狀態.腹壁強直顯著,常呈“板樣”、壓痛、反跳痛明顯;腸鳴音消失;腹部X線檢查可發現膈下有遊離氣體.惟少數病例無典型潰瘍病史,穿孔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狀不典型,可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2、急性胰腺炎腹痛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左,體征不如急性膽囊炎明顯,Murphy征陰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顯著;B超顯示胰腺腫大,邊界不清等而無急性膽囊炎征象;CT檢查對診斷急性胰腺炎較B超更為可靠,因為B超常因腹部脹氣而胰腺顯示不清.
3、高位急性闌尾炎其轉移性腹痛、腹壁壓痛、腹肌強直均可局限於右上腹,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但B超無急性膽囊炎征象及Rovsing(羅符苯)征陽性(按左下腹可引起闌尾部位的疼痛)有助於鑒別.此外,膽囊炎的反復發作史、疼痛的特點,對鑒別診斷也有參考價值.
4、急性腸梗阻腸梗阻的絞痛多位於下腹部,常伴有腸鳴音亢進、“金屬音”或氣過水聲,腹痛無放射性,腹肌亦不緊張.X線檢查可見腹部有液平面.
5、右腎結石發熱少見,患者多伴有腰背痛,放射至會陰部,腎區有叩擊痛,有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X線腹部平片可顯示陽性結石.B超可見腎結石或伴腎盂擴張.
6、右側大葉性肺炎和胸膜炎患者也可有右上腹痛,壓痛和肌衛而與急性膽囊炎相混.但該病早期多有高熱、咳嗽、胸痛等癥狀,胸部檢查肺呼吸音減低,可聞及囉音或胸膜摩擦音.X線胸片有助於診斷.
7、冠狀動脈病變心絞痛時疼痛常可涉及上腹正中或右上腹,若誤診為急性膽囊炎而行麻醉或手術,有時可立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凡50歲以上患者有腹痛癥狀而同時有心動過速,心律不齊或高血壓者,必須作心電圖檢查,以資鑒別.
8、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重癥黃疸型肝炎可有類似膽囊炎的右上腹痛和肌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及黃疸.但肝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疲乏無力、低熱等前驅癥狀;體檢常可發現肝區普遍觸痛,白細胞一般不增加,肝功能明顯異常,一般不難鑒別.
急性膽囊炎 K81.004 预防
一、預防
預防急性膽囊炎要做到以下幾項:
1、註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1、保持大便暢通.
3、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
4、要養性.長期傢庭不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
急性膽囊炎 K81.004 治疗
一、西醫
1、治療
急性膽囊炎的治療應針對不同原因區別對待,對於結石性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手術治療,但手術時機的選擇目前尚存在爭論.一般認為在非手術治療下,60%~80%的結石性急性膽囊炎病人可以得到緩解,然後進行擇期手術,擇期手術的並發癥及死亡率遠低於急性期手術.近來,幾組前瞻性隨機研究表明,急性膽囊炎早期膽囊切除術(在診斷時即進行手術)優於急性發作解除後的擇期膽囊切除,其優點是並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住院天數減少,並不再有發作出現.而對於非結石性膽囊炎的病人,由於其情況多數較為復雜,並發癥較多,應及早手術.因此對於急性膽囊炎病人手術時機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手術方法主要是膽囊切除術或膽囊造瘺術,如病情允許而又無禁忌證時,一般行膽囊切除術.但對高度危重病人,應在局麻下行膽囊造瘺術,以達到減壓、引流的目的.①膽囊切除術是最徹底的手術方式,在當前也是較安全的術式,總體手術死亡率1.0%,但急性期手術死亡率要稍高一些.具體方法有順行切除和逆行切除兩種方法.順行切除法較多使用,先在膽囊管和肝總管交匯處分離出膽囊管、膽囊動脈和肝總管.此時須註意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查明其解剖關系.膽囊動脈一般自肝右動脈發出,在結紮膽囊動脈的過程須在靠近膽囊壁處理,以防誤傷肝右動脈.應註意急性膽囊炎,特別是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者,因膽囊脹大,膽囊頸部可與右肝管和右肝動脈緊貼,甚至粘連.解剖至此時,應仔細分辨,避免損傷右肝管和右肝動脈.如遇炎癥嚴重和解剖關系不清時,則可先尋到膽總管,剖開探查後置導管入肝總管,幫助識別膽囊管.更簡單地可采用逆行法分離膽囊,先從膽囊底部開始分離,自肝面剝下膽囊,最後再處理膽囊管和膽囊動脈.膽囊管的殘端一般留3~4mm長,既可防止滑脫結紮縫線,又可防止術後形成盲袋口.在解剖膽囊中遇大出血時,切勿在血泊中盲目鉗夾,以致誤傷膽總管、門靜脈等重要組織.此時可先用左手食指伸入網膜孔,與拇指一起捏住肝十二指腸韌帶中的肝固有動脈,使出血停止,再清理手術野查明出血點所在,予以徹底止血從肝床上剝離膽囊時,須仔細鉗夾並結紮直接進入肝床的小血管支,並在膽囊窩放置引流,防止積血和感染.②膽囊造瘺術適用於少數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較復雜手術的病人.這類病人膽囊局部炎癥較重、滲血多、解剖界限不清,若勉強施行較復雜的膽囊切除術,反而可出現並發癥或誤傷肝門部的重要結構,增加手術死亡率.膽囊造瘺的目的是采用簡單方法引流感染病灶,防止其壞死穿孔,至於根治清除病灶,則留待擇期處理.手術多采用距膽囊底最近的切口(有條件時經B超定位),如右肋緣下切口.在膽囊底部作雙重荷包縫合線後於中心處抽吸減壓,剪開小口探查膽囊盡量取凈結石,再插入18~22F的蕈狀導管,收緊並結紮雙重荷包縫線.然後使用溫鹽水沖洗膽囊,並觀察有無漏液,有可能時將膽囊底固定於腹壁上,膽囊旁放置引流管.
如病人不能耐受手術,可行B超引導下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病情.條件允許時也可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2、預後
急性膽囊炎經內科治療,約80%~90%可以消退治愈,另10%~20%患者因病情加劇而行手術治療.值得指出的是,所謂“痊愈”的病人以後有可能反復發作,或引致膽石癥或膽總管炎等並發癥,而終需外科治療.急性膽囊炎總病死率為5%.手術治療預後較佳,約70%~80%的患者可獲痊愈.其預後主要取決於病人的年齡、有無並發癥,病情的早晚、術前準備充分與否,以及手術的方式.
二、中醫
針灸治療
急性膽囊炎的針灸治療,始見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有人就針刺治療膽囊炎的機制作瞭初步探討[3].但有關資料還不太多.近三十年來,在方法上有較大發展,電針、穴位註射、耳針、光針、腕踝針等法競相應用,使治療效果有所提高.從目前情況看,針灸及其各種變革之法對急性單純性膽囊炎療效確切,如屬急性化膿型、急性壞疽型膽囊炎或伴中毒性休克的膽囊感染則宜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甚或手術處理.
1、體針
1.取穴
主穴:膽俞、陽陵泉、中脘、足三裡.
配穴:絞痛加郄門、期門,黃疸加至陽,發熱加曲池,嘔吐加
急性膽囊炎內關.
2.治法
每次從主穴中選取2-3穴,據癥狀加配穴.除期門不宜深刺,膽俞穴斜刺向脊柱外,餘穴均宜直刺、深刺.在引發出強烈得氣感應的基礎上,施以瀉法,持續運針3分鐘-5分鐘,留針30分鐘-45分鐘,每隔5分鐘運針l分鐘-2分鐘.每日可針刺2次.
3.療效
體針治療急性單純性膽囊炎的效果,有效率在80%-90%左右.
2、電針
1.取穴
主穴:膽俞(右)、膽囊穴、中脘.
配穴:日月、期門、梁門、太沖.
膽囊穴位置:陽陵泉下1寸-2寸,壓痛明顯處.
2.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佳時,酌加配穴.尋準穴位後.進針深刺,出現強烈針感後即接通電針儀,膽俞、中脘接陰極,膽囊穴接陽極.采用可調波,強度由弱漸強,以能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每日1-3次.
3.療效
據觀察,電針後數天內癥狀可明顯改善,體溫恢復正常,腹部壓病逐步消失,有效率在90%左右.
3、耳針
1.取穴
主穴:分兩組.(1)肝、胰膽、腹、耳迷根;(2)肩、神門、交感.
配穴:三焦、十二指腸.
2.治法
急性發作時取主穴第一組針刺,如效不明顯,加配穴.采取
急性膽囊炎病人能忍受的強刺激,持續捻轉,或用電針.留針30分鐘-60分鐘,直至癥狀有所緩解.取針後,再選第二組穴行壓丸法.壓丸法治法將直徑約1mm-1.5mm成熟之王不留行種子粘附在0.7cm見方的小塊膠佈上.在所選耳穴穴區探得敏感點後,用鑷子夾取這種膠佈一塊,對準敏感點貼敷好.各穴貼好後,按壓數分鐘,並囑病人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持續5分鐘-10分鐘.急性發作時,可增加按壓次數,延長按壓時間.
3.療效
通過114例觀察,用耳穴壓丸法對減輕疼痛和減輕發作有明顯效果.
5、其他
4、穴位註射
1.取穴
主穴:膽俞、足三裡、膽囊穴、中脘.
2.治法
藥液:當歸液、紅花液、10%葡萄糖註射液、維生素B1,任取一種.
主穴每次選二穴,以五號齒科註射針頭深刺(膽俞穴須斜向脊柱深刺),得氣後,略作提插使針感明顯,推入藥液.如用當歸液或紅花液,每穴註入5ml;如用10%葡萄糖液,每穴註入10ml.日穴註1-2次.
3.療效
經臨床應用,本法治療急性膽道感染有一定效果.
五、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日月、期門.
2.治法
氦氖激光器,功率7mW,波長632.8nm,光斑直徑3mm.用導光纖維直接照射上述二穴,每穴照射10分鐘.每日1次.10次一療程.
3.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l)痊愈:經治療後,疼病消失,超聲波復查3次,提示陰性,隨訪未發;(2)有效;上腹部疼痛消失,唯放射痛尚存,超聲波檢查(規定在食後2小時)膽囊進出波間液平縮小在2.5cm之內,白細胞在8000/mm3以內;(3)無效:治療後無改善.
完成全部治療的膽囊炎病人76例,按上述標準,痊愈35例(46.1%),有效28例(36.8%),總有效率82.9%.
5、其他措施
1.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禁食.靜脈輸液以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在右上腹熱敷等.待急性發作緩解後,酌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2.嚴重病例,應配合中西藥物抗感染治療.
3.針灸效果不顯時,須即改用其他有效療法(包括手術療法).
急性膽囊炎 K81.004 饮食
一、飲食
急性膽囊炎食療方(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金蘆飲:即用金錢草30克,鮮蘆根100克(幹者50克),赤豆30克,綠豆30克.先將金錢草、蘆根加水適量.煮30分鐘後,去渣取汁,入赤豆、綠豆煮熟,一日分數次飲湯吃豆.
二、烏梅內金調蜂蜜
配方:雞內金100克,烏梅肉30克,蜂蜜25克.
制法:雞內金、烏梅肉共研細,以蜂蜜調勻即可服用.
三、雙花連翹湯:
金銀花60g,連翹l5g,薏苡仁30g.金銀花、連翹水煎去渣取汁,與薏苡仁共煮成粥.調入白糖適量食用.薺菜湯:薺菜、蜜棗各50g.薺菜洗凈切碎,蜜棗去核,加水煎煮,至菜、棗如泥時停火.調味後食用.
五、其他
4、多喝水.
急性膽囊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
2、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3、勿吃動物腦、腎、蛋黃等.
五、忌食辛辣品.
急性膽囊炎 K81.004 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1、急性氣腫性膽囊炎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膽囊炎,主要是厭氧菌群中以產氣莢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並鏈球菌、大腸埃希桿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細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急性膽囊炎發展到一定程度,膽囊內積膿,膽囊壁缺血壞死,這不僅造成組織內氧分壓降低,厭氧菌易於滋生,而且各種細菌不斷產生氣體,繼而向膽囊周圍擴散.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認為膽囊內膿性膽汁刺激膽囊黏膜,釋放溶菌體酶,造成膽囊黏膜進一步受損的炎癥反應.同時磷酸酯酶A也可促進膽汁中的卵磷脂轉化為溶血卵磷脂,促進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臨床表現類似於急性重癥膽管炎,有時病人可出現黃疸和黑便.黃疸主要是由於腫大的膽囊或結石壓迫膽管所致.病人多數出現明顯的腹脹.如果合並膽囊穿孔,可出現膽汁性腹膜炎征象,嚴重時可引起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
急性氣腫性膽囊炎在腹部X線片上,發病24~48h後,可見膽囊壁增厚並積氣,隨著病情的惡化,可擴散至膽囊周圍組織.如果膽囊壞死穿孔,則可出現膈下遊離氣體與腹腔積液,在X線征象中應註意與膽囊腸道內瘺時膽囊積氣相鑒別.B超檢查可見膽囊壁與膽囊腔內積氣和急性膽囊炎超聲征象.由於該病的病死率較高,病變發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現膽囊壞疽和穿孔,故應及早行膽囊切除術或膽囊造痿術,並進行腹腔引流.
2、膽囊穿孔急性膽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種臨床表現:①膽汁進入腹腔,引起膽汁性腹膜炎;②繼發肝膿腫形成;③與周圍組織粘連,最終形成膽囊周圍膿腫;④與鄰近組織器官形成內瘺,如膽囊胃瘺、膽囊十二指腸或結腸瘺等.在這其中以膽囊周圍膿腫最為多見,其次為膽汁性腹膜炎.引起膽囊穿孔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原因為膽囊壁血循環障礙、膽囊壞疽,其穿孔的發生時間受膽囊內壓力上升的速度、膽囊壁厚度及纖維化程度、膽囊的可膨脹性、膽石的機械性壓迫作用、膽囊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由於膽囊穿孔一旦發生,並發癥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張積極手術治療.
3、膽囊內瘺膽囊內瘺主要以膽囊炎、膽石病為主要臨床表現出現,由於瘺的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最多見的為膽囊胃腸道瘺,少數是膽囊與腎盂、膀胱、卵巢或子宮形成內瘺.臨床上比較常見膽囊與胃、十二指腸、結腸及膽總管形成的內瘺.形成內瘺後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反復發作的膽系感染及反流性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經十二指腸瘺口排出後,可發生十二指腸梗阻,若運行到小腸,可引起小腸下端的機械性梗阻,臨床稱之為膽結石性腸梗阻.而膽囊結腸瘺的病人常表現為脂肪瀉、低鈉血癥、營養不良等.綜合國內外文獻,膽囊炎病人具有以下臨床表現時應考慮膽囊內瘺的可能:①突然膽絞痛發作並有發熱、寒戰、黃疸出現,自行或經消炎處理後癥狀緩解.②長期腹瀉,尤以進食油膩食物後為甚.③呃逆、嘔吐膽汁.④膽道出血.⑤出現腸梗阻.
B超對膽石診斷率較高,但難以發現內瘺.CT檢查在口服造影劑後掃描若見到膽囊呈現與腸道等密度的高密度影,則診斷成立.鋇餐造影及X線腹部平片是診斷膽囊內瘺重要而又切實可行的臨床手段,前者可直接診斷膽囊胃腸道瘺,後者可看到膽囊或膽管內有氣體充盈,個別可見到腸道內的結石陰影,但應排除Oddi括約肌松弛、氣腫性膽囊炎、膽管炎、膽腸吻合等因素.PTC對膽道的顯示較為清楚,如發現造影劑以異常通道進入腸道,即可作出診斷.ERCP發現十二指腸內有異常開口,並有膽汁溢出即可診斷證實.
4、肝膿腫多發生在緊鄰膽囊床的肝V段,極少數為肝臟其他部位膿腫.發生原因可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囊外侵犯至肝組織,隨膽囊炎的緩解肝膿腫出現並加重,亦可為急性膽囊炎穿孔侵入肝組織實質.病人有高熱、寒戰,肝臟CT檢查可見肝V段出現低密度和液性暗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