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百科

消化性潰瘍經胃切除術後再發生的潰瘍稱為復發性消化性潰瘍,其中尤以吻合口或吻合口附近空腸粘膜上的復發性潰瘍最為多見,稱為吻合口潰瘍.吻合口潰瘍的平均發病率為1-10%,其中95%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術後,2-4%見於胃潰瘍術後,2%見於復合性潰瘍術後.男性多於女性.吻合口潰瘍的發病率與首次胃切除術方式有關,多見於胃空腸吻合術,其發生以術後2-3年最多見.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病因

有消化性潰瘍胃切除病史.胃腔內,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物質.

胃酸為強酸性物質,具有較強的侵蝕性;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質的作用,可破壞胃壁上的蛋白質,然而,在這些侵蝕因素的存在下,胃腸道仍能抵抗而維持黏膜的完整性及自身的功能,其主要是因為胃、十二指腸黏膜還具有一系列防禦和修復機制.我們將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有害侵蝕性稱之為損傷機制,而將胃腸道自身具有的防禦和修復機制稱之為保護機制.

目前認為,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機制,足以抵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蝕.但是,當某些因素損害瞭保護機制中的某個環節就可能發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蝕自身黏膜而導致潰瘍的形成.當過度胃酸分泌遠遠超過黏膜的防禦和修復作用也可能導致潰瘍發生.近年的研究已經表明,幽門螺桿菌和非甾體抗炎藥是損害胃腸保護機制導致潰瘍發病的最常見病因,胃酸在潰瘍形成中起關鍵作用.此外,藥物,應激,激素也可導致潰瘍的產生,各種心理因素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可誘發潰瘍的出現.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症状

1.上腹痛與潰瘍病術前相似而又不同,比術前嚴重,疼痛多呈發作性,多在夜間痛且顯著,常向背部放射,腹痛發作期較長,緩解期較短,進食或服用制酸劑或嘔吐,僅可暫時緩解.

2.納差、惡心、嘔吐及體重減輕較常見.

3.部分患者可並發穿孔和出血,但很少發生梗阻.

4.腹部壓痛部位與腹痛部位一致,腹痛處有時可有腹肌緊張.

有消化性潰瘍胃切除病史,癥狀與消化性潰瘍術前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腹痛最多見,多呈發作性.夜間痛顯著,常向它處放射,腹痛發作期較長,而緩解期較短.進食或制酸劑能暫時緩解.納差、惡心、嘔吐及體重減輕等比較常見,部分患者可並發穿孔,梗阻和出血.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检查

糞潛血:潰瘍活動時,可持續性陽性.

內鏡檢查:常見潰瘍位於吻合口小腸側,多數為單個潰瘍,伴粘膜糜爛充血,水腫,活檢可除外惡性潰瘍.

胃泌酸試驗:顯示BAO增高,經五肽胃泌素或增大組織胺法,MAO明顯升高,血清胃泌素測定可增高,X線鋇餐檢查約半數病例可見吻合口畸形,狹窄,鋇劑殘留,龕影以及局部壓痛等.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预防

此病應註意預防胃部疾病,合理飲食,粗細適中,同時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加強自身免疫力.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治疗

先經內科抗潰瘍治療,可延長療程至3個月,若藥物治療無效,可行外科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標就是消除病因和控制癥狀,促進潰瘍愈合,預防復發及避免並發癥.

目前最常用的藥物分為以下幾類:

1、抑制胃酸分泌藥目前臨床上主要有H2受體拮抗劑(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PI).H2-RA可抑制基礎及刺激的胃酸分泌,常用的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紮替丁;PPI作用於壁細胞胃酸分泌終末步驟中的關鍵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抑酸作用更強且作用持久.PPI促進潰瘍愈合的速度較快、愈合率較高,適用於各種難治性潰瘍或NSAID潰瘍患者不能停用NSAID時的治療,還可與抗生素的協同作用可用於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因此是胃潰瘍的首選用藥.常用的PPI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2、粘膜保護劑目前已不屬於治療潰瘍的一線用藥,但與抑酸藥聯用後,其可提高潰瘍愈合質量,減少潰瘍復發,常見的如硫糖鋁、膠體鉍,枸櫞酸鉍鉀、米索前列醇等.

3、胃腸動力藥主要用於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的患者以促進胃腸排空,緩解癥狀.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饮食

1.調整心態,註意休息,避免過度焦慮與勞累;

2.戒煙戒酒,飲食規律,不宜過量;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辣椒等;

4.少食過甜及過酸的食物及水果,如巧克力、冰淇凌、蘋果及桔子;

5.少食易脹氣的食物,如淀粉含量較高的紅薯,藕,土豆等.

吻合口潰瘍 復發性消化性潰瘍并发症

容易發生穿孔,梗阻,出血等並發癥.

1、出血

出血是潰瘍發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蝕到潰瘍周圍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對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決於受到損傷的血管的大小,當潰瘍損傷的為毛細血管時,一般對病人危害較小,也不容易被發現,僅僅在大便隱血檢查時才被發現;而較大血管受損時,可能出現嘔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鮮紅.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現各種消化道癥狀加重的情況,但當出血停止後上腹部疼痛反而減輕甚至消失.

2、穿孔

一般的潰瘍損傷在胃腸道的粘膜肌層,當潰瘍持續進展深達胃腸道的漿膜層時,隻剩最外面一層類似於薄薄的一張紙樣,隨時可發生急性胃腸道穿孔,穿孔後胃腸道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表現為突然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腹部呈板樣,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濁音界及腸鳴音消失,腹部透視見膈下遊離氣體,部分患者甚出現休克狀態,在這種狀況下,患者應立即行急診手術處理,否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當然,隨著現在醫療條件的提高及患者及時的就診等情況,穿孔的發生率並不是很高,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隻有急性穿孔才需行手術治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言語和語言障礙 小兒溝通障礙 小兒言語不能癥 先天性肌性斜頸 歪脖兒 兒童口吃 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皮脂硬化癥 結締組織病 腺病毒感染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