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
凍傷百科
凍傷是一種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癥性皮膚病,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瞭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瞭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凍傷
凍傷病因
氣候因素(35%):
寒冷的氣候,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潮濕和風速都可加速身體的散熱.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濕刺激,導致凍傷.
局部因素(20%):
如鞋襪過緊、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均可使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導致凍傷.
全身因素(15%):
如疲勞、虛弱、緊張、饑餓、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導致凍傷.
發病機制:
局部皮膚受環境刺激後,血管強烈收縮導致組織缺血,溫度繼續降低,組織凍結,快速凍結形成細胞內冰晶,緩慢凍結形成細胞間隙冰晶,由於冰晶形成,使細胞內外微環境改變,細胞脫水,細胞內電解質酶,糖等濃度升高,脫離冷凍,在復溫過程中,血管擴張,血液進入擴張的微血管後很快淤積,滲出液增加,形成水腫,血漿外滲,血液濃縮,導致血栓形成和微循環障礙,使組織更加缺血,甚至導致組織壞死,同時,由於組織代謝增高,需氧量增加,更易引起組織細胞的變性,壞死,因此,凍傷的程度和范圍需經數天觀察後方可.
做出準確的判斷,此外,不同組織對寒冷的耐受性不同,一般認為,神經,血管和肌肉最敏感,皮膚,肌膜,結締組織次之,骨骼和肌腱耐寒能力最強.
凍傷
凍傷症状
凍傷的癥狀:
敗血癥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幹性壞疽寒戰
多發生於末梢血循環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頰等處,患部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復溫後局部表現和燒傷相似,但局部腫脹一般並不明顯,按其損傷深度和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為皮膚淺層凍傷,局部皮膚初為蒼白色,漸轉為藍紫色,繼之出現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無水皰形成,約1周後,癥狀消失,表皮逐漸脫落,愈後不遺留瘢痕.
二度凍傷:為全層皮膚凍傷,局部皮膚紅腫,發癢,灼痛,可於24~48h內出現水皰,如無繼發感染,經2~3周,水皰幹涸,形成黑色幹痂,脫落後創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蓋,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遺留瘢痕和發生痙攣.
三度凍傷:皮膚全層及皮下組織被凍傷,皮膚由蒼白逐漸變為藍色,再轉為黑色,皮膚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組織出現水腫和水皰,並伴較劇烈的疼痛和灼癢,壞死組織脫落後留有創面,易繼發感染,愈合緩慢,愈後遺留瘢痕,並可影響功能.
四度凍傷: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凍傷,傷部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患處呈暗灰色,與健康組織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皰,2~3周內有明顯的壞死分界線出現,一般為幹性壞疽,但有時由於靜脈血栓形成,周圍組織水腫以及繼發感染,形成濕性壞疽,往往留下傷殘和功能障礙.
某些凍傷患者可發生並發癥,最常見的為局部創面壞死組織的繼發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急性蜂窩織炎,丹毒等,較嚴重的則有破傷風,氣性壞疽和敗血癥,此外,尚有少數並發肝炎,心包炎,腎盂腎炎和關節炎等.
當人體在極低溫度環境下過度停留,可導致全身凍傷,此情況稱為凍僵,罕見,早期精神興奮,外周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皮膚蒼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戰,當體溫降至35℃以下時,各種生理功能由興奮轉為抑制;體溫降至32℃以下時,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錯亂,呼吸,心率均減慢,肌肉強直;當體溫降至29℃以下時,反應遲鈍甚至昏迷,血壓下降;當體溫降至26℃以下時,可發生心室顫動,最後心跳,呼吸停止.
凍傷
凍傷检查
凍傷檢查項目:
細胞組織化學染色塗片免疫病理檢查皮損
組織病理:表皮和真皮水腫,血管充血,可見紅色血栓形成,繼之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皮膚附件萎縮或變性,脂肪組織呈現結晶及壞死,血管內有時有遊離的和細胞內的脂肪滴(為凍傷獨有特征),隨凍傷程度的加重,組織細胞變性壞死程度也更重,可表現為幹,濕性壞疽的組織病理變化.
凍傷预防
1、註意鍛煉身體,提高皮膚對寒冷的適應力.
2、註意保暖,保護好易凍部位,如手足、耳朵等處,要註意戴好手套、穿厚襪、棉鞋等.鞋襪潮濕後,要及時更換.出門要戴耳罩,註意耳朵保暖.平時經常揉搓這些部位,以加強血液循環.
3、在洗手、洗臉時不要用含堿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膚.洗後,可適當擦一些潤膚脂、雪花膏、甘油等油質護膚品,以保護皮膚的潤滑.
4、經常進行抗寒鍛煉,用冷水洗臉、洗手,以增強防寒能力.
5、患慢性病的人,如貧血、營養不良等,除積極治療相應疾病外,要增加營養、保證機體足夠的熱量供應,增強抵抗力.
凍傷治疗
基本治療目標是迅速復溫,防止進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復血液循環.凍傷的早期治療包括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或其他身體表面使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足夠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復溫,水浴溫度應為37℃~43℃,適用於各種凍傷.除非有禁忌,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完全解凍瞭.禁忌用冰塊擦拭凍僵的肢體、幹熱或緩慢復溫,這可進一步損傷組織;對受傷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應予以支持療法,如臥床休息、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保護傷口以及避免創傷.在伴有凍傷的低體溫患者,最重要的是肢體復溫以前先完成體液復蘇和恢復核心體溫,以預防突然出現的低血壓和休克.建議使用抗凝劑以預防血栓形成和壞疽,己酮可可堿、佈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應用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並及時免疫註射破傷風抗毒素.恢復過程長達數月.侵襲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損傷,有可能需要截肢.
凍傷饮食
飲食方面宜清淡的熱湯,忌辛辣的食物.
凍傷并发症
當體溫降至26℃以下時,可發生心室顫動,最後心跳,呼吸停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