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百科

皮膚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種中卻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超過所有其他惡性腫瘤的總和.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皮膚癌的發病率至少達650/10萬,在美國的高加索人中,皮膚癌的發病率亦高達165/10萬,為我國發病率的100倍.在皮膚癌中以基底細胞癌最多見,占60%以上.

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病因

常見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曬與紫外線照射: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紫外線照射、人體黑色素的防護與免疫系統功能相互作用導致瞭皮膚癌的發生.在日光中測定人體皮膚,皮膚接受紫外線量最大的部位是頭部、面部、頸後、手部,鱗狀細胞癌幾乎全部發生於這些部位.紫外線的致癌機理,也許是光化作用改變瞭細胞DNA的結構,同時破壞瞭淋巴細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結構,降低瞭機體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參與下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②化學致癌物質:自Percivall首次描述瞭掃煙囪工人好發陰囊皮膚癌的報道後100年左右,人們才發現經常接觸砷化物、焦油和瀝青的工人容易發生皮膚癌.化學物質致癌可分為兩個時期,即開始期與助長期.開始期至所引致結果與暴露於特殊物質或致癌物質的限度密切相關,其進行不可逆轉,細胞改變與遺傳有關.助長期需要反復暴露於接觸物,與間隔時間有關,若很長時間不予暴露仍可逆轉,不發生癌腫.開始期與助長期的間隔時間十分重要,可出現兩種結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膚癌.

③電離輻射:在以往長期從放射工作者因忽視防護措施而導致輻射性皮膚幹燥癥的基礎上發生的皮膚癌,近年來由於放射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放射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加強瞭各項防護措施,職業性皮膚癌基本上已經絕跡.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經過若幹年後,在放射野內發生皮膚癌的病例仍可遇見.

④慢性刺激與炎癥:惡性皮膚腫瘤可以發生與發展在瘢痕慢性潰瘍、形成瘺管、竇道的部位、有些亞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煙草或檳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發生鱗狀細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階段,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可發生皮膚癌,如應用免疫抑制劑能促成皮膚癌的發生.病毒致癌物質,許多病毒在動物宿主中能引起癌變,在人類中的很多人乳頭瘤病毒的亞型可誘發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症状

一、癥狀:

1.鱗狀細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轉化而成.生長較快,早期即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患者頭部巨大鱗狀細胞癌,其惡臭無比,膿性分泌物較多,易出血;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其發病部位以粘膜皮膚連接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粘膜發病者更容易轉移.

2.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癥狀,初期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後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3.鱗狀細胞癌以30~50歲年齡多發,基底細胞癌50歲以上多發.前者發病快,常在短期內快速生長;後者緩慢.鱗癌好發於下唇、舌、鼻、外陰、多發於皮膚粘膜交界點、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樣外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基底細胞癌好發於眼眶、內眥、鼻、頰、前額、手背;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二、診斷標準:

診斷依賴活檢,但要求診斷者具備足夠的經驗以識別有惡性嫌疑的病變.遇下述情況為高度可疑之早期惡性病變:①經久不愈或時好時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膚潰瘍.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現有流血、潰爛或不對稱性結節突起等狀.③往日射線照過的皮膚或舊瘡疤,或竇道處出現潰破或結節突起時.④久不消退的紅色皮膚疤,其上顯示輕度糜爛時當警惕原位癌之可能.

活檢在較小的病變多行切除活檢,診斷兼治療一箭雙雕,畢其功於一役.病變稍大特別是需切除包括病變緣外2~3毫米正常皮膚方能達治療要求時缺損太大,造成外觀缺陷,則做鉗取或切取活檢,記住要包括病變近緣部分.

三、分類:

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特發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

組織病理檢查對皮膚癌的診斷分型有確定的意義,且易於操作,茲將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組織病理分述如下:

1)基底細胞癌:真皮內有邊界明顯的瘤細胞群,胞核較正常稍大,呈卵形或長形,胞漿少,細胞間界限不清,細胞間無間橋,因此,像很多細胞核密佈在一個共同漿液中,細胞核染色無顯著差異.有時可見細胞多核或核深染或呈不規則星狀核.瘤細胞群周圍結締組織增生,在最外層排列成柵狀的栓狀細胞,瘤組織周圍常可見到許多幼稚纖維母細胞及成熟的纖維細胞混雜一起.基底細胞癌間質含有粘蛋白,在制作切片時間質收縮,使間質與腫瘤團塊邊緣呈裂隙狀分離,對本病診斷有一定意義.在組織病理學上基底細胞癌可分為分化型與未分化型兩大類.未分化型可表現為實性型、色素型、纖維化型或硬斑狀、淺表型.實性型可見多少不一、形態不同的癌腫團塊埋在真皮內;色素型瘤細胞間有較多黑色素;纖維化型或硬斑狀型具有顯著的結締組織增生,結締組織成條束地包繞瘤細胞群;淺表型在表皮下有較多短小的花蕾狀瘤細胞團.分化型可出現向毛發結構分化的角化型基底細胞癌,向皮脂腺分化的囊腫型基底細胞癌,向大汗腺分化的腺樣基底細胞癌等.

2)鱗狀細胞癌:癌細胞成團塊或條索增生侵入真皮內,其中有多少不等的正常和不典型分化不全的鱗狀細胞及角化不良細胞.不典型的鱗狀細胞愈多,惡性程度愈高,其表現為細胞大小不等,核分裂不典型,染色深,胞漿嗜堿性,無細胞間橋.分化程度較高者則向角化方向發展的角化鱗狀細胞,愈近中心時愈角化,中心可完全角化.根據腫瘤中不典型鱗狀細胞所占比例,可將鱗狀細胞癌分成四度.

I度鱗癌:瘤組織不超過汗腺水平,不典型鱗狀細胞少於25%,有很多角珠,真皮內有明顯的炎性反應;

II度鱗癌:癌細胞團界限不清,不典型鱗狀細胞約占25%~50%,隻有少數角珠,角珠中心多角化不全,周圍炎癥反應較輕;

III度鱗癌:不典型鱗狀細胞約占50%~75%,大部分沒有角化,無角珠,周圍炎癥反應不顯著;

IV度鱗癌:不典型鱗狀細胞占75%以上,核分裂象多,無細胞間橋,無角.

皮膚癌

皮膚癌

皮膚癌检查

一、檢查

活檢病理檢查,對皮膚癌的分類,以及治療方法也極其重要,而且治療效果也不同.

二、鑒別

皮膚癌中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要相鑒別,還要與脂溢性角化病、皮膚原位癌、盤狀紅斑狼瘡等相鑒別.

1.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發生的主要部位是面部,尤其是鼻、前額、眼、顴部及上唇,損害發展緩慢,局部往往不充血,表面結痂而無角化現象,邊緣卷起,呈蠟狀半透明,炎性反應沒有或輕微,轉移者罕見.鱗狀細胞癌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尤其是皮膚粘膜連結處及四肢、下唇、鼻、耳、手背和陰部,往往在有慢性皮膚病損處發生,損害發展較快,局部充血明顯,或周圍及表面有擴張的毛細血管,角化現象明顯,邊緣高起堅硬,炎性反應顯著,易發生淋巴結轉移.

2.脂溢性角化病:又稱老年疣,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多發於面部、頸部、胸部、背部及手背,損害為略高出於皮膚的圓形或卵圓形扁平疣狀皮疹,呈朽黃、黃褐色至煤黑色,邊界清楚,質地柔軟,表面稍粗糙,覆有油脂狀鱗屑痂.皮疹數目不定,往往很多.脂溢性角化病可永久存在而不惡變,極少數病人的個別損害可發展成基底細胞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助診斷.

3.皮膚原位癌(Bowenrsquo;sdisease):損害好發於軀幹和臀部,可單發或多發,典型者呈界限清楚的鱗狀斑丘疹,可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損害的大小可由數毫米到若幹厘米不等,表面覆以鱗屑或脫屑後結棕色至灰色硬痂,不易剝離.發展緩慢或長期無明顯變化,有時中央部分可部分消退或有瘢痕形成,而附近出現新的損害.一般不變成潰瘍.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於診斷.

4.盤狀紅斑狼瘡:多見於中年男女,損害初發時為小丘疹,漸擴大呈斑塊,性質幹燥,表面角質增殖,毛囊口擴張,內含有角質栓刺,有萎縮斑,不形成潰瘍,邊緣多充血.發生於顏面部者呈蝴蝶狀分佈.血沉、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組織病理可助鑒別.

5.角化棘皮瘤:以中年男性較多,多發生於面部,尤其是頰部及鼻部,而四肢和軀幹極為少見.損害為呈堅實的半球形腫瘤聳立皮膚上,似淡紅色粉刺或與皮膚色澤相似的小結,邊緣隆起,中央陷凹成火山口形,內含一個角質痂.本病發展迅速,但長到直徑達2厘米左右後不再繼續發展,2~6個月內能自行萎縮,自然痊愈,遺留萎縮性瘢痕.

6.帕哲氏病(Pagetrsquo;sdisease):常侵犯40歲以上婦女單側乳頭和乳暈.早期僅為乳頭部小片鱗屑性紅斑,境界清楚,逐漸波及其鄰近皮膚,表面易於糜爛,搔抓後呈濕疹樣變化.損害經過緩慢,無自愈傾向.偶見於乳房以外其他大汗腺分佈區,如腋窩、外生殖器、肛周、口唇、鼻翼等處.組織病理檢查可見表皮內有分散或成團的Paget細胞,見此細胞即可確診.

7.轉移性皮膚癌:由其他器官原發性癌轉移到皮膚而發,一般為多發性,同時有其他器官原發性癌的癥狀及體征.

皮膚癌预防

一、預防

預防皮膚癌的發生,首要一點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盡量避免長期接觸有害的化學物品如瀝青、焦油、砷化物、苯並芘等,這些化學物質都有較強的致癌性.第二,防止長時間的皮膚暴曬.第三點是要註意電離輻射,這主要是針對放射工作者而言.第四點是患有光化性角化病、著色性幹皮病等癌前病變者,應盡早進行治療,爭取將皮膚癌扼殺於萌芽之時.最後,要加強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如中醫所雲:ldquo;正氣存內,邪不可幹.rdquo;

二、護理

皮膚癌的護理常識:

1、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度El光直射和曝曬,使用遮陽工具,避免過多接觸紫外線、x線等各種射線.

2、加強對職業性毒害的高危人群的防癌教育和定期普查,避免長期接觸煤焦油物質、砷劑和化學致癌劑,職業接觸者應當註意在工作中加強防護,以預防皮膚癌的發生.

3、對長期不能治愈的慢性潰瘍、慢性炎癥和黏膜白斑等要積極治療並定期檢查,有助於預防皮膚癌的發生.

4、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病人的主觀積極性,保持樂觀精神,避免緊張情緒.

5、保持局部清潔,防止感染的發生.

6、飲食宜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喝茶也可以預防皮膚癌.

皮膚癌治疗

一、西醫治療註意要點

恰當的治療方法不僅以皮膚癌的組織學類型為基礎,還要根據解剖學部位、患者年齡、性別,一般健康狀況.在解剖學部位上應註意是否某些部位手術後易復發,某些部位能達到治療計劃的預期效果,如眼眶周圍、鼻周圍、耳周圍是復發率很高的區域,因此必須選擇治愈率更高的療法.外科切除術施行前應想到解剖部位的傷口美容外觀,切除後的皮膚功能,如面部凸起部位:鼻、唇、面頰、額、耳輪處手術愈合,瘢痕緊縮,令人難以接受.面部凸起部位和損傷功能部位應做好皮瓣、皮膚移植等項準備.

應綜合考慮患者的一般健康情況,如有凝血障礙或接受抗凝血治療時,必須采用不出血的方法治療,冷凍治療、C02激光、放射治療均可應用.年老體弱,女性患者過長時期的放射治療,有時耐受不瞭,可以選用刮除術和電幹燥法,也可應用外科全切除術.

1、藥物治療

1.局部治療:主要是局部外塗、局部敷貼及局部註射.早年用0.5%秋水仙胺軟膏做腫瘤局部外塗,效果較好.近年用5-Fu軟膏和博萊黴素軟膏,同樣取得較好的效果.

(1)博萊黴素:一般用0.1%或2%的軟膏,每日塗1~2次,一般無副作用.軟膏可以在室溫下保存6個月其效價不降低.

(2)氟尿嘧啶:一般臨床用0.5%的軟膏,每日塗l~2次,對表淺的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原位癌,療效甚好.

2.全身治療

(1)適應癥:對在原有疤痕基礎上發生的鱗形細胞癌、皮膚與粘膜交界處的鱗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發生區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者需用全身化療.

(2)BLM對向外增殖型的鱗癌效果較好,給藥方法為10mg肌肉或靜脈註射,每周二次,300~400mg為一療程.

(3)PEP(匹萊黴素):不但對原發灶敏感對淋巴結轉移病例也取得30%左右的有效率.用法:一次5mg,每周6次肌肉註射,停藥l天,重復5~7次.

(4)DDP和ADM聯合應用:化療方法為DDP75mg/m2靜脈滴註,配合水化,即大量輸液並給利尿劑,ADM50mg+註射用水40ml在5分鐘內註入.間歇3周,所有病人都接受足夠的化療,化療過程中緩解率為87%.

二、刮除治療

皮膚科學傢一般用刮除術和電幹燥法治療基底細胞癌、淺表性鱗癌,是利用腫瘤與其周圍正常膚色的界線進行,用刮匙刮除,術前應註意刮匙大小要適宜,一般較新生物稍大即可,術時稍向下用力,以免滑脫,在常規消毒後,用1%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註射在基底細胞癌或鱗癌的基底部,使其明顯隆起,選好合適的刮匙,一般用3~4mm大小的刮匙將癌灶挖出後,用l~2mm直徑,邊緣比較銳利的小刮匙搔刮腫瘤床的四周及其基底,以刮除伸向周圍基底正常組織內的殘留癌.有時因正常的真皮組織較為堅實,刮除中可以聽到微微的砂礫般響聲,而腫瘤松脆則無聲.搔刮後用電灼器燒灼腫瘤床的四周及基底,然後再用刮匙刮去燒焦的組織.傷口塗以抗生素油膏.其優點是可獲得一個光滑而僅有少量色素沉著的美觀傷口,缺點是沒有切緣的病理檢查結果,無法瞭解切緣有無癌殘留,因此對此法應該慎用.

三、化學外科

此法由美國醫生Mohs首創,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癌腫以後,將其水平方向削下送病理檢查,一直至基底切緣無癌為止.但如今已省略瞭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組織這一步驟,直接水平方向切削新鮮組織,並連續送病理檢查,直至基底切緣無癌腫為止.此法適用於病灶范圍較大的,邊界不清的以及經治療後復發的病例.

皮膚癌饮食

一、皮膚癌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首烏雞蛋湯

組成:首烏120克,雞蛋4隻.

用法:將首烏煎取濃湯,煮雞蛋4隻.此為一日劑量,日服2次.

(2)芝麻紅糖粥

組成:黑芝麻200克,紅糖30克.

用法:黑芝麻揀凈,略炒,入瓶備用或搗柞裝瓶.每次用2湯匙加紅糖適量,蘸饅頭或用開水沖服.

(3)核桃芝麻粥

組成:核桃仁200克,芝麻10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將核桃仁及芝麻各研末.粳米加適量水煮熟,再加入核桃仁、芝麻即可食用.

(4)首烏山藥羊肉湯

組成:首烏30克,山藥100克,羊瘦肉500克,生薑9克.

(6)從甜瓜鮮的果皮中壓得的汁液,再加以一半量的粉碎或細粉的幹品,調成糊狀,外敷,每日換2次.各種體表癌:高良薑根適量,粉碎,和凡士林混合成膏,外敷患處.

二、皮膚癌吃哪些對身體好?

1、皮膚癌患者手術後飲食

皮膚癌手術後,耗氣傷血,宜多食用補氣養血之品,選用粳米、扁豆、大棗、龍眼、荔枝、香菇、鵪鶉蛋、胡蘿卜、山藥、藕粉粥、豆類等.要千方百計增加病人的食欲,經常更換菜肴品種,註意菜肴的色香味調配.要讓病人保持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癌癥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特別是蛋白質的消耗很多.經常吃瘦豬肉、牛肉、兔肉或雞鴨傢禽.如果病人厭油膩葷腥,可換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非肉類食物,如奶酪、雞蛋餅、咸鴨蛋等.要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多吃煮、燉、蒸等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煎食物.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於抗癌的食物,如蘆筍、海帶、海藻、洋蔥、大蒜、蘑菇等.

2、皮膚癌患者放療時飲食

放療的副反應較多,如引起粘膜損傷,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等.飲食護理十分重要.一般要給病人流食、半流食,根據病情酌情增減數量和次數,不可勉強.放療時耗損陰液,飲食中宜增加一些滋陰生津的甘涼之品,如藕汁、梨汁、甘蔗汁、荸薺、枇粑、獼猴桃、香蕉、葡萄及泥鰍、海參、甘蔗粥等.對於耐受力差的的病人可以給予靜脈高營養,以補充體內的嚴重消耗.

3、皮膚癌患者化療時飲食

選用核桃仁、桑椹、白木耳、香菇、菱角、苡米粥、黃鱔等.化療期間,由於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難免會使正常的細胞受到一定損害,產生相應的毒副反應,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減少、消化道粘膜潰瘍、脫發等.化療時氣血兩損,宜常服養氣之品,選用核桃仁、桑椹、白木耳、香菇、菱角、苡米粥、黃鱔等病人;宜補充高蛋白質食品,如奶類、瘦肉、魚、動物肝臟、紅棗、赤豆等.河蟹、黃鱔、黑魚、牛肉等也有助於升高白細胞.如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增加健脾開胃食品,如山楂、白扁豆、蘿卜、香蕈、陳皮等.

4、適當運用中醫飲食療法

放療後,往往有口舌幹燥、舌紅少苔等津液耗損的表現,可多吃一些滋陰生津的甘涼食物,如藕汁、荸薺汁、梨汁、綠豆湯、冬瓜湯、西瓜等;化療期間,病人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減少,食欲不振,可吃河蟹、黃鱔、牛肉等有助於升高白細胞的食物以及山楂、蘿卜等健脾開胃食品;手術後病人氣血虧虛,可多吃山藥、紅棗、桂圓、蓮子,以補氣養血.

5、皮膚癌患者飲食護理中可以增加酸、甜、苦、辣、咸五昧,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斂,生津開胃;甜能補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濕,少量可開胃;辣也能開胃;咸能通下、軟堅.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幾味混合在一起,皮膚癌患者應選擇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品.

皮膚癌并发症

本病發展較快,破壞性大,可伸入結締組織、軟骨、骨膜及骨骼,常可發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晚期可發生內臟轉移.尤其是粘膜的鱗狀細胞癌往往容易轉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肝著 肝脹 肝著 頸椎椎管狹窄 日光皮炎 日曬傷 小兒松果體區腫瘤 肩峰下撞擊征 第二肩關節 肩峰下關節 化膿性骨髓炎 M86.997 附骨疽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