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瘟

肝瘟

肝瘟

肝瘟百科

肝瘟作為病名,見於清代陳夢雷編著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瘟疫門》?.內容及其簡短,列“肝瘟方(元參、細辛、石膏、梔子、黃芩、升麻、芒硝、竹葉、車前草)治肝臟溫病,陽明毒,先寒後熱,頸筋攣牽,面目赤黃,身重直強”.古代文獻中僅此一條,有肝瘟病名.且與病毒性肝炎表現不相類似.從本條簡短的記載,可以看出,肝瘟病有兩個突出的表現,即“頸筋攣牽”和“身重直強”相當於中醫學“痙病”的表現,再分析“陽明毒,先寒後熱”更加明確明確其為中醫“痙病”.溫病,提示其為急性溫熱性外感病,說其病位在肝臟,是中醫學的肝臟,因為肝主筋,《內經》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綜合分析,本段記載從中醫學角度應該屬於痙病,如果從西醫學角度分析,則相當於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等病出現的抽搐癥狀.至於“面目赤黃”,說明病人有黃疸癥狀,而黃疸可出現於多種急性感染性疾病,並非僅限於病毒性肝炎.所列肝瘟方雖也可以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但從上下文來看,應以清陽明及肝經熱毒為主.

肝瘟

肝瘟

肝瘟病因

肝瘟為濕熱疫毒內攻,肝臟嚴重受損,並傷及營血,內閉心神.阻遏氣血,血脈瘀阻,致肝功能嚴重受損.

肝瘟

肝瘟

肝瘟症状

以發熱、黃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蒙、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

肝瘟

肝瘟

肝瘟检查

實驗室檢查:血清膽紅素數日內上升大於170μmol/L,ALT升高,濁度試驗陽性,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塬時間延長,凝血酶塬活動度低於40%.

肝瘟预防

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肝瘟治疗

1.濕熱毒蘊證:高熱,黃疸色深鮮明,日益加重,右脅脹滿疼痛,腹部膨隆,頭目昏沉,肢體困重,極度疲乏,惡心嘔吐,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或黑,脈滑數.清熱化濕解毒.

2.毒入營血證:身熱夜甚,黃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舉動失常,嗜睡不語,或昏譫狂躁,手足顫抖,嘔吐繁作.腹脹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點,或可聞及“肝臭”,舌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清營涼血解毒.

3.疫毒內閉證:高熱不煺,重度黃疸,神志昏迷,躁動不安或發狂,二便閉而不通,腹脹如鼓,可聞及“肝臭”,肝濁音界迅速縮小,吐血衄血,舌絳苔黃燥黑,脈細數.解毒開竅.

肝瘟饮食

多以清淡食物為主,註意飲食規律.

肝瘟并发症

肝功能嚴重受損;肝失疏泄.膽汁泛溢,甚則肝風內動,神失所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皮膚腫瘤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嬰兒黑矇性癡呆 晚發性嬰兒黑矇性傢族性癡呆 晚期嬰兒型蠟 潰瘍壞死性口炎 壞疽性口炎 壞死潰瘍性口炎 necrotizing ulcerative stomatitis 小兒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 兒童支氣管炎 臟躁 孕悲 產後臟躁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