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百科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征是指外傷病人側臥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小於7.84kPa(80mmH2O),由低顱內壓引起的以直立性頭痛,惡心、嘔吐,眩暈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臨床表現與顱內壓增高相類似,隻因處理方法各異,必須慎加區別.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征常見於以下情況:傷後腦血管痙攣,休克,嚴重脫水,低血鈉等,使脈絡叢分泌腦脊液功能受抑制,使腦脊液產生過少;腦脊液漏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及腦脊液自針孔流出蛛網膜下腔,可使腦室系統及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量減少.

(二)發病機制

正常顱內壓的范圍,由腰椎穿刺測定應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間,一般顱腦損傷後的顱內壓,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現為低顱壓者較少,間或有些病人傷後早期曾經有過顱內壓升高,嗣後又出現顱內低壓.

外傷後低顱內壓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腦脊液的產生減少或吸收流出過多可能與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征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發生頭痛的原因可能與顱內血管受到牽扯或推壓有關;與顱內容量減少而使腦膜的張力產生順應性變化有關;或與顱腔容量代償性調節,使血量與腦脊液量互補,所引起的顱內血管擴張有關.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症状

1.頭痛

其特點是平臥頭低位時頭痛減輕或消失,直立時加重,在頭外傷後1~2h出現,常見於前額及後枕部,嚴重時可遍及全頭並向頸,背,肩,下肢放射,在傷後2~3天之後頭痛最為突出.

2.惡心,嘔吐,眩暈

常發生於頭位變動,劇烈頭痛之後,可出現頭昏目眩,惡心嘔吐,嚴重時可出現意識障礙.

3.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可有脈搏細速,血壓偏低,畏光,乏力,厭食,失水及頸僵等表現,面頸部皮膚可有陣發性潮紅,厭食,乏力等表現.

4.神經系統查體

多無陽性體征,有個別患者因腦組織失去腦脊液的托浮和襯墊作用,使腦神經直接受到擠壓或牽扯可出現瞳孔不等大及展神經麻痹,註意與顱內壓升高相鑒別.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检查

腰椎穿刺:側臥位腰椎穿刺顱內壓<7.84kPa,蛋白含量正常或輕度增高,奎根試驗陰性可排除蛛網膜下腔梗阻,鞘內註入生理鹽水使顱內壓升高時癥狀緩解.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预防

如有腦脊液漏,應及時進行治療,低血鈉脫水病人及時補充血容量及鈉鹽.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治疗

(一)治療

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征的治療,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1.臥床休息,可采取平臥或頭低腳高位.

2.增加液體輸入量,每天可給予超過正常需要量1~2L的液體.

3.擴血管及促進脈絡叢分泌腦脊液藥物治療可吸入含52的氧氣,每小時吸5~10min,CO2具有擴張腦血管,促進腦脊液分泌作用;可靜脈滴註低滲鹽水(0.5%的低滲鹽水500~1000ml/d),亦有促進脈絡叢分泌腦脊液的作用.用0.5%普魯卡因(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側頸交感神經節交替封閉,1次/d,可使顱內血管擴張;經腦室內註入生理鹽水或過濾空氣10~15ml或經腰穿鞘內註射15~20ml生理鹽水或空氣,不僅能直接充填蛛網膜下腔容積,同時有刺激腦脊液分泌的作用,但是有腰椎穿刺後殘留穿刺孔漏液之弊.其他可刺激腦脊液分泌的藥物有:罌粟堿、麻黃堿(麻黃素)、腎上腺素、咖啡因、皮質類固醇、毛果蕓香堿、右旋硫酸苯異丙胺等,但效果均不肯定.

4.腰穿鞘內註入過濾的空氣或生理鹽水30ml/次,其作用:一方面可使顱內壓升高,另一方面也可刺激腦脊液分泌.腦室內註入可避免腰穿後穿刺針孔漏出腦脊液之弊.

5.病因明確者,針對病因及時處理如腦脊液漏修補術,低血鈉脫水病人及時補充血容量及鈉鹽.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饮食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飲食飲食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少吃薰、烤、醃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酒類、生蔥薑蒜等.

外傷性低顱內壓綜合征并发症

個別病人可能並發硬膜下血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感冒 J00.X03 上呼吸道感染 腳癬 足癬 香港腳 腳氣 二尖瓣狹窄 心臟瓣膜病 膕動脈陷迫綜合征 PAES 脊索瘤 M93700 3 結腸阿米巴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