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百科

鼠咬熱(ratbitefever),是因傢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咬傷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原菌為小螺菌和念珠狀鏈桿菌.在我國出現的主要為小螺菌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病因

病因: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moniliformis),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如鼠,貓,松鼠,豬等等,實驗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後者除由上述動物傳染外,還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

發病機制: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moniliformis),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鏈桿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蹠,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於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

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症状

發熱,皮疹和全身癥狀是二者共同的表現.

1.鏈桿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蹠,也可呈瘀斑,關節疼痛,可發生胸腔積液,心內膜炎,肺炎和敗血性梗死也可發生,10%不經治療的患者可死於本病.

2.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於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關節炎少見,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6%的患者不經治療可致死.

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检查

白細胞增多,(15~30)×109/L,嗜酸性粒細胞也可增多,部分患者VDRL假陽性,可作血或關節抽液培養鏈桿菌,可用患者的血接種動物,Wright染色,暗視野檢查來檢測小螺菌.

鼠咬熱预防

控制鼠密度,適時進行滅鼠.居室通道門加裝25~30厘米的門檻或防鼠板,防止老鼠進入居室.

防止被鼠或其他動物咬傷.與鼠有接觸的實驗工作人員應註意防護,戴手套.萬一被咬傷除局部治療外,應立即註射青黴素預防.每日成人120萬U,兒童80萬U,療程3d.

鼠咬熱治疗

(一)治療

叮咬後立即局部清洗傷口,用濃苯酚塗皮膚傷口繼之以乙醇洗凈中和,傷口用0.02%呋喃西林或0.2%雷氟奴爾(依沙吖啶或0.2%新黴素或0.1%~0.2%新潔爾滅搶救.

青黴素,每日成人量為120萬-160萬U,兒童為80萬U,分2次肌註,療程10-14d.小螺菌型可用較小劑量1次30萬U的普魯卡因青黴素肌肉註射,就能控制感染.對感染時間較長者有時須連續註射6~7日才能痊愈.病原菌為L型耐藥菌者,青黴素劑量加大至每日600萬U以上(成人),如發生心內膜炎劑量每日1200萬U以上,療程4~6周,並與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合用.對兩種病原體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較大量青黴素.

可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如對有青黴素過敏者,改用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頭孢菌素等.選用紅黴素每日1.5~1.8g,口服或靜滴,療程7d.

(二)預後

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6%-10%的患者不經治療可致死.

鼠咬熱饮食

清淡飲食,忌食辛辣.

鼠咬熱并发症

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手部屈指肌腱損傷 手部屈指肌腱損傷 小兒咳嗽 硬腦膜下積膿癥 乳頭狀腺瘤 絨毛狀腺瘤 正己烷中毒 多形紅斑 多形滲出性紅斑 多形滲出性紅斑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