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百科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是由於栓子進入腸系膜上動脈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腸系膜上動脈主幹口徑較大,與腹主動脈呈傾斜夾角,栓子易於進入,故臨床上本病較多見,占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栓子一般來自心臟的附壁血栓故多見於風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及近期心梗患者.此外,栓子來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偶見的細菌栓子.這些栓子自發或在導管檢查時脫落.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病因

一)發病原因栓子栓塞(50%):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於心臟,如心肌梗死後的壁栓,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瓣膜贅生物,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處的贅生物和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脫落等;亦可來源於大動脈粥樣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樣斑塊的脫落和膿腫或膿毒血癥的細菌的栓子等.

解剖因素(25%):

腸系膜動脈栓塞的發生亦與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結構有關,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呈銳角分出,與主動脈走行平行,管腔較粗,與腹主動脈血流的方向一致,脫落的栓子易於進入,在血管狹窄處或分叉處導致血管栓塞,多見於結腸中動脈發出部或其以下的部位.

二)發病機制腸系膜血管一旦栓塞,受阻塞的動脈供應區的腸管發生血運障礙,腸管缺血,缺氧使腸管失去光澤,顏色蒼白,腸黏膜不易耐受缺血,若缺血時間超過15min,小腸黏膜絨毛結構就會發生破壞脫落,繼而腸壁血液淤滯,充血,水腫,腸管失去張力,出現發紺水腫,大量血漿滲至腸壁,腸壁呈現出血性壞死,大量血漿滲出至腹腔及腸腔內,循環血容量銳減,腸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及由於腸管缺血缺氧後發生壞死的毒性代謝產物不斷被吸收,導致低血容量,中毒性休克,腸壞死時,腸管擴張,蠕動消失,表現血運性腸梗阻.

腸系膜動脈栓塞的部位不同,腸管缺血區域的范圍亦不同,栓塞發生在腸系膜上動脈入口處,可引起Treitz韌帶以下全部小腸和右半結腸的缺血壞死;在結腸中動脈分支以下發生栓塞,引起大部分小腸壞死;發生在腸曲的一個分支動脈而側支循環良好時,則不發生壞死;但邊緣動脈栓塞發生梗死,其所供應區域腸管發生壞死.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症状

本病的發生,男性多於女性,40~60歲之間多發,多數病人有可形成動脈栓子的心臟病史,如心肌梗死後形成心肌室壁瘤,房性心律失常,風濕性瓣膜疾病,主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史,15%~20%的病人過去有其他動脈栓塞的病史.

本病發生急驟,突發劇烈腹痛,伴有頻繁嘔吐,初期時腹痛癥狀和體征不相符,腹痛劇烈而腹部體征輕微,當病人出現血性水樣物嘔吐,或腹瀉出暗紅色血便時,腹痛癥狀減輕,但卻出現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腸鳴音弱轉之消失,叩診檢查有移動性濁音時,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滲出液,此時提示腸管已發生梗死,隨病程進展病人可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的征象.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检查

實驗室檢查血象: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多在(25~40)×109/L.

紅細胞比積:因有血液濃縮,紅細胞比容升高.

血氣分析:pH下降,SB下降,BE呈負值,二氧化碳結合力代償性下降等,提示有代謝性酸中毒發生.

血清酶學檢查:可見血清LDH,SGOT,SGPT,CPK升高.

影像學檢查線檢查:

腹部平片:早期無特殊表現,影像可見大小腸均有輕度或中度擴大充氣,但可協助排除其他疾病,晚期由於腸腔和腹腔內大量積液,腹腔普遍密度增高.

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可瞭解腹腔幹及腸系膜動脈及其分支情況,根據造影劑突然中斷,確定栓塞部位,對診斷的做出有重要價值.

多普勒超聲檢查:

根據血流方向及速度,判斷栓塞的部位,但腸梗阻時,腸脹氣可幹擾診斷的做出.

診斷性腹腔穿刺抽液:

可有血性液體抽出.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预防

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暢,有樂觀、豁達的精神、堅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對引起血栓的原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治疗

應迅速去除血管內的栓子,恢復腸系膜上動脈的血液灌註.對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早期應補足血容量,積極糾正存在的酸中毒,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

溶栓和抗凝治療:溶栓劑主要為尿激酶和鏈激酶,可以在動脈造影時經導管註入栓塞部位,使纖維蛋白快速溶解,甚至幾分鐘內即可完成,也可以全身使用尿激酶或鏈激酶.嚴重的胃腸道出血是使用溶栓劑的禁忌證.抗凝治療可選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藥物.抗凝藥物治療前、後,應註意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出凝血時間和血小板計數,以防繼發出血.溶栓和抗凝治療效果不十分確定,故在使用時應靈活掌握,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具體分析,決定是否使用溶栓和抗凝療法.

手術治療: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大部分患者均需要急診手術剖腹探查,重建腸系膜上動脈血供,以防止或減少腸壞死.根據栓塞的程度和腸管壞死的范圍,可分別選用腸系膜上動脈取栓術、壞死腸襻切除術和腸外置等術式.

血栓摘除術:恢復腸系膜上動脈血流,避免腸壞死或縮小腸切除范圍.患者做腹部正中切口,保證良好的手術視野.若術前未進行動脈造影,進腹後發現空腸起始段10cm左右腸襻色澤正常,相應的動脈搏動存在,而其遠側的空腸、回腸和升結腸,特別是回腸末端水腫、膨脹、色澤暗紅或紫黑,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完全消失,即可提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性病變.這對於隨後的手術處理具有較重要的意義.若腸襻壞死不是十分嚴重,則進行血管重建恢復腸系膜上動脈血流.

①探查:首先探查近段腸系膜上動脈,將橫結腸提起,充分顯露胰腺和十二指腸部位,在橫結腸系膜根部,沿十二指腸第四段上緣剪開後腹膜直至Treitz韌帶,並將十二指腸移向右側.

②取栓:腸系膜上動脈自橫結腸系膜根部胰腺下緣發出,向右走行於左腎靜脈上方,最後自十二指腸上方穿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常可捫及近端搏動.解剖腸系膜上動脈直至栓塞的遠、近端各顯露2~3cm.控制腸系膜上動脈,於栓塞處血管壁前方切開插入Fogarty球囊導管,緩慢退出導管,取出栓子.取盡栓塞遠、近段栓子及可能形成的繼發血栓,直至放松阻斷血管鉗,有血液噴出為止.若栓子栓塞較遠端的腸系膜上動脈,還需沿小腸系膜根部向遠端解剖腸系膜上動脈,此段發出的空腸或回腸動脈分支,增加瞭取栓術的難度.

③縫合血管,判斷腸管活力:縫合血管壁切口,橫行切口隻需間斷縫合,縱行切口最好采用靜脈補片以防止縫合後血管狹窄.完成血管重建後,腸系膜上動脈全程應捫及血管搏動,重新檢查缺血腸管並判斷其活力,切除無活力的腸段並端-端吻合.

腸切除術:如腸襻已有壞死,腸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切除時,至少應包括壞死腸襻上、下端各15~30cm,同時將已有栓塞的系膜一並切除.術中可用熱鹽水紗佈濕敷,動脈註入血管擴張藥、肝素或神經阻滯藥等,然後,根據腸管色澤、蠕動和動脈搏動情況,判定腸切除的范圍.在小范圍腸壞死不影響腸道功能的情況下,可適當放寬腸切除的范圍.而大范圍的腸壞死,則應該考慮縮小切除的長度.對少量線狀或點片狀腸管壞死,可做壞死上、下端的正常漿肌層縫合,使壞死部位翻入腸腔內.

術後處理:術後治療至關重要,需要嚴密細致的監測.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特別是進行消化道重建手術的患者.若出現腸瘺,可經瘺口在其遠端腸襻內置管,進行胃腸內營養.繼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並糾正酸中毒,全胃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改善中毒癥狀,聯合應用抗生素,預防和治療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並防止手術後再栓塞.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饮食

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并发症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並發癥是節段性腸缺血壞死,這是最嚴重的並發癥,發生率為10%~25,還可以出現周圍循環衰竭,休克等並發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兒硬化性膽管炎 門靜脈高壓癥 過敏性眼瞼皮膚炎 風赤瘡痍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 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衰 心力衰竭 眼部毛細血管瘤 草莓痣 眼部焰色痣 嬰兒型血管瘤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