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百科

血脂主要指血漿內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雖僅占全身脂類的極小部分,但因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故備受公眾關註.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病因

  從原因上分,一類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另一類則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後一類占大多數.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造成:

  ①生活方式,包括膳食營養、體力活動、精神應力、情緒變化、煙酒嗜好等

  ②藥物作用,諸如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避孕藥等

  ③內分泌代謝障礙,主要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肥胖、高尿酸血癥等

  ④某些疾病,如腎病綜合紅斑狼瘡、骨髓病等.

  此外,血脂(蛋白)的測定可明顯受實驗室和受檢者取血時狀況的影響.抽血應在保持平素飲食半個月、禁食12小時後進行,前一天不飲酒和作劇烈活動;正常情況下,血脂(蛋白)水平可有增減10%的波動,實驗室允許有3%-5%的變異.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肥胖癥者,血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a降低.

  腎病綜合征:腎病綜合征時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升高,甘油三酯也升高.

  與肥胖的關系肥胖人的脂肪代謝特點是:血漿遊離脂肪酸升高,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說明脂肪代謝紊亂.肥胖人的血漿膽固醇水平在5.2毫摩爾/升以上的可占55.8%.男子在60歲以後,女子在50歲以後,血漿膽固醇水平都將顯著升高.

  患肥胖病時,機體對遊離脂肪酸的動員利用減少,血中的遊離脂肪酸積累,血脂容量升高.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癥的病人容易肥胖.當這類病人進食的碳水化合物較多或正常時,血漿的甘油三酯升高;而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高脂血癥就可好轉甚至消失.同樣,體重下降也能使這些病人的血漿甘油三酯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與肥胖程度成正比.血脂水平的下降對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說肥胖者控制飲食、減輕體重是十分必要的.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症状

  血脂異常的癥狀

  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性血管損害血漿膽固醇水平高

  血脂異常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

  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由於血脂異常時黃色瘤的發生率並不十分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多數血脂異常患者並無任何癥狀和異常體征發現.而患者的血脂異常則常常是在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測定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時被發現的.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检查

  血脂異常檢查項目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血脂的基本檢測項目為TC、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LDL-C.其他血脂項目如apoAI、apoB、Lp(a)等的檢測屬於研究項目,不在臨床基本檢測項目之列.

  1: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影響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齡與性別:TC水平常隨年齡而上升,但到70歲後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於男性,女性絕經後TC水平較同年齡男性高.(2)飲食習慣:長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攝入可造成TC升高.(3)遺傳因素:與脂蛋白代謝相關酶或受體基因發生突變,是引起TC顯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2:臨床上所測定的TG是血漿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總和.TG水平也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與TC不同,同一個體的TG水平受飲食和不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同一個體在多次測定時,TG值可能有較大差異.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顯的正偏態分佈.

  3:基礎研究證實,HDL能將外周組織如血管壁內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提示HDL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由於HDL所含成分較多,臨床上目前尚無方法全面地檢測HDL的量和功能,故通過檢測其所含膽固醇的量,間接瞭解血漿中HDL的多少.

  4:LDL代謝相對較簡單,且膽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目前認為,LDL-C濃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總量.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脂質危險因素.一般情況下,LDL-C與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響,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為對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危險性評估.

  5:正常人群血清apoAI水平多在1.2~1.6g/L范圍內,女性略高於男性.

  6:正常人群中血清ApoB多在0.8~1.lg/L范圍內.

  7:血清Lp(a)濃度主要與遺傳有關,基本不受性別、年齡、體重、適度體育鍛煉和大多數降膽固醇藥物的影響.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顯偏態分佈,雖然個別人可高達10OO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OOmg/L以下,文獻中的平均數多在120~180mg/L,中位數則低於此值.通常以300mg/L為重要分界,高於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明顯增高.臨床上用於Lp(a)檢測的方法尚未標準化.

  8:血漿中LDL的顆粒大小不均,每一個體都有大、中、小顆粒LDL.已證明血漿TG水平與LDL顆粒結構有關.當TGL(l5Omg/dl)時,大而輕的LDL較多,血漿電泳時LDL譜呈“A”型;當TG>1.7Ommol/L時,sLDL水平升高,LDL譜呈“B”型,並伴隨血漿apoB水平升高,HDL-C及apoAI水平降低.目前認為sLDL具有很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但是,臨床上尚無簡便可靠的實用方法檢測sLDL.

  各血脂項目測定數值法定計量單位為mmol/L,國際上有些國傢用mg/dl.TC、HDL-C、LDL-C的換算系數為mg/dl×O.0259=mmol/L:TG的換算系數為mg/dl×O.0113=mmol/L.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预防

  一.合理飲食

  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種.高脂血癥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隻有一部分類脂是在體內合成的,稱為內生性類脂.

  控制飲食對高脂血癥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等.

  3、脂肪攝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類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饑飽適度.

  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饑餓感為度,不宜采用饑餓療法,過度的饑餓反而使體內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戒煙忌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使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肝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損害,應絕對戒煙忌酒.

  三.適量飲茶

  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有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血管硬化.茶葉中的茶堿和咖啡堿能興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疲勞和具有利尿作用.適量飲茶能消除油膩飲食而減肥.但過多喝濃茶,會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對身體有害.

  四.適當運動

  控制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飲食控制外,提倡堅持體育鍛煉,如慢跑、五禽戲、太極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要控制體重的增長.

  五、限制咖啡

  咖啡因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因此,應註意盡量少喝咖啡,並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藥物.

  正確烹調.

  在烹調動物性食品中,絕對避免油炸.較適宜的方法是蒸和烤,這樣才能使食物中的油脂滴出.

  七、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高膽固醇者,飲食治療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營養.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治疗

  對高危人群實行強化降脂.

  血脂異常的治療並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它要結合具體的病情,因人而異,實現個體化.當然,首要的目標是針對LDL-C的.不少國傢都為此制定過相關指南,其中以美國國傢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教育組第三次會議(NCEPATPⅢ)影響較大,它依據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險程度,區分為高危(其中包括極高危)、中等高危、中等危險和低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癥狀性頸動脈病、腹主動脈瘤、周圍動脈疾病或有2個以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10年冠心病危險評分大於20%的患者:極高危人群指的是已有冠心病且合並多種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嚴重的控制不良的危險因素,如吸煙等患者:中等高危人群指有2個以上冠心病危險因素,10年冠心病危險評分為10%-20%.對於高危、中等高危人群,專傢組的意見一致,認為應當給予強化降脂治療.經過大量臨床試驗結果的啟示,在2001年規定的基礎上,美國2004年又重新公佈瞭強化降脂時LDL-C的目標值:高危患者應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中等高危患者也主張降至100毫克/分升.極高危患者LDL-C應降至70毫克/分升以下(國內專傢認為這一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建議定為<80毫克/分升).總的說,他汀類藥物的治療,應使LDL-C達到目標值或降低30%-40%.

  糖尿病早已被視為冠心病的等危癥,70%的糖尿病患者均死於冠心病.研究證明,L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冠心病的危險即升高57%.前已提及,糖尿病患者血脂分佈有其固有的特點,即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雖然LDL-C升高不明顯或正常,但質量差,小而密的LDL-C和氧化型LDL-C增多.那麼,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強化降脂呢?對一組沒有心血管疾病、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所作他汀類藥物的臨床降脂試驗結果表明,冠心病、腦卒中發病率分別降低瞭37%、48%,總死亡率下降瞭27%.並有研究提示,膽固醇較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反而高於膽固醇較高的非糖尿病患者.目前,美、歐及我國的指南都將糖尿病的LDL-C目標值定為<100毫克/分升,而對合並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應<70毫克/分升.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饮食

  血脂異常的飲食治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一、靈芝

  靈芝單用或與降血脂藥合用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時,還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改善血液流變學障礙.靈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減輕化學合成調節血脂藥引起的肝損傷.靈芝的調節血脂作用是其對心腦血管保護作用的基礎.

  二、魚類

  魚類所含的飽和脂肪極低,尤其是來自深海的冷水魚類,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據美國科學傢的研究證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補充劑)的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三、水果蔬菜

  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水溶性纖維有利於降低膽固醇.淡水溶性纖維(如全麥麩)能預防便秘,但對降低膽固醇沒有助益.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有豆子、棗、草果、無花果、幹梅子、花椰菜、燕麥麩等.幹梅子內含60%屬於可溶性的果膠、黃豆及其制品也具有同樣的功效,魔芋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

  四、大蒜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半顆蒜頭(整顆更好),可幫助某些人降低10%的膽固醇,而且還能降低血壓.蒜頭裡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蒜氨酸.每日服用900毫克的無味蒜頭膠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樣的.

  五、洋蔥

  洋蔥也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壓,並有降低血液粘度的功效,作用和藥物阿司匹林頗類似.

  合理飲食

  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種.高脂血癥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隻有一部分類脂是在體內合成的,稱為內生性類脂.

  控制飲食對高脂血癥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等.

  3、脂肪攝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類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饑飽適度.

  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饑餓感為度,不宜采用饑餓療法,過度的饑餓反而使體內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血脂異常 異常血脂癥并发症

  會引發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系列並發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三氯甲烷中毒 腎移植 性冷淡 性欲減退 性欲低下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急性宮頸炎 子宮頸炎 急性子宮頸炎 宮頸炎 肺損傷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