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
梅毒百科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TP)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本病危害性極大,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或通過胎盤傳播引起流產、早產、死產和胎傳梅毒.
梅毒
梅毒病因
病因和發病機制
TP通常不易著色,故又稱蒼白螺旋體,由8~14個整齊規則、固定不變、折光性強的螺旋構成,長4~14μm,寬0.2μm,可以旋轉、蛇行、伸縮3種方式運動.TP人工培養困難,一般接種於傢兔睪丸進行保存及傳代.TP系厭氧微生物,離開人體不易生存,煮沸、幹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劑均可迅速將其殺滅,但其耐寒力強,4℃可存活3天,-78℃保存數年仍具有傳染性.
TP表面的粘多糖酶可能與其致病性有關.TP對皮膚、主動脈、眼、胎盤、臍帶等富含粘多糖的組織有較高的親和力,可籍其粘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組織細胞表面,分解粘多糖造成組織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繼而導致管腔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動脈周圍炎,出現壞死、潰瘍等病變.
TP含有很多抗原物質,多數為非特異性(如心磷脂),僅少數為特異性(如TP抗原).非特異性抗體(如心磷脂抗體)在早期梅毒患者經充分治療後滴度可逐漸下降直至完全消失,當病情復發或再感染後可由陰轉陽或滴度逐漸上升,少數患者可出現血清固定,即治療6~9個月後滴度無明顯下降或2年後血清仍未轉陰.特異性抗體(即抗TP抗體)對機體無保護作用,在血清中可長期甚至終生存在.
梅毒
梅毒症状
梅毒的癥狀:
硬下疳丘疹斑疹潰瘍淋巴結腫大皰疹色素脫失咽痛周身不適梅毒性脫發
一、後天梅毒
(一)一期梅毒
潛伏期平均3-4周,典型損害為硬下疳(HardChancre,UlcusDurum)開始在螺旋體侵入部位出現一紅色小丘疹或硬結,以後表現為糜爛,形成淺在性潰瘍,性質堅硬,不痛,呈園形或橢園形,境界清楚,邊緣整齊,呈堤狀隆起,周圍繞有暗紅色浸潤,有特征軟骨樣硬度,基底平坦,無膿液,表面附有類纖維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擠捏,可有少量漿液性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為重要傳染源,硬下疳大多單發,亦可見有2-3個者,以上為典型的硬下疳,但如發生在原有的糜爛,裂傷或已糜爛的皰疹或龜頭炎處,則硬下疳即呈現與此種原有損害相同形狀,遇有此種情況應進行梅毒螺旋體檢查,硬下疳由於性交感染,所以損害多發生在外陰部及性接觸部位,男性多在龜頭,冠狀溝及系帶附近,包皮內葉或陰莖,陰莖根部,尿道口或尿道內,後者易被誤診,硬下疳常合並包皮水腫,有的病人可在陰莖背部出現淋巴管炎,呈較硬的線狀損害,女性硬下疳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尿道口,陰阜,尤多見於宮頸,易於漏診,陰部外硬下疳多見於口唇,舌,扁桃體,手指(醫護人員亦可被傳染發生手指下疳),乳房,眼瞼,外耳,近年來肛門及直腸部硬下疳亦不少見,此種硬下疳常伴有劇烈疼痛,排便困難,易出血,發生於直腸者易誤診為直腸癌,發於陰外部硬下疳常不典型,應進行梅毒螺旋體檢查及基因診斷檢測,硬下疳有下列特點:
①損傷常為單個;
②軟骨樣硬度;
③不痛;
④損傷表面清潔.
硬下疳出現一周後,附近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不痛,皮表不紅腫,不與周圍組織粘連,不破潰,稱為無痛性橫痃(無痛性淋巴結炎),硬下疳如不治療,經3-4周可以自愈,經有效治療後可迅速愈合,遺留淺在性萎縮瘢痕,硬下疳發生2-3周後,梅毒血清反應開始呈陽性,一期梅毒除發生硬下疳外,少數患者尚可在大陰唇,包皮或陰囊等處出現硬韌的水腫,猶如象皮,稱為硬性浮腫(EdemaInduratum),如患者同時感染由杜克雷氏嗜血桿菌引起的軟下疳,或由性病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崩蝕性潰瘍,則稱為混合下疳.
(二)二期梅毒
為梅毒的泛發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現前的時期,稱為第二潛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發生在硬下疳消退後3-4周,相當於感染後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淋巴結進入血行引起全身廣泛性損害,除引起皮膚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
二期梅毒在發疹前可有流感樣綜合征(頭痛,低熱,四肢酸困),這些前驅癥,約持續3-5日,皮疹出後即消退.
二期梅毒的皮膚損害可分為斑疹,丘疹及膿皰疹,後者已少見.
斑疹,又稱玫瑰疹(薔薇疹),最多見,約占二期梅毒70%-80%,早發型者類似傷寒病的玫瑰疹,為淡紅色,大小不等,直徑約為0.5-1.0cm大小的園形或橢園形紅斑,境界較清晰,壓之退色,各個獨立,不相融合,對稱發生,多先發於軀幹,漸次延及四肢,可在數日內滿佈全身(一般頸,面發生者少),自覺癥狀不明顯,因此常忽略(在溫熱環境中不易看出,在室溫較低則明顯易見),發於掌蹠者,可呈銀屑病樣鱗屑,基底呈肉紅色,壓之不退色,有特征性,大約經數日或2-3周,皮疹顏色由淡紅,逐漸變為褐色,褐黃,最後消退,愈後可遺留色素沉著,應用抗梅毒藥物治療後可迅速消退,復發性斑疹通常發生於感染後2-4個月,亦有遲於6個月或1-2年者,皮損較早發型大,約如指甲蓋或各種錢幣大小,數目較少,呈局限性聚集排列,境界明顯,多發於肢端如下肢,肩胛,前臂及肛周等處,本型經過時間較長,如不治療,則消退後可反復再發,經過中可中央消退,邊緣發展,形成環狀(環狀玫瑰疹).
本期梅毒血清反應呈強陽性,PCR檢測梅毒螺旋體DNA呈陽性反應.
丘疹及斑丘疹,臨床亦常見,約占二期梅毒40%左右,發生時間較斑疹稍遲,依其癥狀及臨床經過,可分為大型丘疹及小型丘疹.
大型丘疹:直徑約為0.5-1cm,半球形浸潤丘疹,表面光滑,暗褐色到銅紅色,較久皮疹中心吸收,凹陷或出現脫屑,好發於軀幹兩側,腹部,四肢屈側,陰囊,大小陰唇,肛門,腹股溝等處,可有鱗屑,稱丘疹鱗屑性梅毒疹或銀屑病樣梅毒疹(Psoriasiformsyphilid),有較大的鱗屑斑片,鱗屑呈白色或不易剝離的痂皮,痂下有表淺糜爛,邊緣紅色暈帶,似銀屑病樣,好發於軀幹,四肢等處.
小型丘疹,也稱梅毒性苔蘚粟粒,大小大多與毛囊一致,呈園錐狀,為堅實的尖頂小丘疹,褐紅,群集或苔蘚樣,發生較晚,在感染後1-2年內發生,持續時間較長,未經治療2-3月內不消退,有的丘疹排列成環狀或弧形,稱環狀梅毒疹,好發於陰囊及項部,可查見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強陽性.
膿皰疹:現已少見,可見於營養不良,體質衰弱,酗酒及吸毒者,皮疹大型者有膿皰瘡樣,深膿皰瘡樣,蠣殼瘡樣,小型者有痘瘡樣及痤瘡樣等形式,病人常伴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皮損多具有銅紅色浸潤,根據病史,梅毒螺旋體檢查及梅毒血清反應易與尋常性痤瘡,膿皰瘡鑒別,其中蠣殼瘡樣具有特異的蠣殼樣皮損,易於識別.
二期梅毒粘膜損害可單發,亦可與其他梅毒疹並發,在單獨發生時易被忽略,吸煙,酗酒及經常攝取過熱及刺激性食物者以及牙齒衛生差者易於發生或復發,常見的損害為粘膜白斑(Leukoplasia,Mocuspatch),好發於口腔或生殖器粘膜,肛門粘膜,發於肛門粘膜者,排便時疼痛,甚至可有出血,損害為圓形或橢圓形,境界清楚,表面糜爛,略高於粘膜面的灰白色或乳白色斑片,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大小如指甲蓋或稍大,數目多少不等,可增大或相互融合成花環狀或不正形,亦可發展成潰瘍,潰瘍基底常呈黑色薄膜,不易剝離,剝離後基底不平,且易出血,無自覺癥,已形成潰瘍者則感疼痛,粘膜白斑表面有大量梅毒螺旋體,為重要傳染源.
梅毒性脫發:約10%二期梅毒病人發生,這是毛囊受梅毒性浸潤所致,毛發區微細血管阻塞,供血不良引起,表現為梅毒性斑禿或彌漫性脫發,前者為0.5cm左右的禿發斑,呈蟲蛀狀,彌漫性脫發,面積較大,稀疏,頭發長短不齊,常見於顳部,頂部和枕部,眉毛,睫毛,胡須和陰毛亦有脫落現象,二期梅毒禿發局部存在梅毒螺旋體,而且梅毒螺旋體的部位與細胞浸潤部位基本一致,所以認為梅毒性禿發可能與梅毒螺旋體的侵入部位有關,梅毒螺旋體不侵入毛乳頭而侵犯毛囊的較上部,所以梅毒性禿發中以不完全禿發斑片為主,但是梅毒性脫發不是永久性脫發,如及時進行治療,頭發可以在6~8周內再生,甚至不治療也可以再生.
梅毒性白斑,多見於婦女患者,一般發於感染後4-5個月或1年,好發於頸項兩側,亦可見於胸,背,乳房,四肢,腋窩,外陰,肛周等部,患部色素完全脫失,周圍色素增加,類似白癜風,大小不等,可相互融合成大片,中間呈網眼狀,網眼內色素脫失,梅毒性白斑常與梅毒性脫發伴發,存在時間較長,頑固不易消失,可7-8年,可延至三期梅毒時,常伴有神經系統梅毒或在神經梅毒發生前出現,腦脊髓液有異常改變,梅毒血清反應陽性,根據病史,其他部位梅毒癥狀,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等,可與白癜風鑒別.
二期梅毒亦可累及指甲,出現甲溝炎,甲床炎及其他異常改變,與其他非梅毒性的甲病類似,梅毒性甲溝炎周圍可有暗紅色浸潤,二期梅毒也可出現骨炎,骨膜炎,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並可累及神經系統,但無臨床癥狀,稱二期無臨床癥狀神經梅毒,亦可出現梅毒性腦膜炎,腦血管及腦膜血管梅毒,出現頭痛及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
顯發性二期梅毒的血清反應多呈強陽性,二期梅毒損害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微癢,如發生骨膜炎或骨炎則感疼痛,此種疼痛以夜間為甚,白晝較輕或不疼,不經治療1-2個月後可以消失,抗梅治療後消退迅速.
二期梅毒早發疹與復發疹,首批出現者為二期早發疹,其特點為皮損數目較多,形態較小,大多對稱性散在發生,好發於軀幹及四肢伸則,消退後又復發者為二期復發梅毒疹,其特點為皮損數少,形態較大,多單側簇集排列,常呈環形,半球狀,不正形等,好發於肢端,如頭,面,肛周,外陰,掌蹠或四肢屈側,鑒別早發疹與復發疹對於治療及預後有一定意義,一般早發梅毒疹病程短,易治愈,預後較好,而復發梅毒疹病程較長,療效及預後均不如早發梅毒.
(三)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發生時間一般在發病後2年,但也可更長時間達3-5年者,好發於40-50歲之間,主要是由於未經抗梅毒治療或治療時間不足,用藥量不夠,機體內外環境失調亦有一定關系,過度飲酒,吸咽,身體衰弱及患者有結核等慢性病者預後不良.
三期梅毒的特征如下:
①發生時間晚(感染後2-15年),病程長,如不治療,可長達10-20-30年,甚至終生;
②癥狀復雜,可累及任何組織器官,包括皮膚,粘膜,骨,關節以及各內臟,較易侵犯神經系統,易與其它疾病混淆,診斷困難;
③體內及皮損中梅毒螺旋體少,傳染力弱,但破壞組織力強,常造成組織缺損,器官破壞,可致殘廢,甚至危及生命;
④抗梅治療雖有療效,但對已破壞的組織器官則無法修復,
⑤梅毒血清反應不穩定,陰性率可達30%以上,腦脊液常有改變.
三期梅毒皮膚粘膜損害占晚期良性梅毒發生率的28.4%,多數在感染後3-10年內發生,臨床上可分結節性梅毒疹,樹膠腫,近關節結節,皮膚損害有如下特點;
①數目少,孤立或簇集而非對稱,常發生於易受外傷部位;
②全身癥狀輕微,皮損缺乏自覺癥如侵犯骨膜及骨則感疼痛,以夜間為甚;
③有樹膠腫性浸潤硬結,破潰後形成的潰瘍其底仍有硬固性浸潤,消退甚慢,常達數月以上;
④潰瘍具有特異的腎形或馬蹄形;
⑤潰瘍可中心治愈,而邊緣常繼續擴延;
⑥損害表面梅毒螺旋體少,暗視野鏡檢難以查見,但接種可呈陽性;
⑦破壞組織力大,愈合可形成瘢痕.
結節性梅毒疹(nodularSyphilid):多發生於感染後3-4年內,損害好發於頭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側,為一群直徑約為0.3-1.0cm大小的浸潤性結節,呈銅紅色,表面光滑或附有薄鱗屑,質硬,患者無自覺癥狀,結節的演變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結節變平吸收,留下小的萎縮斑,長期留有深褐色色素沉著,另一結局是中心壞死,形成小膿腫,破潰後形成潰瘍,形成結節性潰瘍性梅毒疹,愈後留下淺瘢痕,瘢痕周圍有色素沉著,萎縮處光滑而薄,在邊緣可出現新損害,這是本癥的特征,新舊皮疹此起彼伏,新的又發生,可遷延數年.
樹膠腫(gumma)在三期梅毒中多見,約占三期梅毒61%,為深達皮之下硬結,初發如豌豆大小,漸增大如蠶豆乃李子大或更大,堅硬,觸之可活動,數目多少不定,開始顏色為正常皮色,隨結節增大,顏色逐漸變為淡紅,暗紅乃至紫紅,結節容易壞死,可逐漸軟化,破潰,流出樹膠樣分泌物,可形成特異的園形,橢園形,馬蹄形潰瘍,境界清楚,邊緣整齊隆起如堤狀,周圍有褐紅或暗紅浸潤,觸之有硬感,常一端愈合,另一端仍蔓延如蛇行狀,自覺癥狀輕微,如侵入骨及骨膜則感疼痛,以夜間為甚,可出現在全身各處,而以頭面及小腿伸側多見,病程長,由數月至數年或更久,愈後形成瘢痕,瘢痕繞有色素沉著帶,樹膠腫可侵及骨及軟骨,骨損害多見於長管骨炎,可出現骨,骨膜炎,發生在頭部者常破壞顱骨,發於上腭及鼻部者,可破壞硬腭及鼻骨,形成鼻部與上腭貫通,發於大血管附近者可侵蝕大血管,發生大出血,樹膠腫經過抗梅治療可吸收而不留瘢痕,也有不破潰而形成境界明顯的淺部浸潤者.
三期梅毒也可發生局限性或彌漫性脫發,甲溝炎,臨床表現與二期梅毒相同.
三期梅毒亦可累及粘膜,主要見於口腔,舌等處,可發生結節疹或樹膠腫,發於舌者可呈限局限性單個樹膠腫或彌漫性樹膠浸潤,後者易發展成慢性間質性舌炎,呈深淺不等溝狀舌,是一種癌前期病變,應嚴密觀察,並給以足量抗梅治療,有時病變表淺,舌乳頭消失,紅色光滑,舌損害無自覺癥,但食過熱或酸性食物則感疼痛.
近關節結節,在髖,肘,膝及骶等大關節伸側附近,可出現堅硬無痛結節,表面皮膚無炎癥,呈正常皮色或顏色較深,經過緩慢,不破潰,結節內可查見梅毒螺旋體,常合並其他梅毒體征,梅毒血清試驗陽性,抗梅治療容易消退,此種結節有人認為是皮膚結締組織,是由一種對結締組織有特殊親和性梅毒螺旋體所引起,三期梅毒可出現眼損害,如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角膜炎等,心血管被累時,可發生單純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等,亦可侵犯消化,呼吸及泌尿等系統,但無特異癥狀,可結合病史作相應有關檢查,三期梅毒易侵犯神經系統,除臨床上無變化,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的無癥狀神經梅毒外,尚可出現腦膜血管梅毒,腦實質梅毒.
潛伏梅毒:潛伏梅毒是指已被確診為梅毒患者,在某一時期,皮膚,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統和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發現,物理檢查,胸部X線均缺乏梅毒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正常,而僅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或有明確的梅毒感染史,從未發生任何臨床表現者,稱潛伏梅毒,潛伏梅毒的診斷還要根據曾患一期,二期梅毒的病史,與梅毒的接觸史及分娩過先天性梅毒的嬰兒史而定,以前的梅毒血清試驗陰性結果和疾病史或接觸史有助於確定潛伏梅毒的持續時間,感染時間2年以內為早期潛伏梅毒,2年以上為晚期潛伏梅毒,另一類則為病期不明確的潛伏梅毒,潛伏梅毒不出現癥狀是因為機體自身免疫力強,或因治療而使螺旋體暫時被抑制,在潛伏梅毒期間,梅毒螺旋體仍間歇地出現在血液中,潛伏梅毒的孕婦可感染子宮內的胎兒,亦可因獻血感染給受血者.
妊娠梅毒:梅毒與妊娠可相互影響,妊娠梅毒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由於妊娠梅毒的胎盤血管梗阻,影響胎兒營養,易發生流產,早產或死產,雖可足月分娩,但約有64.5%胎兒已感染梅毒,發生先天梅毒,其中有15%~20%為早發性先天梅毒,梅毒對妊娠的影響亦大,婦女梅毒患者雖可受孕,但妊娠率卻明顯減低,活動期梅毒的不孕率為23%~40%,較正常者高1-5倍,妊娠梅毒對孕婦健康影響甚大,可發生消瘦,乏力,營養消耗,對疾病抵抗力下降,如為早期梅毒,影響健康更為嚴重,除發生上述癥狀外,並可出現發熱,盜汗,貧血,骨關節易被累,可出現骨質脫鈣,關節痛,由於胎盤內血管梗塞,易發生胎盤早期剝離而發生流產,早產,死產.
梅毒的胎盤除上述血管變化外,重量常增加,母體面腫脹,色淡白,絨毛由於其中血管梗塞,數量大為減少,間質細胞密度增加,胎盤內可檢見梅毒螺旋體.
妊娠梅毒在診斷時必須詳細詢問其本人及其配偶有無梅毒病史,本人有無流產及早產史,梅毒孕婦必須進行梅毒血清試驗:
①妊娠前期及中期(或晚期)各1次(勿在分娩前後數日作,易發生假陽性反應);
②如丈夫患梅毒而本人無梅毒癥狀,血清反應為陰性,但所生子女10歲前發生晚期梅毒癥狀者,患兒之母按潛伏梅毒處理;
③少數孕婦亦可出現生物學假陽性反應(多為弱陽性),如孕婦及其配偶均無梅毒病史及梅毒癥狀,亦無既往可疑史,兩次血清檢查,一次為可疑,復診時為弱陽性,應繼續進行觀察,暫不給抗梅治療,可每2-3周作血清反應一次,同時作血清定量試驗,觀察滴度有無上升情況,對本人應進行詳細體檢,並於分娩時檢查臍帶及胎盤有無異常,如有可疑,可刮取臍帶靜脈壁及胎盤的胎兒面進行暗視野鏡檢梅毒螺旋體;
④妊娠梅毒常並發頑固蛋白尿,進行抗梅治療常可消失;
⑤凡妊娠梅毒除對孕婦進行全面檢查外,還應對其配偶進行詳細檢查.
患有梅毒的孕婦,如在妊娠早期給以充分的抗梅治療,胎兒可不被感染,如在妊娠晚期治療,則不能預防胎兒感染,患有梅毒的母親,在分娩後應對其新生嬰兒進行隨訪,至少半年,吸毒的孕婦可增加對胎兒的傳染.
胎兒梅毒;梅毒螺旋體進入胎兒體內,可引起各個臟器的病理改變,其損害輕重,與母體的病期以及胎兒被傳染的時間有關,主要病變有:
①皮膚:兒體較正常胎兒小,體重輕,皮下脂肪少,皮膚幹燥,呈暗灰色,脆弱,易剝脫露出糜爛面,掌蹠皮膚增厚發亮,常有大皰,若為死胎,則皮膚呈浸漬軟化,易剝離呈糜爛面,粘膜易發生潰瘍,鼻腔,口腔堵塞,有血性分泌物,凡是有此種情況的胎兒,大多為梅毒胎兒.
②肝臟:易被侵犯,增大變硬,重量達體重1/8-1/10(正常者為1/30),外表呈特異的褐黃色,切面可見黃色粟粒結節,有時亦可有樹膠腫及瘢痕,切片鏡檢可見門靜脈及肝靜脈壁增厚,肝管變粗,管腔狹窄,肝小葉周圍有高度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樣細胞,漿細胞浸潤,有腹水.
③肺臟,可侵犯一葉或全部,呈特異的病變,肺葉增大變實,呈蒼白色,所謂白色肺炎,肺泡內大部無空氣,故將肺置於水中不能浮起,支氣管及肺泡壁有限局性或彌漫性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④脾臟,顯著變大增重(較正常約重2-3倍),鏡下可見血管壁有小細胞浸潤及小動脈周圍纖維性變.
⑤腎臟,常被侵犯,除小細胞浸潤外,可發生腎小管變性,出血性血管球性腎炎及間質性腎炎改變.
⑥胰臟增大,鏡下呈彌漫性纖維增生及細胞浸潤,以後主質發生萎縮.
⑦骨,有特異的骨軟骨炎,長骨的骨骺與骨幹間為不整齊的鋸齒狀,以後骨與骨骺可松軟分離,形成假癱.
二、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在胎期由梅毒孕婦借血行通過胎盤傳染於胎兒,故亦稱胎傳梅毒,通常約在懷孕四個月經胎盤傳染,胎兒可死亡或流產,如孕婦感染梅毒五年以上,胎兒在子宮內傳染就不大可能,2歲以內為早期先天梅毒,超過2歲為晚期先天梅毒,特點是不發生硬下疳,早期病變較後天梅毒為重,晚期較輕,心血管受累少,骨骼,感管系統如眼,鼻受累多見.
早期先天梅毒,在出生後不久即發病者多為早產兒,營養不良,生活力低下,體重輕,體格瘦小,皮膚蒼白松馳,面如老人,常伴有輕微發熱,皮疹與後天二期梅毒略同,有斑疹,斑丘疹,丘疹,膿皰疹等,斑疹及斑丘疹發於臀部者常融合為暗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可有落屑或略顯濕潤,在口周圍者常呈脂溢性,周圍有暗紅色暈,發於肛圍,外陰及四肢屈側者常呈濕丘疹和扁平濕疣,膿皰疹多見於掌蹠,膿皰如豌豆大小,基底呈暗紅或銅紅色浸潤,破潰後呈糜爛面,濕丘疹,扁平濕疣及已破潰膿皰的糜爛面均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少數病人亦可發生松馳性大皰,亦稱為梅毒性天皰瘡,皰內有漿液膿性分泌物,基底有暗紅色浸潤,指甲可發生甲溝炎,甲床炎,亦可見有蠣殼瘡或深膿皰瘡損害,下鼻甲腫脹,有膿性分泌物及痂皮,可堵塞鼻腔,可使患者呼吸及吮乳困難,為乳兒先天梅毒的特征之一,如繼續發展可破壞鼻骨及硬腭,形成鞍鼻及硬腭穿孔,喉頭及聲帶被侵犯,可發生聲音嘶啞.
可伴發全身淋巴結炎,稍長的幼兒梅毒皮損與後天復發梅毒類似,皮損大而數目多,常呈簇集狀,扁平濕疣多見,粘膜亦可被累,少數病兒可發生樹膠腫,骨損害,骨損傷在早期先天梅毒最常發生,梅毒性指炎造成彌漫性梭形腫脹,累及一指或數指,有時伴有潰瘍,骨髓炎常見,多發於長骨,其他有骨軟骨炎,骨膜炎,疼痛,四肢不能活動,似肢體麻痹,故稱梅毒性假癱.
內臟損害可見肝脾腫大,腎臟被侵可出現蛋白尿,管型,血尿,浮腫等,此外,尚可見有睪丸炎及附睪炎,常合並陰囊水腫,眼損害有梅毒性脈絡網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視神經炎等,神經系統亦可被累,可發生腦軟化,腦水腫,癲癇樣發作,腦脊髓液可出現病理改變.
晚期先天梅毒一般在5-8歲開始發病,到13-14歲才有多種癥狀相繼出現,晚發癥狀可於20歲左右才發生,晚期先天性梅毒主要侵犯皮膚,骨骼,牙,眼及神經等,①皮膚粘膜損害:可發生樹膠腫,可引起上腭,鼻中隔穿孔,鞍鼻(鼻深塌陷,鼻頭肥大翹起如同馬鞍),鞍鼻患者同時可見雙眼間距離增寬,鼻孔外翻,鞍鼻一般在7-8歲出現,15-16歲時明顯;②骨骼:骨膜炎,骨炎,骨疼,夜間尤重,骨膜炎常累及腔管,並常限於此者,可引起骨前面肥厚隆起呈弓形,故稱為佩刀脛(脛骨中部肥厚,向前凸出),關節積水,通常為兩膝關節積液,輕度強直,不痛,具有特征性,①前額園凸;半月形門齒(郝秦生Hutchinson齒)其特點即恒齒的兩個中門齒遊離緣狹小,中央呈半月形缺陷,患齒短小,前後徑增大,齒角鈍園,齒列不整,第一臼齒形體較小,齒尖集中於咬合面中部,形如桑椹,稱為桑椹齒,以上實質性角膜炎,梅毒性迷路炎以及半月形門齒三種特征如同時出現,稱為郝秦生三聯征,②實質性角膜炎:晚期先天梅毒有50%可出現此種病變,眼的實質性角膜炎約有95%為梅毒性,本癥多為雙側性,也可先發生於一側,繼而發生於另一側,經過遲緩,病程較長,對抗梅毒療法有抗拒性,抗梅毒療法難控制其進行,預後難定,患兒年齡較小,且身體健康較好,治療充分者預後較好,否則可致盲;③神經性耳聾:系迷路被侵犯引起的迷路炎,多見於15歲以下患者,通常多侵兩耳,發病突然,經過中時輕時重,可伴有頭暈及耳鳴,對抗梅療法有抗拒性,常不能抑制其發展,終於耳聾,梅毒性迷路炎與非梅毒性者不易鑒別.
先天潛伏梅毒:無臨床癥狀,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為先天潛伏梅毒.
梅毒合並HIV感染:近年來,出現瞭許多梅毒患者合並HIV感染的病例,改變瞭梅毒的臨床病程,因為梅毒患者生殖器潰瘍是獲得及傳播HIV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而HIV可致腦膜病變,使梅毒螺旋體易穿過血腦屏障而引起神經梅毒.
因HIV感染,免疫受損,早期梅毒不出現皮膚損害,關節炎,肝炎和骨炎,患者因缺乏免疫應答,表面上看來無損害,實質上他們可能正處於活動性梅毒階段,由於免疫缺陷梅毒發展很快,可迅速發展到三期梅毒,甚至出現暴發,如急進的惡性梅毒(LuesMalighna),HIV感染還可加快梅毒發展成為早期神經梅毒,在神經受累的梅毒病例中,青黴素療效不佳,在60年代和70年代,用過青黴素正規治療後再發生神經梅毒的病例很少見,但近幾年來,大批合並HIV感染的梅毒患者,發生瞭急性腦膜炎,顱神經異常及腦血管意外.
梅毒
梅毒检查
診斷和鑒別診斷 由於梅毒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因此必須仔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和反復實驗室檢查方可及早明確診斷.
一期梅毒的診斷主要根據接觸史、潛伏期、典型臨床表現,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暗視野顯微鏡、鍍銀染色、吉姆薩染色或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發現TP;梅毒血清試驗早期陰性,後期陽性),應註意不可僅憑借一次梅毒血清學試驗陰性結果排除梅毒.硬下疳應與軟下疳、生殖器皰疹、固定性藥疹和白塞病等進行鑒別.
二期梅毒的診斷主要根據接觸史、典型臨床表現(特別是皮膚黏膜損害),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黏膜損害處發現TP;梅毒血清試驗強陽性).二期梅毒應與玫瑰糠疹、尋常型銀屑病、病毒疹、股癬等進行鑒別.
晚期梅毒的診斷主要根據接觸史、典型臨床表現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非TP抗原血清試驗大多陽性、亦可陰性,TP抗原血清試驗陽性,典型組織病理表現等);神經梅毒腦脊液檢查可見淋巴細胞≥10×106/L,蛋白量>50mg/dL,VDRL試驗陽性.三期梅毒應與皮膚結核、麻風和皮膚腫瘤等進行鑒別.
先天性梅毒的診斷主要根據患兒母親有梅毒病史,結合有典型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發現TP或梅毒血清試驗陽性).
梅毒预防
同預防其他傳染病一樣,首先應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反對不正當的性行為,其次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對可疑病人均應進行預防檢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現新病人並及時治療.
(2)發現梅毒病人必須強迫進行隔離治療,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嚴格消毒,以杜絕傳染源.
(3)追蹤病人的性伴侶,包括病人自報及醫務人員訪問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觸者,進行預防檢查,追蹤觀察並進行必要的治療,未治愈前配偶絕對禁止有性生活.
(4)對可疑患梅毒的孕婦,應及時給予預防性治療,以防止將梅毒感染給胎兒;未婚男女病人,未經治愈不能結婚.
梅毒治疗
1.常用的驅梅藥物
(1)青黴素類:為首選藥物,血清濃度達0.03IU/ml即有殺滅TP的作用,但血清濃度必須穩定維持10天以上方可徹底清除體內的TP.常用芐星青黴素G、普魯卡因水劑青黴素G、水劑青黴素G,心血管梅毒不用芐星青黴素G.
(2)頭孢曲松鈉:近年來證實為高效的抗TP藥物,可作為青黴素過敏者優先選擇的替代治療藥物.
(3)四環素類和紅黴素類:療效較青黴素差,通常作為青黴素過敏者的替代治療藥物.2.治療方案的選擇(1)早期梅毒:芐星青黴素G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註,1次/周,連續2~3次;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U/d肌註,連續10~15天.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頭孢曲松鈉1.0g/d靜滴,連續10~14天,或連續口服四環素類藥物(四環素2.0g/d;多西環素200mg/d;美滿黴素200mg/d)15天;或連續口服紅黴素類藥物(紅黴素2.0g/d)15天.(2)晚期梅毒:芐星青黴素G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註,1次/周,連續3~4次;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U/d肌註,連續20天.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四環素類或紅黴素類藥物30天,劑量同上.
(3)心血管梅毒:應住院治療,對於並發心衰者,應控制心衰後再進行驅梅治療.為避免吉-海反應,驅梅治療前1天應開始口服潑尼松(20mg/d,分2次),連續3天.首先選用水劑青黴素G肌註,劑量第1天10萬U,第2天20萬U(分2次),第3天40萬U(分2次);第4天起肌註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U/d,連續15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療程間間歇2周.青黴素過敏者處理同上.
(4)神經梅毒:應住院治療,為避免吉-海反應,應口服潑尼松(同上).首先選用水劑青黴素G1200萬~2400萬U/d,分4~6次靜滴,連續10~14天,繼以芐星青黴素G240萬U肌註,1次/周,連續3次;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240萬U/d肌註,同時連續口服丙磺舒(2.0g/d,分4次)10~14天,繼以芐星青黴素G240萬U肌註,1次/周,連續3次.青黴素過敏者處理同上.
(5)妊娠梅毒:根據孕婦梅毒的分期不同,采用相應的方案進行治療,用法及用量與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但妊娠初3個月及妊娠末3個月各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類藥物口服.
(6)先天梅毒
1)早期先天梅毒:腦脊液異常者選用水劑青黴素G10萬~15萬U/(kg.d),分2~3次靜滴,連續10~14天;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5萬U/(kg.d)肌註,連續10~14天.腦脊液正常者選用芐星青黴素G5萬U/(kg.d)肌註.無條件檢查腦脊液者按腦脊液異常者的方案進行治療.
2)晚期先天梅毒:水劑青黴素G20~30萬U/(kg.d),分4~6次靜滴,連續10~14日;或普魯卡因青黴素G5萬U/(kg.d)肌註,連續10~14日為1個療程,可用1~2個療程.較大兒童的青黴素劑量不應超過成人同期患者劑量.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10~15mg/(kg·d),分4次口服,連續30天.
註意事項
1.本病應及早、足量、規則治療,盡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及嚴重並發癥的發生.
2.性伴同時接受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再感染及引起他人感染.
3.治療後應定期隨訪,進行體格檢查、血清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以考察療效.一般至少堅持3年,第1年內每3月復查1次,第2年內每半年復查1次,第3年在年末復查1次;神經梅毒同時每6個月進行腦脊液檢查;妊娠梅毒經治療在分娩前應每月復查1次;梅毒孕婦分娩出的嬰兒,應在出生後第1、2、3、6和12個月進行隨訪.
4.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復發患者、血清固定患者及伴有視力、聽力異常的患者均應接受腦脊液檢查以瞭解是否存在神經梅毒.
5.復發患者應加倍量復治.
6.防治吉-海反應吉-海反應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藥物治療後TP被迅速殺死並釋放出大量異性蛋白,引起機體發生的急性變態反應.多在用藥後數小時發生,表現為寒戰、發熱、頭痛、呼吸加快、心動過速、全身不適及原發疾病加重,嚴重時心血管梅毒患者可發生主動脈破裂.潑尼松可用於預防吉-海反應.心血管梅毒的治療應從小劑量青黴素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至第4天起按正常劑量治療;治療過程中如發生胸痛、心力衰竭加劇或心電圖ST-T段變化較治療前明顯,則應暫停治療.
梅毒饮食
梅毒飲食
宜
1、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胡蘿卜、菠菜、小白菜、韭菜、莧菜、西蘭花、空心菜、芥菜、苜蓿、馬蘭頭、金針菜、茴香菜、香菜、芥藍、杏等.
2、維生素B6對調節脂肪及脂肪酸的合成,抑制皮脂分泌,刺激毛發再生有重要作用.
3、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馬鈴薯、蠶豆、青魚、橘子、芝麻等.
4、此外,多吃含維生素B2及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也對脂溢性脫發有一定效果.
梅毒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方一組成:槐花120克、白酒適量.用法:槐花炒後入酒二盞,煎十餘沸,熱服.主治:梅毒.
方二組成:生薑、蒲根適量.用法:搗爛外敷.主治:橫疲破潰,久不收口,狀似魚嘴,又名魚口.
方三組成:生薑300克、土茯苓300克、苦參100克.用法:煎湯外洗.主治:梅毒初起.
方四蒲公英粥蒲公英40一60克,鮮品用量為60--90克,粳米30-60克,將上藥洗凈,切碎,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3―5天為l療程,每日2―3次溫服食.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可用於梅毒的全過程.
方五梅花粥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白梅花適量,同煮二三沸即可食用.3―5天為1療程,每天2次空腹溫熱食用,可清餘熱,適應於梅毒康復後期.專傢提醒:雖然梅毒病可以用食療來治療,但決不是首選之法,還必須使用有效抗菌素來截斷病情的發展,清除梅毒螺旋體,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梅毒并发症
對組織的破壞性較大,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骨骼系統,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
1.黏膜病變易發展為慢性間質性舌炎,是一種癌前期損害,應嚴格觀察.
2.心血管病變可相繼發生單純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肌梗死,主動脈瘤或猝死等.
3.神經梅毒發病緩慢,可發生脊髓膜炎,可壓迫脊髓導致痙攣,癱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