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百科

組織胞漿菌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真菌病.常由呼吸道傳染,先侵犯肺再經皮膚及其他單核巨噬系統如肝、脾,也可侵犯腎、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他臟器.我國1955年第一次在廣州發現,以後發現數例,患者都是從流行區歸國的華僑.男女老少都可發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此菌屬雙相菌,在組織內呈酵母型,生長於細胞內,室溫28℃左右培養則呈菌絲型,其傳染性極強,可致實驗室感染,本病由莢膜組織胞漿菌所引起,經呼吸道,皮膚,黏膜及胃腸傳入,流行區患者及感染動物的糞便等排泄物均可帶菌;雞窩也可潛藏此菌,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視患者抵抗力強弱而發病,表現為原發或播散性感染.

(二)發病機制

本病由莢膜組織胞漿菌所引起,經呼吸道,皮膚,黏膜及胃腸傳入,流行區患者及感染動物的糞便等排泄物均可帶菌;雞窩也可潛藏此菌,當人們吸入本菌的孢子後,首先引起原發性肺部感染,健康人常不治自愈,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損者,如惡性病,或用大量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或吸入大量孢子後,形成肺部病灶,通過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症状

本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因此,臨床表現錯綜復雜,主要分為以下數型:

1.原發性組織胞漿菌病病變器官不同,癥狀有不同表現,以肺組織胞漿菌病為例,可分為5型,

①急性無癥狀型:約95%的原發性組織胞漿菌病可無癥狀,在流行區人群中,肺部可見許多鈣化灶,但追問患者病史,卻無明顯癥狀,

②輕度感染型:患者僅有幹咳,胸痛,呼吸短促,聲音嘶啞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兒童患者也常可表現為兒童“夏季熱"樣癥狀,

③中度感染型:可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稍有發紺,間或咯血,有時可從痰及骨髓中培養出病原菌,X線檢查可見肺野有多數散在的浸潤或結節性病變,肺門淋巴結腫大,類似原發性肺結核,嚴重播散時如同淋巴瘤或其他腫瘤,病變吸收較慢,少數可纖維化,鈣化,在原發鈣化區中有一鈣化點,是其特征,脾臟內可見鈣化灶,偶爾也可見於肝臟內,有時成人肺組織胞漿菌病酷似結核,

④流行型:以往曾稱為“地穴熱"(cavefever),是一種肺部變態反應性病變,組織胞漿菌素皮試為陽性,表現似急性粟粒性肺炎,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等,主要見於吸入大量孢子的患者,潛伏期約7~14天,可有高熱,劇烈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重度肝炎的表現,

⑤慢性型:此型常見於男性,很難與慢性空洞型肺結核區別,表現為咳嗽,多痰,間或咯血,低熱,逐漸衰弱,X線檢查可見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最終病變可波及全身.

2.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分3型,

①良性感染:常由原發性肺部感染播散引起,在脾,肝及其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有許多粟粒性鈣化灶,愈合後形成與結核病變相似的鈣化灶,

②進行性成人感染:表現為與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腫大,可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肺部癥狀不明顯,有時可有肺部大片實變,患者很快死亡,

③兒童暴發性感染:多見於流行地區1歲以下兒童,僅有少數可自愈或治愈,多數於短期內死亡.

診斷主要根據從痰,周圍血液,骨髓,淋巴結穿刺物,活檢等標本中找到細胞內的酵母型菌,再結合臨床癥狀和培養檢查,組織胞漿菌素皮試有助診斷,尤其是病期較長的患者,常用1∶1000稀釋液0.1m1作皮內註射,72h後局部紅腫直徑小於8mm,表明皮試陰性,多可除外本病,在高度流行區,如果皮試陽性,還應結合其他指標方可確定診斷,血清試驗對診斷很有幫助,效價升高者,有助於判斷預後,血清試驗宜在組織胞漿菌素皮試前進行,以免因皮試激發效價升高,出現假陽性.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检查

本病不能單憑病史和臨床表現作出診斷,胸部X線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照相術有診斷價值,血清學試驗陽性對診斷有幫助,對菌絲型抗原測定為1∶4和對酵母型抗原為1∶16,是疾病活動的有力證據,組織胞漿菌素皮內試驗陽性表示過去或現在有感染,適用於普查,瓊脂凝膠雙相擴散試驗比補體結合試驗更具有特異性,但與芽生菌和球孢子菌病有交叉反應,因此必須同時作組織胞漿菌素,芽生菌素及球孢子菌素皮膚試驗,以便鑒別.

痰,尿,血,骨髓,胸水及其他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分離出莢膜組織胞漿菌,或病理組織切片發現酵母型真菌,可以確診,纖支鏡活檢和灌洗物培養有確診價值,更適用於未鈣化結節病灶和空洞型病變,淺表淋巴結活檢,肝,脾,肺等穿刺活檢對確診很重要,但內臟穿刺宜慎重.

進行性成人感染:表現為與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腫大,可有貧血,白細胞減少.

慢性型:X線檢查可見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

組織胞漿菌病预防

解決組織胞漿菌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暴露在引起感染的馬爾尼菲青黴中,以下步驟有助於預防感染:

當你暴露在被鳥或蝙蝠感染的泥土中時,戴口罩或者呼吸器

污染地區噴灑3%的福爾馬林(這會殺死真菌)

本菌的菌絲型感染性較強,實驗室工作者應註意預防,在鳥籠,雞窩等處常有本菌污染,應註意預防,初到流行區的人,由於機體免疫力差,應特別註意預防感染.

組織胞漿菌病治疗

在流行區:初到流行區的人,由於機體免疫力差,應特別註意預防感染.

當你暴露在被鳥或蝙蝠感染的泥土中時,戴口罩或者呼吸器;

污染地區噴灑3%的福爾馬林.

在實驗室:應註意預防.可戴口罩或在可能有真菌孢子的地區灑水.

在傢居:在鳥籠、雞窩等處常有本菌污染,應註意預防.

組織胞漿菌病西醫治療方法

支持治療

急性原發性組織胞漿菌病一般不需進行抗真菌治療.隻要臥床休息,加強營養等支持療法,即可逐漸痊愈.加強營養,給富有營養的飲食和適量的維生素B和C,必要時可輸液、輸血或血漿等.

抗生素治療:

目前治療組織胞漿菌病以氟康唑、兩性黴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的療效最佳.

對於播散性病變、慢性空洞性病變、皮膚黏膜或系統性感染者,則應進行抗真菌藥物治療.兩性黴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均有較好的療效.首選藥物是兩性黴素B,對原發性病例,其總量應達0.5g,對慢性病例應達1~2g.對波及腦部的少見病例,可考慮鞘內註射.對心內膜炎患者,總量1~2g仍顯不足,此時應與手術結合治療.咪康唑、酮康唑及氟康唑等可口服治療,副作用比兩性黴素B小.

對慢性型治療可使組織胞漿菌培養轉陰,病程變慢或停止,但不能改善纖維化病變.兩性黴素B或伊曲康唑對本病有效,但復發常見.治療嚴重的彌散性病例首選兩性黴素B,較輕型病例可選用伊曲康唑.

對有艾滋病的患者,由於最佳的治療持續時間不清楚,因此,可用伊曲康唑進行無限期的治療以防止復發.氟康唑療效較差.間歇性靜脈註射兩性黴素B可用於對唑類藥物不耐受的艾滋病人的長期抑制療法.手術治療:

當經藥物治療臨床癥狀停止發展後,對大的肺部空洞及肉芽性損害可考慮手術切除.為瞭防止手術時病變加劇或播散,可預防性地運用兩性黴素B.

(二)預後

進行性成人感染可有貧血、白細胞減少、體重下降,同時發生肺部感染而呈大片實變區,常迅速死亡.1歲以下兒童多數短期內死亡.

盡管曾在大量感染後有極少數的死亡報道,但急性原發性組織胞漿菌病幾乎都是自限性的.慢性空洞性組織胞漿菌病死亡由嚴重呼吸功能不全所致.未加治療的進行性彌散性組織胞漿菌病死亡率>90%,並且常因誤診所致,因為癥狀和體征是非特異性的,特別是艾滋病人,常很快發展成為致命性感染.

組織胞漿菌病饮食

飲食上應註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佳.

組織胞漿菌病并发症

幸運的是,與組織胞漿菌病有關的嚴重並發癥是很少見的,這些並發癥包括:

1、在肺腔壁的內層形成纖維組織,擠壓瞭食道,心臟或肺部,影響它們發揮正常功能.

2、淋巴結腫大,擠壓瞭氣管,食道或胸部的大血管.

3、使肺部組織留下疤痕.

4、繼發肺部感染.

5、失明,如果感染擴散到眼部,就可能發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結核性胸膜炎 小兒Ⅳ型肺結核 小兒肺結核Ⅳ型 多毛狀小陰唇 女陰多毛狀乳頭瘤 女陰假性濕疣 女陰乳頭狀 矮小癥 剝脫性唇炎 胸廓出口綜合征 G54.003 度外展綜合征肋鎖綜合征前斜角肌綜合征 尿佈疹 臀紅 紅屁股 尿佈皮炎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