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百科

小兒膿窠瘡是一種皮損部位較深在的化膿性皮膚病,愈合較慢,愈後留有瘢痕.本病西醫稱之為深膿皰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病因

小兒膿窠皰多因素體氣虛,脾虛不運,則濕濁內停,兼之濕熱邪毒外襲所致.也有因蚊蟲、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癢性皮膚病,搔抓損破染毒所致.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症状

皮疹好發於小腿,其次為大腿、臀部和腰部.皮疹初起為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皰壁較厚,不易潰破,膿皰周圍繞以紅暈.皮損繼續向外圍及深處發展,數日後結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脫落後,形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徑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膿性火山口狀潰瘍,繞以紅色硬實邊緣.一般經2~4周愈合,留有瘢痕.往往反復化膿結痂,有的可形成蠣殼樣厚痂.皮疹數目不等,常為數個至數十個.自覺灼熱疼痛,也可有癢感.一般無全身癥狀,較重者可伴有發熱、口渴、疲乏不適等全身癥狀.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病程常可持續數周以上,積極治療可縮短病程.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

小兒膿窠瘡检查

皮疹,皮損,皮膚塗片顯微鏡檢查,皮膚真菌鏡檢,皮膚病的物理檢查,膿汁和創傷感染標本細菌學檢查,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

小兒膿窠瘡预防

該病流行於夏秋季節,多見於兒童及幼兒,易傳染,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註意皮膚衛生,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對患病兒童應隔離,防止接觸傳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應行消毒處理.註意氣候變化,避免激發感染.忌口適當,勿食辛辣魚蝦,海鮮等過敏腥發物.洗浴時切忌水溫過高或過低,一般以30-37度為宜.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免受刺激,避免過度勞累.治療選藥適中,切忌濫用細胞毒類和激素藥.急性進展期應避免刺激性較強的外用藥物.排除與避免對汞、銅、錫等金屬元素的過敏.

小兒膿窠瘡治疗

膿窠瘡的辨證論治(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濕熱型

證見皮疹為膿皰、膿痂及膿性潰瘍,自覺灼熱疼痛,可伴有發熱,疲乏不適,口幹渴等,大便幹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合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處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龍膽草、梔子、木通、黃芩、野菊花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若素體氣虛者或日久脾虛氣弱者,酌加黨參(或太子參)、生黃芪各15~18克、白術、茯苓各9克,並適當減少苦寒之品.

2、中成藥

(1)魚腥草註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註射.

(2)雙黃連註射液,每次2.4~3.0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靜脈滴註,每日1次.

(3)清開靈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說明:如患兒年齡較小,上述各方藥的劑量宜酌情減少.

小兒膿窠瘡饮食

合理膳食調配

小兒膿窠瘡并发症

發熱、口渴、疲乏不適等全身癥狀,附近淋巴結腫,出現膿皰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嬰兒成神經細胞瘤 嬰兒神經母細胞瘤 乳腺癌皮膚轉移 乳粟 外耳炎 外耳道炎 外耳道癤 彌漫性外耳道炎 角膜擦傷 S05.052 老年人退行性心臟瓣膜病 小兒外部性腦積水 小兒頭大畸形 小兒腦外積水 小兒腦室外梗阻性腦積水 小兒良性蛛網膜下腔擴大 小兒假性腦積水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