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百科

廣義而言,發生在直腸的炎癥均可稱為直腸炎.常見的直腸炎主要表現為肛門下墜感、腹瀉、裡急後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直腸炎輕者僅黏膜發炎,重者炎癥累及黏膜下層、肌層,甚至直腸周圍組織;有時隻是部分直腸受累,有時直腸全部甚或累及肛門.急性直腸炎長期不愈,則變為慢性直腸炎.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病因

異物損傷(15%):

最為常見的病因是直腸內異物損傷.未消化的骨片、木片或其它帶有銳利角的各種異物可直接損傷直腸粘膜而發生直腸炎.此外,發生嚴重便秘時的堅硬糞便塊,可引起直腸炎.

中毒和感染癥(10%):

發生滅鼠藥或重金屬(汞、砷等)中毒或者發生以胃腸炎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時,常常繼發直腸炎.不過此時,與直腸相比,其它胃腸管的病理變化更加嚴重,而且,大多數病例由此病因而表現臨床癥狀.

良性腫瘤惡變(8%):

這種疾病也是直腸炎發病原因之一,一般直腸傢族性息肉病、直腸腺瘤、乳頭狀瘤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導致惡性病變.

飲食因素(10%):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與直腸炎發病有關.這是因為高脂肪食物可使膽汁分泌增多,促進腸道細菌生長,而膽醇、膽鹽在厭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如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增加,這二種致炎物數量增加,促進直腸炎發病.

慢性炎癥刺激(12%):

長期的慢性炎癥可能是引起肛門直腸炎的要素.如慢性細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憩室炎等,使得粘膜發生肉芽腫、炎性變和假息肉階段而發生炎變.

良性腫瘤惡變(3%):

直腸傢族性息肉病、直腸腺瘤、乳頭狀瘤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導致惡性病變.

性病所致(8%):

不潔性交,使肛門部患瞭尖銳濕疣或乳頭狀纖維瘤,長期摩擦刺激,可引起炎變.

傢族遺傳因素(4%):

基因改變的傳遞可表現於傢族性.

免疫功能異常(12%):

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如細胞免疫機能抑制在患者中普遍存在,隨著細胞免疫反應性的降低,炎的發生率就增高,細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是炎發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痔瘡、肛瘺、肛裂、化膿性汗腺炎、毛囊炎等長期刺激肛門皮膚,也可引起炎變.

血吸蟲患者的大腸粘膜長期受沉積蟲卵刺激,產生壞死、脫落,甚至形成潰瘍,然後在上皮再生和增生的基礎上發生息肉,從而導致炎變.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症状

直腸炎的癥狀有腹瀉、腹痛、腹脹等,便秘與腹瀉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絲.直腸炎也可引起強烈的肛門疼痛,因此當出現肛門疼痛時,應認真診斷,通過電子肛腸鏡找出病因,對癥治療.

1.急性直腸炎:急性直腸炎的全身癥狀有發熱、食欲不振.局部癥狀主要表現為肛門內脹熱灼痛、便意頻繁、糞便混有粘液及血絲、裡急後重、排尿不暢、尿頻.

2.慢性直腸炎:便秘與腹瀉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絲,大便時肛門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表皮脫落,有時成裂口發癢,下腹部脹滿不適,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全身不適.

3.放射性直腸炎:直腸流血,為鮮紅或暗紅色,多在排便時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爾大量出血.破潰後有壞死組織脫落排出,有臭味,肛門直腸部酸痛或灼痛,以後因括約肌受刺激而出現裡急後重.

4.結核性直腸炎:患者感覺直腸部不適,有時便秘、腹瀉交替,隨病情進展癥狀多以腹瀉為主,糞便呈稀水樣,混有膿血、味臭、裡急後重、下腹痛、腹脹、食欲不振、消瘦.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直腸炎 K62.815 检查

(一)指診:可觸到直腸粘膜彈性減弱,粗糙呈顆粒狀突起或有疤痕.直腸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肥厚,色黃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見粘膜表面不光滑,個別部位有糜爛.細菌培養和活體組織檢查,可確定病因診斷.

(二)電子肛腸鏡檢查:電子肛腸鏡采用醫用視頻及攝像技術,醫患雙方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清晰的觀察到放大數十倍的病灶部位.幫助患者瞭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案,避免因傳統人為檢查帶來不足而造成病情延誤.同時可將病灶鎖定後打印成像,為治療前後進行比較提供可靠依據.粘膜腫脹、肥厚,表面呈粗糙顆粒,有少量粘液,萎縮性直腸炎鏡下可見:粘膜幹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見血管網.

直腸炎 K62.815 预防

1、防止措施:避免肛交可以防止直腸炎通過性交來傳播;減少攝入咖啡因、奶類食品和高脂食品.人造甜味佐料可以降低直腸炎的發病幾率.有研究證明大腸潰瘍與經常食用以上食物存在著聯系;各種減壓的方法,例如瑜珈、太極和深層放松同樣能減低患直腸炎的幾率.研究證實在重壓的情況下會引起腸內壁的發炎,可能會引起發炎性腸道疾病.

2、預防並發癥:直腸炎的並發癥可以由潰瘍的形成引起並造成嚴重的出血.由大腸潰瘍引起的直腸炎有可能發展成更廣范圍的結腸和胃腸其他部分的潰瘍.

直腸炎 K62.815 治疗

調理

病人適當休息,進清淡、少渣、營養豐富、無刺激性的食物,並做到心情愉快,勞逸結合.

全身治療

1.可根據病情口服、肌註或靜滴抗生素.

2.中藥理氣舒腸方治療:

(1)慢性期體虛無力,以排粘液為主.常用方劑有:太子參、炙黃芪、白術、甘草、罌栗殼、白芍、石榴皮、明礬,水煎內服,1日2次.

(2)慢性直腸炎急性發作時,予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裡急後重,便次多者用枳實導滯丸清理蕩積.

局部治療

直腸粘膜水腫者,可用生理鹽水、鞣酸、高錳酸鉀溶液灌洗直腸.粘膜糜爛者,可塗醋酸可的松溶液或硝酸銀溶液.括約肌、肛提肌痙攣者,可將溫橄欖油註入直腸內.直腸粘膜萎縮變幹者,可每晚於直腸內註入薄荷油適量.臨床上,用蜂蜜、芝麻油和黃黴液,隔一天交替保留灌腸,每天2次,有很好的療效.

建議:對直腸炎長期患者或反反復復的患者,建議可以采用中藥理氣舒腸方進行治療,同時註意一下飲食習慣.

用藥水

楊酸偶氮磺胺類藥物:一般用水揚酸偶氮磺胺吡啶(簡稱SASP)作為首選藥物,適用於輕型或重型經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已有緩解者,療效較好.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適用於暴發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癥,抑制自體免疫過程,減輕中毒癥狀,有較好療效.常用氫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靜脈滴註,療程7-10天,癥狀緩解後改用強的松龍口服,病情控制後,遞減藥量,停藥後可給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以免復發.

直腸炎最主要是局部外用給藥或者保留灌腸,還可根據情況配合中藥內服.患者應到正規的肛腸醫院取藥.所取藥物種類有,西米替丁、錫類散、加上氧氟沙星或者甲硝唑(這兩個交替灌腸)灌腸治療.禁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食物.

直腸炎 K62.815 饮食

1、高熱能、高蛋白質:以補償長期腹瀉而導致的營養消耗,可根據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提高供給量.一般熱能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千卡供給.蛋白質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克,其中優質蛋白占50%為好.

2、維生素無機鹽要充足:以補償腹瀉引起的營養丟失.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纖維: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采用中鏈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纖維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蘿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帶刺激性的蔥、薑、蒜和粗雜糧、幹豆類等.

4、少食多餐:為減輕腸道負擔,以少食多餐方式補充營養攝入量.

直腸炎 K62.815 并发症

肛竇炎

直腸炎在沒有及時治療的時候,可能引發肛竇炎等肛腸病,並有繼發肛周膿腫的危險.

腸狹窄

很多都發生在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患者,一般無癥狀征兆,嚴重時會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及時鑒別良性惡性,才可對癥治療.

腸息肉、結腸惡變

直腸炎超過五年,腸道潰瘍面會在炎癥的長期刺激下容易異常增生,引發腸息肉,一厘米以上腸息肉惡變率極高.

肛管炎

這是最常與直腸炎並發的疾病,常與直腸炎並稱為肛管直腸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惡變危險.

缺鐵性貧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長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冠心病 I25.101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毛囊炎 L73.901 Folliculitis 慢性膽囊炎 K81.101 膽囊炎 膽脹 股骨髁骨折 S72.401 職業性哮喘 occupational asthma 偏執狂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