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百科

頭顱血腫(cephalhematoma)是由於產傷導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常由胎位不正、頭盆不稱、胎頭吸引術、或產鉗助產引起.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病因

(一)發病原因

發病多為產時胎兒頭顱在產道受壓、牽拉、器械助產等所致.如頭盆不稱或胎位不正、器械助產本身體質等.

1.在分娩過程中,頭盆不稱、胎位不正、胎頭抵達骨盆壁時頭部受產道的骨性突起部位(如骶骨岬、恥骨聯合)的壓迫.

2.器械助產產鉗助產牽引而受傷也會導致本病發生.

3.胎兒本身體質,如血液中凝血酶原的低下會導致凝血功能較差,血管壁彈力纖維發育不完善等.

(二)發病機制

機體的出血止血是矛盾的統一,是極復雜的過程,包括血管的破裂和修復,血小板及凝血物質的作用.

新生兒生後1周內、處在新生兒生理性凝血因子缺乏和下降時期,因第Ⅱ、Ⅶ、Ⅸ、Ⅹ等因子較低,肝臟貯存維生素K較少,合成凝血因子也較少.新生兒血管壁彈力纖維發育不良,血管壁脆弱,足月新生兒毛細血管通透性2倍於成人,早產兒則6倍於成人.Cast1e等的資料807例生兒血小板的測定中,22%有血小板降低,出生後最低點是第4天,在第10天恢復和年長兒一樣,主要是血小板的破壞增加,是新生兒容易出血的內在因素,在有任何引起窒息的因素存在如缺氧或產傷等外因條件下,則更增加血小板的破壞,導致新生兒出血.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症状

[臨床表現]

血腫部位以頭頂部多見,枕、顳、額部少見,常為一側性,少數為雙側.血腫在生後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因顱縫處骨膜與骨粘連緊密,故血腫不超越骨縫,邊界清楚,觸之有波動感,其表面皮膚顏色正常.如由產鉗牽拉或胎頭吸引所致,皮膚常有潰破或呈紫紅色.血腫機化後變硬,常需6~8周始吸收.血腫大者常致黃疸加重及貧血,嚴重者甚至可發生膽紅素腦病.應註意與下列疾病鑒別:①先鋒頭(caputsuccedaneum),又稱產瘤,是由於分娩時頭皮循環受壓,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多發生在頭先露部位,出生時即可發現,腫塊邊界不清、不受骨縫限制,頭皮紅腫、柔軟、壓之凹陷、無波動感,出生2~3天即消失.有時與血腫並存,待頭皮水腫消退後才顯出血腫.②帽狀腱膜下出血(subaponeurotichemorrhage),出血發生在頭顱帽狀腱膜與骨膜之間的疏松組織內,因無骨縫限制,故出血量多,易於擴散.頭顱外觀呈廣泛性腫脹,有波動感,但可超過骨縫.出血量大者,眼瞼、耳後和頸部皮下可見紫紅色瘀斑.可出現貧血、甚至休克,亦可有高膽紅素血癥.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检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檢查因失血可有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減少.

2.血生化檢查膽紅素增高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肝臟功能檢查正常.

二、其它輔助檢查:

1.顱骨攝片頭顱血腫往往單獨存在,僅有局部血腫作顱骨攝片,以除外骨折;腦膜膨出者頭顱X線片可見局部顱骨有缺損可助鑒別.

2.頭顱B超和CT檢查除外顱內出血

三、相關檢查: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間接膽紅素.

新生兒頭顱血腫预防

1.做好圍生期檢查產前明確診斷、防止難產和手術產.

2.加強產程監護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3.改進手術助產方式加強培訓,提高接生技術,防止生產損傷.

新生兒頭顱血腫治疗

[治療]

血腫小者不需治療;大血腫伴中度以上高膽紅素血癥者,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吸血腫,並加壓包紮2~3天,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同時每日肌註1次維生素K1lmg,共3次.帽狀腱膜下出血伴嚴重貧血者應給予輸血治療.

新生兒頭顱血腫饮食

頭顱血腫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以自行吸收、消失,先由邊緣鈣化逐漸向中心變硬,然後再慢慢吸收變幹.但其時間可因血腫大小的不同、護理是否恰當而長短不一.正常情況下多在兩個星期至3個月內吸收.

傢庭護理時,可用雲南白藥4克加75%的酒精10毫升調勻,外敷患處,可以使血腫盡快消退.應該註意的是,在這段時間裡要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幹燥,洗浴時切忌揉搓,勿經常擠摸.睡覺時避免壓迫血腫處.更不應抽出血液,以防感染.一旦出現局部發熱紅腫、體溫增高等化膿感染表現時,應及時送醫院處理.

0~6個月最好純母乳,這個階段的寶塔隻有一層,就是母乳.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營養全面,且比例合理,隻要母乳充足,完全能夠滿足這一階段嬰兒的生長需求.特別是母乳中含有的必需脂肪酸,能促進嬰兒腦細胞的發育.

新生兒頭顱血腫并发症

巨大血腫可致失血性貧血、低血容量休克和並發高膽紅素血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心臟粘液瘤 心臟粘液瘤 崩漏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胰腺肉瘤 胃輕癱綜合征 喉結核 陰吹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