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百科

肉芽腫(granuloma)是由巨噬細胞局部增生構成的境界清楚的結節狀病灶.病灶較小,直徑一般為0.5-2mm.以肉芽腫形成為基本特點的炎癥叫肉芽腫性炎,肉芽腫中激活的巨噬細胞常呈上皮樣形態.不同的病因常引起不同形態的肉芽腫,病理學傢常可根據肉芽腫形態特點做出病因診斷.典型的結核肉芽腫可診斷結核病,若肉芽腫形態不典型者常需輔以特殊檢查,如抗酸染色、細菌培養、血清學檢查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病因

1、類腫瘤學說:

類似網狀細胞肉瘤或淋巴瘤,有腫瘤性增生的異形細胞及分裂相,無壞死性血管及多核巨細胞.本病限於鼻部和呼吸道,至病晚期,身體各處如內臟、淋巴結及骨髓均可顯示同樣病變,故極似惡性腫瘤之轉移,部分病人放射治療可獲痊愈,符合腫瘤學說.

2、變態反應或自身免疫:

在毛細血管壁內有免疫球蛋白沉積,並在疾病活動期病人血清中出現免疫復合物,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癥狀緩解時則消失.免疫熒光試驗,發現腎小球甚底膜有C3和lgG,電鏡檢查看到基底膜內有免疫復合體一樣的粗顆粒狀物,環免疫復合物升高;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3、細菌病毒感染學說:

新近研究發現,在采取肉芽腫組織進行細胞培養及病人血清內,均找到細菌和病毒小體,故認為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症状

一、癥狀

本病多見於女性,起病可急、可緩,病程長短不一,可持續數周至數月,也可至1~2年,常有復發.因為一般多數患者的病程為2~5個月,故稱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本病發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開始時多有咽喉痛、頭痛、發熱(38~39℃),畏寒、戰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如心悸、氣短、易激動、食欲亢進、顫抖及便次增多等癥狀.甲狀腺腫可為單側或雙側腫大,可呈彌漫性或結節性腫大,多無紅腫,而有壓痛,疼痛性質為鈍痛,也可較重,並可放射至下頜、耳後、頸後或雙臂等部位,觸痛較明顯,因而患者拒按,少數患者也可發生食欲減退,聲音嘶啞及頸部壓迫感覺癥狀等.早期心率多增速,後期心率正常.復發型患者可在停藥後1~2個月,癥狀與體征重現,但較以前減輕.

患者如有發熱,短期內甲狀腺腫大伴單個或多個結節,觸之堅硬而顯著壓痛,臨床上可初步擬診為本病.實驗室檢查早期血沉增高,白血球正常或減少.血T3,T4增高,而血TSH降低,測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這一特征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初期也升高,其恢復正常也比甲狀腺激素為晚.超聲波檢查在診斷和判斷其活動期時是一個較好的檢查方法.超聲波顯像壓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細胞穿刺或組織活檢可證明巨核細胞的存在.

1、近期病毒感染後出現甲狀腺疼痛、腫大,可伴有甲亢或上感癥狀.

2、甲狀腺彌漫或不對稱性輕至中度腫大,觸痛.

二、實驗室檢查

(1)早期血清TT3、TT4、FT3、FT4均可升高,TSH可降低,TG-Ab、TPO-Ab部分患者可呈陽性.後期少數患者因甲狀腺組織破壞,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可降低,TSH升高.

(2)甲狀腺攝131Ⅰ率明顯降低,與早期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呈現“背離”現象.

(3)血沉明顯增快,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或輕中度增高.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检查

一、檢查

實驗室檢查見白細胞輕度或中度升高血沉明顯增快由於甲狀腺濾泡細胞被破壞濾泡內貯藏的甲狀腺素(T)三碘甲腺原氨酸(T)及甲狀腺球蛋白排入血中含量均增加;甲狀腺濾泡細胞被破壞功能喪失吸碘率降低;血中抗甲狀腺抗體增加很少;促甲狀腺激素降低.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一般正常或稍高.血沉增速.紙上蛋白電泳顯示患者球蛋白水平升高,尤其是α2球蛋白升高.甲狀腺功能檢查常有131Ⅰ吸碘率下降.血漿蛋白結合碘升高.總T3、T4水平升高或正常,TSH水平降低,有的患者中後期T3、T4水平偏低或正常.TGA陽性,部分TMA也可陽性.當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癥狀消失,其甲狀腺功能與生化檢查正常以後,血清TGA仍可呈陽性,本病可以亞臨床形式存在較長時期(表1).

1、甲狀腺B超.

2、甲狀腺攝131Ⅰ率.

3、甲狀腺掃描常呈冷結節表現或放射性分佈稀疏表現.

二、鑒別

亞急性甲狀腺炎需要與甲狀腺結節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急性發病、寂靜型或無痛性甲狀腺炎及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相鑒別.在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出血出到結節時,不難鑒別,因為此時可以觸及甲狀腺上有無觸痛的結節;而出血至單個甲狀腺結節時,則鑒別較困難.上述兩種類型的出血中,病變以外的甲狀腺組織的功能仍然存在,其血沉少有明顯升高.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急性發病可伴有甲狀腺疼痛及觸痛,但腺體多是廣泛受侵犯,血中抗甲狀腺抗體大多升高.病人伴有甲亢表現時,需要與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鑒別,然而後者甲狀腺攝取131Ⅰ率多是升高的.伴有甲亢的無痛性甲狀腺炎,及有低減的放射性攝碘率,病理示慢性甲狀腺炎,而無巨細胞存在時,常稱為高功能甲狀腺炎(hyperthyroiditis),與無痛性甲狀腺炎的鑒別較困難,化驗時血沉不增快,抗甲狀腺抗體明顯升高,提示為前者.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時,可見到身體其他部位有膿毒病灶,甲狀腺的鄰近組織存在明顯的感染反應,白細胞明顯升高,並有發熱反應.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的放射性碘攝取功能仍然存在.亞急性甲狀腺炎很少需要與甲狀腺廣泛受侵犯的甲狀腺癌相鑒別,因為二者的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所見很不相同.

臍肉芽腫预防

一、預防

1、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有多種治療措施,包括硫脲類藥、促甲狀腺激素及抑制劑量的甲狀腺激素.采用這些藥物影響疾病過程的證據,尚不能令人認同.對本病無特殊治療.腎上腺糖類皮質激素對本病有顯著效果,用藥1~2天內發熱和甲狀腺疼痛往往迅速緩解,一周後甲狀腺常顯著縮小.開始時可給強的松,每日3、4次,每次10mg,連用1~2周,以後逐步每周遞減5mg/d,全程1~2月,停藥後,如有復發,可以強的松再治,並可加用甲狀腺片劑,尤其有甲減者,每天可用40~120mg,幾個月後,漸而停用.鎮痛退熱如消炎痛等藥物,對本病也有效.治療包括兩方面:減輕局部癥狀和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影響.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僅對癥處理即可.對輕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藥,如用對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楊酸鹽0.65g,每4小時1次,可控制癥狀;如48h無效,在病情嚴重病例,如疼痛、發熱明顯者,可短期用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或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潑尼松,通常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緩解臨床表現,約有5%的患者需用皮質激素來減輕癥狀,持續用藥1~2周,甚或4~8周,以後減少藥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潑尼松24~48h無反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應再評定.在治療中隨查血沉改變,可指導用藥.如病情需要,再次開始用潑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質激素並不會影響本病的自然過程,如果皮質激素用後撤減藥量過多、過快,反而會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質激素連續使用,所用劑量以使病人不出現癥狀,直至其放射性碘攝取率恢復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復發.病人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一般不采用抗甲狀腺藥治療,通常采用非特異的藥物如口服阻滯劑普萘洛爾,每天最多30mg,常可奏效.因本病伴甲亢是暫時的,且甲狀腺攝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療的指征.這些藥破壞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亞急性甲狀腺炎血中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是來源於被破壞瞭的濾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於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無需使用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本病的甲減期也常是暫時的,通常甲減癥狀不多,所以不需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此時TSH分泌增加對甲狀腺功能的恢復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減癥狀明顯,甲狀腺激素治療應當禁忌.伴甲減病情輕者無需處理.但也有人主張有甲狀腺功能低減時,可用甲狀腺制劑,如L-型甲狀腺素鈉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較重者,可用甲狀腺激素替代一段時間.約有10%的患者可發生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需要長期甲狀腺替代治療.有稱中藥對本病急性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預後

本病的預後良好,可以自然緩解.一些病人在病情緩解後,數月內還可能再次或多次復發,反復發作雖不常見,而在臨床上可能遇到,但最終甲狀腺功能回至正常.然而,甲狀腺局部不適可持續存在幾個月.通常,在病後數周或數月以後,大多數病人甲狀腺功能指標均恢復正常,而濾泡貯碘功能的恢復卻很慢,可以長至臨床完全緩解以後的1年以上.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的發生率不到10%,在以前曾有甲狀腺手術或同時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病人容易有這種結果.極少數病例可發展為慢性淋巴性細胞性甲狀腺炎或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

二、護理

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對預防本病發生有重要意義,亞急性甲狀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已緩解.但也有相當部分病人因癥狀明顯需要治療.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對預防本病發生有重要意義,亞急性甲狀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已緩解.但也有相當部分病人因癥狀明顯需要治療.

臍肉芽腫治疗

1、宜吃滋陰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2、宜吃營養豐富的食品;3、宜吃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4、宜吃增加免疫機能的食物;5、宜吃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食物.

臍肉芽腫饮食

1、宜吃滋陰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2、宜吃營養豐富的食品;3、宜吃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4、宜吃增加免疫機能的食物;5、宜吃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食物.

臍肉芽腫并发症

1、直腸狹窄

2、少數病人肛門外圍可繼發癌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急性喉炎 喉炎 喉痹 喉音 喉風 子宮脫垂 咽喉部外傷 目札病 目劄病 目連札 小兒割目 小兒兩目連劄 目札 外傷性癲癇 小兒支氣管哮喘 小兒哮喘病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