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百科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2~3cm,胸大肌止點以上,此處由松質骨向密質骨過渡且稍細,是解剖上的薄弱環節,骨折較為常見,各種年齡均可發生,老年人較多,肱骨外科頸骨折移位多較嚴重,局部出血較多,應特別註意.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病因

直接暴力(10%)

肩部外側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肩部外傷更易發生肩關節脫位,較少發生肱骨上端骨折,除非遭受嚴重創傷,可造成嚴重的肱骨上端骨折脫位,兒童時期,肱骨上端骨骺板是解剖上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外傷易造成肱骨上端骨骺分離,較少發生關節脫位,中老年的病人,肱骨上端骨質變疏松,骨強度大大減弱,因此較為輕微的外力即可造成肱骨外斜頸骨折.

間接暴力(60%)

正常的肱骨上端由較致密的網狀骨松質骨小梁構成,其強度大於關節囊及韌帶,因而在青壯年時期受到間接暴力,如跌倒時手或肘著地,暴力沿肱骨幹向上傳導沖擊引起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症状

與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癥狀多較嚴重.

1.腫脹因骨折位於關節外,局部腫脹較為明顯,尤以內收型及粉碎型者為甚.

2.疼痛除外展型者外,多較明顯,尤以活動時明顯且伴有環狀壓痛及叩痛.

3.活動受限以後二型為最嚴重.

4.其他註意有無神經血管受壓癥狀,錯位明顯者患肢可出現短縮,成角畸形.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检查

肩部X線檢查可確診:肱骨外科頸骨折診斷容易.根據肩部正位X線片可顯示外展骨折或內收骨折類型.還必須有側位片(穿胸位)瞭解肱骨頭有無旋轉、嵌插、前後重疊移位畸形,以便明確有無骨折端向前成角.可分為內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個類型.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预防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無有效的預防措施,註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發生骨折的,這需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時刻註意就能減少骨折發生,兒童走路不穩,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處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兒童,避免摔傷,少年玩耍較多,好奇心強,傢長及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墻上樹,中青年在工作及騎車時要精力集中,事事處處要註意安全,老年人手腳活動不便,雪雨天及夜晚盡量不外出,外出時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騎自行車,不要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治疗

手術治療:

肱骨外科頸接近盂肱關節,骨折又多發生在中老年,特別是老年患者,極易因此引起凍結肩,因此仔細瞭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法,保持肩關節一定的活動度,是治療所必須考慮的.對①裂紋骨折:用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當疼痛減輕後盡早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無需復位,以三角巾懸吊患肢2~3周,並逐步開始肩關節功能活動;無嵌插的骨折應行手法整復,隨後以石膏或小夾板固定3~4周;③內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應復位,復位方法有手法及切開兩種,並給以適當的外固定或內固定.

1.手法復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腫內麻醉下進行.患者平臥,以內收型為例.一助手用佈帶繞過患者腋下向上牽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並保持中立位,肘關節屈曲90°,沿肱骨縱軸方向牽引.當兩助手將骨折兩斷端拉開後,術者兩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內推,其餘四指抱住骨折遠端向外牽拉,同時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矯正後,再徐徐前屈肩關節過頭部,術者用力向後擠壓骨折部位以矯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復位.若畸形較大,此法仍不能復位時,可改用以下手法進行復位:術者立於患者前外側,兩拇指置於骨折遠段後側,其餘四指環抱肩前側相當於骨折成角部位,在牽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將上臂逐漸前屈上舉過頂,此時術者兩拇指抵住骨折遠端向前推頂,其餘四指由前向後扣擠按壓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時表示骨折斷端相互抵觸,成角畸形已矯正,骨折已復位.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應用適當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關節夾板外固定.

(2)石膏繃帶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繃帶條環繞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於上舉位2~3周.以後改為其他固定,此法隻適應骨折向前成角難矯正者.

(3)外展支架(飛機架)固定:如骨折斷端不穩定,復位後不易維持對位時,可用外展支架固定,並沿肱骨縱軸加用皮膚牽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現已少用.

無論用哪種方法固定,皆需早期開始功能活動,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1)適應證:多數肱骨外科頸骨折可用非手術療法.以下幾種情況考慮手術:

①外科頸骨折移位嚴重,復位後不穩定;手法整復外固定失敗者.

②50歲以下病人合並肱骨頭粉碎骨折.

③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有移位並與肩峰下部抵觸.

④不能復位的骺板骨折分離(肱二頭肌長頭嵌入).

⑤治療較晚,已不能復位的青枝骨折.

(2)手術方法:臂叢麻醉,取肩前外側切口,在三角肌前緣分開部分肌纖維,並在離肩峰止點1cm處橫斷三角肌,顯露骨折處,認清肱二頭肌長頭腱及兩骨折端,撬撥斷端復位,以克氏針交叉固定,縫合肌肉及皮膚.術後當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後,三角巾懸吊患肢3周,去克氏針,逐漸練習活動.

預後

預後一般良好,肩關節大部分功能可恢復.老年粉碎型、有肱骨頭缺血、壞死及嚴重移位而又復位不佳者,則預後欠佳.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饮食

1、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1)早期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2)忌多吃肉骨頭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隻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

(5)忌過食白糖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堿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6)忌長期服三七片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愈合不利.

(7)骨折禁飲果子露.果子露的原料是用糖水、香精、色素等調配而成.它不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因其含糖量較多,飲後在體內呈生理酸性.

肱骨外科頸骨折 S42.201 肱骨外髁頸骨折并发症

血管損傷:肱骨近端骨折合並血管損傷者較為少見,一般以腋動脈損傷發生率最高,有的報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損傷率為4.9%,多為高能量損傷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於血管硬化,血管壁彈性較差,較易發生血管損傷.動脈損傷後局部形成膨脹性血腫,疼痛明顯,肢體蒼白或發紺,皮膚感覺異常,一些病例由於側支循環,肢端仍有血液供應,動脈造影可確定血管損傷的部位及性質,證實診斷後,應盡早手術探查,固定骨折,同時修復損傷的血管,可行大隱靜脈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叢神經損傷:肱骨近端骨折合並臂叢神經損傷發生率為6.1%,有的報道高達21%~36%,以腋神經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經,肌皮神經和橈神經損傷也偶有發生,腋神經損傷時,肩外側皮膚感覺喪失,但測定三角肌纖維的收縮更為準確,可靠,腋神經損傷時,可采用肌電圖觀察神經損傷恢復的進程,絕大多數病例在4個月內可恢復功能,如傷後2~3個月仍無恢復跡象時,則可早期進行神經探查.

胸部損傷: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時,常合並多發損傷,應註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氣胸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正水 急性快速進展性腎 跗管綜合征 跗管綜合征 踝管綜合征 蹠管綜合癥 乳腺導管擴張癥 閉塞性乳腺炎 粉刺性乳腺炎 漿細胞性乳腺炎 氣痢 橫位難產 橫產式 肩先露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