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百科

皮膚感染,是細菌和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病情患者有輕有重,輕的易治療,嚴重的不易治療.常見的皮膚感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臨床上表現為皮膚癤癰、壞疽、蜂窩組織炎、毛囊炎等.真菌感染包括各種皮膚癬菌病和皮膚粘膜念珠菌病,如外陰炎、龜頭炎、龜頭糜爛和甲溝炎等.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病因

細菌感染(75%):

通常葡萄球菌易引起膿皰瘡、毛囊炎、癤、癰等.鏈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窩織炎,誘發腎炎及關節炎等.皮膚結核和麻風皮炎.

皮膚病變(25%):

已有病變的皮膚上常發生繼發性感染,見於特殊部位(如外耳)或特定類型的皮損(如潰瘍),常由革蘭陰性菌(變形桿菌、假單孢菌、大腸桿菌)所致.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症状

細菌性皮膚病的癥狀:

高熱寒戰紅斑(邊界清楚淋巴結腫大皮膚上線狀排列的小水皰伴發疼痛水皰或大皰損害頭痛嘔吐

1.起病較急,有全身不適、寒戰、高熱、頭痛、惡心、嘔吐等前驅癥狀.

2.數小時後局部出現境界明顯的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發亮,迅速向周圍擴大,有時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皰壁較厚,內容物清亮或渾濁,自覺灼熱及疼痛,可伴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

3.發生於面部者,紅斑先從一側開始,逐漸蔓延擴大,跨越鼻梁到達對側面頰,形成蝶形紅腫,附近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後可擴散到頭皮及下頜邊緣而使整個面部紅腫,可因眼瞼明顯腫脹而睜眼困難.發生於小腿者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痛.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检查

細菌性皮膚病檢查項目:

血常規皮膚病的物理檢查

細菌性皮膚病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實驗室檢查可出現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升高.取膿液塗片革蘭染色後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質可作初步診斷.可將膿液標本或靜脈血做細菌培養後鑒定菌種及做藥敏試驗.

細菌性皮膚病预防

細菌性皮膚病一般好發在臉部、四肢等,如:膿皰瘡可用百多邦軟膏外擦或0.1%利凡諾液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等,平時註意防塵,盡量少用化妝品,不用手去擠,預防感染..

細菌性皮膚病治疗

魚肝油

1、服用抗病毒的藥物.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因有糜爛,小朋友吃東西困難時,可以吃易消化的食物,飯後漱口.

4、局部可以塗金黴素眼藥膏、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該病一般1—2個星期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癥,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後還可以感染發病.

註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外傷,增加機體抗病能力.對慢性復發性的毛囊炎、癤腫等,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註意尋找潛在的誘發因素,如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在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等.合理選用外用抗生素應註意選用抗菌譜廣、不易產生耐藥性,易於穿透皮膚發揮殺菌作用的藥物.例如:紅黴素軟膏、百多邦軟膏、綠藥膏等等,都是皮膚細菌感染選用的藥物.

對於感染嚴重且有全身癥狀的,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或註射抗生素.

註意:千萬不可擠壓感染部位,或在局部隨便塗用激素類外用藥,否則會造成感染擴散,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細菌性皮膚病饮食

細菌性皮膚病需要註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點番茄、胡蘿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時可以適當的加強營養,多吃點豆漿、魚類等,但要註意不宜食入過多的糖和脂肪,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生多與糖代謝和脂代謝有關,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細菌性皮膚病并发症

可能引發多種與皮膚有關的疾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橈骨頭骨折 S52.1051 Radial head fractures 淋巴炎 淋巴結炎 股骨髁骨折 S72.401 兒童遺糞癥 功能性大便失禁 闌尾類癌 D37.351 眼瞼閉合不全 兔眼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